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中恒集团: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3-29

公司代码:600252 公司简称:中恒集团

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实现净利润-551,020,377.35元,其中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6,979,146.18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实际可供分配利润1,922,166,033.57元,公司母公司实际可供分配利润2,312,176,266.80元。公司2024年度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22,928,437股,累计已支付的金额为279,110,029.03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并于2024年12月20日完成回购股份注销81,952,291股。2024年度以现金为对价,采用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并注销的回购金额为186,073,351.93元。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023年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和《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除2024年度已实施的股份回购外,2024年度拟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后实施。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中恒集团600252梧州中恒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王海润王坤世
联系地址广西梧州工业园区工业大道1号广西梧州工业园区工业大道1号
电话0771-27422750771-2742275
电子信箱zh600252@126.comzh600252@126.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医药工业发展状况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统计,2024年1-9月,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51.1亿,其中,2024年1-8月诊疗人次数同比显著回升,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50.1亿,同比增长10.7%,增速较2023年同期大幅提升,其中,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量保持两位数增长,但二级医院增速仅为3.3%,显著低于其他层级医疗机构;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达17.7亿(估算值),环比增长约2.3%,其中,等级医院药品销售额在第三季度反弹至3.1%的同比增速,零售药店销售额增长3.5%,显示医疗消费需求在政策刺激下逐步释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9月,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1.84万亿元,同比增长0.2%,利润总额2,543.9亿元,同比下降0.4%。尽管相较于2023年的大幅下滑有所改善,但仍低于全国工业整体水平。2024年医药行业呈现“需求回暖、供给承压”的格局,医疗服务量增长与制造业利润下滑的背离,凸显了集采、医保谈判、DRG/DIP支付改革等政策调控对产业链的重塑效应。

(二)行业发展现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77万亿元,同比增长

2.1%;实现利润总额74,310.5亿元,同比下降3.3%;发生营业成本117.31万亿元,同比增长2.5%;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39%,同比下降0.30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呈现“营收企稳、成本高企、利润承压”的特征,2024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实现营业收入25,298.5亿元,与2023年一致,无变化;实现利润总额3,420.7亿元,同比下降1.1%;营业成本为14,729.6亿元,同比增长2.0%。

从细分领域看,2024年医药制造业在创新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中成药等多个细分领域均表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其中,创新药和生物技术药物在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的推动下,成为行业的重要增长点;医疗器械领域在国产替代和出海机会的双重驱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中药行业在政策支持和渠道优化的背景下,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化学制剂领域则在集采政策的影响下,部分细分领域仍保持稳健增长;互联网医疗作为新兴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

(三)周期性特点

医药行业作为典型的弱周期性行业,其需求刚性特征在2024年进一步凸显。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小,尤其在存量财富积累、中国经济稳健增长背景下,国民健康需求

持续扩容,叠加老龄化加速与慢性病患病率上升,行业防御性优势更为显著。2024年,中国医药产业在政策框架完善与创新转型的双轮驱动下,结构性机会与总量增长并行。

从政策环境看,药政改革深化与医保支付体系优化推动行业破旧立新。药品集采进入常态化阶段,创新药通过差异化谈判获得更大议价空间,医保控费重心转向平衡支出增速与创新支持,为临床价值突出的品种释放红利。同时,国家通过研发后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生物医药创新,云南、上海等地推出区域性支持措施,加速创新药械转化与国际化进程。产业转型方面,行业正从仿制模式向“真创新”跃迁。GLP-1、ADC(抗体偶联药物)、CRISPR基因编辑等新技术赛道实现突破,成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2024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突破1.48万亿美元,中国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创新药密集催化,具备差异化优势的企业获资本青睐。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加速,高值耗材与IVD(体外诊断)企业通过性价比优势逐步渗透海外市场,低值耗材出口随海外去库存周期尾声企稳回升。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情况

中恒集团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位居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中华民族医药百强,具备领域优势和产品优势。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以医药制造、健康消费为主线,深化拓展医药研发、中药资源、日化美妆、医药流通业务等板块。公司医药制造业在行业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及忠诚度,现已形成完整的医药产业链经营模式,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为广西龙头药品生产企业。公司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得到市场认可。报告期内,“中华”品牌荣登2023年(第二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为广西唯一入选本次榜单的医药品牌,品牌价值评估为100.06亿元。“双钱”被世界品牌实验室及其独立的评测委员会评测为“2024年(第二十一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评估为56.72亿元,位列491名。“中华”和“双钱”两个中华老字号品牌通过商务部等5部门复核,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品牌地位。中恒集团于2024年6月荣登“2023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30位。

