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沪农商行:2023年度社会责任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04-26

目录

报告编制说明董事长致辞行长致辞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2023 年关键绩效 2023 年荣誉奖项ESG 管理 ESG 管理体系构建 实质性议题分析 利益相关方沟通

附录ESG 绩效表独立鉴证报告内容素引读者反馈表

创优“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打造赋能社会治理主阵地锚定乡村振兴痛难点,助力完善农村信用体系聚焦新市民和退役军人,拓宽金融服务广度深度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组织架构加强产品创新及构建科创金融生态加大科技客群精准服务力度

深耕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

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

提升治理水平加强内控合规全面风险管理推进数据治理

铸优养老金融坚持优质服务保障客户权益坚守安全底线发展数字金融打造公益文化携手员工成长

应对环境与气候变化发展绿色金融践行绿色运营

促进区域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扶持小微企业聚焦民生工程扶持民营企业发展跨境业务

尚德尚善完善公司治理

至精至勤坚持以人为本

共愿共美守护绿水青山惠城惠民服务实体经济

报告编制说明

本报告是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农商银行”“本行”)向社会公布的 2023 年度社会责任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重点披露本行在环境、社会及治理方面的主要实践和成果,以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与关注,并促进本行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表现。本行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报告时间范围:2023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部分表述及数据适当追溯以往年份。报告组织范围:本报告以上海农商银行为主体部分,部分内容涉及上海农商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长江联合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简称“长江金租”)。报告发布周期:本报告为年度报告,最近报告发布时间为 2023 年4月。报告发布情况:自2007年以来,本行已连续17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连续第二年发布社会责任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

本报告中的财务数据来自《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其他数据来自本行内部文件、报表和相关统计数据等。若无特殊说明,本报告中所涉及货币金额以人民币作为计量币种。

报告范围

数据信息说明

本报告编制遵循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指标体系(1.0版)》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任银行原则》。同时,本报告参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2021 版)。

本报告提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按照《国际鉴证业务准则第 3000 号(修订版)?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对报告中披露的选定关键数据执行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并出具独立鉴证报告,参见“独立鉴证报告”章节。

本报告分别以中、英文编制,在对中英文文本的理解上存在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本报告由再生环保纸张印刷,以印刷版和网络版两种形式发布,网络版查询及下载地址:www.shrcb.com

上海农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 70 号 9 楼电话:021-61899333、61899460(传真)邮编:200002

报告编制依据

报告保证方法

报告发布形式

联系方式

董事长致辞

2023年,本行坚持金融政治性、践行人民性、提升专业性,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金融工作各领域、各环节,胸怀“国之大者”,强化金融“国之重器”的使命担当,坚定扛起服务国家战略、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责任,向上而行,向阳而动,向善而为,向美而进。2023年本行在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公布的MSCI ESG评级结果中获得A级评级,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入围央视财经中国ESG上市公司金融业“先锋30”,荣获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2022年度碳金融实践奖、2023年度GF60绿色金融“最佳金融机构奖”等奖项,再次交出一份完美的社会责任答卷。

以长期主义的坚守和执著,不断淬炼服务民生的初心和韧性。长期主义是指引我们保持定力、跨越周期、穿越迷雾的价值罗盘。长期主义的内涵,不单指时间上的长短,更重要的是指找到“变化”中的“不变”,在发展的周期中,用长期的确定性对冲短期的不确定性,不管前路是长坡厚雪还是崎岖坎坷,咬定青山不放松,执炬迎风毅然前行。2023年,我们发布2023—2025年发展战略,新三年战略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以贯之,“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使命不变,服务“三农”、小微、科创、社区居民的战略定位不变,上一轮战略提出的坚持客户中心、坚守普惠金融和坚定数字转型这三大核心战略继续强化执行,并确定了打造稳健发展的品质银行、ESG管理的示范银行、普惠金融的先锋银行的战略目标,在长周期的服务旅程上和客户风雨共济,相伴成长。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是近年来本行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破解民生痛点的一大创新突破。2023年,我们在之前“六式赋能”的治理模式和“六度共治”的治理生态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重点建设了“心家园”这个赋能社会治理的主阵地,致力于社会问题的金融化解决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化服务,将服务范围从银行网点延伸至乡镇、街道、社区,将服务内容从金融延伸至非金融。截至2023年末,已建成600余家“心家园”公益服务站,围绕“一老一小一新”重点客群提供老年大学、健康讲座、文化娱乐、家庭教育、反诈防非等在内的多项服务,每月开展服务民生活动超1,000次,每月深度参与人数2万人次,为上海金融机构服务社会民生、赋能社会治理提供了新范例和新样本,形成了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的“农商模式”。以专业主义的态度和精神,不断厚植金融报国的情怀和信念。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建构中,作为“国之重器”的金融机构任重道远。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金融机构要厚植金融报国情怀,自觉地把金融工作放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定位,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同时我们看到,金融商品的特殊性、金融牌照的稀缺性、金融资源的密集性,决定了金融的专业性,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发展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在深入推进战略转型和价值重构时,更需要变资源投入为专业制胜,不断提

