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聚和材料: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4-28

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科创板上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及倡议中提出的落实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推动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和材料”或“公司”)持续优化经营、规范治理和积极回报投资者,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助力信心提振、资本市场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神要求,公司特制定《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2024年度,公司根据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和落实相关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2025年,为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和长期投资价值的提升,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情况,公司制定了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以及能进一步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和长期投资价值的系列举措;并于2025年4月24日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公司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执行情况及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主要举措如下:

一、专注公司主营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自2015年成立以来,公司紧紧围绕国家新能源战略规划,依托持续的研发投入,始终专注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是国内领先的专业从事新型电子浆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并成为行业光伏银浆龙头,自2022年上市以来,公司不断完成布局,全球化、一体化及平台化同步发展。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光伏电池金属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鉴于2024年全球光伏需求稳步增长,N型迭代加快并成为主流电池技术,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积极推动相关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确保年度目标稳健达成。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2%。2024年,公司光伏导电浆料出货量为2,024吨,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其中N型光伏导电浆料出货量为1,576吨,占比达77.87%。

2025年,公司以“成为全球领先材料科技集团”为愿景,以“持续为光伏行业增效降本,助力太阳能早日成为人类的主力能源”为使命,秉承“分享、宽容、进取、廉洁”的核心价值观,始终以市场趋势、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研发平台、生产经验为依托,不断迭代升级现有技术和产品,逐步渗透电子浆料、胶粘剂等应用领域,“立足浆料、匠心精修”,持续为国家战略性新材料行业做出积极贡献。公司将从以下方面优化业务管理工作:

、聚焦核心主业,营收稳步增长

(1)光伏导电浆料板块

白银价格攀升高企,加速金属化技术革新。白银是光伏电池金属化环节的核心原材料,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推动光伏行业迈向TW时代,光伏已成为拉动白银工业需求变化最明显的应用领域。根据电子信息司统计,2024年国内电池产量达654GW,同比增长11%,若按10mg/W银耗计算,对应白银需求超过6500吨,是第一大工业用银领域。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及降息周期等影响下,白银价格持续攀升,金属化环节在电池成本中的占比持续提高,倒逼光伏行业加速技术迭代与供应链优化,以应对白银价格波动带来的刚性成本挑战。特别是当前光伏产业正在经历周期调整,阶段性供需错配及技术同质化导致各环节盈利承压,行业产能加速出清,在此背景下,少银化及无银化等金属化解决方案对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影响将愈发凸显。

公司以技术研发驱动产业升级为使命,在满足第一性原则的前提下,致力于为光伏行业提供低成本的金属化解决方案。公司围绕新一代网版及印刷技术方向,高频、高效对接客户定制化浆料需求,同时提前储备少银化、无银化产品,例如推出“超细线印刷+低固含+无主栅”技术、银包铜浆方案、和新型0BB技术匹配浆料产品,实现“种子层+铜浆”技术突破攻克铜高温氧化抑制难题,致力于推动光伏行业“减银-替银-无银”技术演进历程,为行业的降本增效贡献力量。

(2)非光伏导电浆料板块

匠聚依托电子浆料平台化技术,突破传统单一配方局限,通过纳米材料合成、多相界面调控和表面超分散等核心技术,开发出适配片式电阻、电容、电感等微型化、高频化元器件的专用浆料,显著提升器件导电效率与可靠性。在

汽车电子领域,其浆料产品通过车规级认证,满足新能源汽车对高耐温、抗振动、长寿命的严苛需求。向多功能复合浆料延伸,并加速开发面向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柔性印刷电子的前沿材料,抢占技术制高点。横向拓展至5G通信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领域,深度参与国产替代;纵向切入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覆盖电池电极、传感器、车载电路等场景,与“双碳”目标形成强协同。突破传统材料供应商角色,形成提供“材料定制开发-器件联合设计-产线工艺匹配优化”的金属化解决方案的能力。

德朗聚依托对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度理解,持续投入研发,现已开发出高性能导电胶、新一代光伏组件封装定位胶、绝缘胶等系列产品。德朗聚基于环氧、有机硅、丙烯酸酯等不同体系,开发了性能优异的导电胶产品,保持行业领先;针对新型光伏组件,德朗聚开发出了封装定位胶以助力0BB工艺技术进步,目前已在相关客户实现规模化量产,并在多家光伏龙头企业中快速推进;德朗聚新型绝缘胶产品的成功推出,有效解决了BC组件的工艺痛点,将助力BC组件的产业化进程。除光伏胶水外,德朗聚继续加大非光伏胶水的开发。在消费电子领域,德朗聚已成功研制出多款产品,包括综合性能优异的DA、AA、视窗粘接胶等,并开创性地研发出OLEDLIPO封装胶,有望打破进口垄断。汽车电子范畴内,德朗聚已推出成套胶水解决方案,其产品体系包含导热结构胶、导电胶、IGBT灌封胶、磁钢粘接胶等品类。另外,德朗聚对环保水处理、低空飞行器、机器人等行业需求进行了前瞻性布局,针对性地研发出了水处理膜材结构胶、机械结构胶、灌封补强胶等产品。

