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机器人: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4-19

证券代码:300024 证券简称:机器人 公告编号:2025-024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由原来的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机器人股票代码300024
股票上市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变更前的股票简称(如有)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赵陈晨孙莺绮
办公地址沈阳市浑南新区全运路 33 号沈阳市浑南新区全运路 33 号
传真024-31680024024-31680024
电话024-31165858024-31165858
电子信箱zhaochenchen@siasun.comsunyingqi@siasun.com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2024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冲刺年,也是面向2035远景目标的筑基之年,在全球局势动荡多变的复杂环境下,国内经济稳中有进,展现出较强韧性,在通过“攻坚”破解发展桎梏同时,企业“内卷”“利润收缩”“外部环境波动”等因素仍给未来国内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挑战。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受整体制造业企业生产预期下降、市场需求收缩等因素影响,增速有所放缓,国内政策的驱动加速了行业结构调整,国产替代与外资高端技术的应用形成博弈态势。报告期内,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波动,使得公司整体经营承压明显,面对挑战和困局,公司坚守自主创新、科技自强发展之路,围绕机器人产业链增强主业,在深耕国内存量市场的同时积极发掘海外增量市场机遇,融合国内外资源进一步保障了公司主营业务的平稳发展。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实现41.38亿元,同比增长4.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4亿元,毛利率14.62%,同比增长0.84%。报告期内公司在营业收入与毛利率均有所上升。

2024年度,公司各类机器人销量合计约8,287台。2024年度,公司工业机器人及相关的系统集成业务实现收入约为

12.03亿元;公司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装备业务实现收入约为7.86亿元;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及系统集成业务实现收入约为12.84亿元;交通自动化系统业务实现收入约为2.81亿元;半导体装备业务实现收入约为5.74亿元。

2024年度,公司开展的重点工作具体如下:

(一)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业务

1、深耕核心技术“硬实力”,强化创新引领,布局前沿技术

报告期内,核心技术方面,公司自主研发了机器人智能开发平台,可仿真执行机器人全流程作业功能,扩展性强、具备二次开发能力,为实现全面辅助机器人智能系统应用创造了良好基础;公司基于工业机器人在高端汽车点焊领域的深耕,突破了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多车型柔性焊装生产线复杂工艺环节的技术卡点,体现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高性能和稳定性,满足客户对精度、速度的要求;公司对智能编程技术进行升级,通过自研提取算法、构建三维数模逆向还原等,催生大型结构件免示教自适应焊接技术,进一步扩展了免示教场景应用;公司基于新的运动规划算法不断优化并开发新焊接工艺包,实现焊接节拍及焊接质量双提升,满足汽车、船舶、钢构等行业客户的个性化焊接需求;公司自主开发了移动机器人新版控制软件平台,打造了全生命周期的车体软件生态,实现算法的插件化管理和模块解耦,助益研发效率的提升,在降低技术软件开发成本的同时实现快速迭代;公司利用既有优势技术,锚定业界前沿,自研的新一代物流重载环穿系统,攻克6项关键技术难题,物流堆垛机实现突破性40M创新高度,创新工艺精度给精准运行提供了全新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秉承开放合作的态度,主要围绕AI大模型、智能视觉感知、数字孪生、结构仿生等前沿、空白技术领域进行研发。公司3D视觉通过SLAM技术+AI,基于3D激光雷达、视觉、GPS、IMU等多传感器融合的导航方案,对导航传感器从2D激光到3D-SLAM进行技术升级,使导航方式更加丰富,通过搭建AGV车体平台与调度平台,加快实车验证,为更好的适应复杂运行环境打下基础;在智能物流软件系统方面,对智能仓储物流数字孪生系统进行升级,利用AI方式进行模拟和预判,助力客户提升运维管理效率;通过AI赋能“天眼”技术,实现全面感知与精准定位,为新场景应用提供创新技术基础;公司自主开发的运动模组,集高功率密度、高速度、旋转机直线模组混合应用功能于一体,可适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内产品。随着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的不断深入,为公司跻身具身智能领域、实现从0到1的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核心零部件方面,公司不断提高控制器的新版开发与升级速度、提升算力水平、优化机器人运动轨迹精度、平滑性及运动节拍;自主开发的竖版示教器,给予人机交互模式新定义,进一步降低控制系统成本并提升操作便捷性,为优化标准化机器人产品奠定基础;自研生产的伺服电机转矩性能的增强,助力机器人产品运动平稳性能的提升;加快外购国产减速器在各阶段的测试与验证工作,应用范围实现了从小负载机器人到中负载机器人的全覆盖,提高了大负载机型国产导入率,实现导入机型的量产应用。

