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富临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四川富临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四川富临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制度,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2023年12月31日至本报告发出日之间,公司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结论的因素。
三、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
1.评价范围
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包括成都地区、绵阳地区、眉山地区、遂宁地区所有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公司,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100%、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的100%,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包括:汽车旅客运输业务、客运站经营业务、贸易业务、保险兼业代理业务、汽车租赁业务、车辆远程监控业务、旅行社经营业务、汽车检测业务、城配业务、货运业务、巡游及网约出租车业务等。
2.公司内控环境
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公司2023年新增了财务、事业发展、车技、精益运营、行政、审计、上市公司管理等方面相关制度,并陆续修订了安全、财务、人力资源、上市公司管理等方面相关制度。公司内控环境更趋合理。
3.主要的控制活动
公司的主要控制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活动、资产管理、汽车客运和客运站经营业务、安全生产管理、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商贸业务、关联方交易、投资管理。
公司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涵盖以上所有控制活动,主要的控制手段是授权审批、不相容职责分离、科技兴安、财产保护、内部监督等。主要体现为:
(1)评价年度内,公司全面落实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强化事故预防和责任追究,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通过主动安全防御设备及GPS对车辆运行动态监控、定期组织驾驶员安全警示教育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各类安全指标
基本控制在企业内控指标范围内。
(2)公司高度重视资金安全和资金的使用价值,2023年继续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减少资金闲置;通过内控杜绝越权审批支付,确保资金安全。
(3)公司持续通过全面预算和年度目标考核手段,管控各分子公司,大力推行定制客运,稳定公司在公路运输市场的地位和份额,逐步进行运输业务的转型升级。
(4)公司通过监事会、审计监察部等机构实施内部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以上控制活动的效果及效率进行事前或事后审计,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4.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
(1)安全风险
公司所属道路客运行业是全国安全生产的重要行业,也是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易发领域。根据行业特点,公司存在固有的日常经营安全风险,主要是汽车客运站安全隐患和汽车客运安全事故风险两方面。由于客运站具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构成复杂等特点,可能存在管控或不可抗力导致的安全隐患风险;由于道路客运业以公路为基础、以车辆为载体等运营特点,车辆在营运过程中存在着道路交通事故的偶发风险。
公司通过持续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强化全员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驾驶技能及应急处理能力,严格落实保险制度、配置营运车辆承运人责任超额赔偿保险等方式,防控公司安全风险。
(2)主营业务持续下滑的风险
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日趋健全、私家车保有量持续高位增长、群众出行方式改变的大趋势下,传统道路客运行业的替代风险加剧,或将导致公司传统客运客源流失加速,主营业务进一步萎缩。
公司将在夯实道路客运主业的基础上,优化城际出行业务结构,抓好网约车出行服务市场,并围绕“盘优盘活资源,实现产业延伸发展”推进定制客运、货运物流、汽车后服等业务发展,加快产业延伸和业务转型步伐。
(3)转型不及预期的风险
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产业转型,谋求持续发展新突破,目前已在定制客运、网约车、物流等延伸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业务发展壮大与客运下行阶段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且企业转型是企业价值重塑的长期过程,存在周期长、见效慢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伴随着转型不成功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将在夯实现有客运主业的基础上稳步延伸相关产业,以减少跨界经营、成本过高等不可控的转型风险。
(4)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随着公司通勤、商贸、物流、汽车租赁等业务规模扩大和客户数量增加,公司应收账款总额或将相应增长。若未来市场环境或者主要客户信用状况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足额收回导致坏账金额增加的风险,从而对公司未来业绩和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为应对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公司从源头上加强客户资信调查、合同评审、回款监管,强化风险评估和管理,同时内部建立起以资金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合同管理、跟踪客户征信状况、加大催收力度等措施,降低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二) 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公司专门成立2023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围绕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控制监督等内部控制五要素对公司本部及各分、子公司的各项业务进行评价。评价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被评价对象评价和评价组测试。采取的评价方法以调查问卷、现场沟通、查阅文件、复核账簿、穿行测试、实地查验等为主。
(三)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