展望未来,公司以“成为全球领先材料科技集团”为愿景,以“持续为光伏行业增效降本,助力太阳能早日成为人类的主力能源”为使命,秉承“分享、宽容、进取、廉洁”的核心价值观,始终以市场趋势、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研发平台、生产经验为依托,不断迭代升级现有技术和产品,逐步渗透电子浆料、胶粘剂等应用领域,“立足浆料、匠心精修”,持续为国家战略性新材料行业做出积极贡献。

、向上延伸产业链布局,横向拓展产品矩阵

公司深知核心原材料的自主研发与大规模生产对于保障稳定供给、提高产品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报告期内,公司拟投资12亿元在常州建设

“高端光伏电子材料基地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公司将具备大规模量产电子级金属粉体的能力,并同步设立全球领先的粉体研发中心,当前量产金属粉体已实现PERC、TOPCon、HJT、X-BC、非光伏电子浆料的全系列产品覆盖;公司拟投资3亿元在常州建设“专用电子功能材料工厂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将具备年产300吨无机粉体生产能力,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材料研发与工艺改进中心。

依托对光伏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度理解,公司前瞻性布局胶黏剂系列产品,为客户提供全套功能性材料解决方案。报告期内,旗下子公司德朗聚开发出新一代光伏组件封装定位胶、绝缘胶及电池保护胶等系列产品,并在ECA导电胶等产品上建立性能领先优势。未来将与光伏导电浆料产品实现协同发展,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

在光伏领域之外,公司精准切入新能源与电子行业交叉领域的功能材料市场,形成覆盖射频器件、片式元器件、PDLC(电致变色玻璃)、EC导电胶、LTCC(低温共烧陶瓷)、高性能导热材料等多维度的电子浆料产品矩阵。报告期内,旗下子公司匠聚已在高端电子浆料领域打破海外企业垄断,凭借产品性能、服务响应速度等抢占市场份额,在多个产品领域进入头部客户供应链体系。

综上,公司通过多措并举的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在光伏导电浆料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各项资源,积极开发、推广非光伏领域用功能材料产品,在上下游市场实现深度协同,不仅有利于新业务开发与合作,更有助于增厚收益,建立护城河,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严谨、稳重、理性的态度,推动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

2024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达到8.42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74%。这表明公司在持续加大对其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并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高度重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研发工作覆盖了从原材料性能的理论研究到浆料产品量产落地的全过程,不断优化光伏浆料配方和制备工艺,持续产生技术创新成果。经过多年积累,现已掌握多项应用于主要产品的研发、生产的核心技术。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公司未来研发将持续保持高投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应对光伏行业新技术不断更迭对银浆材料降本增效的要求。公司各种新型N型硅电池用导电浆料浆性能提升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研项目全面覆盖N型TOPCon、HJT、X-BC及薄膜电池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需求,适配LECO技术、低于10um超窄线宽印刷、低温固化低成本导电浆料及合金浆料等新技术,实现了TOPCon新型烧结技术银浆、HJT银浆及低成本导电浆料产品的量产供货。

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发明专利335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公司高度重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研发工作覆盖了从原材料性能的理论研究到银浆产品量产落地的全过程,不断优化光伏银浆配方和制备工艺,持续产生技术创新成果。经过多年积累,现已掌握多项应用于主要产品的研发、生产的核心技术。

在非光伏银浆领域,公司紧密围绕新能源行业对功能材料的需求,成功研发出ECA导电胶、动力储能用聚氨酯导热胶与结构胶,以及新一代组件封装所需的新型定位胶、阻水胶和绝缘胶。此外,公司还成功将导电技术与粘接界面技术拓展至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光学器件行业,开发出射频器件、被动元器件端浆及内浆、EC低温导电浆料、LTCC导电浆料以及光学模组用功能胶水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积累持续突破,已成功进入电子元器件行业龙头企业供应链。

、强化研发人才团队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合计265人,其中本科及以上研发人员有179名,包括55名硕士、7名博士,多名研发人员拥有微纳米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化学、物理学等方面的学术及研发经验,多名研发人员曾作为组员获得“2019年江苏省双创团队”称号。公司已汇聚了一批国内外资深的电子浆料专家,组建了一支极具竞争力的研发团队,并已在行业深耕多年,对行业研发方向有深刻的把控;在新型电子浆料制备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保证了公司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且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团队的建设,不断丰富核心团队和技术人员梯队。

公司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着力营造企业创新氛围,

强调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以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机遇吸引并留住人才。并坚持内部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不断从年轻队伍中挖掘后备力量,增加人才储备,形成了合理的优秀人才梯队。

2025年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的高投入,公司未来研发将持续保持高投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应对光伏行业新技术。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团队的建设,不断丰富核心团队和技术人员梯队,同时通过培训和学习计划提升现有员工的技术水平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以激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并分享研发成果;加强专利申请保护,完善专利管理制度,保护公司合法权益。

二、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经营效率

公司高度重视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公司高度重视治理水平的提升,2025年将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规范运作水平,牢筑高质量发展根基,公司将从以下方面优化业务管理工作:

、完善内控建设,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2024年,公司持续完善内控建设,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持续提升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完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确保公司稳健运营和合规经营。

2025年,公司将聚焦安全、合规、稳定、高效的管理理念,以提高公司运营效率为抓手,强化对新增、修订及重要制度的宣贯、执行与过程监督,根据制度执行情况,制定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公司将完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重点关注内控制度的层次性、与信息化系统的流程匹配性,为公司运转提供严谨有序的制度和流程支撑。强化风险管理,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公司稳健运营和合规经营。

、持续推进规范运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控制防范风险,促进规范公司运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2024年,公司根据新修订的《公司法》《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司章程》《独立董事工作制度》《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共18项治理制度进行了修订。

2025年,公司将根据《公司法(2023年修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25年修订)》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将不再设置监事会,监事会的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议事规则》等监事会相关制度相应废止,同时《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中相关条款及《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制度亦作出相应修订;确保公司规范运作,保障投资者权益。同时,公司将合法合规的推进董事会等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公司稳定、合规运行。

、完善董事高管培训机制

2024年公司董事、监高级管理人员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董监高积极参与了独立董事制度改革专题培训、董事会秘书后续培训、科创板专题培训等各类培训,不断提升自律意识,推动公司持续规范运作

2025年,公司已组织新一届董监高合规履职培训、独立董事后续培训等,后续公司将进一步建立监管法规及动态的持续跟踪和宣贯机制,公司将继续督促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按时完成证监会、上交所要求学习的培训课程,邀请公司律师、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合规知识培训,确保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潜在涉及合规事宜的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学习,减少公司合规风险,提升公司规范治理水平,保障投资者权益。

三、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增强公司发展保障

2024年,公司拟投资12亿元在常州建设“高端光伏电子材料基地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公司将具备大规模量产电子级金属粉体的能力,并同步设立全球领先的粉体研发中心,当前量产金属粉体已实现PERC、TOPCon、HJT、X-BC、非光伏电子浆料的全系列产品覆盖;公司拟投资3亿元在常州建设“专用电子功能材料工厂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将具备年产300吨无机粉体生产能力,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材料研发与工艺改进中心。

2025年,以上募投项目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建设,预计在2025年6月份达产,公司会持续按照监管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募投项目的相关信息,包括项目进展、风险因素、资金使用情况等;同时也会建立一套有效的项目进度监控系统,确保募投项目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预算进行。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需要严格按照募投计划执行,并及时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披露。

四、共享发展成果,注重投资者回报

公司将统筹好经营发展、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让股东切实感受公司的发展成果,将“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执行到位,为稳市场、强信心积极贡献力量。

、持续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

公司本着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同时兼顾公司资金及发展需求的原则建立持续、稳定、科学的回报机制,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和稳定。公司自2022年12月在科创板上市后,先后实施了2022年度、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40,245,486.97元(含税),转增130,122,909股,分配后公司总股本为242,033,643股。

2025年4月24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的回购股份为基数,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3447元(含税),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242,033,643股,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后的股本为230,168,009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00,001,094.87元(含税)。本年度以现金为对价,采用集中竞价方式已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519,954,061.10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费用),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619,955,155.97元,占本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148.31%。用行动实质回报投资者,全体股东共享公司发展红利。

、实施回购,提振市场信心

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同时促进公司稳定健康发展,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

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公司于2024年2月5日、2024年7月15日实施了两期回购,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1,865,634股,占公司总股本242,033,643股的比例为4.90%,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519,954,061.10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费用)。

2025年,公司将结合实际情况、发展战略规划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利润分配政策的前提下,制定科学、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规划与机制,以确保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五、健全沟通机制,提升信披质量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工作,严格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及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真实、准确、完整、规范、及时、充分地披露公司定期报告、临时公告等重大信息。

2024年,在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半年度报告及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披露后,公司均及时召开了业绩交流会,就投资者关心的经营情况及财务情况进行充分交流。公司持续高度重视与投资者建立友好互通且可信赖的关系,坚持通过上证e互动、业绩说明会、现场调研、投资者邮箱及投资者热线等多种方式,就公司业务、财务情况等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沟通,加深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

2025年,公司将进一步探索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渠道,丰富投资者的交流与沟通形式,更好地传达公司价值。公司将召开不少于3次的业绩说明会,继续构建与广大投资者的积极、和谐的良性互动关系;公司还将安排一系列投资者关系活动,为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公司将进一步强化投资者邮箱和投资者电话专线对接,与投资者保持充分沟通。同时,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e互动”平台,及时回复投资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加强与投资者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相互信赖的关系。

六、其他事宜

2024年,公司严格执行此前制定的“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2025年,公司将持续评估“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具体举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将继续专注主业,提升经营质量,并以良好的业绩表现、规范的公司治理、积极回报投资者,切实履行上市公司责任和义务,回报投资者信任,维护公司良好市场形象,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次“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是基于目前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判断,未来可能会受到政策调整、国内外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规划、发展战略等系非既成事实的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年4月24日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