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智翔金泰: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04-30
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12月31日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索引页码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1-2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1-15

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对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内部环境以及宏观环境、政策法规持续变化,可能导致原有控制活动不适用或出现偏差,对此公司将及时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为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公司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障。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包括:公司总部及分子公司,具体包括: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子公司智翔(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智仁美博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主要职能部门、以及北京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合肥分公和广州分公司。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100%,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的100%;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生产与质量管理、研究与开发、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财务报告、信息传递、内部监督等内容;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涵盖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二)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

1.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目标

(1)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2)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

(3)避免或降低风险,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财产的安全完整;

(4)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整制度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

2.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

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三)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1.内部控制环境

(1)公司的治理机构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要求,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选举了董事(包括独立董事)、监事(包括职工代表监事),聘请了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首席科学官和首席技术官等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建立了《独立董事工作制度》《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董事会秘书工作细则》《总经理工作细则》等公司治理制度,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公司内部各层级机构的设置、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进行了明确的制度安排,确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之间权利制衡关系。

公司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通过董事会对公司进行管理和监督。董事会是公司的常设决策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对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重大决策问题进行审议并做出决定,或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战略委员会等4个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公司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实施,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项。公司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对公司董事、总经理及其他高管人员执行职务情况进行监督,维护公司、股东及员工的利益。高级管理层负责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个职能板块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及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

(2)公司的组织结构

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及经营管理需要,公司在业务层面分为研发、技术转移、生产、临床、营销、职能等6大板块,下设工艺开发、质量研究、研发、物控、

生产管理、原液生产、制剂生产、技术、质量保证、验证计量、质量控制、临床运营、药物警戒、企业管理、工程设备、采购、安全环保、证券投资、注册、总经办、财务、内审、销售运营、市场医学、商务准入等职能部门,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权责清晰,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科学有效的分工体系。不仅各部门有明确的管理职责和权限,部门之间建立了适当的职责分工,部门内部也进行了相应的职责划分,以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的授权、执行、记录以及资产的维护与保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或个人在相互协作与监督的前提下高效完成。

(3)内部审计

为规范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发挥内部审计在强化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促进公司经营效率、经济效益的提高,确保内部控制持续有效实施,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公司单独设立内审部并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公司内部审计对公司董事会负责,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以及公司规章制度,独立开展工作及行使内部监督权,发挥监督、评价和服务功能。内部审计人员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改进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等组织机构、人员及其经营管理行为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过程中的效果,帮助公司实现目标。内审部为管理层系统地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和信息,努力确保进行成本效益的监控,促进内部程序的合理性和资源利用的效率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保证内部管理报告和外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确保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与有关决议、可适用标准等得到遵守,进而保证经营的效果和效率。

(4)人力资源政策

公司高度重视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协同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对人力规划、招聘管理、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

资福利、社会保险、员工关系、劳动合同、档案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人力资源工作的不断完善,公司人才队伍稳定,为公司发展,实现公司长远战略目标提供了人才保障。

(5)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秉承“社会效益第一、企业效益第二”、“为病人做好药”的使命,持续提供患者可信赖、可负担的创新生物药,满足更多患者的治疗需求。在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中践行“开放、平等、信任、分享、效率”的企业精神。通过内部文化宣传渠道,展现公司员工风采、增强企业凝聚力,同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向员工传递公司文化。公司坚持创新为本,技术团队经验丰富,常年深耕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疾病的研究,对于相关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卓越的视野,未来将继续注重创新药物的先进性、独特性和差异性研发,保持产品在业内的领先地位。公司推行产业为纲,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优势,完善从分子发现、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到产业化实施的全链条平台,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为患者持续提供可信赖、可负担的生物技术药物,满足人民群众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开拓创新、诚实守信、合规经营,并通过高层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的身体力行使其全方位地有效落实。

