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宝胜股份: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3-15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代码:600973 公司简称:宝胜股份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母公司未分配利润-206,199,330.22元。鉴于公司2024年度亏损且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负值,综合考虑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及短期经营状况,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形势下经营资金周转安排,根据《公司法》、《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等有关法律规定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目前实际情况,公司2024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和其他形式的利润分配。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宝胜股份600973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张庶人陈浩
联系地址江苏宝应安宜镇苏中路一号江苏宝应安宜镇苏中路一号
电话0514-882488960514-88248896
传真0514-882488970514-88248897
电子信箱bszsr@baosheng.cn2451652363@qq.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电线电缆市场概述

电线电缆是用来输送电能、传递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仪器、仪表,实现电磁能量转换所不可或缺的一大类电工产品,是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重要的基础性配套产业,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具有用途广泛、品种繁多、门类齐全等特点。其产品广泛的应用于电力、轨道交通、新能源、建筑工程、海洋工程、通信、石油、化工、汽车、船舶及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电线电缆行业上游主要为铜、铝、光纤、绝缘塑料、橡胶等原材料生产行业,原材料占电线电缆总成本的比重在80%以上,其中铜和铝更是占到电线电缆成本的70%以上,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行业毛利率的影响较为明显。铜和铝属于大宗商品,供应充足,但价格波动较大,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通过对铜、铝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线缆下游主要是电力、通信、军工、民用航空、新能源发电及机械自动化装备等行业。电线电缆主要产品分为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通信电缆和光缆、裸电线、绕组线五个大类。在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细分领域的市场结构中,电力电缆作为电力系统主干线路和配网线路中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关键产品,其应用功能基础、范围广泛,产品收入规模占比较大。电线电缆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国家关于电网建设和改造、信息网络建设、军费开支、民用航空工业发展、新能源电力装机、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变化直接决定了本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在我国,电线电缆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行业之一,是各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特别是电网改造、轨道交通、城市综合管廊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能源、智能制造、5G通信等新兴领域的应用,电线电缆需求量逐年攀升。尤其是智能输配电网建设与特高压网架建设投资不断加大,使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近些年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线电缆制造国,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二大配套产业。电线电缆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2025-2030年电线电缆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分析:我国电线电缆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0.99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0万亿元,年均增长率显著。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3%;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我国电线电缆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较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已达到4000余家,主要集中在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三省的企业数量超过了全国总

数的50%。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国的市场集中度较高,CR10(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别达到70%以上、65%以上和90%以上。未来,行业并购重组步伐将加快,市场份额将逐步向具有品牌、质量、技术优势的规模化生产企业倾斜。

总体而言,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规模巨大,行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产品同质化严重,多以中低端常规线缆产品为主,且选用技术趋同,行业内企业竞争激烈,集中度偏低但上升趋势明显。近年来,行业内头部企业依托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在部分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根据亚太线缆产业协会和线缆信息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全球线缆产业最具竞争力企业20强》榜单,其中中国企业上榜达10家。随着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深入,电线电缆企业之间洗牌整合步伐加快,未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头部企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将愈发明显,我国电线电缆优化产业结构的空间仍然巨大。

二、细分市场概述

(一)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是在电力系统的主干线路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的电缆产品,如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等。产品主要用在发、配、变、供电线路中的强电电能传输,如城市地下电网、发电站引出线路、工矿企业内部供电及过江海水下输电线等。

近些年来电力电缆技术在材料、制造工艺和产品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目前,电力电缆主要采用铜、铝等导体材料,绝缘材料以交联聚乙烯、聚氯乙烯等为主,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耐久性。在制造工艺上,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技术发展方面,电力电缆行业不断推出新型产品,如高压电缆、特高压电缆、海底电缆等。这些新型电缆在传输容量、耐压能力、抗电磁干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电力电缆行业还注重智能化和环保技术的发展,如光纤复合电缆、环保型电缆等。此外,电力电缆行业在研发过程中,注重与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融合,如采用光纤传感技术监测电缆运行状态,提高电缆的可靠性。总体来看,电力电缆技术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电力电缆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一方面,近年来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但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集中趋势。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排名前几位的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占据显著优势,这些企业通常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共同推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电力电缆市场规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电力需求量大,电力电缆市场较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为成熟。然而,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电力电缆市场需求也逐步释放,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在电力电缆产品结构方面,高压电缆、特高压电缆等高端产品占比逐渐提升,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此外,随着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电力电缆行业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中国电力电缆行业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推动国内电线电缆行业(包括电力电缆)健康、快速的发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加快电网智能化改造。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电线电缆产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力度,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和行业整体水平。同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在产业政策方面,国家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鼓励企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优化电力电缆行业的市场环境,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分析,预计未来几年电力电缆行业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电力需求的不断扩大,电力电缆在电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将持续增加。在电力电缆需求增长预测中,高压电缆和特高压电缆的需求增长尤为显著。随着国家电网的进一步升级和新能源项目的快速发展,特高压电缆的需求量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此外,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将推动电缆行业需求的增长。此外,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发电和并网对电力电缆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将不断增加,这将带动电力电缆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电力电缆行业需求增长前景乐观,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二)特种电缆

