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中电环保:2019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0-04-21

证券代码:300172 证券简称:中电环保 公告编号:2020-019

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异议声明

姓名职务无法保证本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因

声明除下列董事外,其他董事亲自出席了审议本次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未亲自出席董事姓名未亲自出席董事职务未亲自出席会议原因被委托人姓名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无。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 适用 √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为:以权益分派实施的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中电环保股票代码300172
股票上市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张维邱佳韵
办公地址南京市江宁开发区诚信大道1800号南京市江宁开发区诚信大道1800号
传真025-86524972025-86524972
电话025-86533261025-86529992-3611
电子信箱zhangwei.cec@163.comqiujiayun1986@126.com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中电环保是生态环境治理服务商,主营(3+1):水务、固废、烟气治理及产业创新平台,包括:工业水处理、城镇污水及水环境治理;固废危废、污泥耦合处理及土壤修复;烟气及VOCs治理;高端装备及智慧环保等。为工业(包括电力、石化、冶金、煤矿、建材等)和城镇提供环保系统解决方案,包括:研发设计、设备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核心装备制造、设施运维和项目投资(PPP、BOT)等。近年来,经过公司团队的不断创新发展,已成功实现主营业务、行业客户及商业模式的全面转型,具体表现为:主营业务从水处理向水务、固废、烟气治理及产业创新平台的转型;客户从电力向非电大工业

及市政领域拓展;商业模式,从系统集成EPC向BOT、PPP投资、设施运维及环保高端装备设备制造等转型。形成三大业态:

智慧环保系统集成EPC、治理设施运维、创新平台运营;特色业务,包括:废水处理零排放、污泥干化耦合处理、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资质齐全,包括:环境工程设计甲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压力容器及ASME设计制造等。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及其用途

1、水务业务

公司旗下中电环保水务公司,主要从事大工业水处理和城镇水环境治理业务:

在大工业水处理领域,为火电、核电、石化、冶金、煤矿等国家重点工业客户提供从原水、脱盐水及废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到零排放全过程业务,综合服务能力突出,包括:废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零排放、脱盐水、海水淡化、凝结水精处理等系统工程。特别是,废水处理零排放特色业务:公司通过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功研发“零排放”自主创新技术和集成系统,具有“节能降耗、低污染、智能化”等优势,已在石化、煤化工、冶金、火电等大工业领域成功推广,有效实现废水减排、末端处理达标、资源化回用与“零排放”。主要业务模式为EPC、EP。

在城镇水环境治理领域,为城镇客户提供: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包括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等,特别是,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特色业务:采用“源头截污、就地净化、集散结合、清水回补”的思路,采用自主研发的 “悬浮床”及“三相增强”生物膜反应器等核心技术,运用污水模块化装置(CBS),在黑臭河道、泵站前池、污水汇集区域就近设置。具有“装备模块化,布置灵活,工期短;出水品质高;可计量;智能化运行”等特点,为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提供保障。主要业务模式为EPC、BOT、PPP。

2、固废业务

公司旗下的中电环保固废资源公司,采用专利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污泥干化耦合处理工艺,形成以污泥干化耦合处理技术为核心,垃圾焚烧发电、农林废弃物发电、生物质耦合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等相互交融的业务发展模式。特别是,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污泥干化耦合处理核心技术产品(获评国家“一带一路”百强环保技术)、系统工艺及商业模式,联合央企华润电力、宝武集团及粤电集团等,为工业和城镇客户提供污泥处理系统解决方案。污泥干化耦合处理特色业务,通过利用电厂余热对污泥干化处理,再由电厂燃煤锅炉耦合焚烧,是一种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可有效利用现有燃煤电厂的富余产能、低品质余热、烟气治理及粉煤灰处理系统,达到节能控煤、超净排放,以及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规模化处置,主要业务模式为EPC、BOT、PPP。

3、烟气治理业务

公司旗下的中电环保科技公司,是专业从事大气污染防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备自主研发的烟气治理一体化核心技术,包括:干法/半干法(具有核心技术与业绩优势)、氨法和湿法脱硫技术,SCR、SNCR和SCR+SNCR组合及工业窑炉高效脱硝技术,布袋、电袋复合和湿式静电除尘技术,以及超低排放(干式耦合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综合技术,为火电、石化、冶金、焦化、建材等客户提供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余热利用及VOCs治理等综合服务,主要业务模式为EPC、BOT。

