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000792 证券简称:盐湖股份 公告编号:2025-018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 盐湖股份 | 股票代码 | 000792 |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
变更前的股票简称(如有) | 无 |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
姓名 | 李舜 | 李岩、巨敏 | ||
办公地址 | 青海省格尔木市黄河路28号 | 青海省格尔木市黄河路28号 | ||
传真 | 0979-8448122 | 0979-8448122 | ||
电话 | 0979-8448121 | 0979-8448121 | ||
电子信箱 | yhjf0792@sina.com | yhjf0792@sina.com |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钾肥行业
1.钾肥行业发展趋势
钾肥是资源性产品,主要应用于农业领域,被广泛施用于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规模增长,对农作物需求的增长有望推动钾肥需求进一步提升,叠加供给端寡头控量挺价表态,全球钾肥市场将迎来景气回暖。
(1)供给端:钾肥产能集中度高,国内长期依赖进口
全球钾肥产能集中度高,寡头垄断明显。据USGS数据,2024年全球钾肥年产能为6520万吨(折K
O),预计到2028年将增加至约7600万吨(折K
O)。从地域分布来看,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钾肥产量位居全球前三,合计占全球总产量65%,我国钾肥产量占到13%,位居第四。钾肥生产商高度集中,产能主要集中在加拿大Nutrien、白俄罗斯Belaruskali、俄罗斯Uralkali、美国Mosaic和德国K+S五家,合计控制着全球约70%的产能,呈寡头格局。
我国钾资源相对短缺,95%以上钾肥由盐湖卤水生产,开发集中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盐湖,其中,青海省境内产能占到全国钾肥产能的87.3%。其他省区查明资源量极少且欠缺开发,自主产能受限。2024年我国氯化钾总产量为620.5万吨,较上年度同比小幅下滑5.6%。国内资源型钾肥企业中,生产规模大于100万吨(实物量)的大型企业有3家,分别为盐湖股份(氯化钾)、藏格矿业(氯化钾)和国投罗钾(硫酸钾),产能合计占资源型总产能的74%,集中度高,头部企业优势明显。
图1 我国钾肥产量
数据来源:百川盈孚
自主产能有限导致我国钾肥长期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常年高于50%。据百川盈孚数据,2024年,我国氯化钾总进口量达到1263万吨,同比增加9%,进口依存度达67%。在进口来源方面,除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加拿大等传统供应国外,老挝等新兴供应国也逐渐崭露头角,进口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且境外反哺能力也在逐渐增强,进口量稳步增长,有助于平衡市场的供需关系。
图2 我国钾肥进口量情况
数据来源:百川盈孚
图3 我国钾肥进口来源情况
数据来源:百川盈孚
(2)需求端:钾肥需求相对刚性,农业高质量发展打开需求空间作为农用肥料,钾肥的需求相对刚性。据Nutrien等数据,2024年全球钾肥需求量在7000-7300万吨,2025年将进一步增至7100-7400万吨,主要需求地区集中在农业产业靠前的亚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其中,亚洲地区作为新兴经济体,受益地区人口增加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未来钾肥需求增速有望保持在4-5%。
0%10%20%30%40%50%60%70%80%
100012001400
201920202021202220232024
氯化钾进口量(万吨)进口依存度(%)
33.6%
22.9%
18.4%
16.4%
5.0%
3.0%
0.7%
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老挝以色列约旦其他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钾肥需求居于全球第一,约占全球消费量的25%。在国家维护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市场对钾肥的需求将稳中有升。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氯化钾表观消费量逐年提升,CAGR达到12%。2024年氯化钾表观消费量达到1872万吨,较上年度同比增长6%。
图4 我国钾肥表观消费量情况
数据来源:百川盈孚
(3)展望:钾肥市场供需态势偏紧,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由于钾肥需求相对刚性,因此价格走势更大程度上受供给影响。国际市场上,2021年以前,钾肥价格都处于平稳状态,但近三年,钾肥价格波动较为剧烈,主要是受到地缘政治事件影响。2021-2022年中旬,钾肥价格上涨至历史高位,需求端方面,粮食、大宗商品等价格上涨带动钾肥需求提升;而供给端方面,针对白俄的制裁以及俄乌冲突的爆发导致钾肥供应偏紧,推动全球钾肥价格拉升。2022年中旬-2023年中旬,钾肥价格逐步回落,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钾肥出口的回归缓解了钾肥供应紧张的局面。2024年,随着地缘政治事件局势得到控制,供给进入逐步修复阶段,价格也逐渐恢复平稳,但巴以冲突、俄乌冲突及相关制裁事件对钾肥供应仍有制约,地缘政治风险导致钾肥运输成本上升。且2024年11月,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提议与俄罗斯化肥生产商协调削减10-11%的钾肥产量,以提高市场价格;同时,Nutrien于2024年8月宣布暂停扩大生产计划。运输成本的增加以及减产规划或推动国际钾肥价格中枢修复。
2025年1月22日,白俄罗斯钾肥厂(Belaruskali)宣布,计划在其索利戈尔斯克4号(Soligorsk-4)矿区开展大规模设备维护作业,停产检修7个月。2025 年2月18日,俄罗
斯乌拉尔钾肥公司(Uralkali)宣布三座矿山将于2025年二三季度停产检修。整体而言,按减量下限,即白俄罗斯减量90万吨,俄罗斯减量70万吨估计,两俄目前已经落地的减产计划预计将形成至少160万吨的供给减量。叠加春季北半球需求旺季,近期钾肥景气有所上行。
图5 氯化钾国际市场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Choice
国内钾肥进口依存度高,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参考choice数据,国内氯化钾价格走势基本与国际保持一致,叠加国内氯化钾市场供应偏紧,预计国内钾肥价格也有望获得支撑,温和上涨。
图6 氯化钾国内市场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Choice
2.钾肥行业相关政策