2、聚焦标准产品,加快动能转换

核心产品方面,公司持续推进标准化产品进程,延伸了标准产品新型号边界,如采取全新结构设计的新型270KG级工业机器人产品满足了高精度与大负载的双重提升、新型360KG级工业机器人产品采用了新造型设计,提升重负载能力并可应用于粉尘较大的室内外作业环境,扩大了场景适用范围;公司针对金属打磨应用发布了机器人激光焊套机产品,大幅简化客户集成以及使用难度;公司特种机器人领域内的大跨距重载桁架机器人产品首次突破10M跨距2吨重载应用、重离子治疗床机器人产品的问世实现了重离子治疗系统国产化的重要一环;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清洁机器人产品,适用于粉尘等污染及狭窄复杂的工业环境,可以同车间内移动机器人一起实现统一调度管理,以适应黑灯工厂作业需求;公司创新技术思维,瞄准智能控制平台的模块化设计开发,将通用部分标准化,可应用于不同项目,既提高软件运行稳定性,又降低现场难度,缩短项目周期,为标准化技术系统模块的推广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3、巩固高端存量市场,突破新场景应用,扩展产业空间

汽车行业,报告期内,公司工业机器人多工艺打破行业应用,弧焊、喷涂工艺首次在头部车企整车厂主线应用,弧焊机器人凭借高精度、焊缝美观在汽车高端座椅领域实现进口替代,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高端应用;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展汽车装配产线新的应用场景,首次使用机器人装配自攻螺栓,成功应用于汽车一体化压铸件全自动伺服切换柔性装配产线,大幅提高客户多种产品混线生产效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国产机器人在高端汽车点焊领域国产替代进程,突破汽车焊装线复杂工艺环节的技术卡点,体现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高性能和稳定性,满足客户对精度、速度的要求,在国产高端新能源汽车多个基地的焊装线成功批量应用;报告期内,公司成功获得国际知名商用车制造商在国内首个汽车工厂装配及物流项目,涉及多达25种车型,涵盖多个生产线,包括发动机、齿轮箱、变速器、车桥以及车身装配线,通过部署超600台不同型号的移动机器人产品,帮助客户实现高效率的生产流程,解决客户痛点,为公司丰富下游车企客户,切入商用车智能制造应用迈出坚实一步;报告期内,公司为国内新能源知名车企客户开发设计了国内首条新能源重卡量产线,结合在重卡装配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为客户设计了全新的重卡装配方案,涵盖重卡整车装配以及分装线移动机器人、智能立体化仓储、物料搬运到移动装配全流程自动化的完美配合,实现了工艺的高效流转;报告期内,公司在重卡汽车领域内持续发力,不断拓展国内重卡智能制造市场,依托自主开发的AGV双车联动技术,为客户量身打造重卡底盘全流程装配线的解决方案,实现现场70余台双车联动、智能协同作业,在技术上突破协同装配技术瓶颈、在能源系统设计上采用非接触供电与锂电池混合动力模式,兼具创新性,成为国内规模化应用双车联动AGV重卡项目的典型案例。

汽车行业新赛道,报告期内,面向汽车空悬市场的新需求,公司依托技术沉淀,自主研发减震器关键生产工艺设备,成功解决行业设备稳定性低、一致性差等技术痛点,并进一步推进在汽车空气弹簧关键工艺设备的研发工作,在空悬供气单元项目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精确的气隙设定提高了电磁阀行程精度、高精度氦检泄露测试保障了空悬供气单元的可靠性,是公司切入下游细分市场的大胆尝试,为未来持续提高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速高端技术国产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光伏行业,报告期内,公司承接的光伏原材料户外AGV搬运业务,帮助客户每天承运超1700托货物,是该领域内首次尝试大规模采用移动机器人产品进行户外场景作业,是公司在该领域户外无人驾驶的成功应用,为进一步深耕光伏市场创造良好开端。