4、智慧环保

公司旗下的中电智慧科技公司,是专业提供智慧环保、智慧工厂等全方位智慧产业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双软企业”、“软件骨干企业”、“AAA信用企业”。智慧科技公司贯彻“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创新理念,基于自动化、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客户打造集信息收集、传输、反馈、监控、预警、运营、管理为一体的智慧管控平台,实现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对工程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安全、节能,为石油、石化、市政、环保、化工、电力、冶金等客户,提供智慧环保、智慧水务、厂网河一体化监控平台、智慧工厂、数字化工厂、智慧园区、自动化系统、能源管理、物联网系统、安防系统、智能仪表等系统解决方案。

5、产业创新平台

公司发挥行业龙头优势,联合“政产学研金才”综合资源,贯彻“产业导向、资本纽带、人才驱动”的宗旨,创建国家级环保产业创新平台,并以“产业+平台”双翼模式发展产业:以市场需求导向研发,发挥平台的“造血功能”,针对技术难题,设立专项课题和经费,与科研院校、新研机构进行“课题分包”,可有效解决科技应用“最后一公里”,赋能产业创新发展;通过股权合作、投资并购、产业孵化,促进人才团队、技术引进,整合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打造南京环保支柱产业。其中,联合东南大学及其人才团队、江宁开发区,创建扬子江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南京大学及其人才团队、江苏省环科院及江宁开发区等创建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现已集聚高端人才团队20余个,引进和孵化企业40余家,拥有专利、专有技术和软件著作权等四百余项。

产业创新平台的“2347”特色:二区(国家级环保服务业集聚区、生态环境产业创新集聚区,定位环保高端服务,突出科技创新,提供环境治理第三方服务)、三联盟(国家级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定位科技成果产业化,突出产业创新)、四中心(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暨创新公司,分别联合南大、东大、河海等及其人才团队、省环科院、地方政府,通过股权紧密合作,按照“中心+公司”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平台投人才、人才助人才、成果市场化”创新机制,突出人才创新)、七功能(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产业加速、产业基金、展示推广交易、高端装备集成及综合服务等)。

6、公司宗旨及综合优势

公司秉承“改善环境、创新务实、合作共赢”的宗旨,奉行“诚信、创新、卓越”的经营理念,坚持“人才引领、敬业精业、价值共享”的人才观和“做强主业、做大平台”的发展思路,发挥“系统解决方案、精英团队与核心技术、品牌业绩、创新平台与产业资本”等优势,形成了“一个平台、两类客户、三项主业、四大优势”的发展格局。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细分市场龙头优势,以价值创造为目标、改善环境为己任,为工业企业、政府提供生态环境治理服务,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回报,为员工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实现公司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天蓝、水清、地净”的生态环境,缔造驰名中外的百

年中电。

(二)本年度业绩驱动因素

本年度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加大项目实施和回款力度、提升产业创新平台功能、提高设施运营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实现增长。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为90,688.1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92.1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91%。主要是:公司工业水处理及城镇水环境治理(包括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一体化系统)业务实现较快增长,污泥耦合处理运营规模增长,产业创新平台收益保持增长,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减少。

(三)公司所处行业发展

公司为生态环境治理服务商,主营水务、固废、烟气治理以及产业创新平台等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求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方向和路线进行了明确表述,提出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等具体要求,对“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再升华,定下未来五年环境保护工作的总基调。

2019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政策密集出台,并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法律、行政和经济的综合手段延伸,环保税、排污许可证等市场化手段陆续推出,政策力度加大,红利逐步显现。1月,《环境影响评价法》修订版正式生效,取消了环评资质,建设单位可自行委托编写环评报告;发改委等9部门印发《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规划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3月,发改委研究制定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财政部发布《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对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的奖补资金采取项目法分配;5月,发改委、科技部印发《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到2022年基本建成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11月,发改委制定了《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将在全社会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各项标志设置。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环保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的市场容量得以持续扩充,将推动环保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生态环境治理等环保行业各细分领域的发展空间巨大:

1、水务产业

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制定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地下水安全;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7月,财政部、住建部印发《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补助资金用于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中西部地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9月,生态环境部批准《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试行)》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范核动力厂建设项目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1月,生态环境部编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解决农村突出水环境问题;12月,生态环境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布《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法》,加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组织管理工作。

随着上述政策的一一落实,以污水提标、水质提升为代表的水务业务市场空间广阔。

2、固废产业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3月,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制定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通知》,发挥绿色金融手段,重点支持长江经济带冶炼渣、尾矿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废钢铁、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钢铁等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等;5月,生态环境部制定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7月,财政部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10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加急文件《关于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排查化工园区、重点行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所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危险废物环境风险,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随着相关政策的连续出台,固废产业特别是污泥、农林废弃物等耦合处理产业的前景看好,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扩张的发展势头。

