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0619 900910 公司简称:海立股份 海立B股
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根据2024年4月26日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含税)。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1,077,769,006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0,777,690.06元(含税),占2023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35.32%。如在本报告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金额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如后续总股本发生变化,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本预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 ||||
股票种类 | 股票上市交易所 | 股票简称 | 股票代码 | 变更前股票简称 |
A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 | 海立股份 | 600619 | 冰箱压缩 |
B股 | 上海证券交易所 | 海立B股 | 900910 | 冰箱B股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董事会秘书 | 证券事务代表 |
姓名 | 罗敏 | 杨海华 |
办公地址 |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桥路888号 |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桥路888号 |
电话 | 021-58547777、58547618 | 021-58547777、58547618 |
电子信箱 | luomin@highly.cc | yanghh@highly.cc |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一、空调行业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是全球空调及压缩机的生产和消费大国。2023年空调行业走出平台期,产销均迎来增长。其中空调内销市场受国内“保交房”政策、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各地促消费政策的拉动,内销市场增长显著;同时出口总体相对稳定。根据产业在线统计及海立调查综合分析,家用空调市场在2023年达到1.6亿台的产量规模;2023年转子压缩机行业创出历史新高,压缩机行业销量2.16亿台,同比增长10%。
二、汽车行业
根据第三方机构Marklines统计,2023年全球轻型车销量以9,000万辆收官,较2022年增长11%。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万辆和3,0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
其中,乘用车市场延续良好增长态势,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重要作用;商用车市场企稳回升,产销回归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突破900万辆,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30%,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中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出口接近500万辆,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快速增长。除季节性因素影响外,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美国、欧洲等主要消费市场陆续出台相关消费提振政策;东南亚、墨西哥等主要出口国不断推进制造基地建设,发挥产业集成优势。伴随着2023年中国全面开放外资准入大环境,中国制造业将面临一系列新的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2.2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初步形成了“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两大主业。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业务主要为从事制冷转子式压缩机、制冷电机及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为从事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关键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的转子式压缩机产品主要用于家用空调、轻型商用空调以及新应用领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认可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智能制造系统、国际化的产业布局,是全球领先的转子式空调压缩机供应商。
公司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传统汽车空调压缩机、新能源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汽车空调系统、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等,在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地如中国、日本、美国、欧洲等区域设有研发和制造基地,并加大中国研发资源的投入,优化全球工厂布局。加速芜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新能源压缩机已保有100万台年产能,发挥电动压缩机、热泵、HVWH(高压温水加热器)系统化产品组合优势,面向全球客户,大力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
公司的制冷电机产品主要用于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拥有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微特电机节能降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分别在杭州、眉山建立生产基地,是国内领先的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电机专业供应商。
公司的铸件产品主要用于压缩机、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在上海、安徽拥有2个制造基地,为国内铸铁行业的领先企业。
二、经营模式情况
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主要业务发展情况
2023年是海立股份实施十四五战略呈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之年。公司全面贯彻“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工作总基调,面对国内外复
杂严峻的市场形势,坚持“双主业”发展战略,强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坚持科技创新,坚持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模式,通过推进对标一流,战略闭环,整合提速,优化治理等一系列工作,全面推进年度各项重点工作。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工作如下:
