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中国科传: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4-29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本报告根据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科传”或“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客观、真实地反映公司在报告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信息。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公司成立70周年。这一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面对外部环境的诸多挑战,公司坚定不移地践行社会效益优先的理念,聚焦主责主业,创新体制机制,全力以赴推动各项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正确出版导向,铸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出版工作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既要承担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又要担负起引导民众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职责。公司作为科技出版的“国家队”,牢牢坚守党性原则和社会责任,准确把握国家的舆论宣传方向,切实肩负起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

1.聚焦主题出版,锻造精品力作

主题出版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的出版活动,以期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社会形成价值引领。公司突出发挥已有优势和特点,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现新时代科技创新伟大成就,打造了一批主题出版精品。2024年,“中国科技之魂丛书”(《格物穷理:冯端》)和《李政道与中国科

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项目。

2.加强出版导向管理,构建全流程质量保障体系公司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严格落实选题三级论证制度、内容三审三校、重大选题备案等制度。在出版导向管理方面,公司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选题内容导向方面,公司坚持导向问题一票否决原则。2024年,公司印发了《选题范围管理办法》,加强对各业务部门选题范围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促进图书板块专业化发展。在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公司修订并印发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与现行《重大选题备案管理办法》《图书质量检查管理办法》《社外编辑加工人员管理办法》等文件共同从制度层面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在图书质量管控方面,公司从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制质量四项内容和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流程管理,落实责任主体,形成分级管理责任制度。此外,公司通过实行三级控制体系,将出版质量责任明确到每个岗位和“三审三校”在内的每个环节,实现全面覆盖。

二、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担当文化责任使命作为中国科技出版“国家队”,公司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阵地建设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出版在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服务于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

1.集聚优质内容资源,坚决贯彻社会效益为先的出版理念公司作为国有文化出版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公司的责任和使命所在。公司聚焦国家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不断强化精品出版,公司重大重点项目入选各类国家级基金和规划项目的数量均位居全国出版社前列,社会效益稳步提升。

2024年,公司“高超声速出版工程(第二期)”“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技术丛书”“智能工程前沿丛书”等10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科技之魂丛书”(《格物穷理:冯端》)和《李政道与中国科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项目;“深地资源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丛书”“非线性发展方程动力系统丛书”等6个项目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人工智能及其创造力:心灵-认知哲学的视角》等11部作品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24年,公司一系列图书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数学漫谈》《征程: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点亮地下明灯——陈颙院士自叙》《颠覆:迎接第二次量子革命》入选科技部2023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入选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3年度中国好书”;《活力地球》荣获国家图书馆第十九届“文津图书奖”;《逝去的光影:地史时期的植物景观油画系列》荣获第八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科普图书类特别奖。

2.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加快一流科技期刊建设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设科技期刊的政策和文件精神,坚持“精品化、国际化、集群化、数字化、专业化”的办刊理念,加快推动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服务我国科技创

新与学术交流。截至2024年末,公司出版、合作期刊751种。其中WOS收录182种(含SCIE107种、ESCI65种,AHC11种,SSC11种),EI收录155种,北大核心收录253种,CSCD收录333种,SCOPUS收录427种。根据2024年6月20日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公布的2023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科学》杂志社11种英文期刊全部位列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Q1区,其中6种期刊位居排名前10%,4种期刊排名前5%,较上年增加3种。公司与爱思唯尔(Elsevier)合资创办的科爱公司共有76种期刊获得影响因子,其中43种SCIE期刊进入Q1区。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共有75种期刊获得影响因子,其中22种SCIE期刊进入Q1区。公司于2019年收购的法国EDP公司目前出版期刊77种,SCI和ESCI收录期刊36种,4种Q1区,8种Q2区。2024年,公司开发建设的SciEngine学术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平台目前展示期刊577种(中文刊254种,英文刊321种);SCIE/ESCI期刊159种,较上年增长59种,78种处于Q1区,学科前10名期刊35种;刊载文章量71万篇;阅读下载超2.45亿次;2024年,SciEngine平台获评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

3.加强内外联动,持续推动国际化战略落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公司积极响应文化“走出去”战略部署,立足全球市场,不断加强与海外子公司的内容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内外“双循环”发展,加快推动国际化战略落地。

2024年度,公司再度入围“全球出版50强”,位列榜单第37名;公司再次被商务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授予“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公司继续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公司荣获“优秀版权贸易奖”。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强化国际合作,加强版权输出工作,2024年共输出图书版权170种。公司《征程——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入选2024年中国出版“走出去”年度推荐-优秀翻译作品;《随机平均法及其应用(上册)》(英文)和《作物种质资源学》(英文)入选2024年度“经典中国”资助项目;《颠覆:迎接第二次量子革命》(法文)入选2024年度“丝路书香”资助项目;《麻省总医院临床麻醉手册(原书第十版)》等4种图书获评优秀输出版引进版图书;《生态修复学导论》(乌尔都语版)获评2023年“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城市代谢》(英文版)荣获“施普林格中国新发展”奖项。2024年,公司继续深入与EDP公司的业务合作,全年与EDP公司合作出版25种英法文版图书并获4项国家级奖项与资助,重点书系“当代自然科学丛书”和“未来科学家系列教材”规模持续增长。同时,双方在OA模式上创新突破,“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英文版被STM协会推荐并获《STM年报》引用,显著提升中国科技成果国际影响力。2024年,EDP公司在巴黎和伦敦成功举办高规格国际活动,包括中法科技传播对话会和伦敦书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论坛,构建全球学术交流平台,提升中国科技话语权。此外,EDP公司已与国内30余家出版机构合作,在国际市场出版近20种合作图书,并积极拓展期刊及数字化平台创新合作。