3、烟气治理产业

2019年1月,生态环境部制定了《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城市环境空气降尘监测方案》,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7月,中国石灰协会根据石灰行业实际,制定2019年石灰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12月,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原则,做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

随着国家政策推动、超低排放及提标改造市场从重点区域走向全国,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十三五”期间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超千亿元。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单位:元

2019年2018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17年
营业收入906,881,007.69798,398,770.6913.59%680,447,964.4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921,087.24122,253,315.4216.91%118,161,586.0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1,840,624.9592,975,856.729.53%85,537,492.0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1,896,871.7651,997,997.0838.27%147,314,615.49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280.2416.67%0.23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280.2416.67%0.23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27%9.77%0.50%10.26%
2019年末2018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17年末
资产总额2,508,495,829.382,307,769,117.038.70%2,018,422,244.0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70,410,216.841,315,322,845.7311.79%1,201,023,484.98

(2)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141,411,046.64217,588,282.22274,368,694.20273,512,984.6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15,458.2551,984,896.4334,150,272.1941,370,460.3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343,470.6734,946,927.9126,925,900.4134,624,325.9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9,655,789.8516,065,014.958,191,181.2097,296,465.46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 是 √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33,391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33,407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0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0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比例持股数量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或冻结情况
股份状态数量
王政福境内自然人28.15%146,912,004110,184,003
林慧生境内自然人5.06%26,400,37219,800,279
周谷平境内自然人4.55%23,732,38323,732,383
刘学良境内自然人3.08%16,077,8000
宦国平境内自然人2.92%15,263,8900
朱来松境内自然人1.51%7,899,2535,924,440
曹铭华境内自然人1.17%6,110,0000
袁劲梅境内自然人0.81%4,224,6163,303,462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法人0.65%3,408,7500
孙筱境内自然人0.59%3,064,3203,064,320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公司未知上述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也未知是否属于一致行动人。

(2)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公司债券情况

公司是否存在公开发行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且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未到期或到期未能全额兑付的公司债券否

三、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报告期经营情况简介

报告期内,公司紧抓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契机,紧紧围绕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认真审时度势,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努力提升经营业绩,保持了公司稳定健康的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90,688.1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92.1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91%。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工业水处理及城镇水环境治理(包括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一体化系统)业务实现较快增长,污泥耦合处理运营规模增长,产业创新平台收益保持增长,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减少。报告期主要经营情况回顾如下:

1、巩固已有优势市场,聚焦产业转型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产业转型和突破,发挥“废水处理零排放、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污泥干化耦合处理”特色业务带动作用,在水务、固废、烟气治理细分行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公司打造“产业+平台”双翼模式,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已从原来以工程总承包EPC为主,拓展了环保设施运维、产业创新平台运作。其中,污泥耦合处理基地的投资布局及设施运维,污水处理厂及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的投资布局及设施运维,产业创新平台的投资及运维,其资产和营收占比越来越大。

水务业务:公司持续抓好水务市场开拓,成功承接了鲁清石化、东华能源、榆林能源、山鹰纸业等项目,非电市场开拓取得较好成效,以废水零排放为特色的大工业水处理业务竞争优势不断巩固;以“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为特色的城镇水环境治理业务取得较大突破,成功承接了九龙湖“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项目,处理规模(6万吨/天)、处理标准(地表IV类水),为公司“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特色业务全面推广的重要案例,是国内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分布式水体净化项目,为南京七桥瓮国考断面水质达标发挥重要作用,稳步提升了公司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竞争力,继续保持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

固废处理业务:公司加大固废处理业务市场拓展,加强污泥处理基地全面布局及EPC业务开拓力度,各在运项目新增污泥处理合同的开拓,签订了南京污泥耦合处理项目合同(系南京市场的增量部分);成功中标武汉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承包(EP)项目,开拓了华中地区的产业布局;与华润海丰电厂合作,中标深圳市2000吨/天污泥处理合同。公司已在全国建成近20个污泥耦合处理基地,运营效率不断提高。公司持续推动污泥耦合处理业务快速发展,成就污泥耦合处理示范基地和行业领军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在污泥耦合处理行业地位。

