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代码:603013 公司简称:亚普股份
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如下:
1、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2,114,583,641.87元(母公司),其中2024年度实现可供分配利润额为334,447,665.58元。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具体登记日在后期权益分派实施公告中确认;
2、 公司本次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5元(含税)。截至2025年3月17日,公司总股本512,599,264.00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79,409,742.40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包括中期已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205,039,705.60元,占母公司2024年实现可供分配利润额的比例为61.31%,占2024年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41.00%;
3、 本次不进行公积金转增;
4、本预案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因可转债转股/回购股份/股权激励授予股份回购注销/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回购注销等致使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总额,并将在相关公告中披露。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 | 亚普股份 | 603013 | 无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姓名 | 朱磊 | 杨琳 |
联系地址 | 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江南路508号 | 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江南路508号 |
电话 | 0514-87777181 | 0514-87777181 |
传真 | 0514-87846888 | 0514-87846888 |
电子信箱 | stock@yapp.com | stock@yapp.com |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作为汽车储能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热管理系统领域的新进入者,公司的发展与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公司具体产品主要涉及汽车燃油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电池包壳体和燃料电池储氢系统领域。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储能系统产品、热管理系统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其中储能系统产品包括燃油系统(含混动汽车高压燃油系统)、电池包壳体、燃料电池储氢系统等,产品主要作用是为汽车和其他储能领域提供各种能量介质(如油、气、电等)的存储载体。现有主要热管理系统产品包括极寒加温系统、风道和热管理集成模块等,其中极寒加温系统是为纯电动汽车电池在极寒地区提供辅助加热功能,风道产品用于空调风量的输送。热管理集成模块主要对电池包、乘员舱、电驱等进行温度管理,使之处于最佳工作温度区间。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大众、奥迪、通用、斯泰兰蒂斯、福特、奔驰、日产、丰田、奇瑞、长安、上汽等60多家客户品牌。
(二)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专注于储能系统、热管理系统,拥有覆盖全产业链的研发、采购、制造和销售体系,实施全球化经营。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1. 销售模式
公司客户为全球知名汽车厂,公司产品直销给客户。公司经过严苛的评审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并成长为其战略合作供应商。公司的产品均为非标准化产品,公司根据客户的产品需求设计开发。针对国际客户,公司需要参与全球同步研发。在通过客户的定点并取得销售订单后,公司依据订单组织采购和生产,并完成产品的交付。
2. 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物料主要包括高密度聚乙稀等原材料和燃油泵等配套件。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方式,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经营计划,与供应商签订年度采购合同,按实际供应需求下采购订单。公司与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原材料和配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 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针对不同客户的产品需求,采用多品种、小批量或单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组织生产,并保证及时供货。
4. 研发模式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依托海内外工程中心的协同布局,实现与全球整车厂的同步设计开发。公司坚持正向研发的发展战略,研究型项目和应用型产品研发项目两个流程相互衔接,覆盖了新技术、新产品从无到有的整个研发过程。公司具备吹塑、模压成型、注塑、缠绕四大工艺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三)公司产品市场地位
公司是国内较早聚焦于汽车储能系统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在汽车燃油系统领域,公司位居国内市场第一,全球市场第三。
(四)竞争优势与劣势
公司竞争优势详见2024年年度报告第三节“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竞争劣势主要包括:
1.全球化布局与经营管理方面,公司海外生产布局与主要竞争对手仍存在一定差距;国际化管控经验有待进一步加强,海外子公司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卡脖子”零件议价能力不足,成本控制亟需进一步加强。
2.人才方面,公司需进一步加强复合型人才及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人才配置方面需进一步完善以满足公司快速扩张的业务需求。
(五)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1.外部驱动因素
(1)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2024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因素带来新挑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形成新支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达到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2)产业政策持续推动汽车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2024年,国内外经济环境虽充满挑战,但汽车市场在政策作用下,依然展现出强劲态势。中央和地方政府持续加大对汽车消费的扶持力度,通过一系列减税降费、购车补贴、金融支持等综合性政策,有效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门槛,激发了市场消费潜力。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回暖,为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2.内部驱动因素
(1)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2024年,公司参与制定了3项团体标准,分别是《70MPaIV型储氢瓶压力容器用高性能碳纤维》《储能电池集成式液冷设备技术规范》和《碳纤维缠绕储氢气瓶无损失效检测方法》,对引领行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公司获得了2024中国汽车供应链优秀创新成果奖。
(2)新市场开拓和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
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一方面抓好新产品在国内外生产基地的调试工作,确保新产品按计划投产;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市场,争取新项目。以混动汽车高压燃油系统为代表的新技术产品已进入市场成熟增长阶段,不断获得新项目定点,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在纯电动汽车业务领域,公司开发的轻量化动力电池包壳体产品日渐获得市场认可,部分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燃料电池储氢系统不断投放市场,未来前景广阔;公司热管理系统产品市场拓展取得丰硕成果,获得若干新项目定点。
