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代码:600361公司简称:创新新材
创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上市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808元(含税)。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4,107,435,885股,扣减不参与利润分配的拟回购注销的股份351,363,722股后,以3,756,072,163股为基数,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03,490,630.77元(含税)。本年度不送红股,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根据《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规定,回购账户中的股票不享受利润分配权,因公司股份回购尚在进行中,最终实际分配总额以实际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时有权参与本次权益分派的总股数为准计算。如在利润分配实施公告确定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并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详见第四节公司治理之十、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 | 创新新材 | 600361 | 华联综超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姓名 | 王科芳 | 孙丹洪 |
联系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武定侯街卓著中心18层1808 | 北京市西城区武定侯街卓著中心18层1808 |
电话 | 010-66536198 | 010-66536198 |
传真 | ||
电子信箱 | zqb@innovationmetal.com | zqb@innovationmetal.com |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1.12024年铝加工行业及铝材产量情况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达1,349,084亿元,同比增长5%。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中国经济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稳健前行,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日新月异。绿色生产力蓬勃发展,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领跑世界。
铝作为现代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原材料,凭借其轻质高强、耐腐蚀、导电导热性能优异及可循环利用等特性,正加速替代铜、钢、塑料等传统材料——相较于铜,铝在电力传输领域以60%的轻量化优势和低成本实现等效导电性能;对比钢材,铝材密度仅为其三分之一且抗疲劳性突出,助推新能源汽车减重30%以上;面对塑料制品,铝兼具高强度、耐高温及100%可回收属性,完美契合5G基站散热、食品包装等场景的绿色升级需求,成为“双碳”背景下跨行业材料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广泛应用于电力、制造业、交通等国民经济核心领域,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健增长为铝加工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行业整体的稳定发展。
2024年,国内铝材消费增长2.8%,铝材出口同比增长19.3%,在国内消费和出口增长的带动下,全年产量增长4.4%。虽然中国铝材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但是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近年来,我国铝加工行业不乏新增项目建成投产,特别是与“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相关的铝加工项目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铝加工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产品同质化竞争从普通产品向光伏型材、电池箔、铝罐料、汽车板、航空板等中高端产品蔓延。
2024年国内铝加工行业内卷持续,在产能过剩、国内铝消费增速放缓、海外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包括“新三样”在内的主要铝材产品加工费不断下降,部分产品如光伏边框型材加工费加速下跌。目前多数产品加工费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在原材料价格高企及终端消费品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下,铝材产品利润普遍大幅下滑,铝加工企业经营形势面临挑战。
2024年11月15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宣布自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铝材、铜材等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实施后,铝材出口成本上升,部分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短期内可能抑制出口积极性。
总体来看,2024年中国铝材产量为4900万吨,比上年增长4.4%。从分品种产量来看,铝挤压材产量为2330万吨,仍是产量最大的铝材品种,比上年下降0.4%,主要受建筑型材需求下降拖累;铝板带产量为1475万吨,增长9.3%,主要受出口订单增加以及铝箔坯料等需求增长带动;铝箔产量540万吨,增长5.9%,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出口的大幅增长以及新能源和耐用消费领域的
