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戴维医疗: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4-09

证券代码:300314 证券简称:戴维医疗 公告编号:2025-011

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由变更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适用 □不适用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880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7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戴维医疗股票代码300314
股票上市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陈志昂陈志昂
办公地址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科技园区科苑路2号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科技园区科苑路2号
传真0574-659508880574-65950888
电话0574-659823860574-65982386
电子信箱zqb@nbdavid.comzqb@nbdavid.com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

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婴儿保育设备细分领域率先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上市之初,公司主营业务为提供专业婴儿保育设备解决方案和医疗器械,经过30余年的发展,公司持续拓展产品线布局,逐步转型为覆盖以儿产科保育设备、微创外科手术器械以及急救手术ICU产品三大领域的平台型医疗器械公司。其中,儿产科保育设备及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已形成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链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急救手术ICU产品目前处于布局研发阶段,是公司的战略布局业务。

1、公司核心业务及主要产品

(1)儿产科保育设备

儿产科保育设备是指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护理和治疗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病患儿等新生儿的急救、护理,属儿科、妇产科基础医疗设备。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婴儿培养箱、婴儿辐射保暖台、新生儿黄疸治疗设备、黄疸检测设备、脑电监测仪、亚低温治疗仪、经皮黄疸仪、婴儿T组合复苏器、医用空氧混合器、医用电动吸引器、新生儿专用监护仪、医用加热仪、医用婴儿床等。1)婴儿培养箱:婴儿培养箱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箱内温度(箱温/肤温)实施伺服控制,根据设置温度与实测温度进行比例加热控制,内部空气采用热对流原理进行调节,制造一个空气温湿度适宜、类似母体子宫的优良环境,从而可对婴儿进行培养和护理。婴儿培养箱主要应用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病危儿、新生儿恒温培养、新生儿体温复苏、输液、输氧、抢救、住院观察等。

2)婴儿辐射保暖台:婴儿辐射保暖台综合了临床医学、光学、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及传感器等多门类学科的先进技术,为新生儿及病婴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手术及护理平台,适用于分娩后新生儿的护理、抢救和儿科手术治疗,尤其是对新生儿危重症的急救和操作更为方便,是分娩室、新生儿室和新生儿监护中心必备设备之一,对降低新生儿因低体温造成的损伤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3)新生儿黄疸治疗设备:新生儿黄疸治疗设备主要用于未满月黄疸患儿的治疗。新生儿黄疸治疗设备产品采取蓝光疗法,以波长420-470nm的蓝色荧光管、LED等发光源照射新生儿的皮肤,可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肤间接胆红素转化为光-氧胆红素,并经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以降低间接胆红素的含量。

4)黄疸检测设备:黄疸检测设备是用于测量患者黄疸水平的医疗设备,主要产品包括胆红素仪、血液分析仪、经皮黄疸仪。经皮黄疸仪是一种用于非侵入性测量患者黄疸程度的医疗设备,通过测量皮肤表面反射的特定波长的光线来评估患者的黄疸水平,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黄疸以及黄疸的严重程度。经皮黄疸仪由主机、底座及电源适配器组成。主机由光学探头、显示屏、电池、条码阅读器及主机电路组成。经皮黄疸仪可以快速、无创测量新生儿皮肤内胆红素浓度,与微量血测胆红素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能够做到重复测量和动态监测,对新生儿没有损伤和不良反应,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NICU、PICU和新生儿科等部门。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经皮黄疸仪包括公司的BM-100系列经皮黄疸仪在内,都为单测量光路设计,其存在固有的缺陷,测量结果会受到黑色素和真皮层厚度的影响。

公司开发的BM-200系列经皮黄疸仪通过同时测量浅层皮下组织的胆红素散射吸收和深层皮下组织的胆红素散射吸收,可以在确保黑色素和皮肤成熟度对测量的影响保持在最低水平,使得经皮黄疸仪的测量准确度和对不同患者群体适应性都处于领先水平。此外,BM-200系列经皮黄疸仪增加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方便医护人员记录与管理,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经皮黄疸仪产品线,提高公司经皮黄疸产品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公司经过30多年的深耕与发展,凭借其优良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丰富的产品线,已成为国内儿产科保育设备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进入国内1200多家三甲医院,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有代理商,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

