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000157 | 证券简称:中联重科 | 公告编号:2025-005号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适用 □不适用是否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是 ?否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时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 中联重科 | 股票代码 | 000157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
股票简称 | 中联重科 | 股票代码 | 01157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
姓名 | 陶兆波 | ||
办公地址 | 湖南省长沙市银盆南路361号 | ||
传真 | 0731-85651157 | ||
电话 | 0731-85650157 | ||
电子信箱 | 157@zoomlion.com |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2024年,国内经济在挑战中稳步前行,稳中有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持续壮大。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显著,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丰富的资源禀赋、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2024年,受房地产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处于筑底阶段的调整期;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中国品牌不断加大海外市场投入,全球竞争力稳步增强,工程机械行业出口销量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行业海外业务处于快速扩张阶段。2024年,国内农业机械国内市场增量需求有所放缓,但在智能化、绿色化、适用性三大方向取得显著进展,依托政策红利实现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农业机械海外市场呈现“新兴市场增长+成熟市场升级”的双轨格局,新兴市场与绿色技术成为未来的核心增长点。公司在“用互联网思维做企业、用极致思维做产品”的理念指导下,坚定不移地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加速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的转型升级进程,大力推动新兴业务板块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与市场领域,不断培育并壮大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点,始终坚守中联特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公司的发展韧性与内生动能持续增强,成功实现产业梯队的大规模拓展,业务领域不断拓宽,产业层次逐步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显著提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4.78亿元,同比下降3.3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5.20亿元,同比增长0.41%。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1、加快产业梯队竞相发展
在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全力加速构建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融合、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强化战略执行确保各项战略举措得以高效落地。传统优势产业稳固提升,锻造可持续竞争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贡献新的增长极。
(1)主导产品市场地位稳固
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三大传统优势产品线坚守稳健的发展战略,强化风险管控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全方位提升公司的运营质量与抗风险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国内市场地位稳固,海外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持续提升,三大产品线整体出口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过35%。
(2)土方机械全球布局显成效
土方机械快速补齐超大挖、微小挖产品型谱,实现1.5-400吨产品型谱全覆盖,打造形成完备的产品矩阵,各项产品关键性能行业领先,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国内市场方面,聚焦矿山开采场景深度开发,100吨以上矿用挖机市场份额跃居行业前三。海外市场方面,整合研发、供应链及渠道等优势资源,成功实现优势市场的深耕与新兴市场的突破,达成双跨越发展格局。2024年,出口销售规模同比增幅超过27%,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3)高空作业机械发展活力强劲
在高空作业机械领域,公司作为国内高空作业机械行业领军企业,国内市场中小客户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电动化产品渗透率达90%,是国内型号最为齐全的高空设备厂商。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形成高端化、安全可靠的品牌优势。公司超高米段臂式产品及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布的8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再次刷新全球最高记录;发布的95米高空作业车,刷新国内高空作业车最高记录。长臂架产品在欧洲、美洲、亚太地区实现规模化出口,实现了规模效益和品牌溢价的双提升,2024年,板块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9%,展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4)农业机械实现规模与效益突围
贯彻公司“大投入、大转型、大布局、大发展”的战略,农业机械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全力推进产品升级与统型,加速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全方位提产增效,产品全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烘干机稳居国内行业首位,小麦机稳居行业第二;拖拉机规模与利润大幅增长,全新的玉米机、播种机、甘蔗机、水稻机已完成性能质量全面升级,相继试验量产并上市,为农机发展注入持续增长新动能,助力公司实现战略突围。2024年,农业机械销售规模同比增幅超过122%。
(5)新兴业务快速成长破局
依托公司的平台与品牌优势,矿山机械、应急装备、中联新材料等新兴业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扎实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多种举措实现了产品技术与品类的突破性发展。2024年,新兴业务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12%。
(6)创新为基描绘未来产业