创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消费增长,动力电池箔、储能电池箔以及空调箔产量都出现较大增幅。
2024年中国铝材分品种产量(万吨)
铝板带 | 铝箔 | 铝挤压材 | 铝线 | 其它 | 合计 | |
2024年 | 1475 | 540 | 2330 | 510 | 45 | 4900 |
同比 | 9.3% | 5.9% | -0.4% | 12.1% | 12.5% | 4.4% |
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
2.1.2铝加工产品消费领域发展情况从全球市场来看,北美、欧洲是全球铝材主要消费地区,也是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分布地区。以往来看,西方发达国家铝材消费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进入成熟期,总体需求量已趋于稳定,除个别年份外,通常都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来自亚洲、南美等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铝材消费增长较快。从消费结构来看,建筑结构、交通运输以及包装容器是全球铝材三大主流消费领域。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存在差异,铝材的消费结构也不尽相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铝材消费多集中在交通轻量化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包装领域。国外铝材消费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具体如下表所示。
2022~2024年国外主要国家铝材表观消费量(万吨)
国家 | 2022 | 2023 | 2024 |
美国 | 867 | 770 | 780 |
德国 | 335 | 285 | 270 |
日本 | 197 | 185 | 182 |
意大利 | 159 | 135 | 135 |
数据来源:世界金属统计局;美国铝业协会;日本铝业协会;安泰科2024年,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在汽车、光伏新能源等领域需求增长的带动下,2024年中国市场对汽车型材、光伏型材、空调箔等铝材产品消费仍继续保持增长;作为铝材传统消费领域的建筑结构领域,在销量下降、去库存等因素影响下,铝材消费量出现下降。
建筑结构是中国最大的铝材消费领域,伴随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转变,建筑结构领域铝材消费占比逐步下降,2024年为34.2%,较上年和2022年分别下降1.8和4.8个百分点;在光伏用铝边框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下,电力电子已成为中国第二大铝材消费领域,2024年占比为
23.1%,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耐用消费作为目前第三大消费领域,近年来主要受房地产市场影响消费占比也在缓慢下降,但2024年受以旧换新及促消费政策带动,占比有所提高,为13.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领域在电动汽车火热发展和轻量化的带动下,占比逐年提高,2024年为8.9%,较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
2024年中国铝材分领域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安泰科
(1)交通运输行业需求大幅提升交通运输领域是近年来铝材消费增长较快的领域,包括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轨道车辆、船舶等各子行业,其中汽车领域用铝材量占最大份额。随着汽车轻量化进程加快以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交通运输领域对铝材消费的拉动明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2747.7万辆和27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5.8%;商用车产销累计完成380.5万辆和387.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8%和3.9%;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安泰科估计2024年交通运输领域铝材消费量为330万吨,比上年增长15.8%。
中国汽车月度累计产量(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中汽协
(2)电子电力行业需求大幅增长电子电力铝消费主要用铝分布在输配电网中的电线电缆以及3C电子产业。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水电装机容量约为4.4亿千瓦,同比增长3.2%;火电装机容量约为14.4亿千瓦,同比增长
3.8%;风电装机容量约为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在国内能源结构调整,加大绿色清洁能源占比发展趋势下,2024年光伏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累计光伏新增装机277.17GW,增长28%,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光伏组件累计出口235.93GW,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
在电子领域,手机、微型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手机产量16.7亿台,增长7.8%;电子计算机产量3.6亿台,增长2.6%;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
