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代码:601208公司简称:东材科技转债代码:113064转债简称:东材转债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470,106,386.57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022,636.52元。2024年度,母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423,456,835.54元,扣除当年计提的法定盈余公积33,581,479.72元以及上年度利润分配的金额133,550,098.05元,加上以前年度结转的未分配利润417,541,542.98元,2024年期末母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金额为673,866,800.75元。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7号—回购股份》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不享有股东大会表决权、利润分配、公积金转增股本、认购新股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权利,不得质押和出借。经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司2024年度的利润分配预案如下:
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账户的股份数量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00元(含税)。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总股本为896,784,623股,回购专用账户的股份数量为7,934,891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88,884,973.20元。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7号—回购股份》规定,上市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集中竞价方式、要约方式回购股份的,当年已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视同现金分红金额,纳入该年度现金分红的相关比例计算。2024年度,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集中竞价方式已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为69,992,758.87元。故2024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158,877,732.07元,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87.77%。
公司2024年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目前,公司正处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股期,如在本报告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拟保持每股派现金额不变,相应的调整派现总金额,并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本次利润分配后,公司结余的未分配利润转入下一年度。
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 | 东材科技 | 601208 | |
可转换公司债券 | 上海证券交易所 | 东材转债 | 113064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姓名 | 陈杰 | 张钰 |
联系地址 | 绵阳市游仙区三星路188号 | 绵阳市游仙区三星路188号 |
电话 | 0816-2289750 | 0816-2289750 |
传真 | 0816-2289750 | 0816-2289750 |
电子信箱 | chenjie@emtco.cn | zhangyu@emtco.cn |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公司的主要业务
本报告期,公司主要从事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新型绝缘材料为基础,重点发展光学膜材料、电子材料、环保阻燃材料等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发电设备、特高压输变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消费电子、光电显示、电工电器、通信网络、汽车装饰等领域。
2.2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采用“集团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基地化运营”的管理模式,集团设立三大中心(技术中心、管理中心、财务中心),着力于战略引领、资源配置、技术研发、薪酬设计、绩效考核、风险管控、资本运作的统筹管理。公司全面推行“基地化”自主运营模式,以六大基地公司(四川成都、四川绵阳、四川眉山、江苏海安、山东东营、河南新乡)为运营主体,授予各基地公司销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售、技术、制造、采购、人事等方面的自主经营权,以净利润为导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①采购模式公司一贯秉承QCDS指标原则,积极拓展物料采购渠道,完善供应商管理制度。公司的大宗物料采购策略由集团战略管理部统筹规划,生产设备由集团工程部统一招标订购,生产性原材料、辅料备件、办公劳保用品等均由各基地的供应链管理部自主采购。在日常采购业务中,公司严格按照供应商开发、供应商管理、采购业务三权分离的模式,搭建起了高效、便捷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系统。
②生产模式从产业链的位置来看,公司处于大型石化企业与终端品牌制造商的中间环节,产品均为满足特定用途的功能性原材料。因此,公司主要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制造部门结合设备性能参数和客户预订单的情况,根据销售需求量来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和排产计划,调配资源组织生产、办理检验后入库,以实现产量和销量的平衡。
③销售模式A、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公司以直销为主导,占公司整体销售额的80%以上。直销模式是通过公司营销人员销售至终端客户群,可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经销模式是通过各地分销商开发和服务中小型客户,不断扩大营销服务网络。
B、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公司以内销为主导,占公司整体销售额的90%以上。内销业务由各基地公司营销部门推广销售至国内品牌厂家,公司另设一家全资孙公司-东材成都国贸,主营进出口业务,统筹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商务洽谈和销售业务,进一步深化全球业务战略布局。
C、强化大客户营销策略:公司根据客户对经营业绩的贡献能力,并结合其经营规模和发展潜力,对下游客户进行信用分级管理,强化大客户营销策略。各基地公司均委派销售专员负责大客户的销售业务,深入了解其发展需求,资源配置给予倾斜,尽可能为其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有步骤地培育一批具有战略合作意义的标杆客户,进而形成长期稳定的行业竞争优势。
2.3主要细分行业的基本情况及公司行业地位
①新能源行业
在发电端,公司生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板基膜、特种环氧树脂等产品,是高性能光伏组件、风电叶片的核心原材料,其市场需求量与光伏、风电的新增装机容量紧密相关。自“十四五”以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来,可再生能源作为中国发电新增装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高能源安全保供能力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73亿千瓦,同比增长23%,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6%,其中,光伏发电新增装机