公司近年来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上持续投入研发并加速应用,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行业排名第一,构建起工业互联网、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生态。人工智能时代将推动工程机械行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生态。未来,公司的每个产品都有望成为一个“具身智能设备”、实现“机器人化”,具备单机智能+机群协作的能力。公司旗下中科云谷代表着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头部水平,在赋能工业资源集聚共享、工业数据集成利用和工业生产与服务方面的能力全国领先,未来中联重科将通过平台化战略,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重构行业竞争格局。
2、扎实推进海外业务大跨越发展
公司坚定践行中联特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持续完善“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海外业务体系。借助端对端直销模式拓宽业务版图,依托大数据平台提升运营效能,凭借航空港资源赋能销售增长,全力打造全球市场拓展的崭新格局,推动海外业务高速发展,实现收入占比过半的历史性突破。
(1)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海外区域市场结构。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实现了强劲增长,同比增长超过30%。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公司市场地位稳步提升,公司产品在各主要区域的中国行业出口市占率均呈上扬趋势。随着欧美、澳新、拉美、非洲、印度等新兴区域的市场突破,海外市场布局更加多元化,区域销售结构不断优化,各区域市场协同发展,呈现“多点开花”接续高速增长态势。
(2)“端对端、数字化、本地化”的海外业务直销体系持续深化,支撑海外业务拓市场、防风险、本土化等多元竞争力同步提升、平衡发展。一是全力打造海外业务扁平化管理体系,稳步开展建规则、理流程、找方法、搭平台工作,实现管理全链条的流程化、标准化、体系化。二是聚焦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中联海外大数据监控体系,推行“品字型”过程管理体系,形成基于数字化系统的高效有序管控体系。三是强化业务的精细化管理,管控直达境外一线人、财、物、事,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和质量,为海外业务的高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海外业务在全球市场实现跨越式增长。
(3)纵深推进网点建设和布局。聚焦空港能力建设,推动网点建设从整体规划到精细化运营的转型升级,切实为本地业务发展赋能;积极挖掘新兴市场、新兴板块以及新客户的增长潜力,拓展业务规模,实现增量发展;纵深推进网点布局与市场下沉,持续强化网点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依托全球已建设30余个一级业务航空港,390多个二三级网点,推动网点建设从区域中心向重要城市延伸,并加速周边中小城市网点布局,构建更加高效的全球服务网络。全球海外本土化员工总人数4400多人,服务备件仓库210多个,产品广泛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4)加快推进海外研发制造基地拓展升级。公司已完成全球研发制造网络的战略性布局,在意大利、德国、印度、墨西哥、白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美国等8个国家建成11个海外生产基地,形成涵盖8大类、32个系列的生产体系。其中,德国摩泰克工厂完成生产线技术升级,德国威尔伯特和拉贝工厂实现重组转型,印度工厂完成市场网络的深化布局,墨西哥工厂实现全面投产。公司借助海外研发制造基地的技术、资源及区位优势,实现全球资源的全面有效联动和整合,初步形成支撑持续创新的国际化产业生态。
3、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公司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以互联网思维革新市场运作模式,借助数字化手段重塑管理与业务模式,全方位构建数字化驱动的发展新格局。
公司积极深化海内外数字化平台建设,全力推动端到端管理体系快速全面落地,打造出由数字化系统驱动业务全链条的管控体系,实现各环节高效协同与精准管控。在海外业务方面,端对端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聚焦全球研发、制造、物流、销售及服务的全流程,持续做深、做细、做透数字化管控,致力于达成端对端“管好人、备好物、算好账”的目标,提升海外业务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
在国内业务方面,加速端对端数字应用的深化。大力提升新兴板块数字化水平,充分发挥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优势,反哺企业研发创新、产品迭代、交付能力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推动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稳健前行。
4、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1)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构筑先进制造格局。公司以中联智慧产业城为核心,全面构建高端装备智能工厂矩阵。通过主机到零部件的全链条智能化升级建设,现已实现工程起重机械智能工厂等4大主机工厂及关键零部件中心全线投产,形成覆盖全球的17个智能工厂、360余条智能产线网络,全面助力公司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智能工厂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中联重科土方机械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绿色制造工厂,公司已累计斩获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
(2)先进智造技术研究快速转化应用。公司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装备,打造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的智能产线体系;创新开发智能控制算法与数字化系统,构建柔性、高效、协同的智能工厂。持续推进自主研发的230余项行业领先的全工艺流程成套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已完成200余项关键技术在智能产线搭载,彰显出公司强大的智造技术实力和前沿引领优势,加速赋能生产制造智能化升级,持续推动公司智能制造引领行业发展。
(3)全面深化制造及供应链数字化“端对端”转型。以工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核心,致力于实现工厂全要素的工业互联;贯通计划、物流、生产、供应链间的全链路数据流,打造了“云-边-端”自主智能协同系统,实现人机高效协作和生产柔性控制能力。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构建AI驱动的自主决策机制,实现制造、仓储、检测、供应链领域的智能化控制,推动制造模式向预测性维护、动态优化方向跃升,实现数字孪生技术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虚拟映射,以端到端数字化重塑制造新范式。
5、引领行业创新,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公司始终秉持“技术是根、产品是本”以及“用极致思维做产品”的理念,全面推动科技创新,积极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行业高端产品与领先技术,加速新能源产品的开发进程,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报告期内,成功开发548款新产品,攻克355项关键技术,打造了9款全球之最、15款行业首创产品,完成1094款产品的出口认证。在重大项目方面,牵头承担了“百米级轻量化智能臂架设计制造技术及装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风电机组吊装施工的超大型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彰显了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引领地位。