3.4亿台,增长2.7%。
安泰科估计,2024年电力电子领域铝材消费量为855万吨,较上年增长10.3%。
中国电网基本建设完成投资额(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3)建筑行业需求下降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呈现调整态势。前三季度新房销售同比下降明显,二手房“以价换量”带动市场保持一定活跃度,但从9月开始市场又出现降温。9.26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了最强维稳信号,政策目标直指扭转行业基本面,为市场带来信心。四季度以来,国内核心城市市场出现明显升温。12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稳住楼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为2025年楼市定调,释放了更加坚定的稳楼市基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0280亿元,比上年下降10.6%;其中,住宅投资76040亿元,下降10.5%。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3324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7%。住宅施工面积513330万平方米,下降13.1%。房屋新开工面积73893万平方米,下降23.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53660万平方米,下降23.0%。房屋竣工面积73743万平方米,下降27.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3741万平方米,下降27.4%。安泰科判断,2024年,中国建筑结构领域铝材消费量为1265万吨,下降3.3%。
中国房地产开发增长情况(累计同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2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公司是专注铝合金及制品研究开发和生产加工的技术型企业,为铝合金加工领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形成了从合金化研发、铸造成型、均匀化热处理、挤压变形、阳极氧化表面处理到精深机加工的全流程体系,掌握有多种合金牌号的铝合金研发和制造能力,专注于满足下游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定制化需求,开拓高附加值铝制品市场。公司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包括3C消费电子铝型材、汽车轻量化铝型材、板带箔、铝杆及线缆、铝合金棒材、结构件等,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汽车轻量化、新能源、工业等领域。
2.2.1主要产品及用途
(1)型材公司的型材主要包括3C消费电子铝型材、汽车轻量化铝型材。1)3C消费电子铝型材在3C消费电子铝型材领域,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笔记本电脑外壳材料、平板电脑外壳材料、智能手机外壳和中框材料等。公司通过富士康、立讯精密等下游客户将铝型材进一步加工后应用于苹果、微软、三星、谷歌等多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
报告期内,公司3C消费电子铝型材产品销量实现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结构性回暖与客户战略合作关系的深化。通过协同客户开展材料状态优化及制程参数迭代升级,公司独家实现全球首款碳中和迷你电脑产品的规模化量产,成功攻克微软100%可回收铝合金型材量产技术难题,并开创行业内含塑铝屑清洁再生技术首次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生产的先例。通过材料摸索和工艺调整,实现行业内独特的7075合金正向挤压在线淬火制程量产,并实现33%的产量提升。
公司自2018年至今已连续进入苹果核心供应商名录,参与了该品牌多款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及VR设备的材料研发与型材供应,是全球3C消费电子型材的龙头企业。
公司越南3C消费电子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部分产线2024年底陆续试产,项目投产后,公
创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司将供货能力拓展至全球,将为全球核心客户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高质量产品。
2)汽车轻量化铝型材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公司的产品经加工后主要应用于防撞梁、门槛梁、电池包、热交换系统零件和车身悬架系统零件等。公司加速高端领域进程,大力推进汽车轻量化铝型材项目进度。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主要集中在门槛梁、防撞梁、电池箱体和热交换系统等;获得了ASI、UL等认证,通过了博世、湖北三环锻造、日本琦玉、日本霓达摩尔等客户认证;新进入特斯拉、奇瑞、吉利等知名汽车品牌供应商序列。2024年,公司汽车轻量化铝型材产品销量达3.04万吨,同比增长72.73%,其中车身件、电池箱体、热交换件的销量占比有所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大力推进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高薪聘请行业高端人才,并在研发团队的助力下,积极走到OEM端、合作共同开发高端合金材料,不断提升材料性能,使材料性能在多个维度同时满足客户要求,实现高强、高韧、低重量、低成本,为解决客户难点、痛点,为客户提升性能、降本增效助力。
