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002389 证券简称:航天彩虹 公告编号:2025-007
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适用 □不适用是否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是 ?否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993,609,682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 航天彩虹 | 股票代码 | 002389 |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
变更前的股票简称(如有) | 南洋科技 |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
姓名 | 杜志喜 | 朱慧 | ||
办公地址 | 浙江省台州市台州湾集聚区海豪路788号、北京市丰台区云岗西路17号 | 北京市丰台区云岗西路17号 | ||
传真 | 010-68741197 | |||
电话 | 0576-88865092 | 010-88536133 | ||
电子信箱 | yzbk@163.com | caihonguav@sina.com |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公司主要从事无人机和新材料两大业务板块,其中无人机业务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据显著地位。
(一)无人机业务
公司坚决锚定成为世界一流特种飞行器产业公司和打造无人机产业链链长的战略目标,致力于研究和发展适应复杂应用环境的中大型无人机及特种用途无人机技术,业务涵盖无人机及其机载任务设备(包括武器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测试、销售及服务全链条,同时依托自主技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系统解决方案。目前经营方式主要为整机产品销售、多元化应用服务、先进无人机技术预研等。
1.无人机及机载武器产品
(1)成熟产品
公司已构建起远中近程、高中低空、高速和低速相结合的无人机应用体系。成熟产品包括CH-3D低成本中程多用途无人机、CH-4中空察打一体无人机、CH-5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CH-9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CH-817A单兵便携式无人机蜂群系统等,以及专为无人机研制的AR系列导弹,拥有10、20、40、80、100公斤级多类多型弹种。公司产品大部分已获得出口立项批复,从2004年起实现批量出口,远销非洲、亚洲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组合搭配,出口数量及金额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多款主力产品已批量装备国内,实现对国内重要装备领域和用户的全覆盖,在国内中大型无人机产品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2)在研产品
当前研发的产品主要聚焦于未来作战场景,充分吸收国内外客户的实际需求和多地局部战争经验,按照“系列化、平台化、低成本化”的发展思路开展产品改型和新研,包括CH-7高空隐身无人机、CH-10A大型无人倾转旋翼机、AR系列模块化弹、大型空射巡飞弹等,部分产品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2.多元化应用服务
(1)任务载荷及配套设备
公司瞄准察打一体无人机领域,结合整机研发同步研制射手系列空地导弹配装彩虹无人机,研制并形成多种巡飞弹产品,寻求新的竞争赛道。基于彩虹无人机平台,牵引供应商开发光电载荷、高清相机、雷达设备、电子侦察设备等十余种任务载荷,形成较好的应用扩展性和兼容性。
(2)无人机应用服务
公司积极推动无人机服务国民经济领域,依托彩虹无人机平台,公司自主研发了涵盖航空物探、应急测绘、森林防火、公安反恐、管线巡检、海事监测、海洋观测、应急通讯及人工增雨等领域的无人机应用系统,并成功完成了相关飞行试验。在地质、海洋、公安、环保、气象、通信、测绘、应急、农林等行业已完成示范应用;公司在中大型无人机航空物探、应急测绘领域已实现产业化,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在人工增雨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拥有成熟的产品储备和成功案例。
(3)先进技术预研
公司紧跟市场需求和全球前沿趋势,在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尖端技术领域开展前瞻性布局和技术储备,研制对称战场环境使用的无人机系统,占据大型无人倾转旋翼机技术领域国内制高点,重点发展和建设无人协同作战、短距起降、任务规划算法、无人蜂群、巡飞弹等技术研究,牵引配套开发新型载荷技术,开发智能化、网络化数据链技术,探索无人机平台与巡飞弹有机结合,扩大使用半径,实现立足无人机平台、拓宽应用场景、丰富应用模式。
(4)融入低空经济发展大局
公司积极顺应国家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充分发挥特有优势,以无人运轰机、CH-3、CH-4无人机为主,以物流运输、应急管理、人工影响天气为重点方向,积极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借助打造国家无人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契机,开展低空经济标准规范制订,加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和计量测试体系建设。
3.经营模式
公司为无人机系统总体研制单位。目前经营模式主要为整机产品销售、多元化应用服务以及先进无人机的技术预研。
(1)采购模式:公司持续提升集约化生产、开放式采购以及内部精益化管理水平,多数供应商采用双定点、多定点采购模式,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2)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通过销售整机、服务或一整套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客户定制化需求或应用场景(如特种、侦察、训练、应急等)。在销售渠道方面,公司主要通过参与客户招标、借助代理商销售以及企业直销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二十余个省市,客户基础稳定、市场资源丰富。