2.78亿千瓦,风电新增装机0.80亿千瓦。截至2024年12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8.89亿千瓦,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6%。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逐步从“政策驱动”进入“平价时代”,下游终端厂商的降本需求尤为迫切,产品技术加速迭代。
近几年,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逆势高速增长,吸引了大量的跨界资本和大规模产能扩张,导致全产业链的阶段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质化竞争加剧、贸易壁垒加重、技术淘汰升级,加之光伏双玻组件的渗透率持续提升,进一步挤占了单玻组件的市场份额。2024年度,公司生产的太阳能背板基膜、特种环氧树脂等产品的下游需求不振,产品售价大幅下跌,设备开工率降低,盈利能力明显下滑,导致经营业绩承压。
在输电端,公司生产的电工聚丙烯薄膜、大尺寸绝缘结构件及制品等产品,是特高压用薄膜电容器、柔性直流/交流输电、电力变压器的关键原材料,其市场需求量与特高压建设的开工数量紧密相关。在我国,电力能源呈逆向分布,能源中心的地理位置距离负荷重心较远,东西部电力资源分布不均,特高压电网作为跨区域输电的重要载体,不仅能有力推动西北部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外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异地输电比例,有效解决发电端的传输消纳和用户端的空间错配等问题,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回顾2024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先后发布了《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年-2027年)》等多项重要政策文件,为我国特高压输电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明确的发展指引。在此背景下,国家电网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持续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全年电网工程投资达6,083亿元,同比增长15.3%。同时,我国正加速推进与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的电网互联,依托我国在特高压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施工经验,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力互联互通。
在用电端,公司生产的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复合材料等产品,是薄膜电容器、新能源驱动电机的重要原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的逆变器、车载充电器、驱动电机以及配套充电桩等核心零部件。近年来,在“双碳”战略与产业政策红利的叠加驱动下,国内汽车制造商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制造,“三电”核心技术日渐成熟,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显著提升,逐步构建起“技术突破-市场扩容-生态完善”的良性发展闭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产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产销量分别完成了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延续强劲增长态势,产销量分别达到了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新车总销量的40.9%,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这预示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正式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我国正加快完善充换电、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推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的深度融合,构建交通运输体系和城市智能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作为国内首批涉足聚丙烯薄膜、复合材料制造的厂商之一,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工聚丙烯薄膜、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新能源驱动电机用复合材料等产品,制造工艺成熟,产品性能稳定,与国内的主流制造厂商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受益于特高压电网投资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之配套的薄膜电容器、驱动电机等零部件的需求十分旺盛,为上游原材料带来了稳定可观的增量市场。2024年度,公司顺利完成“东材科技成都创新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聚丙烯薄膜1号线的主体工程建设、设备调试及试生产工作,新增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产能1500吨/年,在产能持续扩张的基础上仍保持了较高的设备开工率和产品盈利能力,相关产品产销两旺,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未来,公司将密切关注能源转型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深度挖掘XBC光伏电池、海上直驱风电机组等新一代技术路线的配套需求,同时,加快特种环氧树脂、氢能源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下游客户认证进程,不断拓宽新能源材料的应用领域,提升传统优势领域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领先地位。
②光学膜行业
公司应用于光学膜行业的主要产品为光学级聚酯基膜,是光电产业链前端最重要的战略性材料之一,其市场需求量与终端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出货量密切相关。光学级聚酯基膜需满足高透光率、低粗糙度、高平整度、高表观质量等特殊性能,对光学性能稳定性、关键装备精密度的要求极高,且下游客户群对供应商的认证标准高、周期长,是聚酯薄膜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领域。
本报告期,在终端品牌降价促销与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的双重驱动下,品牌厂商的库存消纳已初显成效,消费潜力得到逐步释放,终端电子产品市场总体恢复向好。根据市场调查机构IDC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12.40亿台,同比增长6.4%;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增长5.6%,时隔两年触底反弹。在平板电脑方面,根据市场调查机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构Canalys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1.48亿台,同比增长9.2%;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0.32亿台,同比增长11.0%。与此同时,随着智能家居、穿戴设备、车载交互式屏幕等生成式AI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AI大模型与电子终端结合的趋势已日渐明朗,加之芯片技术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快速创新,电子消费品正迎来新一轮的换机需求和产品迭代。