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力

升专业水平和能力,惟其如此才能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大局。2023年,我们重点打造“五大金融服务体系”,这既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的生动实践,也是本行以专业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宏阔舞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支撑。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依托科技,依托创新。2023年本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围绕上海科创中心、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坚持“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的理念,发布《科技金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聚焦重点前沿产业和科创企业,发挥金融推动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提升产业供应链稳定性的积极作用,构建多层次专属经营机构体系,推出多元化的专属科技金融产品,创设多向度的专属科技金融生态,突破传统信贷模式的桎梏,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良性高水平循环,积极助力上海“大零号湾”科创湾区蝶变新生、张江高科园区“科创雨林”枝繁叶茂,为众多科技创业创新梦想插上了金融的翅膀。截至2023年末,本行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数3,275户,较上年末增加815户,增幅33.13%,户数位列上海同业前列,已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近6,900户。以先义后利的胸怀和格局,不断校准价值创造的方向和坐标。秉

持什么样的发展观、追求什么样的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一家商业银行应对变化变局、稳步向前发展的能力与潜力,商业银行如果只关注经济价值回报而忽视社会价值创造,则行之不稳、行之不远。金融机构从来不缺客户,客户也不曾缺少需求,缺的是真正聆听客户的心声,破解客户的痛点难点,帮助客户创造持续的价值。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必须要放大格局,校准价值创造的方向和坐标,打破垄断专营的思维定式,以义取利,金融向善,建立与民共进共赢、互利互惠的新发展逻辑和商业范式。2023年,本行围绕“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的战略愿景,坚持做小做散,对“三农”、小微、科创企业和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中,坚持“增量、降价、扩面、提质”。我们进一步扩大金融覆盖面,聚焦特殊群体,尤其在标准化金融产品无法完全覆盖的地方,在金融科技尚难以穿透的地方,正是我们发力着力所在。2023年,本行服务的个人客户数(不含信用卡客户)达到2,324.60万户,比上年增长10.99%;公司客户数量34.43万

户,比上年增加4,393户;“新市民”贷款放款金额达10.27亿元,极大提升了新市民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帮助更多的客户实现“创业梦”“安家梦”“富裕梦”,实现人生的价值。本行积极服务客户财富保值增值,2023年持续推进安享伴老财富规划项目,为客户打造的适配个人客户全生命周期、多元资产组合配置为核心的综合化、差异化、陪伴式特色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末,体验规划客户突破3.10万户,安享伴老AUM持仓突破7.90亿元。同时针对代发工资、代发社保、工会卡、按揭及理财新客等重点客群发行专属理财产品,促进零售客户整体的支付结算粘性、活跃度、价值创造显著提升。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以来,累计为客户创造收益超97亿元。2024年年初热播的电视剧《繁花》经典台词是“不响”,“不响”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商业智慧,“不响”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保持定力、传承过往、提升品质;“不响”是一种积极的处事哲学,沉淀自己,冷静理智、蓄势待发。2024年,本行将炼内功、强管理、抓执行,在“不响”中进窄门,走长路,下苦功,静水流深,行稳致远;在“不响”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经营品质,防范化解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从来就不遥远,一步步,一天天。我们只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给时间。

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3年是本行新三年战略发展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我们以“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为使命,不忘服务“三农”、小微、科创和社区居民的初心,坚持“赚辛苦钱 赚实在钱 赚专业钱”,积极探索将ESG理念与自身特色相契合的新发展范式,持续提升ESG表现。通过打造更加包容、更具温度、更有担当的银行,书写“人民金融”新答卷。人民金融的“践行者”,党建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本行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公司改革发展全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稳健合规经营、履行国资国企社会责任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我们着力推动党建与公司治理共融互促。在制度建设上构建了“党委全面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管理层执行落实”的公司治理运行机制;在组织建设上夯实政治基础,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在企业文化上营造文化共识氛围,明确文化目标导向,树立文化共建意识。我们牢固确立总行党委在公司法人治

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保障“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机制,全面落实党委“三重一大”事项前置研究要求,积极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建设“强有力的董事会”,充分发挥董事会“定战略、防风险、作决策”核心作用,年内推进完成独立董事和部分股东董事换选,增加女性独董,组建多领域复合背景“外脑”团队,董事会多元化、独董专业性和与本行战略适配性更强,建立独立董事专门会议机制,强化履职效能。谋划高质量发展蓝图,研究制定新三年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优化战略OKR全流程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战略任务分解,纵深推进战略执行。我们始终坚守风险合规底线。强化在反洗钱、反腐倡廉、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负责任采购等领域的内控合规管理,从严防范各类金融风险。健全完善“利益多元、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股权结构,关注多元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与政府、客户、投资者、员工等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及时、真诚回应利益相关方期望与诉求。向实向善的“深耕者”,金融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本行扎根上海,积极服务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战略,以金融资源助力实体经济,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不忘“三农”初心,擦亮“农”字头品牌,精准匹配服务三农职责定位,着力打造上海地区“支农金融主力军”品牌。我们致力于服务国家区域及上海市重大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市“五个中心”以及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建设,聚焦“五个新城”和“南北转型”,服务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实际行动为上海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积极支持上海东方枢纽项目、浦江召稼楼“城中村”改造、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项目、西岑科创中心、长兴海洋科技港二期等重大项目。截至2023年末,“五个新城”企业授信余额1,027.90亿元,服务企业5,385户,连续三年授信余额和服务企业数双净增。我们聚焦现代农业、乡村融合,以郊区支行、村镇银行为主战场,量身打造符合大都市特点的“精品农业”。承销上海市首笔“碳中和债/乡村振兴”绿色中期票据,参与并落地全市首笔市财政及农委牵头建立的“政银保担”四方机制项下批次担保业务,支持全市首个农村集体土地开发的保障性租赁房项目,开发“鑫易