2.风险评估

本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等。

(1)经营风险

公司目前处在研发阶段,预计未来期间会有品种陆续上市,其中赛立奇单抗(GR1501)的主要适应症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和中轴型脊柱炎,已有三款同靶点进口生物制品在国内获批上市销售,该靶点药物国内在研企业也较多。赛立奇单抗(GR1501)上市后,存在无法有效打破市场格局,销售收入无法达到预期的风险。GR1801和GR1802也存在与已上市生物制品和在研药品竞争的市场风险,如

果出现内部组织不力,外部环境变化等不利因素,都将影响研究进度,进而导致在研品种上市存在进度以及销售收入不及预期的风险;其他在研产品处于临床和临床前研究阶段,均为热门靶点快速跟进的创新药,且在国内均尚无同类产品获批上市,不确定性较大,存在较大的临床试验失败风险。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迭代推动了制药工业的前进,也给制药公司带来了竞争压力。公司聚焦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治疗领域,若公司药物治疗领域内诞生更具竞争优势的创新药物,公司在研产品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失去商业价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一方面公司加大临床研究经费投入,推动核心品种的快速上市及适应症拓展,加快推进其他在研管线的研发进度和商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将根据自免领域、感染及肿瘤领域的不同疾病治疗领域,引进具备相关领域丰富专业知识和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人才,组建不同的营销事业部(BU),在不同的营销事业部根据产品应用策略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

(2)财务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创新为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新产品开发投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随着公司研发进度的推进,公司研发费用将持续增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存在一定期间内无法进行现金分红的风险。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的激励机制,促使员工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针对授予持股平台份额方式的股权激励,将在2022年至2024年间分摊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公司稳定人员结构、留住核心人才,同时也会产生较大金额股份支付费用,存在对公司当期及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因此,公司推动核心品种的快速上市及适应症拓展,加快推进其他在研管线的研发进度和商业化进程,以改善公司经营业绩。

(3)技术风险

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赛立奇单抗(GR1501)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和中轴型

脊柱炎适应症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获取药品注册证书是药品上市的最后一道门槛,由于药物研发具有长周期特征,在研发过程中伴随药品审批注册的政策不断发生变化,同类新产品不断涌现,公司在研产品在申请上市阶段均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按照预期时间通过审评审批甚至无法通过审评审批,从而影响公司在研药品实现商业化的进度及预付,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后果。技术创新是公司存续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高度依赖核心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与其他医药企业在争取科研技术人才方面存在竞争,为了吸引及稳定人才队伍,公司可能需要提供更高薪酬及其他福利,有可能对公司短期内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此外,核心技术人员的流水可能对公司研发及商业化目标的实现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战略产生不利影响。

(4)政策性风险

医药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与人民生命健康高度相关。近十年来,监管机构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密集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法规配合医疗体系改革。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价格等几乎所有环节都处于重大变革过程中。若公司的经营策略不能根据相关政策的变化作出调整,将导致公司经营目标存在一定风险。公司将通过加大对国家有关政策、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力度,及时跟进和应对政策法规变化,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内部控制活动

为保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确保经营管理得到有效监控,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都有必要的控制政策和程序。通过授权审批、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实施财产保护控制。同时,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高财务核算工作信息化程度,保证会计信息及资料的真实、完整,保障公司财产安全,实现经营目标以及预算管控效果。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合理设置分工,科学划分职责权限,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每一个人工作能自动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工作的原则,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的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

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2)授权审批控制

明确了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公司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公司在交易授权上区分交易的不同性质采用两种层次的授权即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对一般性交易如购销业务、费用报销等不需要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批的一般性交易采用各职能部门和分管领导、总经理审批制度;对于非常规性交易,如收购、兼并、投资、发行股票等需要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批的重大交易需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批。

(3)会计系统控制

为加强财务会计核算,强化财务监督作用,确保公司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公司以《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依据所处行业环境和自身经营特点,建立了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对采购、预算、资金等各环节产生的凭证和记录进行有效控制,健全和完善了会计控制体系,使其在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本身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同时,也对会计核算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财务内部控制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①货币资金管理