(3)精细化管理全面实施
本着“寻突破、强能力、控成本”的思路,公司在集团范围内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智能制造和数字化为抓手,持续开展精益生产和降本增效,持续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
(六)业绩变化是否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七)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汽车整车发展情况
根据LMC Automotive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预计为8863.7万辆,同比增长2.1%。中国市场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位列全球第一,美国位列第二,美国2024年销量约1595万辆,同比增长2.6%;印度位列第三,2024年销量522.7万辆,同比增长3%;金砖国家中,巴西2024年销量263.5万辆,同比增长14.1%;俄罗斯销量约157.1万辆,同比大增48.4%。
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47.7万辆和27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
5.8%。从中国汽车市场整体表现看,汽车销量继续保持增长,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市场稳中向好,产销量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中汽协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有望达到3290万辆,同比增长4.7%。
根据LMC Automotive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2598万辆,较2023年同期增长20%,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和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市场占有率达到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60%,较2023年下降10.4个百分点;插混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40%,较2023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纯电动车型2024年产销分别完成775.8万辆和77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7%和
15.5%;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024年产销分别完成512.5万辆和51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8.1%和83.3%,增长幅度较大。插混汽车的增长迅速,成为带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新动能。
2.公司产品细分领域发展情况
(1)汽车燃油系统
目前我国燃油系统市场较为成熟,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对燃油系统的市场容量起到主要作用。同时,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的崛起、国内自主品牌销量占比的逐步提升以及我国汽车出海的产业化发展,为公司燃油系统业务带来了结构性的增长机会。公司海外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的燃油系统业务市场份额持续稳步增长,公司燃油系统业务总体潜力依然较大。
除公司外,燃油系统全球市场上的其他企业主要是彼欧、考泰斯、邦迪。公司在中国乘用车燃油系统市场排名第一,在全球汽车市场排名第三。
(2)汽车热管理系统
全球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热管理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大幅增长。近年来,混动、纯电动、氢能源汽车均对热管理系统产品提出了更高、更多、更新的需求,单车热管理系统价值量也出现较大增幅,汽车热管理系统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目前,从事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企业主要有电装、翰昂、马勒、法雷奥、三花、拓普等,也有部分从事白色家电的知名企业进军汽车热管理系统。不同冷媒的应用对于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电池包壳体
电池包壳体的技术路线众多,目前暂未形成非常明显的替代关系,各种技术路线基本都存在各自相匹配的运用场景。目前,该市场处于成长阶段,还没有形成具备明显优势的龙头企业。
(4)燃料电池储氢系统
受益于国家“双碳”减排目标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政策的落地实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现阶段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市场规模较小。
目前,海外储氢系统龙头企业彼欧、佛瑞亚、海克斯康均已在中国布局IV型瓶及储氢系统。除公司外,目前中国储氢系统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同时具备气瓶设计开发与生产制造能力,以及系统设计开发与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第二类是具备气瓶设计开发与生产制造能力,但不具备系统设计开发与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第三类是只具备系统设计开发与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
3.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2024年,由于一系列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各地补贴政策有效落实,企业促销活动热度不减,多措并举共同激发了车市终端消费活力,促进了汽车市场稳中向好。中国汽车年产销量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
国家政策在巩固和扩大汽车发展优势方面继续加码,重磅政策密集出台。2024年4月12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14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可以有效扩大国内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5月29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部署了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对汽车行业提出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等要求。2024年8月19日,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从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汽车以旧换新。
4.公司应对举措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加快混合动力高压燃油系统、电池包壳体和燃料电池储氢系统的推广应用,推进热管理系统产品研发,推动公司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导入市场,获得顾客青睐。同时,公司努力寻求并购新业务方面的突破。
(1)混合动力高压燃油系统
公司的混动汽车高压燃油系统在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车上已得到商业化推广和应用。得益于混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报告期内获得的混动燃油系统订单大大超过传统燃油系统订单,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公司通过对产品设计方案的优化、关键零部件的自研和生产过程的持续改进,实现了混动高压燃油系统的降本增效,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汽车热管理系统
公司进一步细化热管理系统产品规划,引进关键人才,不断完善团队建设。报告期内,公司积极与多家主流汽车厂商展开深度交流,集成模块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定点实现从1到N的突破,某项目产品搭载全自动产线顺利投产。
通过热管理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公司建立了结构、硬件、软件的设计能力以及实验和生产制造能力。同时,公司前瞻性布局新冷媒系统的研究,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系统和核心零部件研发。
(3)电池包壳体