锂电行业,报告期内,公司的工业清洁机器人全面进入锂电池市场,囊括锂电池头部企业集采项目,覆盖客户全球20余个基地,涵盖锂电池生产全工序,不断夯实在锂电行业的品牌影响力,为未来持续扩大锂电行业产业链高端市场份额奠定良好基础。

工程机械行业,报告期内,公司焊接自动化高端技术应用助力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开通试运营,作为国内较早攻克工业机器人中厚板焊接技术的公司,基于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创新性融入3D视觉、点激光寻位、激光焊缝跟踪、免示教等先进技术及应用系统,成功实现了对此项目中体积大、重量高、结构复杂、焊板较厚的大型工件焊接任务,为后续承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开启良好开端。

智能交通行业,报告期内,随着沈阳本地地铁新线及沿线的开通,公司通过对沈阳地铁首次出现的高架站、安防集成平台进行全面的创新设计,再次取得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项目,极大丰富了在智能交通业务的技术及项目经验;公司积极拓展外阜智能交通市场机遇,实现天津、北京、济南、上海等市场的快速扩张,如斩获天津滨海地铁某线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项目,为客户高架站及智慧车站进行了全面的方案设计,帮助客户实现降低能耗和排放、优化地铁的运营调度和服务质量、缩短建设工期目标,夯实了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品牌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在新能源储能项目中,攻克大吨位储能设备室内外转运难题,自主研发应用在30吨以上级户外重载AGV的液压悬挂重载转向轮系配合液压举升,在非结构化路面仍能保持定位精度,适配客户对储能集装箱的精准装卸需求,对重新定义新能源储能重载物流装备的技术标准具有里程碑意义;报告期内,公司首入玻纤行业,承接硬件成套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建设,树立行业物流仓储超大规模硬件项目典范,打破垄断,未来也将持续扩大与新材料领域客户的深度合作,共同推进行业发展新进程;医疗康养领域,公司通过云网联动搭建智慧康复系统平台,实时收集、监控人体生理指标数据,将人工智能大模型、多模态识别等技术应用于智慧养老领域,为未来进一步拓展医疗康养领域的市场应用提供示范基础。

4、完善海外布局,加速全球化进程

2024年,在海外布局方面,公司推动全球布局步伐,新设日本、墨西哥、美国公司。目前公司以东南亚为始发点,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德国、日本、墨西哥等世界多国构建营销、服务网络,从产品、技术、人员、服务等多个方面满足客户的本地化需求。

在欧洲,报告期内,公司为国际知名车企客户在匈牙利的总装工厂项目提供装配、物流全场景应用服务,涉及总装车间合装线、分装线、物流输送,充分发挥调度平台优势,极大程度提高了系统输送效率,项目方案的可复制性强,在当地具有较好的示范性效应;报告期内,公司与海外战略客户持续开展深度合作,在客户捷克的新能源汽车产线、在波兰的汽车标准装备产品线、立体仓储设备系统产线实施产线改造,“步步为营”,不断夯实海外市场;公司亮相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瞄准海外高端客户,以多元化的机器人产品及成熟应用项目向欧洲客户展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实力和应用场景。

在东南亚,报告期内,公司进驻3C领域知名客户在越南的工厂,成功突破国产机器人在海外3C领域的打磨应用,夯实公司机器人技术与品牌实力;报告期内,位于泰国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业园区内,公司携手泰国知名电信运营商强强联合,共同建设的东南亚第一座5G智能工厂正式投入运营,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立体仓库、机器人工作站、生产线上下料端、原材料来料端之间的高效串联,规划并搭建了新的仓储管理系统和仓储控制系统,极大提高了工厂内的物流运行信息化管理效率。