特种电缆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自动化、能源传输等领域紧密相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电缆行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一行业涵盖了电力电缆、通信电缆、控制电缆、高温电缆等多个子领域,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特种电缆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特高压输电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对特种电缆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工程对特种电缆的需求量巨大,成为推动特种电缆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也对特种电缆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智能制造、工业4.0等背景下,自动化设备对电缆的可靠

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控制电缆、柔性电缆等特种电缆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特种电缆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随着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长寿命的特种电缆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对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系统等所需的特种电缆需求量持续攀升,为特种电缆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目前,中国特种电线电缆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低,市场分布较为分散。虽然存在一些大型企业,但它们的市场份额总和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参与竞争,导致市场集中度难以提高。在分析行业集中度时,可以看出,高端特种电线电缆领域集中度较高,主要由几家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主导。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品牌影响力、市场份额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在中低端市场,由于竞争激烈,企业数量众多,市场份额分散,集中度较低。未来几年,特种电线电缆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如高性能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等,这些材料将显著提升电缆的导电性、耐热性、耐腐蚀性等性能。二是智能化技术的融入,通过集成传感器、控制模块等,实现电缆的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三是轻量化设计,通过优化结构、采用轻质材料等手段,减轻电缆重量,提高应用效率。在技术发展趋势中,绿色环保也将成为重要方向。此外,节能技术也将得到重视,如开发低损耗电缆、提高能效比等,以降低电缆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信息技术有望与电缆技术深度融合,如开发具有通信功能的电缆,实现数据传输和智能化控制。预计到2025年,中国特种电线电缆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5%以上。中国特种电线电缆产品结构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高性能、高可靠性产品占比将逐步提高,如高温电缆、防火电缆、光纤电缆等。同时,随着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用电缆、工业自动化用电缆等细分市场将迅速增长。特别是在高端制造、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对特种电线电缆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同时,随着国际市场的拓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特种电线电缆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尽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一方面,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种电线电缆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企业的品牌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未来市场规模的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的提升。

(三)分布式光伏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电力方式,将在实现碳中和的各类领域和场景中扮演关键角色。随着光伏行业技术不断进步和度电成本的下降,过去十年全球范围内的光伏度电成本降幅超过90%,与风电、天然气、煤电及核电相比,降幅最大,光伏发电全球最低中标电价已达到1.04美分/KWh,装机规模达到GW级的国家数量已由2010年的3个大幅增长至16个,预计未来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光伏发电已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能源。根据是否与公共电网相连,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分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离网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其中,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根据建设规模及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光伏系统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一般接入低于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所发电以就地消纳为主,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性的光伏发电设施。分布式光伏主要用于户用、工商业建筑屋顶,具有投资小、建设快、占地面积小、政策支持力度大等特点。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分布式光伏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步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结构变革的重要力量。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已成为市场的重要支柱,其装机规模实现了大幅度提升。据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并网容量总计达到16088万千瓦,同比增长24.8%,其中集中式光伏装机7566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装机则高达8522万千瓦,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分布式光伏市场的蓬勃活力与巨大潜力。在分布式光伏的细分领域,户用光伏新增并网容量为2280万千瓦,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容量更是达到了6242万千瓦。相较于户用光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凭借其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稳定的收益模式,吸引了大量资本的关注与投入。近年来,以“就地开发、就近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快速发展,装机总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双碳”行动方案的实施和“整县开发试点”工作的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将快速发展。目前光伏发展由补贴驱动"向“需求驱动”挺进,进入平价阶段,逐步摆脱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实现市场化发展,行业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市场化电价环境将助力以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发展整合资源,实现集约开发。

预计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工商业企业对绿色能源的需求将持续攀升。目前,工商业光伏的度电成本已经降至0.3至0.4元的区间内,而技术的日益成熟将进一步带动成本的下降。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张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前景将愈发广阔,有望为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更加显著的贡献。