行长致辞

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顾建忠

智链”等创新金融产品,着力探索订单农业、家庭农场、农批农贸数字化平台、“新市民”入乡就业等服务,让民生愿景变成“摸得着看得见”的幸福实景。信用先行,整村授信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末,已在全市范围内完成159个信用村、3个信用镇和1个信用乡的认定,为1,000余户村民主动授信超2亿元,助力农业更兴、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勾勒共同富裕的美丽愿景。截至2023年末,涉农贷款规模663.78亿元,保持上海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和领先者地位,涉农经营主体担保基金业务累计发放贷款超10亿元,继续保持同业第一。社会治理的“探索者”,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本行坚持以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建设;持续深耕科技金融特色,提升金融专业性,赋能新质生产力;积极践行养老金融服务,以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打造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我们全面启动建设“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600余家“心家园”公益服务站,街道和乡镇覆盖率达93%。创设“心家园”老年大学,成为上海市首家以社会力量参与实体办学的金融机构。聚焦百姓急难愁盼的生活场景需求,在上海市卫健委、市妇联等机构指导下,将网点金融服务延伸至社区,通过推出“名医进社区”健康大讲堂、宝贝看非遗、青少年家庭教育等品牌项目,为郊区老人、儿童、新市民等群体提供多样化服务,探索赋能社会治理新路径。“心家园”品牌在上海市民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并获得社会广泛认可,被人民日报赞誉为“金融为老有了上海模式”。我们在科技金融领域持续创新深化,全力赋能新质生产力。构建多层次的专营机构体系,成立上海市首个总行级科技金融事业部及13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与一批专业团队。创新产品体系,推出孵化器专项产品“鑫孵贷”、临港园区科创贷、研发贷、员工持股贷等特色产品。全力打造“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联合多方机构构建科技企业赋能生态圈“鑫生态”,形成生态化客户赋能体系。2023年末,本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925.16亿元,增幅近30%。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规模329.37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突破22亿元,均位列全市银行同业第一。我们积极践行探索养老金融服务,从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个维度深入推进体系化建设。开展养老金服务,作为本市主要的个人养老金代发行,共为近120万客户提供养老

金代发服务。2023年,本行代发养老金笔数市占排名全市第二,其中居保市占第一,养老金代发发放笔数增量排名第一。构建特色化、综合化、一站式的产品服务平台,深化伴老账户应用场景,打造稳健的养老财富管理陪伴体系。以物理网点为养老服务主阵地,建立养老特色网点样板,优化网点适老服务水平,并以老年大学、长者食堂为特色,探索老年客群社区服务机制。

绿色发展的“陪伴者”,金融擘画未来生态蓝图本行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绿色发展相伴相生。全面深化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绿色业务发展,探索绿色运营新模式。2023年,我们在绿色金融战略执行方面成效显著,在绿色管理体系建设、绿色投融资规模提升、自身绿色运营等方面均圆满完成当年战略目标,为推进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坚持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能级。持续优化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健全绿色金融数字化管理体系,初步搭建了绿色金融“2+N”制度框架,绿色金融管理效能显著提升。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落地上海市首批“节水惠”业务,创设银行间市场首只长三角绿色主题债券篮子,自营绿色债券持仓规模位居全国农村金融机构首位,成为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首批入驻机构,荣获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金融实践奖”、GF60绿色金融奖之“最佳金融机构奖”。截至2023年末,绿色信贷余额

614.31亿元,较年初增幅41%,绿色信贷增幅显著高于同期整

体信贷增速,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规模位居全国农村金融机构首位,绿色租赁增速较上年翻两番。高度关注自身绿色运营,开展全行运营能耗数据管理工作,推广员工个人“碳账户”,在办公软件中上线员工“低碳生活”小程序,鼓励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松江泗泾支行获评“上海市银行绿色示范网点”,张江科技支行成为国内首家取得碳中和(CCER)证书的科技支行。金融如水,善泽一方。未来,我们将锚定未来“ESG管理示范银行”的战略目标,致力于打造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典范、长三角最具绿色底色的银行、探索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的上海模式,持续提升ESG表现,为增进民生福祉做出贡献。