(3)研发模式:公司掌握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了总体设计、结构、飞控、动力、链路、载荷、航电、火控等学科专业齐全的研究体系。此外,公司有效发挥系统集成优势:无人机为制导装备的研制提供了高效的试飞验证平台,同时,制导装备的大规模应用也促进了无人机的持续改进与性能飞跃。
(二)新材料业务
公司新材料业务包括功能聚酯薄膜和光学膜业务。公司矢志不渝地推行高端薄膜发展战略,深耕高科技膜领域的工艺技术创新,全力加速新产品的研发步伐。
1.功能聚酯薄膜业务
公司具备年产8万吨各类聚酯材料的生产能力,产品涵盖光伏背板背材用膜,工业、电子与电气用膜,光学用膜,保护膜,电子、胶带膜,版纸膜等多领域多规格产品。公司凭借超薄功能性聚酯薄膜制备技术,显著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透光性和绝缘性等综合性能,在超薄及超厚领域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光学膜业务
光学膜广泛应用于高端液晶显示器材的背光膜组、抗静电保护膜、触摸屏保护膜以及汽车用膜等领域。公司产品包括反射膜、增亮膜等系列产品,其中反射膜系列中包含标准型、高挺型、高亮型、抗刮伤型等产品;增亮膜系列中包含标准型、高雾型、高亮型、抗干涉型等产品,公司强化技术研发能力,成功推出贴合涂布膜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精准满足市场与客户需求。
3.经营模式
公司专注于高科技膜领域,致力于工艺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重点发展功能聚酯薄膜和光学膜两大业务,通过“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的全流程控制模式,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1)研发模式:公司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产品开发研究工作,在研发项目立项前,均深入进行客户及市场行情调研,确保以调研结果为依据,推进后续的新产品研发。其中研发活动分为产品参数标准设计、产品研究内容设计、新产品试制、新产品工艺选择以及确定等相关的完整程序,保证了公司研发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研发活动紧密贴合实际生产,研究数据均基于产线制造能力和工艺设备改造能力,过程中多次利用产线设备进行新产品试制,确保了研发与生产的高度协同。
(2)采购模式:公司每年年初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框架性采购合同,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计划向供应商下达订单确定采购量。公司构建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该体系涵盖了对供应商的生产技术能力、质量管理体系、成本控制及商业信誉的全面评估,从而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并依据年度评定结果,对不合格供应商进行淘汰。
(3)生产模式: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鉴于终端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公司产品型号丰富,为确保优质客户的紧急订单需求,公司合理维持一定库存水平,以实现快速响应。
(4)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通过直销模式直接和下游客户开展业务。在主导产品的定价策略上,公司以自身的生产成本为基准,同时参考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并充分考虑下游客户及终端厂商的需求,综合确定最终报价。公司主要客户对供应商供应的产品品质和性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样品试制、产品认证等环节。公司功能聚酯薄膜产品已成功获得SGS、TUV等国际权威认证,这不仅证明了公司产品符合国际标准,也大大增强了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信誉和竞争力。此外,公司光学膜产品也已经通过了包括韩国LG电子、三星在内的国际知名品牌以及国内主要电视制造商如TCL、海尔、康佳、创维的认证,进一步验证了公司产品的高质量和可靠性。
(三)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1.无人机行业发展情况
当前军用无人机正在成为实现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战略的重要工具,目前正处于以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批量装备,应对军队战场需求多样化,有力补充军队战斗力为主,产业格局逐渐确立的重要阶段。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这为我国加快以无人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对加强新兴领域装备布局、加快先进战斗力有效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市场方面,全球战略安全格局形势紧张、脆弱、复杂、敏感,俄乌冲突强化了各国自身的安全诉求,多国军费进入新一轮开支期,各国对无人机及相关产品的需求愈发迫切,需求增长呈现出加速态势。以更宏观和深远的视角审视,军贸将成为全球大变局之下的受益领域。对我国而言,随着近年来军工行业技术的飞速进步,产能大幅提升,供应体系日益完善,国内需求已得到有效满足,武器装备“出海”的条件愈发成熟。因此,军贸市场的灵活性使其成为推动我国军工行业持续高增长的新动力源,有望助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顺势实现快速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一段时期,无人机出口业务将成为无人机行业公司持续向好发展的动力和加速度来源。
国内市场方面,国防建设的加速推进,对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及智能化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无人机作为集现代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消耗型武器装备,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批量采购良机。根据中邮证券的分析,我国军用无人机产业将在2027年建军百年前迎来持续加速发展,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军用中大型无人机采购规模将超过百亿元量级。过去两年,国内无人机装备采购节奏有所放缓,但国内主要制造商也逐渐完成了转型升级的内部蜕变,即从“做大做强”逐步过渡至“做专做精”,以自身内核的持续强化为牵引,向产业链横向/纵向不断延展,直至做到“世界一流企业”。站在当下,国内需求正加快任务迭代落地速度,按照无人机发展脉络分析,大型长航时察打一体和低成本多功能大载荷无人机需求日渐增加,装备领域订单有望加速落地,国内军用无人机装备采购需求将进入新周期。