从产业链格局来看,在国内市场需求强劲、人才梯队健全等优势的驱动下,海外产能纷纷向大陆转移,加之国内厂商密集投放产能,我国触控模组、LCD/OLED显示面板、MLCC陶瓷电容器等光电产业的产能规模迅速扩大,自主核心技术和全球产业话语权也快速提升。但作为其核心原材料,我国光学级聚酯基膜的产能结构分化严重,常规品种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中高端系列基本为垄断性生产,长期依赖于日本(东丽、三菱、东洋纺)、韩国(SKC、科隆)等海外品牌进口,进而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压缩产品的盈利空间。目前,在全球金融局势严峻和“经济内循环”的叠加效应下,为打破海外高端原材料的技术垄断,光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积极寻找优质的国产配套供应商,以实现关键性原材料的本土化采购,为我国光学膜制造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渠道和品牌的积累由量变进入质变阶段。
近几年,公司先后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MLCC及PCB用高性能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万吨新型显示技术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5000吨偏光片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等多条生产线,旨在完善光学膜板块的产业化布局,提升公司在中高端领域的综合配套能力;并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依托技术创新成功布局汽车装饰、通讯网络、新能源汽车、特种装饰等新兴应用领域,偏光片用离型膜基膜、MLCC离型基膜、汽车用功能膜等差异化产品持续上量。未来,随着新建产能的陆续释放,光学膜的产能规模将快速扩张,品种结构和产业链体系日趋完善,公司将加快整合市场优势资源,加快针对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研发布局和市场开拓,构筑拳头产品的技术壁垒,巩固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③电子行业分析
公司应用于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领域的主要产品为电子级树脂材料,是制造印制电路板(PCB)的上游核心材料。作为集成电路的硬件载体,印制电路板承载着连接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数字及模拟信号传输等核心功能,被誉为“电子产品之母”。公司生产的电子级树脂材料具有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介电常数、低介质损耗、低膨胀系数等特性,能够满足信号传输高频化、信息处理高速化的性能需求,是制作高性能覆铜板的三大主材之一,可广泛应用于新一代服务器、汽车电子、通讯网络等诸多领域。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近几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大模型等新兴数字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全球数据总量呈爆发式增长,应用场景日趋多元化。为满足图形渲染和海量数据并行运算的性能要求,新一代服务器(AI服务器、X86服务器等)应运而生,市场需求规模迅速增长,成为支撑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应用的核心硬件。根据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的统计数据:2024年,受益于台积电、海力士、美光科技等上游供应商的产能扩张,高阶AI服务器核心部件的供应紧张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交货周期大幅缩减,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46%,市场规模超过1,870亿美元,占服务器市场总规模的6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在多元化、绿色化、国产化三大战略的驱动下,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攻坚期,国内市场的基础通用服务器,尤其是X86架构服务器的出货量和销售额均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市场调查机构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X86架构通用服务器出货量达到343.9万台,市场规模为218.7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X86架构通用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525.2万台,年复合增速为8.84%,销售额将提高至393.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13.6%。
从技术路线来看,为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新一代服务器在满足灾难恢复系统、数据加密的同时,还需兼顾处理冗余存储阵列和动态电源路径,因此,必须配备高性能覆铜板作为其硬件载体,便于处理高I/O(输入/输出)工作负载,从而为上游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从产业链格局来看,随着海外覆铜板及下游PCB产能纷纷向我国转移,国内厂商密集投放产能,我国基础覆铜板行业的产能规模迅速扩大,占全球产能7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覆铜板生产基地。但是,我国的产能结构分化严重,常规覆铜板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而高性能覆铜板(HDI板、IC载板等)领域的技术壁垒较高,贸易逆差仍在持续攀升。为避免受到国际金融博弈和原材料供应的牵制,国内覆铜板企业正加快中高端领域的产能投放,积极寻找国内电子级树脂供应商,联合开发高频、高速、高耐热性、高导热性、高可靠性等高性能覆铜板的多元化解决方案,共同保障通讯网络建设的安全稳定。
为抓住我国覆铜板行业的转型机遇,公司在成都设立了以开发高性能树脂材料为核心任务的东材研究院-艾蒙特成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碳氢树脂、聚苯醚树脂、苯并噁嗪树脂和特种环氧树脂等电子级树脂材料,与多家全球知名的覆铜板制造商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特别是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碳氢树脂等产品,质量性能稳定,竞争优势明显,已通过国内外一线覆铜板厂商供应到英伟达、华为、苹果、英特尔等主流服务器体系,助力电子材料板块的可持续发展。本报告期,公司聚焦人工智能与低轨卫星产业爆发式的增长机遇,通过孙公司眉山东材投资建设“年产20000吨高速通信基板用电子材料项目”,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积极拓展电子材料在人工智能、低轨卫星通讯等新兴领域的市场应用,进一步完善公司在电子材料板块的产业链布局。
未来,公司将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积极配合终端客户推动新一代服务器的迭代升级,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占比;同时,积极拓展高性能树脂在电子材料、复合材料、绝缘材料、防腐涂料、橡胶轮胎等诸多领域的市场化应用,完善电子材料的品种结构,实现新建产业化项目的产能释放,为我国新一代服务器、汽车电子、卫星通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关键原材料的本土化保障。
④环保阻燃行业
公司应用于环保阻燃行业的主要产品为环保阻燃共聚型聚酯树脂,是环保阻燃聚酯纤维及纺织品的上游基础原材料,具有耐水洗、加工性能优良、阻燃性能稳定、无卤环保等特殊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地毯窗帘、汽车及轨道交通内装饰、消防军备、安全防护等功能性纺织领域。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火灾死亡6-7万人,而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并非火源,而是周边材料在燃烧中释放的大量烟雾和毒气。作为全球产量最高、用途最广的合成材料,聚酯纤维具有抗皱性、高强度、弹性恢复能力强等性能优势,但其极限氧指数只有20%-22%,在燃烧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熔体滴落现象和浓重的烟雾,是火灾中引燃、蔓延和致人烫伤的直接祸因。因此,如何减少纺织品燃烧危险性及燃烧时有毒气体的释放,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全球纺织品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安全、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欧美国家在功能性纺织领域的安全法规日益完善,海外市场对环保阻燃、抗菌阻燃聚酯纤维及纺织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攻坚中高端的阻燃纺织领域,公司自主研发出阳离子可染阻燃聚酯、耐热阻燃聚酯、阻燃抗熔滴聚酯等系列产品,可满足欧盟RoHS指令/REACH法规的环保要求,终端产品的出口比重较大。