1.基本市场持续巩固。中标国家电网22家省公司协议库存,居全国同行前三。实现“五大六

小”电力央企和中电建、中能建的合格供应商全资质入围。成为首家独家华能智慧供应链平台电缆试点供应商。签订了一批重点项目,获多家企业的优秀供应商称号。

2.发力高端市场。公司明确14个装备线缆目标市场,组建9个装备电缆市场服务小组,推进技术营销,加快向高端市场转型。航空防务市场,拓展了低空经济市场,与6个低空经济主机单位形成合作,成功服务了部分机型项目。核电市场,实现国家电投、中核、中广核三大核电集团的全面合作。新一代通讯数据线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国内领先。

3.突破国际市场。持续加强对新加坡、蒙古、科威特、阿联酋等海外市场的开拓,中标新加坡电力局6.1亿元、科威特水电部1亿元等多个重大项目订单。深化渠道合作,与中工国际、中石油、中冶赛迪等重要客户形成国贸订单合作。超额完成既定的出口业务目标任务。

过去一年,公司营销、生产、技术三大条线工作扎实推进,企业连续11年荣膺“中国线缆产业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连续15年入围财富中国500强,并相继荣获2024年全球线缆产业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2024年度中国线缆行业领军品牌企业、2024江苏百强企业、2024江苏制造业百强企业等,品牌影响力、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4年2023年本年比上年 增减(%)2022年
总资产20,841,283,738.0522,394,127,212.99-6.9321,192,815,242.5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409,599,506.703,753,309,229.35-9.163,741,463,583.14
营业收入46,360,045,675.6543,798,337,481.945.8541,481,573,645.71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45,556,710,144.5542,917,700,226.6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9,862,288.6731,024,476.23-1,066.5364,751,800.9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83,609,944.1830,562,858.34-1,682.3518,263,687.7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862,822,367.381,240,541,900.81-169.55399,678,867.27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370.83减少9.20个百分点1.75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220.02-1,2000.05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220.02-1,2000.05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10,043,079,939.2512,308,948,063.4313,091,834,895.1210,916,182,777.8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28,226.26-1,870,469.556,329,410.02-324,849,455.4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8,621,201.14-13,985,370.676,696,377.51-494,942,152.1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82,480,006.3091,030,956.59177,297,209.27-48,670,526.94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

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08,215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75,933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股东名称 (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
(%)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股份 状态数量性质
宝胜集团有限公司0437,406,43331.90437,406,433国有法人
安义骏景盛达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4,063,60575,066,8005.470未知75,066,800境内非国有法人
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054,000,0003.94054,000,000国有法人
中航产业投资有限公司054,000,0003.94054,000,000国有法人
孙荣华2,530,30014,018,1001.020未知14,018,100境内自然人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5,228,52013,306,9330.970未知13,306,933其他
平安资管-工商银行-鑫福37号资产管理产品10,193,00010,193,0000.740未知10,193,000其他
MORGANSTANLEY&CO.INTERNATIONALPLC.6,571,7826,571,7820.480未知6,571,782境外法人
张美新3,823,7003,823,7000.280未知3,823,700境内
自然人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3,167,4683,167,4680.230未知3,167,468未知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除上述宝胜集团有限公司、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中航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均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外,本公司未知其他总股本前十名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也未知其相互之间是否属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1 公司所有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债券名称简称代码到期日债券余额利率(%)

5.2 报告期内债券的付息兑付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3 报告期内信用评级机构对公司或债券作出的信用评级结果调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4 公司近2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指标2024年2023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资产负债率(%)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483,609,944.1830,562,858.34-1,682.35
EBITDA全部债务比
利息保障倍数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愈发内卷的市场环境,公司在中航工业党组、机载系统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聚焦首责主责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营销转型、成本管控、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风险,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总体向好。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3.60亿元。2024年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00亿元,当年亏损主要系因公司对深圳恒大材料设备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应收账款补充计提相应信用减值损失和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具体情况如下:

1、经公司审慎评估,就公司对广州恒大材料设备有限公司、广州恒隆设备材料有限公司、广州恒乾材料设备有限公司、海南恒乾材料设备有限公司、深圳恒大材料设备有限公司的无抵押部分应收账款,2024年度当年计提 270,711,186.29元减值准备,剩余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79,456,989.34元。

2、根据对抵押资产的资产评估结果,就公司对广州恒大材料设备有限公司、广州恒隆设备材料有限公司、广州恒乾材料设备有限公司、海南恒乾材料设备有限公司、深圳恒大材料设备有限公司的有抵押部分应收账款,2024年度当年计提 68,570,079.00元减值准备,剩余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331,692,541.00元。

3、根据对在建工程的资产评估结果,2024年度,公司就在建工程“宝胜(扬州)创新研发和营销中心”项目计提 43,622,187.53元减值准备,该项目的账面余额为66,174,100.00元。

2024年度计提的上述信用减值损失和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金额合计为382,903,452.82元,剔除上述减值损失和减值准备的计提对净利润的影响后,公司2024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正。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