公司目前已进入宝马、奔驰、奥迪、比亚迪、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沃尔沃、捷豹路虎、小米、理想、零跑、蔚来、日产、广汽、奇瑞、吉利、长安、长城、小鹏、宁德时代、蜂巢等多个国内外汽车和动力电池龙头品牌供应商序列。在公司多年领先的研发优势带动下,汽车轻量化铝型材业务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州创泰、内蒙古轻量化正逐步成为国内领先的整车零部件型材优秀供应商。
(2)铝杆及线缆公司在铝杆、线缆领域以铝合金铝杆和纯铝电工圆铝杆、裸铝线、漆包铝线为主导产品,通过历年数百次实验和技术创新,公司已经探索出一套适合铝漆包线、铜包铝线及家用电器产品需求的铝杆、铝丝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公司从“十三五”规划初期即着手布局,采用“投放一批、研发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研发策略,实现了从研发、技术攻关、国家标准制定到规模化生产的全产业链重大突破。公司依托自主研发体系持续攻坚核心技术壁垒,在特高压领域多次取得重大突破——陆续成功攻克800千伏、1000千伏、1100千伏超强高导铝合金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瓶颈,率先构建从研发到生产全流程解决方案输出能力并实现规模化供货。“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国家西电东输项目70%以上的特高压导线中标单位采购了公司的产品。
报告期内,高导铝杆(导电率≥62.5%IACS)销量同比大幅提升,主要受特高压建设加速驱动,国家电网2024年特高压投资同比增幅达15%,显著拉动高端导电材料需求;6系、8系合金杆同比增长显著,主要得益于新能源并网规模扩张,全年光伏/风电新增装机量分别达216GW(+60%)和65GW(+40%),该产品凭借优异柔韧性及机械稳定性,在新能源电缆领域市占率攀升至35%;以及受益于特高压配套工程及配网智能化升级带来的结构性需求释放,漆包线杆、挤压杆同比增长迅速;因市场电器产品、微通道、电机产品需求量相对稳定,公司产能增加,高附加值的特殊杆产品持续重点拓展、开发、合作;随着新能源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司产品体系持续向下游拓展深化,应用领域全新拓展至新能源电缆板块,35千伏以下铝合金动力线缆实现技术突破,在技术、成本等方面竞争力明显。随着研发能力的持续精进,公司“铝液-电工圆铝杆-线缆”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与产品质量均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凭借技术与成本的双重优势,未来有望通过技术升级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力。
公司铝杆及线缆的主要客户有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电
创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力特种导线有限公司、河南通达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
(3)棒材公司的棒材产品是以电解铝液、铝锭、再生铝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特定的合金化配比及独特的生产制程铸造而得,是铝挤压、锻造或铸造的最重要主材。经过数十年发展,公司铸棒产能全球领先,并不断总结市场经验,立足下游需求,生产不同牌号(1系至7系)、不同规格(?73mm-?760mm)、不同状态、不同特性(硬度、延伸、抗拉、屈服、疲劳等)的铝合金。报告期内,公司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再生铝使用量,凭借质量稳定、供货稳定的优势,与客户开发新的合作模式,大力开拓3C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等高端产品市场。
产品 | 应用领域 | 用途 | 案例 |
3C消费电子 | 主要用于电子产品的外观件、支撑件 |
产品 | 应用领域 | 用途 | 案例 |
汽车轻量化 | 主要用于汽车装饰件、天窗导轨、汽车座椅、电池托盘等 | ||
轨道交通 | 主要用于城市车辆轨道、高铁动车轨道、航空航天 | ||
新能源 | 主要用于新能源光伏组件、光伏边框、支架等 | ||
5G基站 | 主要用于5G基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
(4)板带箔公司的铝板带主要供应厚度0.2mm-3.0mm的铝板带、厚度0.006mm-0.2mm的铝箔产品,主要应用于照明电子、3C消费电子、建筑装饰、家居家电、医药包装材料等产品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在新能源电池、电容器箔等应用领域的销量占比提升,并顺利进入比亚迪供应体系。为实现效益和品牌建设双增长,公司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重点发力电池壳盖板和压板、3C氧化料、阴极箔、汽车板等产品类型,24年已获得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品质居于行业较高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与全球著名的热交换器轧制铝材龙头企业格朗吉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格朗吉斯集团收购公司下属1家铸造和热轧工厂,并同时获得相应规模的下游产能,公司在交易完成后获得格朗吉斯(上海)总注册资本20%的股份,双方已于2024年10月25日完成热轧项目的资产交割。此外,公司在云南与格朗吉斯共同开展的32万吨汽车轻量化铝合金材料项目目前建设进度顺利,其中16万吨产能已于2024年底建成。
(5)结构件精密结构件的制造工艺,通过铝型材经过精密锯切,将坯料送至数控机床进行CNC精密切削,进行多夹位、多角度的微米量级精准加工成型,再经喷砂、阳极、镭雕等工艺处理,最终形成应用于消费终端的铝制结构件产品。公司的结构件有知名客户耳机的精密转轴,平板/笔记本电脑类精美外壳,如穿戴类无线耳机、腕表、知名电子烟、TV电视等外观结构件,产品主要应用于苹果、华为、三星、联想、小米、海信等品牌。