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确定了适用于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公司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如下: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评价指标 | 重大缺陷 | 重要缺陷 | 一般缺陷 | |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利润 | 1.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利润表相关的:损失≧营业收入的2%; 2.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资产管理相关的:损失≧资产总额的2%。 | 1.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利润表相关的:营业收入的1%≦损失<营业收入的2%; 2.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资产管理相关的:资产总额的1%≦损失<资产总额的2%。 | 1、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利润表相关的:损失<营业收入的1%; 2、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资产管理相关的:损失<资产总额的1%。 | |
对以前年度报告更正 | 1.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利润表相关的:损失≧营业收入的2%; 2.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资产管理相关的:损失≧资产总额的2%。 | 1.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利润表相关的:营业收入的1%≦损失<营业收入的2%; 2.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资产管理相关的:资产总额的1%≦损失<资产总额的2%。 | 1.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利润表相关的:损失<营业收入的1%; 2.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资产管理相关的:损失<资产总额的1%。 | |
会计报表附注 | 担保 | 错误或遗漏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以上的担保或对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关联人提供的任何担保,或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以上的其他或有事项。 | 未超过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标准的内部控制缺陷。 | |
其他年报信息 | 重大诉讼、仲裁 | 错误或遗漏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以上。 | ||
担保 | 错误或遗漏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以上的担保或对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关联人提供的任何担保。 | |||
重大合同、对外投资、收购及出售资产 | 错误或遗漏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以上。 | |||
业绩快报 | 预计变动幅度或盈亏金额超出原先预计范围20%以上。 | 未超过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标准的内部控制缺陷。 |
若超过指标规定标准,董事会将分别情形适用,根据超过指标事件的重要程度
和性质,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具备合理可能性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中的缺陷,来认定为重大或是重要缺陷。不构成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的内部控制缺陷,均认定为一般缺陷。
(2)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出现以下情形的,可认定为重大缺陷,其他情形视影响程度分别确定重要缺陷或一般缺陷。
①当公司净利润位于特定指标值附近时,某项缺陷可能使公司净利润发生质变,则该项缺陷属于重大缺陷;
②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属于重大缺陷;
③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属于重大缺陷;
④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审计监察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属于重大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缺陷类型 | 直接财产损失金额 | 或 | 重大负面影响 |
一般缺陷 | 1.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利润表相关的:损失<营业收入的1%; 2.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资产管理相关的:损失<资产总额的1%。 | 或 | 受到省级以下政府部门处罚,但未对公司定期报告披露造成负面影响。 |
重要缺陷 | 1.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利润表相关的:营业收入的1%≦损失<营业收入的2%; 2.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资产管理相关的:资产总额的1%≦损失<资产总额的2%。 | 或 | 受到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处罚,但未对公司定期报告披露造成负面影响。 |
重大缺陷 | 1.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利润表相关的:损失≧营业收入的2%; 2.可能导致或导致的损失与资产管理相关的:损失≧资产总额的2%。 | 或 | 受到国家政府部门处罚,且已正式对外披露并对公司定期报告披露造成负面影响。 |
在评价过程中,董事会将分别情形适用。根据事件性质及影响来确定缺陷类型。
(2)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分为5大要素12项,具体类别:
①控制环境要素分为:治理机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社会责任;
②风险评估要素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③控制活动要素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等控制活动;
④信息与沟通要素分为:信息的收集和信息的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
⑤监督与检查主要包括:监督检查机构的建立和机制的确立、监督检查执行和实施等。
(详见附件)
(四)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
四、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其他可能对投资者理解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内部控制情况或进行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内部控制信息。
附件: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
四川富临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二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附件: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
项目 | 重大缺陷 | 重要缺陷 | 一般缺陷 | |
