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邦智能

sz003028
2025-04-29 15:00:00
39.260
-0.93 (-2.31%)
昨收盘:40.190今开盘:39.600最高价:39.980最低价:37.900
成交额:96117354.000成交量:24801买入价:39.260卖出价:39.270
买一量:134买一价:39.260卖一量:42卖一价:39.270
振邦智能: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3-28

证券代码:003028 证券简称:振邦智能 公告编号:2025-011

深圳市振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适用 □不适用是否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是 ?否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扣除拟回购注销的514,000股限制性股票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5元(含税),送红股3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振邦智能股票代码003028
股票上市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夏群波/
办公地址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根玉路与南明路交汇处华宏信通工业园4栋6楼/
传真0755-86267201/
电话0755-86267201/
电子信箱genbyte@genbytech.com/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基于电控、电池、电源、云平台,即“三电一云”的技术优势,深耕智能控制器业务领域,协同发展新能源业务,主要为全球知名企业及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提供高端产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提供自主研发的、定制化的集硬件、软件和系统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凭借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品质保障以及供应链等竞争优势,

公司为Dometic、Shark Ninja、TTI、Dreame、Homa、panasonic、南方电网等知名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公司2024年的主要业务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控制业务

智能电器控制器:该业务是公司的核心板块,涵盖冰箱控制器等大家电以及咖啡机、电吹风等创新型生活电器控制器。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不断普及,家电制造商对智能控制器的智能化程度、节能性、小型化等要求越来越高。公司顺应趋势,通过精准的控制算法,助力大家电能实现高效节能与稳定运行。创新型生活电器方面,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习惯的改变,该品类产品表现为智能化、健康化、个性化、节能环保和多功能化。公司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拓展技术边界,结合行业发展及创新趋势,满足产品多样化和高性能化的需求,集成多种传感器实现智能化功能,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汽车电子控制器:公司于2005年起涉足汽车电子领域,是业内较早进军此领域的企业之一。起初,公司主要通过Dometic为全球知名高端品牌供应车载冰箱、车载空调等控制器产品。近些年来,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扩张,公司身为tier2供应商,已向小米、极氪、吉利、奔驰等新能源车企提供了相关汽车电子控制器产品,如小米su7等新能源车企均实现了快速应用。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拓展新能源汽车客户群体,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机器人及创新智能产品: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及相关智能产品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增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振邦智能凭借在智能控制、传感器集成、人机交互、机器学习、机器视觉及相关AI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包括清洁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控制器产品。近年来,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结合市场洞察与客户需求,密切关注行业趋势,积极探索新技术并加速市场开拓,力争推出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并拓宽行业边界,公司积极涉足新兴领域。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了IoT开发工具、温度探针、光模块读写器等整机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深化在机器人及智能产品领域的技术积累,推动更多智能化、高端化产品的落地应用,增强了在智能硬件和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综合实力。 电动工具:公司聚焦锂电化与智能化行业趋势,依托在锂电管理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等领域的长期积累,并通过智能算法优化,持续推出创新产品,为全球头部电动工具制造商及专业品牌商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创新产品。产品覆盖户外园林、工业、家用等多元场景。随着电动工具向模块化、物联网方向发展,公司将持续加大无刷电机驱动、AIoT集成等前瞻技术研发,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及新客户,助力业绩的增长。

2、新能源业务

基于公司战略布局与国家“双碳”政策导向,公司积极把握新能源技术变革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机遇,全力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依托在电力电子、智能控制及锂电池管理领域的技术积淀,公司已完成新能源领域的多元化产品布局,涵盖微型逆变器、家用储能系统、便携式储能、储能电源柜等整机产品,以及BMS、MPPT、DC主控板、锂电池组Pack等核心部件,形成从部件到整机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出海战略,通过参与全球知名新能源展会、深化与国际合作伙伴的资源整合及协同创新,构建本土化运营体系,优化产品性能,持续提升技术领先性与成本竞争力,强化品牌影响力。

具体的产品类别及应用情况如下:

产品类别产品应用
智能电器控制器主要用于变频冰箱、变频冷柜、变频空调、变频地暖、空气能热泵、变频水泵、咖啡机、煲茶机、饮水机、空气炸锅、食物处理器、搅拌机、吹风机、厨师机、空气净化器、电子烟等创新型家电
汽车电子控制器主要用于车载冰箱、车载空调、车载逆变、汽车座椅加热通风等控制器和驱动器
机器人及创新智能产品清洁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控制器产品及光模块读写器、温度探针及IOT开发工具等整机产品
电动工具主要用于无刷锤钻、微型汽车工具、修枝机、扫雪机、割草机、发电机、链锯、电池包、多功能工具等
新能源微型逆变器、家用储能、便携式储能、储能电源柜等整机产品和BMS、MPPT、DC主控板、锂电池组Pack等部件产品
其他智能云测平台、机器视觉检测设备、智能检测设备、工业级串口服务器等及其他新产品

(二)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经营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实现了高效、灵活和可持续的发展。公司遵循“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紧密结合客户订单、需求预测,以及自身的产能和原材料储备情况,来制定生产计划,确保了生产的高效性和灵活性,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在智能控制器、新能源等领域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搭建技术平台化研发模式,使公司能够保持产品的领先性和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公司建立了智能化、信息化的制造体系,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成熟的工艺路线,实现多品种、高难度、大批量的定制化产品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公司注重与客户的深度合作和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采用附加值更高的ODM、JDM经营模式,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研发模式:公司构建了“技术预研+需求牵引+平台支撑”的创新机制,聚焦打造技术领先、高端智能化及绿色低碳的创新产品体系。公司紧密围绕智能控制、新能源及AI技术的前沿趋势,围绕战略目标及客户需求开展定向研发。并通过与行业头部客户的联合开发(JDM模式)反向推动终端产品创新迭代,为客户提供集硬件、软件、系统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公司依托核心技术平台,公司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节省研发成本,实现基础技术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推动研发项目高效完成,加速产品市场化进程。这种研发模式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核心技术平台如下:

制冷系统控制技术平台变频控制技术平台
采用微控制单元(MCU)嵌入式系统,通过研发核心制冷控制算法和建立卡诺循环温度数学模型,对压缩机的转速、冷凝器和蒸发器的风机风速、膨胀阀开度等进行最优控制,实现制冷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高能效比、低噪声、快速制冷和运行稳定可靠。主要应用于直流变频空调控制系统、变频冰箱控制系统和车载变频制冷系统等。采用微控制单元(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通过研发无位置传感器矢量变频控制算法、变频电机的零速启动、压缩机的低速力矩补偿和高速弱磁控制等,实现变频电机的低噪声、低振动、高转速,应用于变频压缩机驱动,具有调速范围大、低速节能、高速快速制冷等优点,提高了变频空调和变频冰箱能效比。
数字高压电源技术平台智能物联技术平台
采用微控制单元(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通过研发高压电源核心控制算法和控制的数学模型,实现高功率密度、高精度、高效率、模块化、可编程的数字电源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家用及商用空气净化除尘设备,较传统过滤式净化设备,具有效率高、耗材少、维护简单和远程控 制等优点。采用多种芯片方案,自主开发了Wi-Fi、蓝牙等无线模块,满足智能家居产品和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需求,对常用网络拓扑结构的物联组网实现模块化、模型化和软件化控制的技术,具有智能化、模块化、抗扰性强、组网简易、保密性好、维护升级简单等优点。
通用视觉检测平台先进电池管理系统 (ABMS)技术平台
采用QT插件式编程框架,集成机器视觉多种算法 组件,实现快速组合算法,应用于多种复杂场景;实现缺陷检测,测量等一系列视觉检测需求;依托公司在算法技术领域多年的积累,拥有强大的视觉分析工具库,可简单灵活地搭建机器视觉应用方案;界面操作友好,仅通过简单的拖曳模块的方式,便可以构建起完整的解决检测应用,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ABMS技术平台主要研究电池充放电模型、电池失效机理、电池状态估算算法、电池系统故障诊断、电池系统保护策略、电池均衡技术、基于CFD和CAE的热设计与热管理等技术研究、原型试验、工程实践与系统测试。通过本技术平台项目的建设,深入掌握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实现更精准、更实时的前端监测,更精确、更鲁棒的SOX(SoC电荷量状态、SoH电池健康状态、SoP电池功率状态、SoF电池功能状态)指标评估,更安全、更优化的能源管理策略。
储能技术平台微型逆变器技术平台
由双向逆变、MPPT、BMS、DC主控四大模块组成。双向逆变采用GaN功率器件及数字信号处理器,结合2P2Z控制模型及高压电源核心控制算法,实现高功率密度、高精度、高效率、模块化、可编程的数字电源。MPPT采用四开关控制技术及电流扰动的控制算法,实现最大追踪效率99%。BMS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控电池状态数据,具有热失控预警及监测,保证电池安全,运用多融合算法精确估算电池SOC,电池剩余电量更准确。DC主控采用智能化的控制策略,完成产品各模块的协同运行及高效的人机交互。该技术平台采用多路单级反激准谐振变换并联拓扑,将光伏板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高精度SPWM调制,变换成单相半波正弦电压,再通过全桥换向电路,转换成正弦工频交流电压。控制单元采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根据光伏板的PV曲线,进行动态实时MPPT跟踪。搭建数学仿真模型,将SPWM调制技术和MPPT跟踪算法进行功能集成,控制反激变换器工作在准谐振模式,降低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提高逆变器转换效率。