2024年9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及财政部发布《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出钾肥储备每轮承储责任期为4年,每年度储备时间为12个月,承储企业应为化肥进口国营贸易企业、非国营贸易企业,或者资源型钾肥生产能力100万吨(含)以上的企业,中央财政会对钾肥储备任务给予固定金额补助。盐湖股份已纳入国储企业,未来钾肥销售季节性波动或将进一步减小。2024年12月2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25年关税调整方案》,氯化钾、硫酸钾等钾肥进口继续执行零关税,体现了国家对于钾肥供应紧张问题的重视,有助于钾肥保供稳价。
2025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达到1.413万亿斤,历史性地迈上了1.4万亿斤新台阶。我国粮食总体上不是供大于求,而是仍然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在此背景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力求多元化保障粮食安全。
中央一号文件把“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放到首位,强调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将粮食产量的目标放到了“稳产丰产”上。土壤肥力是提高单产的核心因素之一。据矿业界数据,我国缺钾土壤达到了4.5亿亩,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低于0.2g/kg的面积占比高达86%。钾肥作为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农资,随着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及耕地质量提升的稳步推进,钾肥的市场需求或迎来景气周期。
3.当期公司采取的措施
报告期内,青海省政府与中国五矿及其下属子企业签订了《关于组建中国盐湖集团合作总协议》。中国盐湖的成立将充分促进盐湖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可进一步巩固公司国产钾肥的“压舱石”、新能源产业的“稳定器”的地位,推动高端轻金属材料“生力军”的打造。同时,随着钾肥“走出去”战略的稳步推进,公司专门成立了“走出钾”专项工作组,专注于加强与非洲、东南亚等钾肥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展开深度合作开发,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在全球钾肥市场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为保障全球钾肥供应贡献重要力量,同时也为公司自身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最大限度提升加工系统回收率,钾资源综合回收率有了明显提升。强化水耗、能耗指标考核,氯化钾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同比下降,用水降幅达到27%。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氯化钾含量95%以上产品占钾肥全年产量比重达到85%。
尽管受氯化钾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国内供需关系及运输成本等因素影响,氯化钾价格有所波动。但公司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和管理库存,确保了市场的稳定供应和价格的合理波动,为农业和工业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公司持有察尔汗盐湖约3700平方公里的采矿权,氯化钾的产能达500万吨。随着国内农业和工业的持续发展,氯化钾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公司将继续关注国际市场动态,优化生产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二)锂盐行业
1. 锂盐行业发展趋势
(1)锂价复盘
2024年锂行业供需两端增速放缓,全年锂价重心有所下移,总体呈先扬后抑的走势,锂价在阶段性减产、宏观预期及需求预期变化的作用下波动。2024年1-2月,碳酸锂处于供需双弱状态,下游需求处于季节性淡季,与此同时,海外多家矿企减产,国内江西环保督查全面整治排查冶炼企业,碳酸锂价格处于磨底阶段。2024年3月,碳酸锂价格快速上行。供给方面,由于国内环保检查升级,导致市场担忧后续国内碳酸锂产量出现大规模减量;需求方面,由于储能需求大幅增长,而正极材料库存较低,超预期订单导致下游对碳酸锂的采购激增;供需两方面共同促进锂价上行。2024年4-10月,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美国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加征关税,加拿大则紧随其后,同时,国内宏观预期亦偏弱,宏观格局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碳酸锂价格顺畅下跌。2024年9-12月,国内江西云母企业率先开启减停产,非洲矿减量生产及发运,澳大利亚出现龙头企业规模性减停产,而国内新能源车换购补贴提升,储能等下游接单表现稳健,碳酸锂需求呈现“淡季不淡”,锂价进入区间震荡格局。
图7 2024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SMM
(2)全球锂资源与锂金属供给
近年来年全球锂矿勘查投入总体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标普全球财智数据库(S&P)数据全球锂矿勘查投入由2014年的0.576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8.30亿美元。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锂资源量已达到1.05亿吨金属锂当量,折合碳酸锂当量约5.55亿吨,锂储量已达到2,800万吨金属锂当量,折合碳酸锂当量约1.48亿吨,主要分别以锂盐湖形式存在于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等南美国家,和以锂矿形式存在于澳大利亚、中国以及北美、非洲等地区国家。目前全球锂资源供应的主要来源包括锂辉石、锂盐湖、锂云母和透锂长石等。据统计,2023年全球锂资源供给总量(包括锂矿供给部分和锂盐湖供给部分)为104.78万吨LCE,较2022年供给总量增加34.8%,锂辉石、锂盐湖和锂云母供应分别占总量的52%、41%和7%。其中格林布什和SQM阿塔卡马盐湖为全球最大的在产锂矿和锂盐湖项目。我国盐湖锂资源占锂总量85%以上,主要集中在青海和西藏地区。
海外在资源储量及产量占比上优势明显。储量方面,据USGS数据,截至2023年,全球锂矿储量14800万吨LCE,主要分布在智利(4916万吨LCE、占比33.2%)、澳大利亚(3277万吨LCE、占比22.1%)、阿根廷(1903万吨LCE、占比12.9%)、中国(1586万吨LCE、占比10.7%)。另外从资源量口径来看,玻利维亚的锂资源量超1.1亿吨LCE,位居全球首位。矿产锂金属产量方面,2023年全球锂矿产量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占比