3、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情况

(一)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

“十四五”以来,中恒集团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医疗医药健康领域的传承与创新为责任,以“造中华好药,护人民健康”为企业使命,提升人们生活品质,传承健康文化,提倡医养结合,造福社会大众。中恒集团以医药制造为核心主导产业,旗下控股9家重要子企业。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上市公司1家(莱美药业,股票代码:300006),业务涵盖医药制造、健康消费、医药研发、中药资源、日化美妆、医药流通等领域。

1.医药制造

(1)梧州制药主要从事中成药生产制造业务。梧州制药走过近百年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广西龙头药品生产企业、华南区大型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2023年获得“广西第一批链主型龙头企业”认定。梧州制药资源丰富、优势突出,拥有14大类剂型217个品种,拥有299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9个原料药登记号,《中国药典》收载品种106个。梧州制药主要产品有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中华跌打丸、安宫牛黄丸、蛇胆川贝液、妇炎净胶囊、结石通片、炎见宁片、荧光素钠注射液等,产品治疗范围囊括了心脑血管、神经内科、内分泌、骨科、眼科、妇科、儿科、呼吸、泌尿系统等领域。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是梧州制药的核心医药品种;中华跌打丸为梧州制药原研产品,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国家药典品种。梧州制药研发实力雄厚,拥有有效专利131件,其中发明专利104件,实用新型专利13件,外观设计专利14件。梧州制药还拥有“中华”“晨钟”和“中恒”等商标。中药产品专属商标“中华”品牌获得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也是现今我国医药领域唯一一个获准使用“中华”命名商标的企业。2023年“中华”

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及其独立的评测委员会评测为“2023年(第二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评估为100.06亿元。

(2)莱美药业成立于1999年,200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为重庆首家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莱美药业系“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国家重大攻关课题连续承担企业,是西南地区第一家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2019年工信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医药百强企业,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制造业跃升发展领头羊”“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荣誉。莱美药业主要业务为医药制造及销售,产品管线丰富,主要产品为化学药制剂及原料,涵盖特色专科类(主要包括抗肿瘤药、消化系统药、肠外营养药)、抗感染类、大输液类等,拥有药品生产批文168个。莱美药业独家产品卡纳琳(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系首家获得CFDA批准的淋巴示踪剂,可用于胃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胆管癌、头颈癌等多种癌症手术的淋巴清扫,已成为国内甲状腺外科手术的常规一线用药。此外,莱美药业主要产品还包括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注射用炎琥宁、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注射用磷酸氟达拉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氨甲环酸注射液等。

2.健康消费

双钱产业开创龟苓膏现代化生产先河,早在1993年就发明创造了全国第一罐双钱牌易拉罐即食龟苓膏,率先实现龟苓膏标准化生产,推动传统食品现代化转型,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龟苓膏配制技艺》的唯一保护单位。双钱产业专注研发传统养生食品与现代健康消费食品,核心产品矩阵包含传统养生系列(龟苓膏及衍生制品:龟苓宝、龟苓膏粉等)、茶饮系列(六堡茶及配套饮品)、便捷食品系列(即食粥类、饮料及固体饮料等)。在市场布局和销售网络方面,双钱产业采用国内、国外市场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国内市场实现了主要省市的覆盖,港澳台地区实现稳定市场渗透。双钱产业在广西区内共设立了多家直营形象店,汇聚各大行业消费人群,以门店为载体,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服务和谐共生的非遗旅游文化名片。国际市场覆盖美国、欧盟、日本、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双钱产业是中国质量诚信企业、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其主导产品“双钱”牌龟苓膏连续荣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双钱”牌商标连续多年被评为“广西著名商标”。2024年,“双钱”牌入选“202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估值56.72亿元人民币。此外,双钱产业2024年通过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复评、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六堡茶)专用标志、其无糖六堡茶饮料研发案例入选2024年广西企业典型创新案例、获评为2024年度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