(一)业务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传统业务转子式空调压缩机销量创历史新高,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第二产业中海立马瑞利加大整合力度,运营逐步改善,但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1)传统主业销售增长,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主业保持市场地位。根据产业在线统计及海立调查综合分析,2023年度,中国转子式压缩机行业销量2.16亿台,同比增长10%。海立空调压缩机产量3,249万台,同比增长20%,销量3,018万台,同比增长11%,进一步缩小与行业第二位的差距、扩大与行业第四位的领先距离。其中海立空调压缩机出口销量540万台,同比增长1%。
产品与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抓住双碳、新冷媒新能效等市场和技术变革机遇,实现NRAC(非家用空调压缩机)及PAC(轻型商用空调压缩机)销量610万台,同比增长7%。其中,低GWP(GlobalWarming Potential,全球变暖潜能值)自然工质R290产品仅在新兴应用领域的销量就达到2022年的约2.6倍。
(2)汽车零部件产业新能源业务加快发展,并获得多个项目新定点或量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959万辆,同比增长36%。公司新能源车用电动压缩机销量同比增长43%,实现高于行业增速的发展;海立马瑞利也加快向新能源业务转型,2023年新能源业务自身占比较上年提升近1倍。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获得中国及海外车企多个项目新定点或量产。公司新能源车用电动压缩机、新能源车热泵空调、高压温水加热器等产品获得吉利、长城、比亚迪、东风日产、东风岚图、日产、本田等客户多款车型新定点,并获吉利、长城、东风日产、东风岚图、小鹏等客户多款车型新量产。新增定点项目未来将逐步量产,有力支撑第二主业的发展。
(3)加大海立马瑞利整合力度,经营状况止跌趋稳
调整核心管理团队,梳理全球组织架构,增强总部职能。采用内部提拔、协同支持和市场化引进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行业经验丰富、具备国际化运营管理经验的人才,极大地增强了管理团队能力。重构“总部-地区-工厂”三级全球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各层级和总部各部门职责,提升运营效率。强化技术与产品研发管理体系、预算与财务控制体系、法务与审计风控体系等内部管理体系,推动EC会议、产品与技术委员会、绩效与考核委员会等决策组织与决策机制建立。随着核心管理团队的调整、组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总部管控和运营能力增强,深入支配和控制全球运营。
多措并举,改善经营业绩。积极与全球范围内的客户进行价格谈判;通过新供方开发、全球资源配置等举措大力推进采购降本;通过全球项目统一管理,梳理项目资源,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通过全球产能布局调整,提升产线利用率。通过综合措施的运用,海立马瑞利经营改善卓有成效。
(二)其他经营工作
(1)建设海立科创中心,加大新赛道新产品研发投入
在集团层面加强共性技术、底层技术和共性平台研究和建设,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加大对集团整体业务发展影响深远的共性和前沿技术布局,加大对重点领域新技术和新赛道新产品研发力度,报告期内已成立包括集成式热管理系统、铝合金材料技术、离心式热泵压缩机等八个专项工作组。加强整合高校、协会、科研院所资源;筹划组织“技术赋能、思维创新”为主题的科技创新主题活动,增强团队能力和创新意识。
(2)践行ESG理念,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明确提出将双碳工作作为海立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启动双碳体系化、制度化工作。报告期内以“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为主题,初步构建了海立减碳路线图和碳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1.0版方案。推动和鼓励集团下属企业积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ESG履责能力及披露质量,完善多层级ESG治理架构,强化议题责任,编制发布了ESG相关管理办法。公司的ESG履责践行获得肯定,列为上海市国资委首批ESG发布示范企业之一,入选《2023年上海市国资监管ESG蓝皮书》案例,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上市公司ESG优秀实践案例》,入选“国有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榜单。
(3)深入调查研究,持续推动管理提升
①开展对标一流活动,推进战略闭环管控。通过全面、深入地开展与行业一流企业的对标活动,明确改进的方向和具体目标。同时通过导入先进战略管理模型和方法论,重新审视商业逻辑,梳理战略控制点、业务策略和关键任务,拟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并构建起战略到预算的衔接关系,为进一步推动建立企业战略闭环管控大循环模式创造条件。
②推进财务、IT、法务与审计一体化管控,增强集团协同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力。建设财务、IT、法务与审计相对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标准,优化职能、整合资源,有效整合集团本部和企业队伍,提升团队总体能力, 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控制经营风险。
③大力倡导加强人才引用育留力度,聚焦重要业务领域、关键瓶颈技术领域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深化管理、技术、技能条线队伍建设;深化分类分层激励考核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被投资公司激励约束方案;建设学习型组织,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组织活力。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3年 | 2022年 | 本年比上年 增减(%) | 2021年 | |
总资产 | 21,274,525,084.60 | 20,211,547,612.48 | 5.26 | 21,095,414,587.9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6,097,010,619.97 | 6,096,971,678.66 | 0.0006 | 6,225,484,314.57 |
营业收入 | 17,030,741,715.80 | 16,502,831,497.44 | 3.20 | 15,768,789,532.94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 | 16,409,253,978.91 | 16,011,175,291.30 | 2.49 | 15,225,895,859.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30,512,924.40 | 35,456,219.97 | -13.94 | 322,928,319.4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101,828,601.07 | -109,877,009.40 | 不可比 | 21,262,424.5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072,005,355.52 | 510,297,118.63 | 110.07 | 415,942,325.7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0.50 | 0.58 | 减少0.08个百分点 | 6.18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03 | 0.03 | 0.00 | 0.34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0.03 | 0.03 | 0.00 | 0.34 |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 | 第二季度 (4-6月份) | 第三季度 (7-9月份) | 第四季度 (10-12月份) | |