47.8%)、智利(占比24.4%)、中国(占比18.3%)、阿根廷(占比5.3%)。产量方面,
2023年全球锂辉石供给占全球锂资源供给总量的50%,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中国、巴西和葡萄牙等国,盐湖提锂供给占全球锂资源供给总量的39%,主要来自智利、阿根廷等国。全球锂资源仍处于产能扩张周期,未来仍有相当量的锂矿新建和增产项目投产。但是在目前锂价下行至低位的情况下,部分高成本矿产的建设投产进度可能不及预期,已投产项目也可能超预期减停产。2024年由于矿山亏损导致的资源端扰动贯穿全年,包括澳矿Bald Hill和Finniss全线停产、Pilbara暂停Ngungaju产线、Mt Cattlin计划转为检修、MtMarion矿下修产量指引等,高成本的锂矿边际产能频发出现阶段性停产。未来离开项目的投产进度与产量产出或更加依赖于锂价的位置。
图8 2023年全球锂资源储量分布 | 图9 2023年全球锂资源产量分布 |
资料来源:USGS | 资料来源:USGS |
(3)锂金属需求
汽车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汽车产量已连续十六年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汽车行业政策围绕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方面展开,以期在促进汽车消费的同时引导汽车消费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受益于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助力以及降价潮的推动,国内汽车市场需求不断释放,虽然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产品结构进一步向新能源汽车转换。2024年12月,我国当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530万辆,同比增长30.5%,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渗透率达45.8%,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未来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及促消费措施对新能源汽车拉动作用显著,带动金属锂需求稳步增长。
图10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 | 图1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万辆) |
智利34%
澳大利亚
22%阿根廷
13%中国11%美国
4%
加拿大
3%
巴西
2%津巴布韦
1%
葡萄牙
0%
其他10%
智利34%澳大利亚22%阿根廷13%中国11%美国4%加拿大3%巴西2%津巴布韦1%葡萄牙0%其他10% | 澳大利亚48%智利25%中国18%阿根廷5%巴西3%其他1% |
资料来源:中汽协,Wind | 资料来源:中汽协,Wind |
2024年我国储能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据CNESA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达到137.9GW。2024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43.7GW/109.8GWh,同比增长103%/136%,拉动新型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达到78.3GW/184.2GWh。其中,锂离子电池以其环境污染小、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倍率性能强等优点,占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的97%以上,占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锂离子电池储能累计装机首次超过传统的抽水蓄能,成为市场占比最大的储能技术,占比达55.2%。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储能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持续推动金属锂需求快速增长。除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未来无人机、电动飞行汽车或电动飞机、电动船、机器人等其他领域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锂电池基于其优异的性能、低廉的成本,已成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电池的绝对首选。因此,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为锂电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成长空间。
图12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投运保持高增速 | 图13 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储能累计装机跃居首位 |
0%5%10%15%20%25%
30%35%40%45%50%
2018-012018-062018-112019-042019-092020-022020-072020-122021-052021-102022-032022-082023-012023-062023-112024-042024-09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
0%5%10%15%20%25%30%35%40%45%50%2018-012018-062018-112019-042019-092020-022020-072020-122021-052021-102022-032022-082023-012023-062023-112024-042024-09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 | 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18-012018-062018-112019-042019-092020-022020-072020-122021-052021-102022-032022-082023-012023-062023-112024-042024-09中国新能源汽车月产量(万辆) |
-50%0%
50%
100%150%200%250%
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
新增新型储能装机(GW)增速(右轴)
-50%0%50%100%150%200%250%0510152025303540455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新增新型储能装机(GW)增速(右轴) | 截至2023年年底截至2024年年底 |
资料来源:CNESA | 资料来源:CNESA |
2. 锂盐行业政策