三、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维护股东合法权益

2024年,公司从规范公司治理、做好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落实股东回报四个方面出发,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维护

股东合法权益。

1.规范公司治理作为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公司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公司“四会一层”均依据公司章程规定的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来进行科学决策,并按照相应的议事规则或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规范运作。对于“三重一大”事项,进一步强化党委事前审议程序,从而充分发挥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2024年,公司根据最新《公司法》《证券法》以及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等证券监管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及时修订完善《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公司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等6项公司治理相关制度,并制定了《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公司规范治理水平、完善内部决策程序。公司全年共召开2次股东大会、5次董事会、4次监事会、4次审计委员会、1次战略委员会、1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和1次独立董事专门会议,累计通过28项议案,确保公司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了公司的稳健运营和持续发展。

2.做好信息披露信息披露作为证券市场中最基本的监管手段,一直以来都受到交易所和证监会的高度重视。公司始终坚持信息披露工作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原则,确保信息披露的公开透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2024年,公司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等规章制度的有关要求,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共编制披露了80余份公告文件,内容涉及公司定期报告、更换董监事、修订《公司章程》、募集资金使用、权益分派等,且所有信息披露公告均被上交所审核通过,无一例出现违规情况,整体工作流程顺畅规范。

3.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增进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报告期内,公司每季度均召开定期报告业绩说明会,积极与投资者就定期报告等内容进行充分交流。同时,公司积极接待各大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调研,主动回应中小投资者的关注,向市场传递企业核心价值,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增强投资者信心。此外,公司董监高通过股东大会与投资者进行交流互动,针对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回答,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提高公司透明度。

4.落实股东回报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始终坚持稳定的分红政策,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公司积极落实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相关事宜,于2024年7月15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60元(含税),共计分配现金红利人民币205,530,000.00元(含税)。自上市以来,公司已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2.03亿元,切实将利润回馈公司股东,提高投资者的关注度和信任度,巩固了市场信心,提升了企业形象。

四、着力民生工程,提升员工获得感2024年,公司从自身发展出发,着力民生工程,不断提升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1.优化员工职业发展,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报告期内,公司制定了《“优秀青年编辑(校对)培养资助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首席策划培养资助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国际化人才选拔与培养管理办法(试行)》等5项人才激励政策及管理办法,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通道的支持与指导,进一步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选拔与激励体系。同时,公司按照上述管理

办法陆续启动“首席策划”“优秀青年编辑(校对)”“国际化人才”等人才选拔工作,极大激发了员工创先争优的热情,不断强化专业化队伍建设。

2.持续开展培训工作,助力员工成长成才2024年,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人才第一战略”,根据发展战略和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培训计划,组织落实分级分类的培训活动,并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探索新的培训模式。目前建立了针对高管、中层干部、正式员工和新入职员工的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体系。2024年,公司举办培训讲座76场,较上年增加37场;累计近200学时,同比增长78.57%,有效推动了各级各类人才素质能力提升,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3.提升职工幸福指数,筑牢企业发展根基公司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筑牢企业发展根基。在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方面,公司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完善工会制度、配备专干人员,规范职代会、工代会制度,以维护职工权益和基本职责、坚持职工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认真开展职工代表提案征集和办理工作,积极落实各项职代会提案。2024年,公司工会荣获中国科学院2024年工会工作创新奖-优秀奖。在提升员工人文关怀方面,公司建立了福利管理办法,为员工提供薪酬之外符合规定的各项福利待遇,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和补充医疗保险,为员工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公司还坚持做好职工节日、生病住院、重要节假日送温暖、慰问困难职工和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障等活动,振奋职工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为职工赋能鼓劲。

五、坚持绿色发展,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2024年,公司以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为理念,不断提高经营效

率,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企业公众形象,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推动绿色环保技术,落实低碳循环发展近年来,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认真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数字化、绿色化的业务模式发展。从2013年开始,公司持续不断加大数码印刷、绿色印刷等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展按需印刷模式探索,构建按需生产线。2024年,公司持续深入推进落实中国印刷业数字化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加大按需生产模式和数字绿色印刷技术应用,图书按需生产业务占比持续提高,库存发货比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作为公司经营策略调整的重要举措,按需印刷业务已成为支撑公司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不但转变了传统的以产定销的模式,提高印刷质量,而且减少纸张浪费、有效控制库存,提升了公司的经营质量。另一方面,公司致力于减少办公过程中的碳排放,自2024年启用ERP办公系统,逐步推广无纸化办公,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此外,公司还积极倡导员工参与环保行动,如节能减排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开展食堂“光盘行动”等,共同营造绿色办公环境。

2.践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公司始终秉持着助力公益的理念,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各类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在扶贫济困方面,公司积极响应中国科学院号召,支持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与中国科学院工会的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向贫困地区捐赠优质科普读物;响应中国科学院妇工委号召组织员工参与“恒爱行动”为新疆贫困地区小朋友制作爱心织物;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助力残疾人就业方面,公司主动与属地残联沟通,为残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积极承担企业帮扶残疾人的义务。在志愿者服务方面,公司组织职工参与青年守望岗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义务指路、

垃圾分类宣传和应急救助工作;公司积极参与首都文明单位“三个一”活动,负责路口文明引导志愿服务工作;公司还组织青年职工参与街道“与前门街道青年共建活动”;组织少数民族职工参与街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活动等。

履行社会责任,发挥文化主阵地作用,始终是公司的使命与追求。公司将长期自觉坚持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和义务,不断探索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着力点,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展现国有文化企业的担当与责任。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4月28日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