为对货币资金流程进行严格管控,公司制定了费用报销管理、资金支付管理等制度,明确了出纳、会计稽核等岗位职责,对现金收取范围、现金管理、各类费用报销标准及审批流程等进行规范,以确保资金安全、账实相符。

②采购与付款管理

针对公司的经营特点和外购的物资品种,制定了相应的原辅材料及其他物资采购制度、设备及备品备件采购制度等内控管理制度。对公司的物资采购范围、品种、采购的职责及工作程序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既保证了公司物资供应不脱节,又节约了采购成本。

③预算管理

为推动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顺利实施,提高公司整体绩效和管理水平,公司实施预算管理,年度预算涵盖工程建设、设备、材料、技术服务及人力资源、日常运营、销售及费用等方面,通过月度计划分解实施,做到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反馈,增强对公司经营活动的控制力,促进公司各类资源有效配置。

④合同管理

根据公司经营特点,制定了《合同管理办法》,对合同经办部门、审核、管理部门职能职责进行了规定,贯穿合同调查、谈判、订立、履行、变更及解除等全过程,以有效防范、控制风险,保障公司合法权益。

(4)资产管理

公司建立了一系列资产的采购、保管、使用、维护和处置的制度,依照相关制度,对各项资产的购入、保管、使用、维护和处置进行管理,使资产安全有了根本的保证。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实物资产的直接接触,确保各项资产安全完整。

①存货管理。公司对各类型存货管理进行制度化要求,明确存货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操作规范,充分利用ERP信息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权限,利用ERP角色权限设置,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仓库管理员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财务定期对存货进行监盘,确保存货数量的准确性、完整性;公司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控制,仓储与保管控制,存货的领用、发出与处置控制,监督检查等方面规范公司存货业务流程,从而有效地防范了存货业务中的差错和舞弊,保护了存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了存货运营的效率。

②固定资产管理。公司建立了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配备合格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建立固定资产业务审批制度,规定审批人权限、

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制定固定资产业务流程,明确固定资产的取得与验收、日常保管、处置与转移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确保固定资产业务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维护和更新改造,提升使用效能,确保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公司强化对关键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转。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公司财务部每半年至少盘点一次。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

③无形资产。不断加强对软件、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促进无形资产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公司全面梳理外购、自行开发以及其他方式取得的各类无形资产的权属关系,加强无形资产权益保护,防范侵权责任和其他法律风险。公司定期对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先进性进行评估,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更新换代,并及时申请新的专利来保护公司的利益。通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做到核心技术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5)研究与开发管理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策略,通过多维度论证,谨慎立项;注重产品梯队长、中、短期的合理搭配及研发团队的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合作,重视研发投入,加快研发进度。形成了以药物开发生命周期为基础,覆盖项目立项、项目启动、进度跟踪监控、项目验收结题等过程,以项目范围管理、组织及职责管理、项目计划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等为重点的项目管理模式,对研发项目进行闭环管理和全过程质量管控,以降低新产品研发失败和不能如期产生效益的风险。

(6)筹资与投资管理

公司针对筹资业务设置了具体的权责分配和审批权限,确保公司所有的筹资活动均经过恰当的授权和审批,保障公司资金的正常周转,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筹资风险。

为加强公司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公司制定了投资管理制度,对投资管理的范围、审批权限、决策控制、投出控制、持有控制、处置控制、信息披露等进行了规范。

(7)对外担保

公司建立健全了担保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对外担保的基本原则、对外担保对象的审查程序、对外担保的审批程序、对外担保的管理程序、对外担保的信息披露、对外担保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机制等。

(8)关联方交易

公司遵循诚实信用、平等、自愿、公平、公开、公允的原则,重视关联交易的内控管理,为规范公司关联交易,对关联交易的基本原则、关联交易的涉及事项、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关联交易的审议执行、关联方的表决回避措施等作了详尽的规定。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划分了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对关联交易事项的审批权限,并规定了关联交易事项的审议程序和回避表决要求。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严格依照公司关联交易相关规定执行,不存在关联方以各种形式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以及关联交易不公允、不公平的问题。