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关于我们公司简介上海农商银行成立于2005年8月25日,是由国资控股、总部设在上海的法人银行,也是全国首家在农信基础上改制成立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农商银行于2021年8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沪农商行”,股票代码 601825)。2022年10月18日,上海农商银行正式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并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UNEP FI),成为上海市首家承诺遵守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的商业银行。截至2023年末,集团资产总额13,922.14亿元,吸收存款本金10,164.12亿元,贷款和垫款总额7,114.83 亿元,净利润124.87亿元,分支机构364家;集团员工总数11,295人

。围绕上海“新三大任务”“五个中心”以及“四大品牌”建设,本行以“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为使命,践行“诚信、责任、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推进“坚持客户中心、坚守普惠金融、坚定数字转型”核心战略,努力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建设具有最佳体验和卓越品牌的区域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集团资产总额13,922.14亿元吸收存款本金10,164.12亿元贷款和垫款总额7,114.83 亿元净利润

124.87

亿元

分支机构

家集团员工总数11,295人

?

【统计口径】员工统计口径为本公司劳动合同制员工和劳务派遣制员工。

2023年社会责任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

2023 年关键绩效

含代扣代缴个税。

【统计口径】本行自 2022 年起按原银保监会口径对外披露绿色信贷余额,包括表内贷款和表外信用证和承兑汇票。本报告 2023年、2022 年、2021 年绿色信贷余额按照原银保监会口径对外披露,包括表内贷款、表外信用证和承兑汇票;2020 年绿色信贷余额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口径进行统计。在已披露的 2021 年社会责任报告中,绿色信贷余额数据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口径,此处数据依据原银保监会口径,故存在数据差异。

【统计口径】人均办公耗水量统计口径为本行总行大楼。

资产总额(单位·亿元)

纳税总额

(单位·亿元)

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每股社会贡献值(单位·元/股)

净利润(单位·亿元)13,922.14

55.93

264.14

4.46

124.87

12,813.99

54.82

256.27

4.65

113.93

11,583.76

50.46

241.64

4.31

100.47

董事会成员数量(单位·名)

监事会会议次数(单位·次)

董事会会议次数(单位·次)

监事会会议平均出席率(单位·%)

董事会会议平均出席率(单位·%)

合规案防警示教育培训人次(单位·人次)

8,470

8,998

2023

2023

2023

2023

2022

2022

2022

2022

2021

2021

2021

2021

9,248

治理

经济

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单位·亿元)

绿色信贷余额

(单位·亿元)

员工参与培训人次(单位·人次)

绿色租赁余额(单位·亿元)

营业办公纸张消耗量(单位·吨)

涉农贷款余额(单位·亿元)

客户投诉处理率(单位·%)

资管产品投资绿色债券余额(单位·亿元)

公益慈善捐赠金额(单位·亿元)

智能柜台覆盖率(单位·%)

人均办公耗水量

(单位·吨/人)

4,492.69

331,817

614.31

26.80

101.47

21.39

7.35

435.67

37.43

69.8916.59

6.40

197.75

45.15

63.2114.01

7.90

663.78

100%

1,175.80

100%

3,721.42

362,712

644.22

100%

2,126.10

99.45%

3,305.43

237,495

577.85

100%

1,218.40

98.91%

表内绿色债券投资持仓余额(单位·亿元)

115.49

90.34

36.00

环境

社会

2023年荣誉奖项2023年,本行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成绩斐然,表现卓越。在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公布的MSCI ESG评级结果中获得A级评级;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入围央视财经中国ESG上市公司金融业“先锋30”;获新华信用“金兰杯”ESG治理优秀案例、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2023责任犇牛奖?ESG公益先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2022年度碳金融实践奖、2023年度GF60绿色金融“最佳金融机构奖”等奖项。2024年1月,本行成为上海市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重要基础设施?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的首批入驻机构。此外,本行2022年度ESG报告获评上海市国资委系统2022-2023年社会责任(ESG)“十佳报告”,并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评级“五星级(卓越)”。这些评级和奖项的获得是对本行在可持续发展和ESG实践方面努力的肯定,也展示了本行在推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良好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奖项类别颁证机构荣誉奖项

综合类

英国《银行家》2023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第128位Brand Finance2024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排行榜,第174位福布斯福布斯2023全球企业2000强《财富》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第310位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上海市国资委

上海市国资委系统2022-2023年社会责任(ESG)“十佳报告”中国银行业协会2023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第23位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

2022年度ESG报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委会评级-五星级(卓越)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2023上海企业100强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2023上海服务业企业100强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23中国企业500强央视财经中国ESG上市公司金融业先锋30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信用“金兰杯”ESG治理优秀案例环境类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2022年度碳金融实践奖GF60绿色金融2023年度最佳金融机构奖

社会类

国家外汇管理局

2023年度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A类”(包括总行和上海地区)上海市人民政府

“心家园”助老服务项目荣获2021-2022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三等奖上海市国资委2023上海市国资系统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案例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市反洗钱宣教基地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上海市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协会

2023年度上海市治安防范先进集体中国银行业协会

2023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N+1+M供应链金融体系,

助力产业链普惠金融”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及责任云研究院2023责任犇牛奖?ESG公益先锋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

“面向乡村的智能普惠融资平台建设项目”荣获2023

年度上海银行业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专项立功竞赛一

等奖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

上海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优秀创新单位(“银税快贷”