3.医药研发

中恒创新是中恒集团全资控股的医药研发企业,负责新产品研发、产品和技术引进与提升工作,并管理和建设技术研发平台。近年来,中恒创新聚焦医药大健康领域,根据中恒集团科技创新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重点围绕广西医药产业重点技术领域的前瞻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等方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研发,主要研究方向有中药创新药和三七系列产品开发(三七产业链的深度开发),以及化学药(包括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健康食品和日化用品的开发等。2024年度,中恒创新着力打造和提升中恒集团整体研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进项目立项布局,引进中药创新药三芪颗粒项目,进军慢性肾病治疗蓝海市场;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搭建的东盟中医药研究中心,6个优质研发项目立项,助推中恒集团产学研合作再升级。此外,围绕三七综合利用积极布局三七产业链,联合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共同研发,打破了区域标准壁垒。中恒创新作为中恒集团内部孵化的创新引擎,聚焦医药大健康领域,不断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为中恒集团注入创新活力。

4.中药资源

中恒中药材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倡导“中医药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稳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的要求,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积极探索现代

农业生产新技术与中药材种植相结合,投资打造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中恒中药材基于三七和“桂十味”等广西特色道地药材,围绕健康滋补、膳食养生市场,深耕健康食品领域,积极推进特医特膳功能食品、功效饮品的开发;同时随着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携多方合作开展保护植物救护建设,揽起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

5.日化美妆

田七家化背靠中恒集团(国家级中药企业)技术资源,以“草本智慧,科学养护”为战略核心,构建“技术驱动+品牌矩阵”双轮发展模式。目前,田七家化核心产品矩阵包括口腔健康解决方案:如三七靶向牙膏、智能电动牙刷、生物酶漱口水等,突破了传统护理边界;绿色家居护理系列:如植物活性成分洗涤剂/柔顺剂等,实现清洁——养护——除菌一体化;即时健康护理品类:

如便携漱口水、口腔喷雾等,适配快节奏消费场景。在品牌战略方面,田七家化实施“主品牌+子品牌”的四维品牌矩阵战略:一是核心层“田七”,强化专业药企背书,主打“三七科技,草本护龈”专家形象;二是场景品牌“田七娃娃”,打造家庭健康护理IP,开发儿童口腔护理套装等场景化产品;三是区域品牌“建国”,深耕细分领域及区域市场;四是专业品牌“轻松管家”“纯棉时代”,培育其成为专注于垂直领域的护理专业品牌。未来,田七家化将通过实施“技术品牌化、品牌科技化”的战略,形成“草本活性成分研发-智能护理产品制造-场景化健康方案输出”的完整价值链目标,加速向全球领先的植物基生物科技企业迈进。

6.医药流通

中恒医药以立足广西、面向华南、辐射全国进行市场布局,为上、下游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中恒医药的药品分销及配送业务于2023年6月30日被梧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为国家鼓励类产业。中恒医药控股的广西广投医药有限公司,属于自治区级军民融合企业,是广西医药动员中心的依托单位,主要以国家集采药品配送及医疗器械项目拓展为核心业务,与国内众多知名药械厂商、药品经营企业及广西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广西区内14个地级市建立了良好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一是根据公司的采购计划,以市场调查为基础,通过公开招标、询价等方式积极引进优质供应商,在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名单里筛选并确定供应单位,签订采购合同,同时对采购合同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的跟踪、监督,从供应商确认订单、发货、到货、检验、入库以及使用情况等,实现全过程管理,保障原辅料供货质量和价格优势。二是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可追溯体系,采取自投自产以及“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扩大生产规模,由种植基地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产品回收;同时根据公司收储计划进行采购,针对大宗中药材投料需求,进行充分市场调查,抓住产地产新收储的契机,适量收储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三是采用战略采购模式,提前锁定半年至全年用量,克服大宗贸易价格居高不下的因素影响,结构性持续降低采购成本。

2.生产模式: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制订生产计划,召开月度产、供、销协调会,由销售单位根据市场需求预测编制3个月滚动销售计划,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结合产品库存情况编制月度生产计划。各生产车间依据月度生产计划制定每周生产作业计划,由生产部门确认调整,落实安排车间生产。公司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生产部门、各车间负责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管理,质量管理部门则对各项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监督,保证产品质量。