(1)持续推动创新升级,打造了一批行业领先产品
公司成功研制出多款全球之最以及行业首创产品,展现了卓越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研制出全球最大额定起重力矩23800吨米塔机,最大起重量730吨、最大起升高度400米,已在广州万龙大桥建设中投入使用,推动了桥梁等国家重点工程超大型模块化施工;研制出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是全球唯一满足陆地最高190米风机安装的全地面起重机,也是全球唯一满足道路行驶法规的4000吨起重机,解决了风电行业工程吊装的难题;研制出全球最长五桥73米合规钢臂架轻混泵车,行业独有镂空臂架技术,布料高度达73米,搭载自主研发全新轻混动力系统,行业首创集行驶-支泵-布料于一体的全流程安全作业系统;研制出全球最高8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作业高度82.3米,采用创新型多边异形臂架,相对于矩形臂架刚度提升20%以上,重量降低10%以上,搭载超长臂架复合运动及双缸协同控制技术,具有21项安全保护功能,安全等级达到行业第一。研制出全球首款载重百吨矿用宽体自卸车,填补行业在该吨位产品的空白,满载百公里油耗降至200L,每年节油5万升,实现了节能与高效运输的平衡;研制出全球最大载重300吨混合动力电传动自卸车,采用国产化大马力发动机匹配大容量功率型电池,应用全国产混动电驱动系统,整机能耗经济性大幅提升,综合节能15%,推动了矿山运输设备的绿色化发展;研制出全国产化载重120吨电传动自卸车,打破动力系统、轮边传动系统及电驱系统等关键件依赖进口的局面,增强了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2)加快农机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攻关,实现行业高端化引领
公司积极开展系列高端农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相继推出行业首创的混合动力分布式电驱无级变速400马力拖拉机、作业性能最优的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集成式智能驾驶插秧机、低温双循环智能烘干机等高端产品。其中,DV4004混合动力拖拉机适用于大面积耕整、播种等作业,可搭载200-400马力系列化产品,牵引力达145KN,重载作业速度12km/h,实现作业工况全覆盖,牵引油耗低至1.55L/亩,驾驶室噪声低至79dB,为驾驶员提供舒适的驾乘体验;无人智能驾驶插秧机集成自动驾驶、作业计亩与车辆监测功能,融合“S弯”联动多机构协同技术,实现转向、对齐、插秧全自动,达到“智能驾驶L2.5”级;TF220谷物联合收获机喂入量高达22kg/s,每小时可收获60到110亩,采用
混合脱粒技术,脱粒更充分、更彻底,分离更柔和、更均匀,自适应收割系统确保作业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综合损失率低至0.6%以下,处于行业最优水平。公司大力推进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工作,助力高端、智能、绿色农机装备的快速发展。成功研制了宽温域电池、分布式电机、高效电机控制器及智能无极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通过“电池-电机-电控-电传动”技术体系赋能农机装备换道超车;推出了显控算一体化智能显示屏、RTK高精度导航仪及谷物收获损失率智能检测传感器等零部件,以模块化智能零部件支撑智能农机性能上的突破与提升。
(3)加速推进新能源产品开发,实现行业绿色引领
报告期内,公司新发布了40款新能源产品,研制出了全球最大150吨分布式电驱履带起重机、行业首创模块化电直驱12方电动搅拌车、分布式架构26米级电动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等新能源整机产品。同时,研制了纯电动和氢燃料底盘,电池包、电驱桥等底盘关键零部件和控制软件实现全部自主研制,极大提升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售新能源产品已达210款,产品类别涵盖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车、汽车起重机、高空作业平台、农业装备等主导产品。持续加强三电零部件、氢能、补能及新能源装备产业化攻关,累计完成20余款关键零部件和装备研发,新能源技术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行业绿色发展树立了标杆。
(4)高价值专利、标准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2054件,蝉联中国企业专利实力评分行业第一,发明专利被引用超过10次的专利数量排名行业第一,核心技术获得同行业高度认可。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申请PCT国际专利574件,技术网络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彰显了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影响力。
在标准制定方面,公司逐步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2024年公司牵头发布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10项。主导的国际标准《起重机 安全使用 第一部分:总则》《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混凝土泵 第1部分:术语和商业规格》在2024年底正式发布;主导发布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机等4项国家标准;主导发布了混凝土泵车、履带起重机、旋挖钻机等5项国家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位居行业第一。
通过专利和标准双轮驱动战略,公司实现从技术突破到规则制定的跨越发展。专利布局覆盖研发全链条,标准化建设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形成"技术创新-专利保护-标准固化-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持续引领行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升级。
6、经营管理质量与效能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风险控制,持续提升供应链、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考核激励机制管理水平,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1)全面加强风险控制。公司始终将控制风险经营作为首要保障,公司坚决贯彻执行业务端对端管理,持续健全防治结合的端对端风控管理体系,终端逾期监控到每个客户、订单与设备,风险看到底、控到底。构建“准入管控+抵押强化+专项清理”三位一体模式,主动防范业务经营风险,精准化解应收账款风险,构建长效风险防控机制,助力业务稳健增长。
(2)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大宗通用类物资集采整合,深化关键物资战略合作,优化供应链生态;加速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打造供应链端到端数字化平台,拉通端到端的供应链体系;统一外协核价模型,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高效推进专项帮扶,带动多板块协同优化。
(3)深化极致服务能力建设。聚集推进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全球服务资源布局,完善推进全球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地服务端对端、精细化管理,实现全球服务效率、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促进服务价值的转换。