助力小微企业融资)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

上海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优秀案例(卫星遥感赋能农业

产业链金融)

评级类

中国银行业协会

2023年度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

(GYROSCOPE)评价,城区农商银行综合评价第一标准普尔全球评级BBB标普信用评级(中国)AAAspc,展望“稳定”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 ESG评级 A万得WindWIND ESG评级 A

专业类

上海市委组织部

上海市第十五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典型事迹

片三等奖

上海市国资委

2023年上海国企好新闻

《新三年新征程 上海农商银行书写“人民金融”新答卷》

获评文字作品类好新闻

《一键进阶SHRCB专业“代盐人”》

获评融媒体作品类好新闻中共上海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活动ISG网络安

全技能竞赛“观安杯”管理运维赛银行总行组一等奖、

总决赛优胜奖、优秀组织单位共青团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

第三届“奋斗杯”上海市青年技能大赛数字经济青年创

新大赛优秀项目奖及个人二等奖

奖项类别颁证机构荣誉奖项

ESG 管理ESG 管理体系构建

责任理念

责任目标

治理架构

本行将企业社会责任和ESG融入经营管理实践,全力服务实体经济、“三农”、小微、科创和社区居民,持续以勤勉精进、认真务实态度扎实履行社会责任。

2023-2025年战略目标:打造稳健发展的品质银行、ESG管理的示范银行、普惠金融的先锋银行。本行将ESG管理纳入2023—2025年发展战略,提出未来三年“打造ESG管理示范银行”的战略目标,通过打造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典范、长三角最具绿色底色的银行、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的上海模式,持续提升ESG表现,为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成功经验和可复制案例。

本行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加强社会责任、绿色金融等可持续发展领域在公司治理层面的顶层设计。董事会为ESG领导机构,董事会层面设立“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指导本行绿色金融、环境保护的总体推进工作。高管层成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动全行绿色金融工作。董事会办公室为ESG工作牵头部门。

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使命

战略愿景

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建设具有最佳体验和卓越品牌的区域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坚持客户中心坚守普惠金融坚定数字转型核心战略

诚信责任创新共赢

核心价值观

尚德尚善惠城惠民至精至勤共愿共美

企业文化核心精神

责任领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聚焦经济、环境、社会等维度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人类面临贫困、不平等、气候变化、 环境退化、繁荣以及和平与正义有关的共同挑战,构建了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美好蓝图。本行将自身经营发展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关联,不断深化履责方法与 ESG 管理体系,根据目前的主要产品服务、技术发展与战略规划方向, 将 14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目标 5性别平等

目标 4优质教育

目标 3良好健康与福祉

目标 2零饥饿

目标 1无贫穷

设立 35 家村镇银行支持本地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百姓走向共同富裕通过聚焦现代农业、乡村融合,以郊区支行、村镇银行为主战场,精准匹配服务“三农”职责定位,对接巩固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各项任务

重视员工培训,上线 HEROS 培训平台,提升员工培训渗透率联合社区和高校,组织金融知识相关公益课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传播金融向善力量“心家园”老年大学,持续探索实践“社区+教育+金融”的终身教育模式“心家园”公益大讲堂,本行志愿者队伍进社区开展社区居民基础金融知识的普及活动

深化小微企业服务,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加大中小微企业投入力度,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在招聘原则中明确规定不因应聘者的性别等差异而区别对待董事会构成中提升女性董事成员占比;在工作中切实保障女性员工权益

举办全行员工健康关爱服务节活动,关注员工健康举办“投行百家讲坛”活动医疗健康专场以及“鑫动能”生物医药行业论坛,持续优化社会健康关爱服务通过“心家园”项目,普惠金融积极赋能社会治理,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本行行动

通过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等金融创新方式,携手助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落地,大力支持能源行业清洁转型落地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助力企业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与绿色发展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碳中和债券承销项目,助力社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首单绿金债成功发行,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创设全市场首只长三角绿色主题债券篮子,推进长三角地区的低碳发展与经济发展

积极响应国家和上海市产业政策导向,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关系国计民生领域予以重点信贷支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地区重点战略与推进自身发展战略相结合,着力在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培育和塑造经营特色致力于服务国家区域及上海市重大战略,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响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把握上海“五个中心”和“五个新城”建设机遇,全力助推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以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发展,与各方展开多层次的深度合作,以实际行动为上海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精准对接支持上海市“3+6”先进制造业产业持续做深做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社区充电桩”等场景下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优先额度支持新城内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重点保障农民上楼、乡村振兴项目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倾心服务“三农”、小微、科创、社区居民,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关注弱小,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获得性完善工资支付系统建设,加强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服务目标 10减少不平等

目标 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

目标 8体面工作及经济增长

目标 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

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本行行动

目标 17

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目标 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

目标 13气候行动

目标 12负责任消费和生产

目标 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

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多渠道披露产品和服务全流程信息,制定销售合规底线,并开展负责任营销、合规营销相关培训