公司自主研发的复合材料动力电池包上盖、电池包底护板及多材料融合电池包下托盘产品具有轻质高强的优势,可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有利于提高电动车续航里程。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获得若干电池包上盖新项目定点,部分已批量供货。此外,公司同步进行热塑性模压上盖预研,已完成样件试制;电池包底护板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已完成产品试制和验证工作,产品综合优势明显;多材料融合下托盘研发项目有序开展,产品在轻量化和保温功能上具有显著优势,公司正在与行业内专业机构及主流客户紧密对接中。
(4)燃料电池储氢系统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展燃料电池储氢系统领域新客户、新市场,同时聚焦大容积IV型储氢瓶、细长IV型储氢瓶的研发与试制工作,全面掌握了吹塑、注塑焊接多种气瓶内胆成型工艺,产品性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借助某客户项目持续开展创新氢系统(与纯电动乘用车共底盘的氢系统)的研发工作。
在储氢系统阀门的研发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35MPa和70MPa瓶口阀、减压阀、加氢口等产品已完成认证,部分产品小批量推向市场,其中70MPa的瓶口阀是国内首个按新国标进行认证的产品,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难题,打破了行业垄断。
(5)投资并购
公司积极寻求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且与公司技术、客户、业务等协同性好的优质标的企业,适时推动并购项目的实施落地,努力推进公司的业务转型发展。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4年 | 2023年 | 本年比上年 增减(%) | 2022年 | ||
调整后 | 调整前 | ||||
总资产 | 6,722,341,092.61 | 6,426,242,838.79 | 6,426,242,838.79 | 4.61 | 6,052,003,933.8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4,204,577,069.91 | 4,014,524,602.46 | 4,014,524,602.46 | 4.73 | 3,777,230,507.37 |
营业收入 | 8,075,999,877.72 | 8,583,393,412.66 | 8,583,393,412.66 | -5.91 | 8,443,428,850.4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500,097,765.48 | 466,122,249.00 | 466,122,249.00 | 7.29 | 500,960,912.4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508,650,436.81 | 533,665,422.96 | 533,665,422.96 | -4.69 | 505,897,466.8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763,464,153.96 | 911,094,946.24 | 911,094,946.24 | -16.20 | 772,189,472.0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2.24 | 12.16 | 12.16 | 增加0.08个百分点 | 13.73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98 | 0.91 | 0.91 | 7.69 | 0.97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98 | 0.91 | 0.91 | 7.69 | 0.97 |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 | 第二季度 (4-6月份) | 第三季度 (7-9月份) | 第四季度 (10-12月份) | |
营业收入 | 1,858,855,373.25 | 1,993,488,561.98 | 1,821,255,132.22 | 2,402,400,810.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27,958,758.03 | 128,756,330.57 | 117,095,391.16 | 126,287,285.7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125,767,843.84 | 128,994,179.20 | 116,242,678.13 | 137,645,735.6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48,866,500.06 | 338,695,015.39 | 63,517,221.53 | 12,385,416.98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
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20,625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19,545 | ||||||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不适用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 不适用 | ||||||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 |||||||
股东名称 (全称) | 报告期内增减 | 期末持股数量 | 比例(%) |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股东 性质 | |
股份 状态 | 数量 | ||||||
国投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0 | 252,450,000 | 49.25 | 0 | 无 | 0 | 国有法人 |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0 | 152,550,000 | 29.76 | 0 | 无 | 0 | 国有法人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银施罗德国企改革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未知 | 2,407,466 | 0.47 | 0 | 无 | 0 | 其他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1,553,182 | 1,488,812 | 0.29 | 0 | 无 | 0 | 境外法人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1,024,266 | 1,259,866 | 0.25 | 0 | 无 | 0 | 其他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发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27,800 | 1,204,100 | 0.23 | 0 | 无 | 0 | 其他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银施罗德主题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未知 | 900,000 | 0.18 | 0 | 无 | 0 | 其他 |
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 | 未知 | 755,334 | 0.15 | 0 | 无 | 0 | 其他 |
有限公司-社保基金1103组合 | |||||||
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社保基金1804组合 | 未知 | 700,200 | 0.14 | 0 | 无 | 0 | 其他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483,500 | 682,429 | 0.13 | 0 | 无 | 0 | 其他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公司未知前十名股东及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人的情况。 | ||||||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 不适用 |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报告期内,公司运营正常,实现营业收入807,599.9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09.7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9%。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672,234.11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4.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20,457.71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4.73%。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