营业收入 | 4,301,581,107.48 | 4,888,072,586.12 | 4,194,780,828.40 | 3,646,307,193.8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27,316,400.12 | -21,648,219.38 | -39,422,870.70 | 118,900,414.6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37,570,875.73 | -32,630,866.51 | -45,129,732.47 | 13,502,873.6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65,165,733.65 | 203,759,981.00 | 1,060,107,797.72 | 173,303,310.45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62,831(其中B股:20,878) |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 61,926(其中B股:20,745) | |||||||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 ||||||||
股东名称 (全称) | 报告期内 增减 | 期末持股 数量 | 比例(%) | 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 | 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 股东 性质 | ||
股份 状态 | 数量 | |||||||
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0 | 283,433,348 | 26.30 | 0 | 无 | 国有法人 |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910,200 | 88,792,264 | 8.24 | 0 | 无 | 境内非国有法人 | ||
洪泽君 | 50,050,000 | 50,050,000 | 4.64 | 0 | 未知 | 境内自然人 | ||
GUOTAI JUNAN SECURITIES(HONG KONG) LIMITED | -933,667 | 28,395,421 | 2.63 | 0 | 未知 | 其他 | ||
HAITONG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ACCOUNT CLIENT | 0 | 23,648,380 | 2.19 | 0 | 未知 | 其他 | ||
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 9,090,000 | 9,090,000 | 0.84 | 0 | 未知 | 国有法人 | ||
香港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 | 0 | 6,490,586 | 0.60 | 0 | 无 | 境外法人 | ||
上海弘尚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弘尚科创增强三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 0 | 5,130,779 | 0.48 | 0 | 未知 | 其他 | ||
浙江银万斯特投资管理有限公 | -5,200,000 | 4,998,000 | 0.46 | 0 | 未知 | 其他 |
司-银万全盈2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4,857,300 | 4,857,300 | 0.45 | 0 | 未知 | 其他 |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 前十名股东中,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香港有限公司通过GUOTAI JUNAN SECURITIES(HONGKONG) LIMITED持有海立B股27,407,225股,与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一致行动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为一致行动人。除此之外,公司未知其他前十名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为一致行动。 | ||||||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 不适用 |
注:报告期末,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88,792,264股,另有1,430,900股用于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该部分股份所有权未发生转移。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1 公司所有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债券名称 | 简称 | 代码 | 到期日 | 债券余额 | 利率(%) |
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 | 22海立SCP001 | 012282236 | 2023-03-21 | 0 | 2.36 |
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 | 22海立MTN001 | 102281606 | 2025-07-22 | 10 | 3.4 |
5.2 报告期内债券的付息兑付情况
债券名称 | 付息兑付情况的说明 |
22海立SCP001 | 2023年3月21日已按期还本付息 |
22海立MTN001 | 2023年7月22日已按期付息 |
5.3 报告期内信用评级机构对公司或债券作出的信用评级结果调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4 公司近2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指标 | 2023年 | 2022年 |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资产负债率(%) | 63.25 | 63.46 | -0.3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 | -101,828,601.07 | -109,877,009.40 | 不可比 |
EBITDA全部债务比 | 0.2052 | 0.1929 | 6.38 |
利息保障倍数 | 0.39 | 0.34 | 14.71 |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请参见公司年度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的相关表述。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董鑑华2024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