公司新产品开发顺利,报告期内,公司首次突破平板电脑双色喷砂、双面高光工艺。此外,平板电脑冲压墩挤工艺突破,提升了阳极后良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新增为国内头部3C消费电子品牌提供平板电脑旗舰机型结构件制造服务。报告期内,公司采取了聚焦核心产品类型的经营策略,重点发力核心产品,其中:电脑类电子元器件销量增长较大,得益于公司在品牌客户拓展方面的持续突破,以及终端客户对公司技术的认可度持续提升,订单资源逐步向公司集中,为业务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讯类电子元器件销量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订单需求的显著增加,推动了整体销售业绩的提升。
2.2.2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电解铝液、铝锭及再生铝。公司通过布局优化产业模式以及促进再生铝利用,提升再生铝在原材料的占比,减少产品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多低碳产品,促进产业链转型。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经营计划,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模式向供应商进行采购。
针对主要原材料电解铝液,公司实行战略供应商制度,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保证原材料的及时、稳定供应,价格以上海有色网A00铝价、长江有色金属网长江现货铝周均价、南储现货周均价为基准价。
创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针对铝锭,公司以长江有色金属网或上海有色网A00铝价为基准,结合市场行情和运输承担方式确定采购价格。
公司建立了从下游客户的工业余料以及外部市场废料的渠道回收再生铝,使用行业先进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成功实现再生铝的保级升级利用。同时,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应用,回收再生铝后通过熔铸、挤压、精加工环节输出棒材、型材、结构件等产品,使再生铝可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汽车轻量化、新能源等各个领域,加速再生铝的流通,提升再生铝经济价值。由于废铝材的市场价格与铝现货市场价格之间存在较强的联动关系,并保持一个合理的价差,因此公司一般以当期长江有色金属网或上海有色网A00铝均价为基准,考虑一定折率确定废铝材的回收价格。
(2)生产模式
基于行业特性以及主要客户群体较为稳定等特点,公司每年与主要下游客户签订框架协议,约定全年供需规格型号、数量、定价及结算方式等。实际生产中,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依据客户采购订单和终端产品,制定定制化生产计划并组织实施。公司根据生产需求向供应商采购电解铝液、铝锭、废铝料等原材料,并依据性能要求进行合金化配比、定制化工艺、宏微观检测后,加工成满足订单需求的铝棒、铝型材、铝板带箔、铝杆及线缆等产品。
(3)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个别定制产品有出口业务。国内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较为集中,下游客户群体主要为铝合金加工企业。
公司以“铝基准价+加工费”为主要定价模式,基准铝价一般以SMM(上海有色金属网)现货铝价、长江有色金属网现货铝价、南储现货周均价为基准,公司产品加工费水平由客户材质选择、产品深加工程度、公司议价能力、销售模式和市场竞争水平等因素综合决定。
(4)盈利模式
公司业务分为产品销售和来料加工两种模式,产品销售主要系根据客户订单要求,以原铝生产制成产成品并销往客户,与客户按“铝基准价+加工费”结算,铝原材料(即电解铝)作为载体,其成本主要由下游客户承担;来料加工业务主要系客户提供铝锭或铝废料,由公司提供合金、辅材并加工为产品,向客户提供产品,并向客户收取加工费。前述模式下,公司主要盈利来源均为加工环节,具体体现为加工费。
公司为专注铝合金及制品研究开发和生产加工的技术型企业,形成了从合金化研发、铸造成型、均匀化热处理、挤压变形、阳极氧化表面处理到精深机加工,再生铝综合利用的全流程体系,主要通过棒材、型材、板带箔、铝杆线缆、结构件等铝合金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实现盈利并保持长期发展。
2.2.3产品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
(1)公司荣誉
2024年,公司连续8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024年位列第330位;连续12年入围山东民营企业100强,2024年位列第17位,同时还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67位、中国民营企
创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业500强第149位。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铝加工行业优秀供应商”、“中国优质铝棒生产厂商”、“院士工作站”等几十项行业荣誉和称号,成为中国铝合金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公司铝线材(即:铝杆线缆)销量为94.31万吨,国内和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6%和16.0%,均排名第一;公司铝合金圆铸锭(即:棒材)销量为314.3万吨,国内和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8%和8.3%,均排名第一;公司3C电子铝型材全国市场占有率8.3%(排名前三);公司铝板带材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4%(排名前十)。2024年4月,子公司创新金属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24年5月,子公司创新金属荣获铝加工行业优秀供应商(圆铸锭);2024年6月,子公司创新精密荣获山东省质量标杆企业;2024年9月,子公司苏州创泰荣获汽车低碳新材料优质供应商;2024年10月,子公司创新精密荣获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子公司创新金属荣获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2024年12月,子公司创新精密、元旺电工荣获山东省高端品牌重点培育企业,子公司创新精密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荣誉。