在健康纺织品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抗菌阻燃聚酯、抗菌吸排聚酯、抗菌去甲醛聚酯等健康类多功能聚酯树脂,目前已在医疗卫生、日用家纺等民用领域实现小批量应用。未来,公司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整合市场优势资源,努力将相关产品推广到更多功能性民用纺织领域,积极推动安全健康纺织产业的绿色转型。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万元币种:人民币
2024年 | 2023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2年 | |||
调整后 | 调整前 | 调整后 | 调整前 | |||
总资产 | 1,044,344.64 | 991,900.35 | 992,670.44 | 5.29 | 905,007.84 | 905,465.5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454,188.33 | 456,182.93 | 456,953.02 | -0.44 | 420,580.92 | 421,112.16 |
营业收入 | 447,010.64 | 373,746.10 | 373,746.10 | 19.60 | 364,027.61 | 364,027.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8,102.26 | 32,640.12 | 32,877.67 | -44.54 | 40,968.84 | 41,500.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12,414.75 | 21,434.35 | 21,671.90 | -42.08 | 24,321.56 | 24,853.0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9,102.95 | 18,117.77 | 18,117.77 | -49.76 | -63,660.84 | -63,660.8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3.99 | 7.55 | 7.59 | 减少3.56个百分点 | 10.10 | 10.22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20 | 0.37 | 0.37 | -45.95 | 0.46 | 0.46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19 | 0.34 | 0.34 | -44.12 | 0.46 | 0.46 |
注:国风新材于2024年12月14日披露了《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公司参股公司金张科技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在本次交易审计过程中,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使用追溯重述法对金张科技前期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调整2024年期初未分配利润-30,399,844.99元,调整2023年期初未分配利润-21,703,040.61元,导致公司对2022-2023年度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1-3月份) | 第二季度(4-6月份) | 第三季度(7-9月份) | 第四季度(10-12月份) | |
营业收入 | 920,634,355.21 | 1,201,516,602.79 | 1,123,201,891.69 | 1,224,753,536.8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50,716,353.68 | 109,096,267.99 | 76,375,381.27 | -55,165,366.4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37,116,110.01 | 72,191,895.04 | 50,789,527.66 | -35,950,080.7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92,664,583.03 | -34,152,393.75 | 183,697,948.81 | 134,148,577.71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不适用
4、股东情况
4.1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
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38,361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35,818 | ||||||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0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0 | ||||||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 |||||||
股东名称(全称) | 报告期内增减 | 期末持股数量 | 比例(%) |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股东性质 | |
股份状态 | 数量 | ||||||
高金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0 | 182,387,480 | 20.34 | 无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
高金富恒集团有限公司 | 5,658,600 | 32,469,691 | 3.62 | 无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
熊玲瑶 | -350,000 | 27,374,808 | 3.05 | 无 | 境内自然人 | ||
熊海涛 | 32,100 | 18,487,904 | 2.06 | 无 | 境内自然人 | ||
余峰 | -1,405,700 | 16,308,432 | 1.82 | 无 | 境内自然人 | ||
景顺长城基金-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险-景顺长城基金国寿股份成长股票型组合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可供出售) | 366,863 | 15,435,600 | 1.72 | 无 | 其他 |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 14,016,162 | 15,427,832 | 1.72 | 无 | 其他 | ||
唐安斌 | -493,000 | 15,318,880 | 1.71 | 无 | 境内自然人 |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5,964,370 | 10,075,090 | 1.12 | 无 | 境外法人 | ||
瑞众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自有资金 | 7,160,211 | 7,160,211 | 0.80 | 无 | 其他 |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公司第四大股东熊海涛女士为第一大股东(高金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及第二大股东(高金富恒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一致行动人关系。除此之外,公司未知其他前十名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 ||||||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 无 |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适用√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