在新三年战略中提出打造“以绿色金融为底色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体系”作为五大金融服务体系之一制定《上海农商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营销指导意见》,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大对绿色信贷业务的支撑力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践行绿色运营持续打造绿色品牌,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并发布报告,成为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签署银行,绘就绿色金融服务版图

在 ESG 体系构建、供应商选择、员工招聘、薪资待遇等方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推进责任采购,建立诚信稳定、门类齐全、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关系,保障采购工作合规、高效开展落实绿色采购理念,在采购活动中注重节约、充分利用剩余设备资源对供应商加强管理,要求供应商提供质量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绿色证书

提出“心家园”社区综合服务方案,护航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实现美好生活助力老旧住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及其他城市更新项目等,致力解决群众安居就业等民生问题,持续推进城市和谐发展

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本行行动

实质性议题分析本行将责任理念与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活动相结合,运用重要性分析模型,系统推进实质性议题的识别、评估和披露工作。通过管理层访谈调研,结合外部专家意见,确定了对于本行和利益相关方具有重要性的实质性议题。

解读宏观政策与行业热点,明确本行履责的政策导向与发展机遇,结合《负责任银行原则》、公司发展战略及社会责任实践等,对实质性议题进行更新及调整。

基于利益相关方调研和关注重点,结合公司重点部门访谈、外部专家判断等,从对利益相关方的重要程度和对本行的重要程度两个维度对30 项议题进行评估。

根据议题评价结果构建实质性议题矩阵,结合议题重要性的高低程度,获得议题的排序结果,对于高实质性的议题在报告中进行重点披露。

? 信息披露与质量? 数字化转型? 消费者权益保护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利益相关方沟通? 反贪污与反洗钱

? 责任采购? 公益慈善? 应对气候变化

? 数据隐私安全? 产品服务创新? 保障中小股东权益

? 绿色运营? 投资者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保护知识产权? 客户满意度及投诉处理? 公司治理? 员工沟通渠道

? 坚持党建引领? 支持实体经济? 践行普惠金融? 强化内控合规? 员工培训与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双碳”目标? 员工薪酬福利? 工作与生活平衡? 困难员工帮扶? 全面风险管理议题对上海农商银行的重要程度低

实质性议题矩阵

识别评估披露

利益相关方沟通本行高度重视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不断拓宽沟通渠道,充分倾听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反馈,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真诚回应利益相关方期望与诉求,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打造优秀的企业公民形象。

? 服务实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助力“双碳”目标? 防范金融风险? 发展普惠金融? 规范公司治理? 反贪污与反洗钱? 依法纳税? 促进就业创业? 提升客户体验? 满足客户需求? 保障客户权益? 普及金融知识?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持续稳健经营? 提高盈利能力? 提升股东回报? 提升公司价值? 规范公司治理? 防范金融风险? 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保障员工权益? 关怀员工生活? 关注员工成长? 拓宽合作渠道? 公平公正采购? 诚实守信履约? 商业道德与反腐败? 助力公益慈善? 支持社区发展? 塑造品牌形象

? 研究和执行相关金融政策? 支持行业政策制定? 参与调研走访与会议? 配合监管检查,接受监管考核? 上报统计报表? 在线业务办理? 客户需求调研? 客户满意度调查? 投诉热线? 客户关怀活动? 便民服务? 定期报告? 信息披露? 路演? 投资者说明会? 接待来访? 分析师会议? 股东大会? 投资者服务电话、邮箱

? 职工代表大会? 员工满意度调查? 员工文体活动? 培训课堂? 日常沟通? 同业交流合作? 招投标活动? 供应商调研走访? 开展公益活动? 员工志愿服务? 社区服务活动? 媒体宣传

? 遵守法律法规,足额纳税,增加就业岗位? 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关注气候变化,发展绿色金融? 积极贯彻国家和地方政策,服务实体经济? 加强合规管理和合规教育,树立全员合规意识?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加快风险系统建设

? 优化业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便民服务? 完善投诉流程,开展投资者教育,保护消费者权益? 加强金融科技建设,注重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 保持各项业务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股东权益? 及时、真实、准确披露信息,不断加强信息披露的质量? 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加强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 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依法合规,稳健经营? 完善薪酬与福利体系,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完善员工晋升机制,实现公司和员工共同成长? 完善培训体系,挖掘员工潜力? 友好合作,相互尊重? 公平立约,诚实履约? 公平竞争,阳光采购? 加强社区联动,开展志愿者行动? 加大社区宣传培训力度,普及金融知识? 投身公益事业,打造良好履责口碑? 低碳运营,落实节能减排措施

利益相关方期望与诉求沟通渠道回应

政府及监管机构

客户

投资者与股东

供应商与合作伙伴

社区公众

员工

案例

案例

本行“心家园”助老服务项目荣获“上海金融创新奖”

开展“心家园”《名医进社区》系列活动

创优“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打造赋能社会治理主阵地2023年本行积极推进 “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建设,围绕百姓“衣、食、住、行、医、教、文、娱”等多个方面,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医疗、文化娱乐、优品团购、居家生活、社区公益、金融法律、住房服务以及综合金融”等金融及非金融服务,将金融服务的职能与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结合起来,推动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和乡间阡陌,用金融服务解决社会痛点和百姓难点,通过金融服务促进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末,本行建成600余家“心家园”公益服务站,每月开展服务民生活动超1,000次,为上海金融机构服务社会民生、赋能社会治理提供了新范例,“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已成为本行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的主阵地。