(2)微创外科手术器械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是指用于进行微创手术的专用工具和设备。微创外科手术旨在通过小切口或自然腔道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手术操作,以减少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和提高手术效果。吻合器作为一种医疗手术器械,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公司从2014年获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开始,逐步布局吻合器业务领域,主要生产普胸外科、胃肠外科、泌尿肛肠外科等多种型号的一次性吻合器。近年来,公司快速迭代吻合器单品,加大研发布局,并把目光投向大外科市场中具有高附加值的高值耗材,如一次性使用可吸收筋膜闭合器、穿刺器、止血夹等,不断完善微创外科手术器械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升级与更新推广,作为现有产品的补充和延伸,建立微创外科整体解决方案。

吻合器是现代手术中不可或缺的高值耗材,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手工缝合的设备,主要在消化道重建及脏器切除手术中使用。吻合器工作原理与订书机相似,故其总称为Stapler。吻合器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将预先放置在组件中,呈两排或数排互相平行错位排列的吻合钉击入已经对合好、需要吻合在一起的组织内,吻合钉在穿过两层组织后受到前方钉砧的阻挡,向内弯曲,形成“B”形互相错位排列,将两层组织永久性钉合在一起。由于小血管可以从“B”形缝钉的空隙中通过,故不影响缝合部位及其远端的血液供应,这种钉合可以实现稳定的,张弛合理的,益于被吻合组织愈合的效果。

吻合钉多数用金属钛或钽制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于吻合钉排列整齐,间距相等,缝合松紧度由标尺控制,避免了手工缝合过疏过密和结扎过紧过松等缺陷,既保证了组织良好的愈合,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根据适用范围不同,主要可分为管型吻合器、腔镜吻合器、线型切割吻合器、荷包吻合器、线型缝合吻合器等。公司现已拥有较为全面的吻合器产品矩阵,包括电动腔镜吻合器、手动腔镜吻合器、开放系列吻合器。公司目前有7张电动吻合器注册证,其中2张是“第三类”管理类别,适应症可拓展至更多器官、组织及相应血管的切割与离断操作。相较于手动吻合器,电动吻合器具有操作简单、操作精准度高、缝合平整、安全性高的优点,随着微创手术量的不断增加,腔镜吻合器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可以满足自动化手术需求的电动吻合器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公司在2018年推出国内首款一次性腔镜用电动切割吻合器(二类证),有效突破国际医疗器械巨头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在2022年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全自动转弯吻合器(三类证),拓展了电动吻合器系列产品在心胸外科的适用性,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产品已进入国内400多家三甲医院,并已成功开发亚洲、欧洲、美洲、中东、非洲等国际市场,产品已在韩国、俄罗斯、土耳其、意大利、沙特、巴西及多个拉丁美洲国家注册及销售。

2、战略布局业务及主要产品

急救手术ICU产品主要指在急救手术和重症监护室(ICU)中使用的医疗设备和器械,用于监测、治疗和支持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他们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救治,主要包括监护设备、输液设备、手术设备、呼吸支持设备、急救设备、体外循环设备、人工器官和植入物等产品。急救手术ICU产品是公司最新拓展的业务板块,目前公司正加快急救手术ICU产品上市,并利用现有销售渠道基础,迅速打开市场。目前公司产品急救一体机、急救呼吸机、手术床等多项相关产品正处于研发中。

(二)行业发展情况

医疗器械行业作为守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关键领域,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国家科技进步以及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指标。近年来,为助力医疗器械行业蓬勃发展,国家接连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强大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创新和进步。以下是与公司主营业务儿产科保育设备、微创外科手术器械以及重点布局拓展业务急救手术ICU 产品相关的部分政策与措施:

1、2020年6月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7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的指导意见》。这一指导意见旨在为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提供整体的规范和要求。国家医保局明确指出,他们将指导和推动各地方开展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在采购中,联盟采购成为了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通过这种组织体系,各区域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促进问题的解决。这种采购方式不仅将局部的经验转化为全系统的智慧,还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治理的效能。目前,全国所有省份均已以独立或联盟的形式开展了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所涉及的医用耗材种类繁多,包括导引导丝、骨科创伤类产品、吻合器、补片、胶片、冠脉球囊以及人工晶体等。这一系列的采购措施不仅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福利和保障。

2、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5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以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平缓综合生育率下降趋势、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全面实施,将会刺激相关消费需求的增长,进一步助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3、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最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八条指出:国家制定医疗器械产业规划和政策,将医疗器械创新纳入发展重点,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评审批,支持创新医疗器械临床推广和使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国家医疗器械产业规划和引导政策。