第三节重要事项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本报告期,公司紧密围绕董事会年初制定的“提质创新促发展,项目达产增效益”总体工作方针,积极应对传统制造业市场需求疲软、同质化竞争加剧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主动优化产品和订单结构,着力提升新一代服务器、新能源汽车、汽车装饰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市场份额,积极抢占增量市场;同时,抢抓产业化项目的建设进度,推动提质降本增效,严控各项期间费用支出,深化全球业务战略布局,在产能持续扩张的基础上仍保持了较高的设备开工率。与此同时,自我国环氧树脂、光伏背板基膜行业进入集中扩能期以来,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分化加剧,技术淘汰不断升级,特别是基础品种的销售价格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加之光伏双玻组件的渗透率持续提升,进一步挤占单玻组件的市场份额,对公司整体业绩和盈利能力形成了较大拖累。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70亿元,同比上升19.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降44.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24亿元,同比下降42.08%;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20元,同比下降45.95%。
2、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1)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筑牢安全环保防线作为一家化工新材料生产和销售企业,公司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强化环保底线思维。本报告期,公司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攻坚专项活动,常态化推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并组建以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督察组,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切实履行“宣传督导、检查指导、帮助整改”职责。各基地公司持续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环保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推动企业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等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2)聚焦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驱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本报告期,公司紧密围绕“1+3”产品发展战略,通过研发创新、工艺优化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并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相结合,通过创新变革、资源整合来抵御经营风险。东材研究院提前布局新一代服务器、半导体、锂电池、低轨卫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前瞻性的技术研发储备;各基地公司以“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客户痛点”为导向,抢抓我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机遇,积极探索工艺创新和新技术的产业化突破,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实现了技术转换和效益释放。同时,公司进一步强化战略执行和人力资源管理,围绕战略效能提升,切实推进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和反思评估工作;扎实推进EHR人力资源系统建设,健全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推进跨部门、跨基地的岗位交流,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3)加强质量管理和营销体系建设,实现市场开拓新突破本报告期,公司持续深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切实完善运行质量检测和评估机制,全力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各基地公司实施生产过程的全要素、全时段管控,建立了关键技术指标和质量风险隐患的管控档案,凭借产品质量优势和性能稳定性,有效对冲了行业周期所带来的经营压力。销售委员会深入研讨市场行情、竞争对手、新兴应用等问题,以重点产品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存量客户的潜在需求,精准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拓展与核心客户的合作维度,提升综合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加快推进三新(新客户开发、新产品推广、新领域拓展)项目开发,持续加大新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促使增量业务实现快速突破,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为公司的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本报告期,公司以“快建设、早投产、早达产、早见效”为原则,全力保障产业化项目攻坚真正见到实效。2024年度,公司顺利完成“东材科技成都创新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聚丙烯薄膜1号线、“年产25000吨偏光片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设备调试及试生产工作;“年产2万吨特种功能聚酯薄膜项目”、“年产2万吨新型显示技术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万吨MLCC及PCB用高性能聚酯基膜项目”按期转固,并形成稳定生产能力;“年产20000吨高速通信基板用电子材料项目”正式立项实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5)加快创新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外延式发展路径本报告期,公司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顺利完成东材新材省级技术中心验收、山东东润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证等工作。集团财务中心持续深化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深度嵌入生产基地业务全流程,实现了财务价值创造与业务前端的深度赋能。管理中心加速推进“数字东材”建设,重点优化目录化采购平台、CBS资金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业务链的数据治理框架,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4年度,公司增资入股绵阳高新区达高特科技有限公司,为公司在苯并环丁烯(BCB)类半导体封装与高速电子材料的发展,实施了战略性布局。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对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密切关注子公司、参股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持续探索战略合作、并购重组、合资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联营等资本运作路径,通过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培育面向未来产业的战略性竞争优势。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