“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通过自身实践、广泛走访、论证研究,紧密关注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形成“商业银行+社会机构+街道社区”三方合力,共建共治。项目关注“一老一小一新”重点人群,通过体系化管理和资源整合,满足不同年龄层居民的需求,引入各类文化、教育、健康等高品质的公益服务资源。

健康医疗服务为保障社区居民健康需求,让居民享受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本行邀请三甲医院医生,为社区居民,特别是郊区老年居民提供健康讲座和义诊服务。

2023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并表彰了2021-2022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获奖项目。本行与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联合申报的?“心家园”助老服务项目荣获2021-2022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三等奖。上海金融创新奖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设立,是金融创新领域最具含金量的奖项之一,旨在推动上海金融改革创新,优化上海金融发展环境,增强上海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本行“心家园”助老服务项目紧密结合市政府关于“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行动,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金融力量赋能社会治理,着力解决社区居民,特别是郊区老年居民的各种急难愁盼问题。截至2023年11月末,该项目已建设了580余家公益服务站,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街道和乡镇覆盖率超90%,每月开展服务民生活动超1,000次,在助力人民城市建设和治理上贡献了金融力量。

与知名三甲医院合作的“名医进社区”活动,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一直是“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自2023年4月以来,“心家园”项目已为社区居民、特别是郊区中老年居民提供了60多场健康讲座和现场诊疗,为近4,000人次现场提供专业的医疗指导和健康咨询,获得了百姓的连连称赞。“名医进社区”系列活动在健康讲座的基础上做了重磅升级,联合市卫健委和上海广播电视台(SMG),邀请明星专家医生在“心家园”公益服务站开展60期新媒体互动直播节目《名医进社区》。届时将走进上海的各个区县、街道的党群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食堂、口袋公园、白领服务楼宇,通过政府街道的官方号进行线上直播,普及面更广、医生知名度更高、受益群体更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一切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价值追求。“好金融”不是只会赚钱的金融,而是越来越有格局和情怀的金融,既要关注经济价值回报,也要实现社会价值创造。2023年本行坚持“金融向善”,继续深耕普惠金融,深入推进“广度”布局、“强度”攻坚、“温度”关怀、“密度”联结、“跨度”融合、“深度”服务的“六度共治”赋能模式。

专题一 深耕普惠金融 赋能社会治理

案例“心家园”老年大学揭牌成立

案例“齐筑心家园,迎春送温暖”活动

文化娱乐服务为丰富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客户的文化娱乐生活,本行除定期组织开展书法、绘画、花艺、手工等丰富多样的培训及交流活动之外,与上海老年大学首创“校银”线下合作模式,开设市老年大学农商银行教学点,成为其合作的首家商业银行。2023年10月,经申报成立“心家园”老年大学,成为上海市首家以社会力量参与实体办学的金融机构,同时也是上海老年教育联盟的首家金融机构分校,用实际行动探索实践“校银社”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春节将至,作为本行“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齐筑心家园,迎春送温暖”活动的重要组成,“点亮社区家庭微心愿”行动正式开启。通过遍布全市的“心家园”公益服务站,携手街道(镇)、居委等,共同为社区独居老人、孤老、退役军人等送上新春关怀。“心家园”点亮微心愿行动,旨在以实际行动将“金融为民”送到更多群众的心坎里,着力解决“一老一小一新”社区居民的关切需求。相关活动举措包括: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居家清洁服务;为留沪过年的新就业群体送上年夜饭;为小朋友们开展非遗文化“龙狮团”工作坊活动等,用每一份关心为春节添一份暖意。春节期间,本行“齐筑心家园,迎春送温暖”共开展百余场送福送温暖活动,与社区居民、留沪坚守岗位的城市建设者写福字、贴春联、赏年味、闹元宵,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共度新春佳节。

2023年10月,本行“心家园”老年大学正式揭牌,为中老年市民提供以金融教育类为主的多元化课程。本行进一步携手上海老年大学教育联盟成员与“心家园”公益项目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好遍布全市的网点和“心家园”公益服务站,开展适宜老年人的金融教学和多元化的特色兴趣课程,让更多长者在家附近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早在2023年3月,本行就与上海老年大学牵手,在徐汇支行花园分理处设立“上海老年大学?上海农商银行教学点”,开启服务老年教育事业的新探索。未来,本行“心家园”老年大学将持续探索推进“社区+教育+金融”的终身教育模式,助力上海老龄事业全面进步发展。

优品团购服务为保障居民餐桌安全,本行在市农业农村委指导下,优选本土“名特优”农产品企业和产品,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郊区农产品“从田头到灶头”的安全便捷优质实惠的团购服务。

居家生活服务为让社区居民的居家养老生活更方便,优质服务“送上门”,本行与家政服务等机构合作,提供居家清洁、衣物洗护、水电维修等专属优惠生活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上门服务,切实助力社区打通基础民生工作“最后一公里”。