在民用方面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中大型无人机系统,在国民经济多个行业大发挥了有人机和小型无人机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受益于国家低空经济政策影响,各地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落地,并深入挖掘应用场景的潜力。无人机主机厂构建了全面的无人机设计、制造及运行体系,并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能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研发新产品并拓展服务,有望从低空经济的发展中获得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此外,无人机主机厂凭借丰富的行业应用探索经验,深入了解无人机作业运营体系及行业发展瓶颈,因此更有可能开拓新的应用场景。
2.新材料行业发展情况
新材料产业已跨过成长期进入成熟期,产品愈加具有应用多元化的趋势。受光伏行业供需格局承压影响,公司光伏背材膜业务面临挑战,市场主要厂家开工率低迷,导致产品需求和价格承压,进而影响了公司光伏膜产品的生产和盈利能力。光学膜产业受消费电子景气度影响,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平板、手机等电子消费生产企业经营情况呈现低迷现状,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供需两端波动对公司光学膜业务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影响。展望未来,随着国家《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的提出,国内新能源、光伏项目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新材料产业经营状况有望得以改善。
(四)公司产品市场地位
1.无人机产品地位
公司无人机产品体系完善,中高空长航时系列产品竞争优势显著。公司深耕无人机领域逾二十年,凭借控股股东航天气动院在空气动力学领域的深厚底蕴,已构建起涵盖“高、中、低”空及“远、中、近”程的无人机产品体系,成功研发出CH-3、CH-4、CH-5、CH-9等中高空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精品,成为国内军用无人机产品型谱最为齐全的企业。公司瞄准察打一体无人机领域,结合整机研发同步研制射手系列空地导弹配装彩虹无人机,形成较好的应用扩展性和兼容性。
公司积极拓展无人机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依托彩虹无人机平台,致力于无人机民用技术的自主研发,已成功开发出涵盖航空物探、应急测绘、森林防火、公安反恐等多个领域的无人机应用系统,并顺利完成了相关飞行试验。目前,已在地质、海洋、公安等多个行业完成示范应用,特别是在中大型无人机航空物探、应急测绘等领域,公司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并处于领先地位。
2.新材料产品地位
公司目前聚焦功能聚酯薄膜、光学膜两大业务板块,拥有“南洋科技”“东旭成”两大自主品牌,相关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持续巩固与战略大客户的合作关系,维护长期合作客户的合作关系稳定,优化产品结构,进而提高盈利水平,借助外部资源尝试产业转型,提升产线产品的附加值,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分业务来看,功能聚酯材料基膜持续巩固现有战略客户,逐步增加高端光学保护膜和离型膜的市场开发及出货量;光学膜继续加大与三星、LG、TCL等主流品牌的长期合作,开发具有战略合作意向的优质客户;加强与知名品牌客户的联络与信息交流,推动生产和研发的加速。
(五)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升级,各种类型的无人机系统迎来发展机遇,无人化作战装备发展在新阶段内不断深入,无人机系统应用成效显著,无人机已经渗透到不同行业的众多应用场景中,孕育着大规模的行业应用和产业化,伴随着低空经济的持续放开,无人机将成为未来最具活力的增长领域。随着技术进步和国际局势的动荡,主要大国的国防预算显著增长,推动了军用无人机市场的快速增长,据TrendForce预测,2022年至2025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从165亿美元增长至3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7.6%。展望未来,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国际市场:2024年,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多国军费在2023年高基数的背景下依旧维持增长,全球军贸进口指标有望回升。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提高了全球各国的安全诉求,也加速了国际军贸市场的恢复。随着典型无人机产品战果的广泛流传,海外客户对无人机产品的使用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高精尖与低成本化的武器装备正朝着并行发展的方向迈进,这一趋势预计将在全球军贸数据中得以彰显,进而激发海外客户的购买热情。
当前中东局势持续紧张,对武器进口的需求或将进一步上升;印巴冲突、缅甸内部矛盾等因素也促使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对武器进口的需求增长,预计可为中国军工企业带来更高的盈利增长。随着中国设计和制造武器的能力增强,中国武器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提高,特别是在军用无人机领域,中国军贸出口在南亚和中东的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可以预见的是,全球的高军费投入,预示了全球军贸市场将进入一个实质性的上行周期,为公司国际业务持续向好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彩虹无人机凭借十余年积累的海外实战经验,用户黏性牢固,品牌效应显著,产品性能卓越,具备强大的国际市场渗透力。报告期内,无人机出口市场持续升温,国际业务需求对接及产品演示频次大幅提升,军贸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差异化采购及战略备份需求增长显著,为公司国际市场业务开辟更多发展空间。