(2)再生铝领域
公司大力开拓再生铝领域,自2017年开始与全球顶级3C消费电子厂商合作开展再生铝的回收与再利用,并参与5项再生铝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在再生铝保级与升级方面行业地位领先。2024年,公司综合循环利用再生铝121.09万吨,同比增长19.43%,其中:公司回收再生铝
80.79万吨,使用自有产线回用铝40.30万吨,为行业领先水平。公司自2022年开始引进14条智能化进口再生铝回收处理生产线,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有6个再生铝项目投产,年产能达170万吨。未来,公司再生铝的处理能力将突破200万吨。
(3)铝型材领域
公司型材板块自创立伊始即瞄准高技术含量的细分市场,是苹果产业链核心供应商。经过多年业务培育与沉淀,近年来市场地位逐步稳固,产品经下游进一步加工组装后应用于苹果、微软、小米、三星、谷歌、长城、比亚迪、理想、宁德时代、宝马、奥迪、奔驰、日产、零跑、沃尔沃、蔚来、广汽、蜂巢、奇瑞等3C消费电子及汽车轻量化领域的知名品牌。公司在3C消费电子铝型材领域先发优势明显,承揽了数十个苹果产业链相关项目;2023年先后在越南以及墨西哥建设工厂开展3C消费电子及汽车轻量化项目,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公司挤压型材内部晶粒组织均匀,经后续阳极氧化处理后产品外观表现出色,是行业内少数掌握大面积适合阳极氧化的7系材料规模化生产挤压技术的厂商之一。
(4)铝杆及线缆领域
公司作为国内铝合金线缆材料研发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已奠定行业领军地位,兼具发展韧性和强劲增长潜力,公司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力,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与市场主导权。公司连续多年参与国家高强超导线缆标准制定,是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单位,与国缆研究所和电科院密切合作。“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国家西电东输项目70%以上的特高压导线中标单位采购了公司的产品。
(5)行业领先的铝合金研发能力公司形成了从合金成分研发、熔铸铸锭到挤压及深加工的全流程体系,掌握有不同牌号、特性的铝合金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能够满足不同客户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定制化需求。
在铝合金基础材料端,公司规模优势突出,是全球最大铝合金材料生产基地之一,提供铝加工全流程差异化的定制产品。此外,公司还积极参加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参加了23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6)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高度重视节能降耗、绿色生产工作,截至目前,公司子公司创新金属、苏州创泰、创新精密、元旺电工荣获“国家绿色工厂”荣誉称号,创新板材、创新新材料、创新北海获得2024年省级“绿色工厂”称号。公司获得2025年度鸿海-富士康永续卓越供应链奖,中国企业ESG“金责奖”责任进取优秀企业、华证ESG综合评级A等称号。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数据,公司产品在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固废利用及单位产品碳排放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绿色发展综合水平位居行业前10%。
公司在云南、内蒙古、山东等生产基地大量使用水电铝、风光电铝、再生铝等低碳环保绿色原材料,积极响应国家低碳政策,成为国内绿色能源布局最早、最广的铝合金生产供应商。公司连续两年发布了《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旨在让各方更充分了解公司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及绩效。
未来,公司将在内蒙古采购大量风光电铝,持续提升绿电铝占原材料的占比,计划于2026年底实现占比达到50%以上。同时,公司充分利用水电铝资源,积极布局水电铝产业并设立相关产能目标,云南创新计划于2025年底使用绿电生产的铝合金圆铸锭产能达到60万吨,2030年底达到90万吨。
苏州创泰积极采购废铝型材、废铝屑作为原材料,2024年,苏州创泰50%以上的原料来自下游客户的工业余料,其中部分产品型号的再生铝使用率需达100%。同时,苏州创泰计划到2025年废型材、废铝屑、绿电铝锭等再生铝原材料使用量目标8万吨,再生铝原材料使用比例提升至60%。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 | 2024年 | 2023年 |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2022年 | |
调整后 | 调整前 | ||||
营业收入 | 80,941,533,176.44 | 72,843,631,643.64 | 11.12 | 69,319,303,317.48 | 69,319,303,317.4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010,362,659.30 | 957,871,698.96 | 5.48 | 1,089,690,790.78 | 1,088,977,170.8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918,458,562.23 | 881,371,075.47 | 4.21 | 1,066,175,833.45 | 1,065,462,213.5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516,891,174.09 | 582,368,329.46 | 160.47 | -413,753,290.84 | -413,753,290.84 |