3.销售模式:公司以专业化学术推广为拉动力,以终端纯销为推动力,结合精细化招商的销售模式。医药板块主要销售模式有服务商推广模式、代理销售模式、互联网B2B及B2C模式等。一是根据不同产品的情况,采用产品经销、区域代理以及与扎根于终端的大型商业公司合作的方式,将产品销往医院、连锁药店、诊所等销售终端。二是通过全国纯销型商业渠道搭建与终端渗透,深入有序开展市场拓展活动,不断实现终端有效覆盖和销量提升。三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新营销模式推进线上零售及线上批发业务,其中线上零售业务采取品效合一的“cid广告引流+内容种草

+私域运营”组合拳,以创新且高效的模式推动企业药品销售纯增长,而线上批发业务则以“中恒医药”为主体建立互联网批发交易平台,实现企业直销终端的业务模式,减少中间商环节,让推广更加高效。

(三)报告期内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一是营造积极的团队文化、提供持续的培训,稳定销售团队,积极参与集中带量采购,开拓空白市场,不断维持和扩展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市场占有率;二是聚焦优势细分领域,巩固子公司拳头产品卡纳琳在相关领域的优势领先地位;保持新品持续引进,加快对已引入新品的上市转换;通过加快高质量仿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引进,扩增仿制药业务;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公司健康持续发展。三是通过转换基层医疗产品营销思路,搭建覆盖全国的纯销商业网络,多渠道增加销售广度和深度;四是通过纯销型配送商业网络,增加商销产品在连锁药店、诊所、单体药房等终端的覆盖率及复购率,进一步搭建覆盖全国的纯销商业网络,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针对性实施市场策略,提高产品市场覆盖面,提高品牌曝光度,扎实做好产品落地的纯销工作;五是口服制剂产品具有深厚的品牌底蕴、显著的疗效以及广泛的市场渠道,则通过品牌推广与渠道拓展、价值链管理以及白名单客户管理,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推动终端销售。六是健康消费和日化美妆方面,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立体化销售网络,同步加速海外市场拓展,驱动业务持续增长。线上端,公司借力电商平台流量红利,联合达人主播开展内容种草与直播带货,打造爆款单品;线下端,通过“经销代理+直营体验店+多元化团购”多模式并行,深化渠道下沉,在布局品牌形象店强化用户体验的同时,依托区域代理商提升覆盖密度。此外,公司通过系统化布局海外市场,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为公司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

4、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4.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4年2023年本年比上年 增减(%)2022年
总资产10,979,027,992.8311,665,960,096.15-5.8911,754,668,906.8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022,749,391.716,569,449,409.17-8.326,517,784,301.82
营业收入2,270,823,188.763,096,542,053.05-26.672,713,769,838.72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2,063,628,511.392,993,759,192.36-31.072,644,853,835.1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6,979,146.1884,308,789.04-547.1479,025,459.6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30,761,013.2022,729,645.54-1,555.205,391,356.3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77,427,055.13403,025,145.8718.46-170,090,446.7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971.27减少7.24个百分点1.19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11190.0246-554.880.0231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11190.0246-554.880.0231

4.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805,896,093.75605,066,972.92515,901,641.00343,958,481.0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711,195.13-32,802,488.56-10,688,662.13-388,199,190.6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6,087,497.49-17,705,781.36-19,708,713.31-319,434,016.0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5,861,697.83178,761,032.81231,636,167.0931,168,157.40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5、 股东情况

5.1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22,137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22,838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股东名称 (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 性质
股份 状态数量
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0859,343,58725.620国有法人
广西广投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0104,253,2153.110国有法人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049,780,8001.480国有法人
钟振鑫2,751,60040,728,8001.210境内自然人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6,059,96230,505,6350.910境外法人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19,381,40022,742,3000.680其他
大成基金-农业银行-大成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3,046,20022,248,9000.660其他
广发基金-农业银行-广发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4,051,90021,229,3000.630其他
南方基金-农业银行-南方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4,211,00021,084,3000.630其他
银华基金-农业银行-银华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1,088,70020,182,0480.600其他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上述股东中,广西广投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系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两者存在一致行动关系。除前述情况外,公司未知上述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也未知是否属于一致行动人。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5.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5.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5.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6、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1亿元,利润总额-5.0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31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资产总额109.79亿元。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