4、2021年9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未来五年内,我国将继续聚焦于临床使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市场竞争充分且适合集中采购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品种。积极推进集中带量采购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的价格,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公立医院绩效考核、DRG/DIP以及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实施,都是为了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这些政策共同作用,使得公立医疗机构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合理利用医保资金,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同时,这些政策的实施也为掌握核心技术、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优质国产企业提供了加速进入公立医疗机构的机会。通过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国产企业得以更好地展示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从而加快市场拓展,为国产替代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将全面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机制,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集采模式,例

如联盟采购、省级和地市级带量采购等。此外,还将建立中标产品的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中标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总体来说,《“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为我国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协同实施,有望实现医疗保障水平的全面提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

5、202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0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医疗装备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发展规划,《规划》重点关注了诊断检验装备、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中医诊疗装备、妇幼健康装备、保健康复装备和有源植介入器械这7个关键发展领域。目标是到2025年,这些领域能够初步形成全面支撑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能力。这一规划的发布旨在引导和推动医疗装备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医疗装备市场的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6、2022年3月1日,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老年健康服务资源将更加合理配置,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将基本建立,同时健康预期寿命也将不断延长。在这一规划中,重点强调了对老年人群的慢性病早期筛查、干预和分类管理。特别关注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重点慢性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此外,规划还推动在老年人集中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仪,以应对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保障。同时,为了加强癌症的早期筛查和防治,该规划还特别强调了推动老年人高发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工作,加强癌症的早诊早治。这些措施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连续的健康服务,保障他们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7、2024年1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以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中西医结合,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儿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意见》提出,建设高水平儿童医疗服务网络,完善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省市县级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中医医院儿科、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的高水平儿童医疗服务网络。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好1所高水平省级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病区,支持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根据需要建设1所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病区。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原则上设置儿科院区,地市级三级综合医院设立儿科病房。加强县级医院儿科门诊和病房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儿科。提升儿童重大疾病诊疗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支持儿科领域前沿技术发展与转化,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重点解决出生缺陷、儿童罕见病和重大疾病防治等领域问题。

根据《意见》,到2025年,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7人、床位数达到2.50张,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城乡均衡、协同高效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8、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的升级,并鼓励医疗装备的更新改造。同时指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该行动方案旨在通过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部署了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个方面的行动,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支撑,给相关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9、2024年4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旨在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重大突发事件救治体系。意见要求将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完善“能级匹配、布局合理、服务优良、平急结合”的重症医学医疗服务体系,重点补齐西部地区和县域的重症医学医疗资源短板,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具体目标包括:到2025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5张/10万人,可转换ICU床位达到10张/10万人,综合ICU床医比达到1:0.8,床护比达到1:3。到2027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8张/10万人,可转换ICU床位达到12张/10万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资源有效扩容,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专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0、2024年05月14日,国家医保办公室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加强区域协同 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扩大联盟范围,形成全国联盟集中采购。在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协同,将条件具备的省级联盟采购提升为全国性联盟采购,并要求做好集采执行监测管理,公平对待各类经营主体,严防“地方保护”。加强统筹协调,合理确定采购品种,国家医保局将在集采品种选择上加强统筹协调,做到国家和地方互为补充。国家组织集采重点针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以及聚焦价格虚高、群众反映强烈的高值医用耗材,全国联采重点覆盖国家组织集采以外品种,以及采购金额大、覆盖人群广的临床常用药品和耗材“大品种”,以及国家组织集采品种的临床使用可替代或相关配套的药品和耗材。《通知》明确,将聚焦重点领域,积极推进2024年集采扩面。药品方面,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集采,做好胰岛素和前几批集采药品协议期满接续采购。耗材方面,国家组织开展新批次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和人工关节接续采购。

11、2024年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部署了加强医改组织领导、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其他重点改革等七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在医用耗材方面,提到要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对协议期满批次及时开展接续工作。2024年各省份至少开展一批省级(含省际联盟)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到500个、医用耗材集采接续推进的目标。进一步加强集采执行工作,落实集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医疗机构如实填报采购量并合理优先使用中选产品。加强集采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质量监管。完善提升医药集采平台功能,加强网上采购监督,提高药品和医用耗材网采率。

12、2024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坚持科学化、法治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监管发展道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全过程改革,加快构建药品医疗器械领域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药品医疗器械的需求。到2027年,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制度更加完善,监管体系、监管机制、监管方式更好适应医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质量效率明显提升,全生命周期监管显著加强,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建成与医药创新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到2035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有效、可及得到充分保障,医药产业具有更强的创新创造力和全球竞争力,基本实现监管现代化。

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凸显了该行业的重要地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行业参与者,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深入分析政策趋势,精准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实力,把握市场机遇。同时,公司将积极落实政策要求,确保运营合规,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1、儿产科保育设备行业