2024年末 | 2023年末 | 本期末比上年同期末增减(%) | 2022年末 | ||
调整后 | 调整前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10,786,348,719.81 | 10,130,195,394.37 | 6.48 | 7,922,522,049.68 | 7,920,478,617.61 |
总资产 | 26,116,320,001.70 | 19,915,586,796.60 | 31.14 | 16,907,625,986.69 | 16,875,933,182.81 |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1-3月份) | 第二季度(4-6月份) | 第三季度(7-9月份) | 第四季度(10-12月份) | |
营业收入 | 17,778,801,588.65 | 20,954,691,288.77 | 20,802,123,311.77 | 21,405,916,987.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281,776,869.78 | 296,688,285.62 | 212,149,161.16 | 219,748,342.7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273,465,838.25 | 283,775,156.56 | 205,012,188.23 | 156,205,379.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965,065,771.65 | 61,525,285.60 | 1,214,388,803.41 | 2,206,042,856.73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不适用
4、股东情况
4.1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51,547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65,653 | ||||||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0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0 | ||||||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 |||||||
股东名称(全称) | 报告期内增减 | 期末持股数量 | 比例(%) |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股东性质 | |
股份状态 | 数量 | ||||||
山东创新集团有限公司 | -137,254,171 | 1,333,440,883 | 32.46 | 1,333,440,883 | 无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
崔立新 | -65,717,297 | 638,453,593 | 15.54 | 638,453,593 | 无 | 境内自然人 | |
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0 | 194,195,951 | 4.73 | 194,195,951 | 质押 | 185,200,000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天津镕齐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0 | 145,348,837 | 3.54 | 145,348,837 | 无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
杨爱美 | -10,815,629 | 105,075,929 | 2.56 | 105,075,929 | 无 | 境内自然人 | |
CPEInvestment(HongKong)2018Limited | 0 | 101,744,186 | 2.48 | 0 | 无 | 境外法人 | |
CrescentAllianceLimited | 0 | 95,930,232 | 2.34 | 0 | 无 | 境外法人 | |
王伟 | -7,484,928 | 72,717,715 | 1.77 | 72,717,715 | 无 | 境内自然人 | |
耿红玉 | -7,484,928 | 72,717,715 | 1.77 | 72,717,715 | 无 | 境内自然人 |
富联裕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0 | 66,518,847 | 1.62 | 0 | 无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1、创新集团是公司控股股东,崔立新先生为公司实控人,持有创新集团71.82%的股份;杨爱美系崔立新兄弟的配偶,耿红玉系崔立新兄弟的配偶,王伟系崔立新配偶的兄弟;崔立新与创新集团、杨爱美、耿红玉、王伟系一致行动关系。2、除此之外,未知其他前10名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 ||||||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 不适用 |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适用√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
第三节重要事项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9.42亿元,同比增长11.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0亿元,同比增长5.48%;公司2024年产量达488.0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41%。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