控 制 环 境 | 治理机构 | 1.公司治理机构缺失,不存在权力制衡机制; 2.当前治理机构对科学决策机制造成极端负面影响,决策结果与预期目标向背离; 3.公司管理层被发现有重大舞弊行为,严重损害公司利益。 | 1.公司治理机构存在严重缺陷,权力制衡机制受到严重影响; 2.对科学决策机制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决策结果与预期目标存在显著差异。 | 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权力制衡机制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对科学决策机制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决策结果与预期目标存在差异。 |
人力资源 | 1.人力资源长期性严重过剩或缺乏,且结构不合理,致使公司严重偏离发展目标; 2.缺少员工激励约束制度,关键岗位管理不善,致使员工严重流失,泄漏重大商业秘密,造成重大损失; 3.无员工退出机制,导致经常性的法律诉讼,或公司声誉严重受损,恢复时间长,成本大。 | 1.人力资源短期过剩或缺乏,结构不合理,短期内未影响公司发展目标; 2.员工约束激励制度不完善,员工流失,泄漏一般性商业机密,造成一定损失; 3.员工退出机制不完善,偶尔发生法律诉讼,短期内影响公司声誉。 | 1.人力资源适中但结构不合理,影响工作效率; 2.约束激励机制执行效果欠佳; 3.员工退出机制未得到执行。 | |
企业文化 | 1.极其缺少积极向上的文化,致使公司凝聚力、竞争力低下; 2.严重缺少创新、团队和风险意识,导致公司严重偏离发展目标,经营面临困难; 3.严重缺少诚信经营理念,导致经常性发生舞弊事件,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声誉; 4.公司文化差异大、理念冲突严重,多次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 1.缺少积极的企业文化,短期内影响公司竞争力; 2.缺少创新、团队和风险意识,虽短期内不会影响公司经营目标,但长期积累后将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3.缺少诚信经营理念,发生个别舞弊事件; 4.文化差异大、理念冲突,导致并购重组不顺利。 | 缺少健康的企业文化,对公司经营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该影响可以通过其他控制予以消除。 | |
发展战略 | 1.公司未制定任何发展战略,严重制约了公司发展,未形成任何竞争优势,多次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2.发展战略严重脱离实际或严重偏离主业,使得战略难以推进、各项目标难以实现或因过度扩张而经营失败; 3.发展战略受主观影响较大,无评估机制,导致战略频繁变动,造成严重资源浪费,危及了公司生存。 | 1.公司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发展,竞争优势不明显,丧失了部分发展机遇; 2.发展战略部分脱离实际或偏离主业,对战略推进造成较大阻碍,部分目标难以实现; 3.高层主观判断较大程度的影响了评估机制,导致发展战略不合理,公司遭受较大损失。 | 1.公司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发展,削弱了公司竞争力,但通过其他措施可以逐步消除不利影响; 2.对战略推进造成一定阻碍; 3.战略评估机制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战略制定未充分评估。 | |
社会责任 | 1.公司经营活动与政府政策目标相背离,对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 2.严重缺少安全经营措施,多次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使公司遭受巨额损失,被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停业整顿,社会影响恶劣。 | 1.公司经营活动严重偏离了政府政策目标,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2.安全经营措施执行不到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 1.公司经营活动与政府政策目标有一定冲突,对社会稳定有一定负面影响; 2.发生的交通事故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保险公司赔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影响,公司未遭受或遭受轻微损失。 |
风险评估 | 风险识别 | 未及时、准确、全面识别来自公司内部风险(如:经营方式、资产管理、财务状况等)和外部风险(市场形势、法规、资源等),致使公司应对滞后,遭受严重损失或经营困难。 | 对公司面临的风险收集不够及时、全面、准确,应对措施相对滞后,导致公司遭受重大损失。 | 公司对面临的风险收集不够及时、全面、准确,造成一定损失。 |
风险分析 | 未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未区分重大风险和次要风险,导致未及时应对或应对不当,遭受重大损失。 | 未及时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未准确区分重大风险和次要风险,导致应对措施相对滞后,遭受重大损失。 | 未及时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未准确区分重大风险和次要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风险应对措施,造成一定损失。 | |
风险应对 | 风险应对策略不当,导致公司遭受巨大损失,经营困难。 | 风险应对策略不当,导致公司遭受重大损失。 | 风险应对策略不当,造成一定损失,或不及时纠正,公司将面临损失。 | |
控制活动 |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等控制活动 | 公司缺少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经营分控制、绩效考核控制等控制活动,或控制活动不全面,导致公司经营过程中多次发生重大错误、严重舞弊行为及法律诉讼,损失严重,致使经营困难。 | 公司控制活动不健全,经营中出现重大错误、舞弊行为、法律诉讼等,损失严重。 | 部分控制活动不健全,但通过监督检查能及时发现并整改,尚未造成损失。 |
信息与沟通 | 信息 | 未收集内部信息(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等)和外部信息(行业协会、市场调查、网络媒体等),不能及时根据公司现状做出相应决策,出现重大经营失误和损失,错失发展机遇。 | 信息收集不够全面和不及时,导致决策滞后,出现经营失误和损失。 | 信息收集不够全面和不及时,导致决策滞后,但并未造成损失,后经补救措施后未造成损失。 |
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 | 1.内部信息传递不畅通、不及时,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造成重大损失; 2.信息传递过程泄露重大商业秘密,削弱公司竞争力,导致重大损失; 3.缺少与外部沟通,导致舆论被动或经营陷入极大困境。 | 1.内部信息传递不畅通、不及时,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造成较大损失; 2.信息传递过程泄露较重要的商业秘密,削弱公司竞争力,导致较大损失; 3.与外部沟通不当,造成舆论被动或经营环境陷入极大困境,不利影响可消除但成本较大。 | 1.内部信息传递不畅通、不及时,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虽未造成损失,但影响公司经营效率; 2.信息传递过程泄露一般性商业秘密,对公司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3.与外部沟通不及时,对公司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 |
监督检查 | 1.缺少监督检查机制; 2.监督措施无法顺利推行。 | 1.有监督机制,但该机制无法发挥应有效应,且短期内得不到改善; 2.监督措施推行中有严重阻碍。 | 1.监督机制不全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2.监督措施推行中有一定阻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