2.国内市场: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据公开信息显示,中国2025年军费同比增长7.2%,增幅保持去年水平,国防预算达到1.81万亿元,仅占美国军费的27%,占中国GDP比重不到1.5%。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我国军费的GDP占比或将缓慢抬升,军费持续稳步增长可期。综合考虑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需要、我军现代化进程有序衔接等各方面因素,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化,各国对军事装备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带动了国内军事智能武器市场的扩大。同时,无人化装备技术的成熟和市场对于相关产品的需求急剧增长。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系统厚积薄发,发展势头强劲,正迈入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全新发展阶段。自2024年四季度起,行业订单的数量与金额均呈现回暖迹象,预示着行业需求的反弹即将到来,各大军工央企为保全年任务目标纷纷召开会议,推动全年任务完成,产业链景气度有望回升。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推进,预计到2025年,作为规划的最后一年,无人机行业收入端将实现显著增长。未来三年是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之年,装备需求旺盛,军工高景气度有望持续,预计无人机在国内军费开支中的占比将稳步提升。此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国防科技的深度融合,预计将彻底革新国防经济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效能,并引领军事领域迈向深度变革的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大量运用于军事领域已经成为现实,逐渐向情报分析、指挥决策等军事领域渗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替代重复性的军事人员劳动;态势感知的实时决策;非理想环境下作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加装在无人系统中,利用无人设备进行敌我识别或攻击。
报告期内有关国内无人机和机载武器招标项目数量增多,体现了采购需求逐步复苏的态势,国内市场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竞争也日益加剧。作为国内中大型无人机的领军企业,公司凭借强大的实力与坚定的信心,正积极把握国内无人机装备市场迅速扩张的历史契机,矢志不渝地履行强军兴军的首要职责,致力于向客户交付具备实战能力的先进装备,不断夯实公司在中大型无人机领域的“国家队”地位。
3.民用市场:低空经济已经被纳入国家规划,为无人机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并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增至3.5万亿元。从各地政策来看,大部分省市聚焦飞行基础设施和航线建设、应用场景拓展三方面,“低空+旅游”“低空+物流”“低空+农业”“低空+城市治理”“低空+应急”成为各地应用场景端的热点。近年来,无人机在测绘与地理信息、农林植保、巡检、安防监控、快递物流等工业领域应用不断深入,公司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依托彩虹无人机平台,自主研发无人机民用技术,特别是在中大型无人机航空物探、应急测绘等领域,已率先实现产业化,并稳固占据了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在无人机行业标准和适航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有效提升了行业影响力,将充分利用国家无人机计量监测中心的强大测试能力,积极参与无人机空域、机场及起降场地的标准制定,旨在提前布局,抢占稀缺的空域、机场及起降点资源,加快飞行员培训体系建设,为弥补国内飞行员缺口提供保障。随着我国低空经济逐步放开和民用领域市场拓展进一步加速,公司无人机民用业务发展空间较大。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单位:元
2024年末 | 2023年末 |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 | 2022年末 | |
总资产 | 10,952,027,524.31 | 10,638,537,403.89 | 2.95% | 9,848,602,639.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8,038,266,751.10 | 8,022,094,742.51 | 0.20% | 7,882,353,461.22 |
2024年 | 2023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2年 | |
营业收入 | 2,566,926,356.04 | 2,866,323,992.87 | -10.45% | 3,857,903,256.7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88,176,251.42 | 153,466,619.41 | -42.54% | 306,667,232.4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7,235,444.39 | 131,936,706.21 | -105.48% | 269,934,909.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93,704,994.62 | 388,328,780.83 | -124.13% | 473,622,349.26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09 | 0.16 | -43.75% | 0.31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09 | 0.16 | -43.75% | 0.3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10% | 1.94% | -0.84% | 3.94% |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