4.信息与沟通

公司利用多渠道和机制,与投资者、媒体、监管机构保持顺畅的沟通和联系,定期及不定期披露相关报告,接受各监督机构的问询、检查。公司内部通过OA办公平台、企业微信、企业邮箱、公众号、视频电话等媒介平台,建立了上下沟通、反馈的信息渠道,便于公司各级员工及时高效地了解公司各种经营管理信息,使员工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责,与客户、供应商、监管者和其他外部人士的有效沟通,使管理层面对各种变化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进一步行动。

在日常管理中,建立了例会、汇报等信息沟通渠道,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能收集信息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并提供综合性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使公司管理层能及时了解公司生产经营状况,为公司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5.内部监督

公司内部监督体系由监事会、内审部及各职能部门构成。公司监事会是公司

的监督机构,对公司董事、总经理及其他高管人员执行职务情况进行监督,向股东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公司内审部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对公司及下属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内控执行等情况进行监督及检查。公司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在履行日常岗位职责时,对其发现的内部控制问题上报管理层,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和监管机构、部门的报告及建议,并采取各种措施及时纠正控制运行中产生的偏差。

(四)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公司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规定及流程来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公司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如下: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公司所采用的认定标准直接取决于由于该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可能导致的财务报告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这种重要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该缺陷是否具备合理可能性导致公司的内部控制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潜在错报;

二是该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可能导致的潜在错报金额的大小。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认定为重大缺陷:

利润总额潜在错报:错报≥利润总额5%

资产总额潜在错报:错报≥资产总额3%

经营收入潜在错报:错报≥经营收入总额5%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认定为重要缺陷:

利润总额潜在错报:利润总额2%≤错报<利润总额5%

资产总额潜在错报:资产总额1.5%≤错报<资产总额3%经营收入潜在错报:经营收入总额2%≤错报<经营收入总额5%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认定为一般缺陷:

利润总额潜在错报:错报<利润总额2%资产总额潜在错报:错报<资产总额1.5%经营收入潜在错报:错报<经营收入总额2%说明:

以上定量标准中所指的财务指标值均为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合并报表数据。

当多项内部控制缺陷同时影响利润总额、资产总额、经营收入时,需要分别估计每一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金额,并将其加总计算后考虑整体影响,从而认定缺陷等级。

(2)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重大缺陷认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①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舞弊;

②对已经公告的财务报告出现重大差错而进行的差错更正;

③当期财务报告存在重大差错,而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未发现该差错;

重要缺陷认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①未建立反舞弊程序和控制措施;

②对于非常规或特殊交易的账务处理没有建立相应控制机制;

③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存在一项或多项缺陷不能保证编制的财务报表达到真实、准确的目标。

一般缺陷认定标准:

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控制缺陷,则认定为一般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参照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

的定量标准执行。

(2)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非财务报告缺陷认定的定性标准主要依据缺陷涉及业务性质的严重程度、直接或潜在负面影响的性质、影响的范围、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如果缺陷发生的可能性高,会严重降低工作效率或效果、或严重加大效果的不确定性、或使之严重偏离预期目标为重大缺陷。

如果缺陷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会显著降低工作效率或效果、或显著加大效果的不确定性、或使之显著偏离预期目标为重要缺陷。

如果缺陷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会降低工作效率或效果、或加大效果的不确定性、或使之偏离预期目标为一般缺陷。

出现下列情形的认定为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包括但不限于):

①公司决策程序导致重大失误;

②公司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并受到处罚;

③媒体频现负面新闻,涉及面广且负面影响一直未能消除;

④公司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控制或制度体系失效;

⑤公司内部控制重大或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

⑥公司遭受证监会处罚或证券交易所警告。

(五)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未发现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

三、下一步内部控制有关工作计划

2024年度,公司将根据各职能部门、业务单元自查反馈,审计部监督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