(1)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步壮大与政府扶持政策紧密相关。一方面,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能源转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碳排放要求的日趋严格带动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汽车产业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主体。另一方面,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在以旧换新、置换更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的刺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需求进一步释放。2025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印发《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推动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对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给予补贴。随着相关政策法规、基础配套体系的不断完善,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2024年至今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家政策
时间 | 政策或会议 | 主要内容 |
2024.1 |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 | 意见围绕加大力度开展车网互动试点示范、优化完善配套电价和市场机制展开,以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
2024.2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完善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体系,推动规范化回收、分级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绿色环保、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占比。 |
2024.5 | 国务院印发《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 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 |
2024.5 | 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 2024 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 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下沉到县域,以此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鼓励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金融机构、充换电设施企业、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积极参加,结合以旧换新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支持政策制定促销方案建立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
2024.6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 | 优化农村社区消费环境,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下乡;拓展汽车消费新场景,扩大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范围。 |
2024.7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动船舶、航空器、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采用清洁动力,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推进零排放货运,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应用,鼓励净零排放船用燃料研发生产应用。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
2024.9 | 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 | 为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安全、便捷、高效运输,切实增强新能源汽车和动力锂电池产业竞争力,制定若干项政策措施。 |
2024.9 | 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关于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 | 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机关及其所属垂直管理机构、派出机构等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配备更新各类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应当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统筹新能源汽车采购比例,严格新能源汽车配备标准,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等。 |
2024.12 | 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要求的通知》 | 主管预算单位应当统筹确定年度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新能源汽车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其中,对于路线相对固定、使用场景单一、主要在城区行驶的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原则上100%采购新能源汽车。采购车辆租赁服务的,应当优先租赁使用新能源汽车。 |
2025.1 |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印发《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 | 加力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更新车龄8年及以上的城市公交车和超出质保期的动力电池,平均每辆车补贴额由6万元提高至8万元。个人消费者报废2012年6月底前注册登记的汽油乘用车、2014年6月底前注册登记的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车,或2018年12月底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单台补贴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单台补贴1.5万元 |