生产模式:公司遵循“以销定产”原则构建定制化柔性生产模式,依托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认证的先进体系,在深圳、越南双基地部署智能制造系统集群。计划部门每日综合分析订单结构、需求预测、产线负荷及原材料库存等多维度数据,通过SAP、MES、WMS系统协同编排生产计划,精准匹配客户对产品类别、型号规格及交期的个性化需求。生产执行采用双阶段工艺架构:前端SMT线体配置全自动生产设备,实现元器件高精度贴装,并支持不同产品同

时生产;后端DIP线体综合各项资源情况优化生产,实现柔性化生产。品质全过程导入MSA/SPC质量管控体系,从原材料检验到成品测试设置多级质检关卡,关键工位配备专业检测设备,确保产品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工程部持续优化产能布局,通过自动化产线升级和云测平台数据驱动决策,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与单位成本优化,达成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生产目标。采购模式:公司采用“战略协同+数字化管控”的采购模式,实现多源数据融合;通过成熟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供应商准入、价格管理、新项目报价管理、淘汰机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强化战略供应商的深度绑定,构建全链条采购管理闭环。基于SRM采购系统实现需求提报、供应商匹配、订单生成、自动化对账等,并集成ERP系统实现与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的实时协同,数据互通与流程整合,实现采购流程标准化与效率提升。同时,制定跨部门协同流程与考核机制,建立多维度供应商评估矩阵,涵盖品质管控能力、柔性交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核心指标,通过定期绩效评审实施动态分级管理。针对电子元器件等核心物料,与全球知名企业及供应链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物料供应的稳定性和产品品质,为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提供坚实保障。

销售模式: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差异化服务体系,依据产品特性与行业模式实施差异化策略。公司的产品除汽车电子作为Tier2供应商拓展客户外,其他主要以“战略客户绑定+ODM/JDM+柔性交付”的直销方式,通过深度参与客户的产品设计与研发,提供定制化的智能控制器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不仅降低获客成本,还通过长期合作巩固了市场份额。对于新能源产品公司通过参加国际展会、建立海外销售渠道等方式,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公司通过“长期框架协议+动态订单响应”机制,与客户建立深度协同;同时凭借深圳光明区与越南胡志明市的双生产基地布局,构建了辐射国内外的产能网络,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该模式既保障了战略客户的长期合作粘性,又通过柔性交付能力快速响应市场小批量订单需求。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02亿元,同比增长14.37%,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有:

1、战略聚焦及大客户协同,智能电器控制器与电动工具业务双引擎驱动

报告期,智能电器控制器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6,135.15万元,同比增长18.76%,主要受益于物联网技术赋能与消费升级驱动下,如家电产品呈现“智能化+健康化+场景化”发展趋势,部分高颜值、高性价比、健康养生的创新型小家电快速增长。公司通过创新技术融合(大模型、AI技术)、消费需求升级以及全品类技术矩阵,深度绑定头部客户,成功抓取行业升级红利与消费升级机遇促进业绩增长。报告期,电动工具业务实现同比增长70.09%,核心驱动力受益于全球电动化、无绳化趋势,公司凭借直流无刷电机驱动、BMS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为全球电动工具厂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并通过越南基地扩产提升海外交付效率,同步响应欧美市场对高性能、低碳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助力业绩增长。

2、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1)高研发投入驱动产品升级

当前智能控制行业技术更新换代迅速,消费者对于智能化产品的性能和功能要求不断提高。公司秉承“技术驱动市场”的思路,高度重视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投入8,616.28万元,同比增长

9.15%。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和高端化的需求,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2)平台支撑多元化产品矩阵