烟气治理业务:公司推进烟气治理市场业务开发,承接了大连富力、日照钢铁等烟气治理项目;通过承接实施合肥热电、中煤平朔、蒙大等项目,综合应用超净工艺技术,形成自主产权;巩固半干法脱硫技术的领先优势,加强石灰窑炉脱硝新领域市场拓展,稳步推进公司在非电烟气治理市场开拓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新承接合同额14.53亿元,其中:水务7.56亿元、固废处理6.23亿元;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尚未确认收入的在手合同金额合计为32.1亿元,其中:水务10.34亿元、固废处理21.19亿元、烟气治理0.57亿元。

2、加强项目全面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项目全面管理,按照合同要求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严格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细化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单位,做好统筹协调,按时保质的完成了一批重点项目。

水务业务:在大工业水处理板块,阳江核电6#机组、海阳核电2#机组等核电水处理项目投入商业运行;商丘循环水、大唐阜新凝液、新疆协鑫膜浓缩、延长石油污水处理等工业废污水项目,以及巴基斯坦塔尔、吉航、中汽印度、乌兹别克原水等涉外水处理项目通过验收;国电宿迁、横山等10台机组工业凝结水项目,新和成、秦皇岛等6个工业补给水项目通过系统调试。在城镇水环境治理板块,登封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完成竣工验收,翻身河污水水质一体化处理服务项目、九龙湖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项目完成验收移交,进入商业运行;银川第七污水处理厂项目、江宁马木桥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项目稳定商业运行。

固废处理业务:常熟、南京化工园、驻马店等污泥耦合处理项目稳定运行,通过环保验收;驻马店污泥耦合处理项目进入试运行。各投运项目的系统稳定性和设备可靠性持续提高,处理效率实现提升。

烟气治理业务:中煤新集、大连富力、平朔能化等项目顺利实施。

报告期内,公司克服原材料价格及汇率上涨等因素造成的成本压力,从项目前期、设计、采购、监造、实施、运营等方面加强项目全面管理,各部门通力合作,控制项目成本,保证实施质量,实现各大项目顺利实施并平稳移交。

3、技术创新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专注于水务、固废处理、烟气治理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取得了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极大地增强公司业务承揽能力;九龙湖“分布式智慧水体净化岛”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环保装备制造业(废水治理)规范条件》(江苏唯一),有助于公司向省内乃至全国全面推广;污泥干化耦合处理技术,获批生态环境部《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百强技术》,技术核心竞争力获得国家认可。公司积极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强化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创新产业化等工作,推动了公司技术的提档升级,进一步巩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培育发展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打造的产业创新平台,成功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标志着平台的孵化及双创服务迈上新台阶;联合高校科研人员设立扬子江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暨有限公司,加强了产学研合作,进行核心技术及产品的攻关。公司技术团队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共获得新授权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8件。

4.人才激励方面

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不断健全人才开发机制,团队素质显著提高。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发展实际和团队建设要求,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计划,充分使用各种渠道大力发掘人才,对内继续推行“英才计划”提拔英才人员走上关键岗位,建立健全商学院等人才培训机制,鼓励和引导员工自我素质提升。年中,兑现解锁了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发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分享公司的经营收益,推动公司长远健康快速发展。年末,结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重新梳理了公司管理架构,顺利完成股份及各产业公司董监高换届工作,产生新一届的管理团队。通过架构调整、优化业务组合,建设集团化管理体系,巩固水务、固废、烟气治理及产业创新平台的“3+1”格局。

2、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是否存在重大变化

□ 是 √ 否

3、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利润10%以上的产品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产品名称营业收入营业利润毛利率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减营业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减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减
水务621,787,039.30434,687,102.0130.09%493,371,578.98%331,508,136.52%-2.72%
固废处理160,133,066.79107,775,408.0432.70%221,201,475.66%147,192,552.55%-0.76%
烟气治理87,973,445.7367,615,658.8223.14%67,828,147.92%48,946,824.33%-4.70%

4、是否存在需要特别关注的经营季节性或周期性特征

□ 是 √ 否

5、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总额或者构成较前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6、面临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7、涉及财务报告的相关事项

(1)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根据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 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2017〕8 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 号)、《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财会〔2017〕14 号)及其解读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本公司于2019年1月1日执行上述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会计政策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该变更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无重大影响。根据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9】6号)及其解读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司修改了财务报表列报,对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进行了相应调整。该变更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无重大影响。

(2)报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

(3)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的情况说明

√ 适用 □ 不适用

1、本公司控股子公司武汉中电环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截至资产负债表日已出资500万元,其中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55万元,占出资份额的51%,于2019年度纳入合并范围。

2、本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电环保(萧县)水务有限公司由于经营项目调整,在本年进行了公司注销,于2019年度退出合并范围。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