(4)全面落实公司人力资源变革。契合公司经营管理的转型要求,优化公司人力资源配置,重塑公司组织架构;积极拓宽引才渠道,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加速员工队伍全球化能力建设;加速人力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效能与服务质量,促进赋能业务激活组织。
(5)持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围绕"效益优先、多劳多得、公开公平、及时激励"四大核心原则,构建差异化考核体系与动态薪酬分配机制,形成"业绩导向、价值创造、精准激励"的良性循环,充分激发核心骨干的活力与动力。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单位:元
项目 | 2024年末 | 2023年末 |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 | 2022年末 |
总资产 | 123,745,691,290.43 | 130,862,389,408.99 | -5.44% | 123,553,025,612.0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57,137,084,576.40 | 56,407,020,348.19 | 1.29% | 54,741,097,896.87 |
项目 | 2024年 | 2023年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2年 |
营业收入 | 45,478,184,506.84 | 47,074,853,106.11 | -3.39% | 41,631,497,729.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3,520,377,530.14 | 3,506,011,590.67 | 0.41% | 2,306,047,166.9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 2,554,049,823.66 | 2,708,465,645.75 | -5.70% | 1,292,757,628.93 |
的净利润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142,055,023.05 | 2,712,551,743.37 | -21.03% | 2,424,632,272.28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41 | 0.43 | -4.65% | 0.27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41 | 0.42 | -2.38% | 0.2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6.24% | 6.41% | -0.17% | 4.13% |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项目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营业收入 | 11,773,145,944.65 | 12,762,353,015.92 | 9,850,240,131.91 | 11,092,445,414.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915,819,266.53 | 1,372,227,655.34 | 850,968,940.78 | 381,361,667.4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777,492,556.78 | 702,498,800.13 | 710,410,983.39 | 363,647,483.3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07,030,468.77 | 517,503,927.75 | 383,220,302.34 | 934,300,324.19 |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 231,822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 | 226,567 | 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 0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 0 | |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 ||||||||
股东名称 | 股东性质 | 持股比例 | 持股数量 |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
股份状态 | 数量 |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HKSCC NOMINEES LIMITED) | 境外法人 | 18.19% | 1,578,453,871 | 0 | 不适用 | 0 | ||
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14.48% | 1,256,337,046 | 0 | 不适用 | 0 | ||
长沙中联和一盛投资合伙企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7.86% | 682,201,864 | 0 | 质押 | 387,930,000 |
业(有限合伙) |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期核心经营管理层持股计划 | 其他 | 4.89% | 423,956,781 | 0 | 不适用 | 0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 | 其他 | 3.55% | 307,665,056 | 0 | 不适用 | 0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境外法人 | 3.40% | 294,703,501 | 0 | 不适用 | 0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国有法人 | 2.69% | 233,042,928 | 0 | 不适用 | 0 |
智真国际有限公司 | 境外法人 | 1.94% | 168,635,602 | 0 | 质押 | 168,635,602 |
乌鲁木齐凤凰基石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合伙企业-马鞍山煊远基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其他 | 1.72% | 148,869,223 | 0 | 不适用 | 0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其他 | 0.99% | 85,700,796 | 0 | 不适用 | 0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无 | |||||
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股东情况说明(如有) | 公司股东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期核心经营管理层持股计划通过普通证券账户持有公司318,315,571股股票,通过投资者信用证券账户持有公司105,641,210股股票,合计持有公司423,956,781股股票。公司股东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普通证券账户持有公司45,108,919股股票,通过投资者信用证券账户持有公司262,556,137股股票,合计持有公司307,665,056股股票。 |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重要事项详见《2024年年度报告全文》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及第六节“重要事项”相关内容。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二○二五年三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