公司依托智能物联、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平台,构建了覆盖智能家电、电动工具等品类技术矩阵。例如:

智能控制器融合大模型技术,推动咖啡机、清洁机器人等产品实现智能化升级,满足消费端对个性化、交互式体验的需求,快速研发创新的高性价比产品。基于研发模式,公司能够在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等方面保持优势,并使产品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赢得了更多客户的订单,助力业绩的稳步增长。

3、加大出海力度,助力市场拓展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这使得下游客户面临较大的风险与成本压力。公司积极应对挑战,持续加大越南的投入并扩大越南公司的生产产能,不断提升越南研发与生产的综合实力。基于越南基地已具备较强的海外订单交付能力,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具有有利地位,助力公司业务增长。

未来,随着全球化布局的不断深化,公司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并将积极拓展新兴领域,为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单位:元

2024年末2023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22年末
总资产2,503,674,217.562,205,862,147.0613.50%1,800,040,073.2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52,189,686.341,583,274,326.2510.67%1,399,258,106.21
2024年2023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2年
营业收入1,401,931,077.941,225,771,023.0714.37%1,042,110,418.1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293,866.42208,003,811.78-2.26%170,606,022.0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5,563,073.15197,678,944.88-1.07%154,913,705.2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3,429,188.20354,599,217.99-39.81%386,221,894.83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821.87-2.67%1.53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1.821.87-2.67%1.53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09%14.04%-1.95%12.98%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258,107,495.63400,592,387.97401,785,461.20341,445,733.1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735,509.3550,680,823.0543,572,576.4969,304,957.5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5,439,290.0449,487,173.0043,109,174.6767,527,435.4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008,861.95-10,064,426.9161,049,330.31158,435,422.85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1,759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2,525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0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0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比例持股数量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股份状态数量
陈志杰境内自然人27.05%30,240,00022,680,000不适用0
陈玮钰境内自然人26.38%29,484,00022,113,000不适用0
唐娟境内自然人13.95%15,593,33611,907,000不适用0
珠海国汇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境内非国有法人5.41%6,050,0000不适用0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诺安先锋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其他1.20%1,345,5090不适用0
中国工商银行-广发策略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其他0.77%861,2560不适用0
珠海中天智科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境内非国有法人0.49%550,0000不适用0
张敬兵境内自然人0.42%468,4000不适用0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中证机器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其他0.22%247,8000不适用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其他0.21%229,5000不适用0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志杰、唐娟、陈玮钰为一致行动人。陈志杰与唐娟系夫妻关系,陈志杰与陈玮钰为父女关系,唐娟与陈玮钰为母女关系;国汇通执行事务合伙人为陈志杰;中天智科执行事务合伙人为陈玮钰。 公司未知上述其他股东与其他无限售流通股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股东情况说明(如有)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1、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2024年2月26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九次(临时)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九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的议案》及《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有关事项的议案》等议案,董事会同意公司向183名激励对象以18.87元/股的价格授予972,000股限制性股票。公司监事会对本次激励计划的相关事项进行了核查并出具了核查意见,律师出具了法律意见书。

2024年3月13日,公司召开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的议案》及《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有关事项的议案》等议案。

2024年3月27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次(定期)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次(定期)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及授予数量的议案》《关于向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议案》,根据公司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授权,董事会对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权益数量及授予激励对象名单进行了调整,并确定2024年4月1日为授予日,以18.87元/股的价格向181名激励对象授予964,000股限制性股票。监事会发表了核查意见,律师出具了法律意见书。

2024年4月11日,公司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了《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登记完成的公告》,公司完成了向181名激励对象授予964,000股限制性股票事宜。

2、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批复到期失效

2024年6月11日,公司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了《关于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批复到期失效的公告》,由于发行时机等多方面原因,公司未能在批复的有效期内实施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该批复到期自动失效。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批复到期失效,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3、公司部分募投项目延期

2024年6月21日,公司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临时)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议案》,结合公司募投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在募投项目实施主体、实施地点、投资用

途、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同意将募投项目“高端智能控制器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5年6月。

4、2024年半年度权益分派

2024年8月21日,公司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定期)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四次(定期)会议,并于2024年9月10日召开了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以实施分配方案时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按分配比例不变的原则,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4.5元(含税),本次分配不送红股,也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公司于2024年9月23日实施完成了上述权益分派,共计派发5,030.06万元(含税),占公司2024年半年度母公司净利润的60%。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