儿产科保育设备是指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护理和治疗的医疗设备。公司儿产科保育设备主要产品是以婴儿培养箱、婴儿辐射保暖台、新生儿黄疸治疗设备、黄疸检测设备为主的婴儿保育设备系列产品。婴儿保育设备最早起源于保温箱,目前婴儿保育设备功能逐渐增多,产品稳定性和精度大幅提高,在发达国家已实现全面普及。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在大中型医疗机构逐步推广婴儿保育设备。婴儿保育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的一个细分产业,包括婴儿培养箱、婴儿辐射保暖台、新生儿黄疸治疗设备等。从市场现状来看,全球新生儿数量存在波动,这使得市场对儿产科保育设备的需求呈现区域性差异。同时,高龄产妇逐渐增多,产妇健康管理需求不断提升,孕产妇入驻妇产科医院的人数也正逐步增多,带动了产房设备、监护设备等产品的增长。此外,早产儿、新生儿患病几率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婴儿健康护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催生了婴儿保育设备的需求。我国目前正在完善基层医院的设备配置,婴儿保育设备行业的市场基础已经形成。

婴儿保育设备随着技术演进,已渐渐步入第三代水平,最高已达到第四代水平。其中第三代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控制精度大大提高,能耗大幅降低,可靠性也大为提高,抗干扰性也更强。第三代产品集成了更多的婴儿生命体征的参数,如注射泵、监护仪和血氧等,机箱等部件主要采用大型塑料模具一次成型,金属零部件数控加工,喷涂流水线半自动涂装。而第四代产品的技术特点主要是应用了32位嵌入式控制系统,真彩LCD显示屏,并能提供丰富的接口功能和多种通信方式,该阶段为未来婴儿保育设备行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婴儿保育设备行业国际巨头已有部分产品接近了第四代产品的技术水平。公司目前产品也逐渐进入到了第三代水平,已有部分产品和在研产品达到第四代水平。

公司作为国内婴儿保育设备行业中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产品已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产品,知名度高。公司是国内同行业首批通过CMDC认证、CE认证的企业之一,多项产品在国内外展会获奖,“婴儿培养箱环境控制技术”、“婴儿培养箱低噪音技术”、“多功能合成技术”和“母婴同室应用技术”等技术均为国内领先或国内首创。

2、微创外科手术器械行业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是指用于进行微创手术的专用工具和设备。微创外科手术旨在通过小切口或自然腔道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手术操作,以减少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和提高手术效果。公司微创外科手术器械主要产品为电动腔镜吻合器、手动腔镜吻合器、开放系列吻合器等不同类型的吻合器系列产品以及穿刺器等其他相关产品。吻合器作为一种医疗手术器械,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吻合器是世界上首例缝合器,用于胃肠吻合已近一个世纪,直到1978年管型吻合器才广泛用于胃肠手术。它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传统手工缝合的设备,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制作技术的改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吻合器质量可靠,使用方便,严密、松紧合适,尤其是其缝合快速、操作简便及很少有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等优点,还使得过去无法切除的肿瘤手术得以病兆切除,很受国内外临床外科医生的青睐和推崇。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技术包括切割、分离、结扎、止血、缝合,最终达到对器官病变的切除和器官的重建不同,机械缝合可以通过3项基本操作,即离断、缝合、吻合来实现病变器官的切除和重建,从而替代了传统的手术技术。机械缝合技术的应用是外科手术学的巨大飞跃,它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术中组织损伤出血和手术感染的机会,加快了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病人痛苦。目前吻合器已广泛应用于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脾胰外科、妇科、小儿外科、胸外科等手术的部分切除与吻合手术。吻合器综合了机械、材料、电子、外科手术学、力学、综合医学等多学科知识,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吻合器的设计和功能不断改进,吻合器已经逐渐从第一代开放式手术用吻合器、第二代腔镜用吻合器步入第三代电动吻合器时代,研究表明,与手动缝合器相比,外科医生使用电动缝合器时出血并发症减少了近一半,新型的电动吻合器具有更好的操作性、更高的精确性和更快的愈合速度,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随着微创化手术的快速发展,吻合器腔镜化、腔镜吻合器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医疗技术和吻合器技术的不断创新,其精确的组织吻合,深受医生和患者的喜爱,吻合器作为提高手术效率和减少手术风险的重要工具,得到了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慢性疾病的增加,手术需求量特别是微创外科手术量的持续增长,吻合器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据统计,65岁以上人口的手术需求量是其他年龄段的两倍以上。因此,人口老龄化对吻合器市场需求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吻合器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国际吻合器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吻合器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市场规模较大,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要求较高。这些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完善,医疗技术先进,微创手术开展较为广泛,因此对高端吻合器产品的需求旺盛,以强生和美敦力为代表的两大国际巨头处于领先地位,相关产品已进入第三代产品市场,其产品技术成熟、品牌知名度高、市场渠道广泛。在国内吻合器市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内政策的支持,国产品牌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国产手动腔镜吻合器已经逐步达到与进口品牌相当的技术水平,国产电动腔镜吻合器也能够与进口品牌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逐渐增加,国产替代趋势日益显著。公司目前产品也逐渐进入第三代市场,其中一次性腔镜用电动切割吻合器为国内首家取证的第三代吻合器。随着国产企业产品力提升、市场投入成熟、集采政策扶持,吻合器的国产化率将快速提升。