在亚洲,报告期内,公司继新加坡港口的集装箱搬运项目后,充分发挥既有在堆码垛、物料自动化运输方面的成熟技术优势,逐步扩大新加坡机器人市场在下游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应用范围;在既有的与日本头部汽车零部件客户开展战略合作基础上,公司移动机器人产品也初步进入日本市场。

在北美洲,报告期内,公司AGV智能物流系统赋能北美新能源电池智造市场,重构锂电池生产物流体系,多类型AGV产品能够精准适配关键物流节点,实现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自动化配送,同时AMR功能模块保障了AGV高效运行,大幅提高客户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干预与运营成本,是公司在北美新能源电池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标杆范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在墨西哥地区业务的深入拓展,携手全球知名的轮胎企业、汽车制造企业,为当地工厂提供自动化装配产线、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及立库等机器人产品和智能化服务。在南美洲,公司与国内某大型新能源车企在巴西的移动机器人底盘合装、电池合装项目开展持续合作,互惠双赢,共同巩固、扩大海外市场。

近年印度成为全球增长较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带动了新能源电池的产需增长。在印度,报告期内,公司为印度知名电池品牌厂商提供的移动机器人及配套设备成功进驻印度本土新能源市场,助力客户工厂高效准确地完成不同规格的电池卷料、满托盘/空托盘的自动化输送、上下料对接等任务,打造新能源超级锂电企业,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为公司扎根印度当地市场创造良好开端。

“出海”战略是海外布局的关键一环,以全球统一技术标准为基石,结合本地化服务体系,验证了公司在海外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更以“中国技术+本地化服务”双驱动模式,为海外市场的深度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标准化制定、行业深耕到国际突破三个维度,持续巩固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二)半导体装备业务

2024年,半导体制造业随着下游集成电路等行业需求的恢复调整以及FAB厂稳定的资本支出,带动半导体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整体业务取得亮眼成绩,同时,受益于国内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的浪潮,公司积极引入了雄厚的外部资源,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保障了半导体整体业务高质量的快速发展。目前,公司半导体装备产业化应用已初具规模,产品包括大气机械手、真空机械手等系列产品、EFEM、真空传输平台,主要应用于刻蚀、薄膜、离子注入等工艺环节及领域,广泛服务于硅片生产、晶圆加工、先进封装及封装测试等半导体制造全产业链,为客户产业链及供应链安全的稳定提供多元保障,品牌效应显现。

报告期内,真空类产品方面,真空直驱机械手已经全面导入终端FAB厂,两轴、三轴真空直驱机械手均完成在下游工艺设备厂及终端FAB厂的验证阶段,已批量进入终端FAB厂量产应用;四轴真空直驱机械手实现自主研发,并完成在设备端客户的应用验证。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对两轴、三轴真空直驱机械手产品技术的迭代更新,持续提升、优化产品性能。

真空传输平台系列产品,包括即真空直驱机械手、真空装载机(VPH)、真空预对准机(ALIGNER)已通过工艺设备厂客户端验证后随其批量导入FAB厂应用。

大气类产品方面,目前设备前端模块(EFEM)、大气机械手已全面导入市场,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自主研发的LOADPORT(晶圆加载机)、SMIF(晶圆装载检测机)在设备客户端完成验证,已能够集成在EFEM上开展供应销售,并成功进入到终端FAB厂示范应用;报告期内,定制化产品,如大气aligner、6/8寸LOADPORT开始模块化、标准化,逐步为大批量国产化供应提供有力支撑。

报告期内,在产品技术的研发迭代方面,公司在原有真空/大气机械手产品的基础上,面向半导体工艺制程和客户端的实际需求,开展新产品的研发与成熟产品的技术迭代优化工作,如全新结构的大气机械手设计,提升了大气环境下特殊工艺的晶圆传输精度;驱控一体化设计优化,提升了工艺设备的产能和空间利用率要求;通过优化软件控制代码,提高机械手整体运动控制的稳定性等。