(2)储能
为推动储能行业发展,中国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和《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储能
的价值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高度认可,储能的“促消纳”作用凸显。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并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能源基地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政策利好下,中国储能市场未来的装机量有望提升,储能电池的产销预期也相应上调。
2024年至今储能行业国家政策
时间 | 政策或会议 | 主要内容 |
2024年2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 着力提升支撑性电源调峰能力,统筹提升可再生能源调峰能力,大力提升电网优化配置可再生能源能力。 |
2024年2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的通知》 | 科学确定辅助服务市场需求,合理设置有偿辅助服务品种,规范辅助服务计价等市场规则。 |
2024年4月 | 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 | 提出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管理,优化调度运行机制,有助于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作用,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
2024年5月 | 国务院印发《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 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 |
2024年5月 |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最新的《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 | 对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集商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了定义。 |
2024年11月 |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 到2027 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 家。 |
2024年11月 | 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电源电网协同建设,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
3.国内碳酸锂市场行情
(1)国内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锂资源以盐湖为主,通过进口成为最大锂盐生产国。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我国锂资源中,盐湖卤水、锂辉石和锂云母分别占我国锂资源总量的82%、11%和7%。盐湖卤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等地,锂辉石主要分布在四川和新疆等地,锂云母主要集中在江西省。
(2)面对碳酸锂需求放缓、价格下行,盐湖提锂成本优势明显
2024年,由于新能源汽车销售端的去库存量较大,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增速放缓,由此导致碳酸锂的需求增长也放缓,且显著低于碳酸锂供给的增长,影响锂盐产品价格整体处于低迷状态;今年上半年,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的均价最高在3月中旬达到约11.3万元/吨,最低于6月末跌至8.89万元/吨,总体市场均价约10.37万元/吨,同比下滑约69%,这一价格下滑趋势大大压缩了锂盐企业的盈利空间。
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集吸附提锂、膜分离浓缩技术耦合为一体的工业化示范装置,突破了从超高镁锂比低锂型卤水中提取锂盐的技术,依托于成熟的技术和优质的盐湖资源,公司始终将提锂成本控制在行业左侧,优势明显。
图14 公司碳酸锂单吨成本变化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长江证券研究所
(3)扩产4万吨锂盐项目,夯实盐湖提锂龙头地位
公司依托察尔汗盐湖丰富的锂资源储备,持续加码盐湖提锂项目,公司现有碳酸锂产
能4万吨,计划2025年生产碳酸锂4.3万吨,伴随公司新建4万吨基础锂盐项目建成投产,公司在盐湖提锂领域的龙头地位进一步突显,公司已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公司对4万吨锂盐项目秉持着高效利用资源、精细管理项目的原则,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项目总投资的显著优化。具体而言,我们优化了工艺路线,增设了老卤预处理工序,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精简了不必要的工艺设备,降低了投资成本;此外,规划了附加产品的生产,进一步挖掘了项目潜力。在综合措施共同作用下,公司成功实现了项目总投资优化率约14.58%,彰显了公司在成本控制与项目管理方面的卓越能力。截至目前,项目已签订合同金额42.43亿元。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场38个单体建筑中,37个已完成基础分部工程,36个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目前正进入围护结构(彩板)、砌体施工以及地坪施工阶段,土建施工形象进度已达78%;安装工程已陆续展开,现阶段主要是进行设备就位和管道安装工作,其中吸附提锂装置已开始电仪安装工作,安装施工形象进度已达32%。整体项目形象进度完成55% 。各项作业有条不紊,展现出良好的建设节奏。我们坚信,在中国五矿支持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整体项目将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图15 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建设俯瞰图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对重点领域的保障,形成《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背景下盐湖矿产资源全产业链发展战略与创新政策研究》《锂矿产资源全产业链发展战略与创新政策研究报告》,对支撑公司钾锂资源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2024年公司锂产业营收占总营收比重超过20%,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工艺优化实现盐湖提锂最优,项目投资得到大幅优化;蓝科锂业公司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和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沉锂母液高效分离(萃取)工业化推广应用”入选“中国好技术”,锂盐领域,推动向高效化、高端化、多元化发展。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单位:元