营业收入 | 463,895,984.61 | 555,087,879.36 | 271,233,729.81 | 1,276,708,762.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2,551,338.79 | 63,460,197.08 | -59,846,324.06 | 82,011,039.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1,051,508.99 | 52,625,610.34 | -61,374,055.31 | 461,491.5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24,205,076.73 | -105,998,222.89 | -2,585,910.24 | 339,084,215.24 |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 99,578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 95,756 | 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 0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 0 | ||||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 |||||||||||
股东名称 | 股东性质 | 持股比例 | 持股数量 |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
股份 状态 | 数量 |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国有法人 | 20.78% | 206,480,242 | 0 | 不适用 | 0 | |||||
台州市金投航天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15.04% | 149,400,000 | 0 | 不适用 | 0 | |||||
冯江平 | 境内自然人 | 2.86% | 28,382,509 | 0 | 不适用 | 0 | |||||
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2.40% | 23,835,255 | 0 | 不适用 | 0 | |||||
王琴英 | 境内自然人 | 1.67% | 16,639,200 | 0 | 不适用 | 0 | |||||
罗培栋 | 境内自然人 | 1.29% | 12,860,466 | 0 | 不适用 | 0 | |||||
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 国有法人 | 1.17% | 11,636,956 | 0 | 不适用 | 0 | |||||
保利科技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1.07% | 10,613,981 | 0 | 不适用 | 0 |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境外法人 | 0.70% | 6,915,207 | 0 | 不适用 | 0 | |||||
邵奕兴 | 境内自然人 | 0.68% | 6,790,298 | 0 | 不适用 | 0 |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全资控股台州市金投航天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属于一致行动人;自然人股东冯江平、邵奕兴为舅甥关系;未知上述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也未知是否属于一致行动人。 | ||||||||||
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股东情况说明(如有) | 无 |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1.鉴于8位激励对象已不在公司任职,其中3人均已主动辞职、5人因工作调动调离公司。根据《激励计划》的相关规定,公司董事会拟对上述激励对象已授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202,000股限制性股票进行回购注销。
2.根据《激励计划》相关规定:第二个解除限售期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要求为:“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3.70%,且不低于对标企业75分 位值或同行业平均业绩水平;以2020年业绩为基数,202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0%,且不低于对标企业75分位值或同行业平均业绩水平; 2023 年△EVA大于 O”。鉴于公司《激励计划》第二个解除限售期所设定的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条件未达成,根据《激励计划》相关规定:“本计划任一考核年度解除限售期业绩考核目标未达成,公司按授予价格与市价较低值回购对应业绩考核年度的全部限制性股票。市价为审议回购的董事会决议公前一个交易日公司标的股票交易均价。”因此公司将对251名激励对象持有的未满足第二期解除限售条件的限制性股票2,626,158 股进行回购注销。
3.鉴于3位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已辞职,公司拟对其已授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25,160股限制性股票进行回购注销。上述3位包含在未满足第二期解除限售条件的251名激励对象中,其第二期未达成解锁条件需回购注销的股份已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
4.综上,2024年度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事项共涉及激励对象259人,共计回购注销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2,853,318股,占回购注销前公司股本总额996,463,000股的0.2863%,注销后公司股本总额为993,609,682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