(三)股权激励计划与人才战略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2022年,公司实施上市以来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报告期内,公司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已经成就,公司完成了对729名激励对象在第一个归属期所涉及的1,540.8万股限制性股票数量进行归属。公司本次激励计划不仅有助于激发高管及核心员工的积极性,更为公司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支撑,未来公司将持续完善中长期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2024年度,公司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育才平台,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持续开展员工月度绩效考核,促进组织绩效提升的目标深入人心,使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地方政府人才奖励策略,通过公司主动申报获得省市人社部门人才奖励达几十人、获得市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累计超30人、百人获得各级工程师职称;公司定期举办培训沙龙等活动,人员来自各个业务BG的技术、研发、管理重要岗位人员,践行全层次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充分培养年轻化队伍,调动中坚力量,激发青年人创新活力,挖掘核心员工的潜力,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四)资本运作助力公司孵化发展战略新兴业务

2024年度,为满足公司半导体装备业务的发展需要,促使公司此业务板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公司以增资扩股方式为下属全资子公司沈阳新松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半导体”)引入包括北京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投资并购基金(有限合伙)、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岩泉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华海金浦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共9家战略投资者。本次增资后,沈阳半导体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通过本次引入战略投资者,一方面促成沈阳半导体与战略客户从业务到资本的深度合作,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加速沈阳半导体系列产品全面实施国产替代的进程,促进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另一方面本次增资补充了沈阳半导体持续扩张的运营资金,加速其产能建设和市场开拓步伐,同时也为沈阳半导体持续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进一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五)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

2024年度,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落地有声”,通过深入一线、融入业务,向全员全面渗透、宣贯企业文化理念,即坚持以“守正创新、奋斗为本、价值导向、协力致远”为核心价值观念,恪守正道、尊重人才价值贡献、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优势资源协同合作,以创新为公司发展的源动力,实现业绩指标与发展的双平衡。报告期内,公司举办了新松家庭日活动,近百组家庭的公司员工及家属出席了此次家庭日活动,秉承工作与家庭并重的理念,使得员工和家属们感受到了企业浓浓的关怀与深深的谢意,家人的支持与理解构筑了公司坚实的后盾,新松也将用创新与发展为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报告期内,公司甄选“最美新松人”、“新松之星”,通过梳理岗位优秀典型与先进事迹,树立榜样力量,促进员工拼搏进取,驱动公司、员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是 □否追溯调整或重述原因会计政策变更

单位:元

2024年末2023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22年末
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
总资产11,990,071,990.7311,874,794,876.8111,874,794,876.810.97%12,040,690,380.5512,040,690,380.5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430,599,250.994,371,309,187.354,371,309,187.351.36%4,248,636,638.734,248,636,638.73
2024年2023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2年
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
营业收入4,138,485,312.563,966,594,857.943,966,594,857.944.33%3,575,745,577.423,575,745,577.4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682,012.6148,571,603.9748,571,603.97-498.76%44,363,132.6644,363,132.6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2,498,279.31-192,260,060.39-192,260,060.39-46.94%-603,819,179.33-603,819,179.3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1,692,653.88-222,855,198.12-222,855,198.1281.29%-402,990,565.92-402,990,565.92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12440.03130.0313-497.44%0.02860.0286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12440.03130.0313-497.44%0.02860.028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41%1.13%1.13%-5.54%1.06%1.06%

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及会计差错更正的情况

① 重要会计政策变更

1)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7号》财政部于2023年10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7号》(以下简称“解释17号”),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根据解释17号第一条“关于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划分”的规定,执行该解释未对本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2)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财政部于2024年12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以下简称“解释18号”),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集团选择自发布年度(2024年度)提前执行该解释。本集团计提不属于单项履约义务的保证类质量保证原计入“销售费用”,根据解释18号第二条“关于不属于单项履约义务的保证类质量保证的会计处理”的规定,现将其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列报于利润表“营业成本”项目中,并进行追溯调整。

② 2024年起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情况

调整情况说明执行上述会计政策对2023年度合并利润表的影响如下:

列报项目调整前调整金额调整后
营业成本3,415,926,074.794,080,991.133,420,007,065.92
销售费用128,140,774.19-4,080,991.13124,059,783.06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733,320,513.07927,876,753.89769,596,070.071,707,691,975.5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371,267.92-21,422,821.14-37,926,926.13-93,960,997.4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8,044,337.39-50,208,515.71-53,731,271.37-120,514,154.8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9,583,701.20-18,181,642.48-944,609.53177,017,299.33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201,439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211,675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0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0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如有)0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比例持股数量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股份状态数量
沈阳中科天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国有法人25.18%394,272,1710不适用0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创业板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其他2.08%32,570,5890不适用0
曲道奎境内自然人2.05%32,150,10030,373,200不适用0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境外法人1.22%19,086,3600不适用0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证5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其他1.12%17,512,0060不适用0
厦门优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境内非国有法人0.65%10,239,0000不适用0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中证机器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其他0.59%9,229,7000不适用0
沈阳市科技创新服国有法人0.51%8,020,1950不适用0
务中心
方天成境内自然人0.50%7,832,8000不适用0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国有法人0.40%6,292,0000不适用0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公司未知前10名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也未知是否属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适用 □不适用

单位:股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股东名称(全称)期初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持股期初转融通出借股份且尚未归还期末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持股期末转融通出借股份且尚未归还
数量合计占总股本的比例数量合计占总股本的比例数量合计占总股本的比例数量合计占总股本的比例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中证机器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1,386,1000.09%208,9000.01%9,229,7000.59%00.00%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证5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6,767,0060.44%2,006,9000.13%17,512,0061.12%00.00%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适用 ?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一)关于修订《公司章程》部分条款及相关制度的事项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并结合公司的自身实际情况,公司对《公司章程》和相关制度进行了修订,并已经公司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相关制度的修订情况详见公司2024年3月1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修订〈公司章程〉部分条款及相关制度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04)。

(二)关于全资子公司增资扩股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事项

公司于2024年5月9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第七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公司全资子公司沈阳新松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以公开挂牌方式引入战略,包括北京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投资并购基金(有限合伙)、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岩泉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华海金浦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共9家战略投资者合计出资40,000万元取得沈阳半导体新增的8,000万元注册资本,公司放弃本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沈阳半导体 71.4286%的股权,所有战略投资者合计持有沈阳半导体28.5714%的股权,沈阳半导体仍是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上述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分别于2024年5月9日、2024年6月13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全资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30)、《关于全资子公司增资扩股进展暨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2024-033)。

(三)关于公司首期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的进展情况

公司于2024年7月8日召开了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与第七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作废部分已授予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的议案》、《关于公司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的议案》。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公司《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等相关规定,由于首次授予部分的110名激励对象因离职、自愿放弃等原因不再符合激励对象资格,前述人员已获授尚未归属的全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合计384.5万股不得归属并由公司作废。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4年7月8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作废部分已授予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36)等相关公告。

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公司《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公司《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以及公司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授权,董事会认为公司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已经成就,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涉及的729名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在第一个归属期可归属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540.8万股。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4年7月8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公司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37)等相关公告。公司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归属的人数为729人,归属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540.8万股(占归属前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99%)于2024年7月26日上市流通。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4年7月24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公司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一个归属期归属结果暨股份上市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40)。

2024年12月30日,公司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和第七届监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终止实施2022年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议案》,决定终止实施本激励计划,对于754名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2,411.2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进行作废,与之配套的《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亦一并终止。上述事项已经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4年12月30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终止实施2022年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62)等相关公告。

(四)关于聘任、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

公司自 2009 年起聘任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容诚事务所”)为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在执行完 2023 年度审计工作后,容诚事务所为公司连续提供审计服务的年限已超过 10 年。容诚事务所对公司 2023 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不存在已委托前任会计师事务所开展部分审计工作后解聘前任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根据《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财会〔2023〕4 号)相关规定,为持续保证公司审计工作独立性,经公司 2024 年度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聘任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 2024 年度审计机构。

公司已就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有关事宜与前后任会计师事务所分别进行了充分沟通,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均对变更事宜无异议,前后任会计师事务所将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53 号—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有关要求,积极做好沟通及配合工作。具体内容详见《关于聘请2024年度审计机构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43)。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4月18日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