2024年末 | 2023年末 |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 | 2022年末 | |
总资产 | 45,782,850,934.85 | 46,407,287,224.03 | -1.35% | 42,130,646,646.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36,574,787,737.51 | 31,906,238,592.42 | 14.63% | 25,173,465,008.36 |
2024年 | 2023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2年 | |
营业收入 | 15,134,119,500.89 | 21,578,504,361.18 | -29.86% | 30,739,479,869.5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4,663,116,528.38 | 7,913,614,646.24 | -41.07% | 15,568,396,475.7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4,400,518,590.09 | 8,723,801,243.59 | -49.56% | 15,344,416,161.3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7,819,152,860.43 | 12,104,618,721.68 | -35.40% | 17,487,333,843.35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8812 | 1.4881 | -40.78% | 2.9318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8812 | 1.4881 | -40.78% | 2.93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3.62% | 27.91% | -14.29% | 0.89% |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
营业收入 | 2,723,898,945.70 | 4,512,729,251.49 | 3,211,953,893.49 | 4,685,537,410.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934,106,456.19 | 1,278,219,492.69 | 928,924,708.60 | 1,521,865,870.9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874,779,892.81 | 1,283,826,395.72 | 911,812,439.41 | 1,330,099,862.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344,893,875.04 | 2,151,005,749.92 | 536,623,020.70 | 3,786,630,214.77 |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 210,821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 214,037 | 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 0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 0 | |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 ||||||||
股东名称 | 股东性质 | 持股比例 | 持股数量 |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
股份状态 | 数量 | |||||||
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11.61% | 630,548,292.00 | 0.00 | 质押 | 629,573,104.00 |
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7.48% | 406,276,871.00 | 0.00 | 不适用 | 0 |
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5.73% | 311,220,951.00 | 0.00 | 不适用 | 0 |
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4.90% | 266,216,924.00 | 0.00 | 不适用 | 0 |
国家开发银行 | 国有法人 | 4.49% | 244,093,348.00 | 0.00 | 不适用 | 0 |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3.32% | 180,437,733.00 | 0.00 | 不适用 | 0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 | 国有法人 | 2.89% | 157,191,800.00 | 0.00 | 不适用 | 0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境外法人 | 2.45% | 132,918,776.00 | 0.00 | 不适用 | 0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2.23% | 121,176,175.00 | 0.00 | 不适用 | 0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1.49% | 81,112,561.00 | 0.00 | 不适用 | 0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无 | |||||
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股东情况说明(如有) | 无 |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