3、急救手术ICU产品行业

急救手术ICU产品主要指在急救手术和重症监护室(ICU)中使用的医疗设备和器械,是医疗器械领域的重要产品之一,主要包括监护设备、输液设备、手术设备、呼吸支持设备、急救设备、体外循环设备、人工器官和植入物等,主要用于监测、治疗和支持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他们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救治。20世纪70年代,重症监护室(ICU)开始兴起,提供了集中监护和治疗的环境,集成了各种急救手术ICU产品,中国ICU医疗器械设备行业技术的发展始于1990年代后期。目前,急救手术ICU产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行业格局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受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影响及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加,全球急救手术ICU产品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促使医疗机构加强了对急救手术ICU产品的投入和更新换代。从产品类型来看,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产品需求量较大。此外,我国对于ICU设备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ICU设备建设进程明显加快。2022年国务院联防联控公布了新的医疗机构《综合ICU设备配置标准》,并于年底发布了《关于印发

做好医疗资源准备工作方案的通知》,就二级、三级医院、定点医院的ICU床位设置提出扩容要求。定点医院要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配足配齐救治床位,同时对ICU要加强建设,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

在国际市场上,急救手术ICU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包括美敦力、德尔格等知名企业。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相对较弱,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在国内市场上,急救手术ICU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企业包括迈瑞、飞利浦、GE、美敦力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国内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在急救手术ICU产品领域崭露头角,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不断发展壮大。

公司持续巩固在儿产科保育设备领域的领先优势,快速推动微创外科手术器械业务的发展,前瞻性布局急救手术ICU产品,依托多年积累的研发与销售资源快速推进急救手术ICU产品的研发,以迅速打开市场。目前公司产品急救一体机、急救呼吸机、手术床等多项相关产品正处于研发中。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2024年末2023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22年末
总资产1,410,082,914.701,374,082,918.932.62%1,252,694,543.6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68,317,369.001,163,472,411.930.42%1,059,061,500.42
2024年2023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2年
营业收入527,026,028.11618,298,238.74-14.76%506,036,692.3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263,314.13147,610,911.51-61.21%97,358,600.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2,197,201.35128,522,581.21-59.39%79,441,411.3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3,866,811.14135,198,386.01-30.57%111,569,973.76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20.51-60.78%0.34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20.51-60.78%0.3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91%13.33%-8.42%9.55%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155,328,964.53110,495,493.89137,101,263.14124,100,306.5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107,228.768,418,916.6016,781,726.70-6,044,557.9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39,443,757.894,784,188.1714,463,928.45-6,494,673.16
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331,039.5311,115,657.4913,246,023.3879,836,169.80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8,503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20,622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0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0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如有)0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比例持股数量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股份状态数量
陈再宏境内自然人45.81%131,928,200.0098,946,150.00不适用0.00
陈再慰境内自然人20.25%58,320,000.0043,740,000.00不适用0.00
李则东境内自然人0.34%972,000.00729,000.00不适用0.00
俞永伟境内自然人0.30%850,500.00637,875.00不适用0.00
渤海人 寿保险 股份有 限公 司-传 统型保 险产品2其他0.23%663,100.000.00不适用0.00
朱富德境内自然人0.20%587,265.000.00不适用0.00
吕振堂境内自然人0.19%546,200.000.00不适用0.00
王红霞境内自然人0.17%493,479.000.00不适用0.00
周剑境内自然人0.17%489,600.000.00不适用0.00
汇添富 基金管 理股份 有限 公司- 社保基 金1802 组合其他0.17%486,900.000.00不适用0.00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陈再宏、陈再慰二人系兄弟关系,共同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他股东未知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适用 ?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