金融法律服务本行对社区居民提供义务法律服务,帮助居民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本行客服热线962999开设金融法律专线,受理与金融业务和民事相关的法律咨询;每月10日为律师咨询日,专业律师坐席为居民提供在线免费金融法律咨询服务。

案例本行推进落地青浦区首个信用镇案例开展“蓝天下的至爱”暨“心家园、进社区”系列活动2023年12月,本行携手战略合作伙伴上海市老年基金会,联合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黄浦代表处、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小东门街道办事处,在小东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同举办第三十届“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敬老情,健康行”慈善活动、“心家园、进社区”系列活动暨“老年冬令健康调理”医疗咨询讲座。“蓝天下的至爱”品牌诞生于1995年,经过近30年的实践与沉淀,已成为沪上市民家喻户晓的慈善品牌,也是上海城市温度最直观的体现方式。本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SMG全程现场直播,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小东门街道、上海农商银行工会、人气美食、青创互联等多家公众号为本次活动做宣传预热。线下参与人数近60人,线上参与人数近4,000人。

线下参与人数近

线上参与人数近

4,000人

锚定乡村振兴痛难点 ,助力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是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力着力点,也是乡村治理的一个难点。2023年,本行在践行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工作中,聚焦乡村治理难点痛点,重点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2021年4月,本行启动整村授信工作,采取“一村一品”“一村一策”的助村策略,打造了上海首批“诚信村”,围绕农户金融服务需求匹配专门的金融产品,赋予诚信村村民以绿色通道、优惠利率等专项权益。2023年,本行继续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前期“信用村”建设基础上,完成了“信用镇”“信用乡”的建设,这也标志着本行信用村、信用乡、信用镇梯度培育机制更加健全完善,进一步拓宽了农村信用体系覆盖面,能有效促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助力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截至2023年末,本行已经完成159个信用村、3个信用镇、1个信用乡的认定,为一千余村民提供主动授信超2亿元。

2023年7月25日,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农商银行、上海市联合征信的共同支持下,上海市第二个、青浦区首个信用镇正式在青浦金泽镇揭牌,当天,本行青浦支行与金泽镇南新村、岑卜村、莲湖村签署了结对共建协议。青浦金泽“信用镇”揭牌后,金泽镇信用基础好的农户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就能获得信用贷款,从而满足村民的金融需求,有效提高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

青少年家庭教育

本行在上海市妇联的合作指导下,联合专业第三方提供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导,主要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讲座、公益个案咨询、心理咨询热线和线上指导视频服务,通过汇聚本市家庭教育服务各方资源与力量,共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社区公益服务本行各分支机构进一步整合辖内资源,做更适配的差异化服务叠加,在每个站点制定特色活动菜单,如志愿者定期进街道、社区、乡镇,向社区居民普及金融知识,开展反诈防非等主题公益课程,共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开展智能手机应用、手机摄影等主题培训,共同帮助老年居民学习使用现代数字化智能设备,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等服务;围绕新市民关注的热点、新业态盲点,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月”“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金融夜市”等各类教育宣传活动,提高金融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护新有责”的理念。开展新市民财富管理知识科普讲座,增强新市民对财富合理规划、金融产品特点、金融市场等方面的认知,满足新市民家庭财富管理的需求,树立科学投资的理财观念。

案例本行与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拥军优抚合作签约仪式

案例横沙乡“信用乡”揭牌仪式圆满举行

聚焦新市民和退役军人,拓宽金融服务广度深度

本行在金融服务中,贯彻落实监管要求,聚焦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持续拓宽赋能社会治理的广度深度。2023年,本行加强了对新市民、新上海人等群体的金融服务,制定了专属金融服务方案。针对在沪新市民创业形式、收入特点、资金需求等,在注重第一还款来源的同时,探索多元收入认定方式,推广“信用为主”的小微信贷产品,同时本行“鑫e贷”产品加大对新市民的服务力度,主动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并持续优化线上服务流程,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本行努力将拥军优抚落到实处,通过本地银行优势、服务网点优势和潜在发展优势,为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厚植沃土,丰富退役军人金融、非金融服务内容,给予退役军人全方位的支持和关心。本行推出“鑫”欣向“戎”退役军人专项金融服务方案,这一方案针对在沪退役军人及其创办企业,提供全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既有支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退役军人的“返乡创业贷”,也有支持退役军人创办并经营企业的普惠特色“最美退役军人贷”,还有提升退役军人归属感的零售及信用卡系列金融产品等,给予退役军人额外专属优惠。2023年,本行制定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退役军人等人群专项金融服务支持力度的通知》,双月跟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举办“军银同心谋发展,双拥共建一家亲”拥军优抚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为退役军人开展创业融资培训,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全力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为“双拥”工作注入农商行金融力量。此外,本行多措并举优化服务举措,包括:在营业网点悬挂“退役军人服务点”标识,设置专属服务窗口及退役军人网点休息专区,配备专属理财经理,定期举办“红色军旅生涯”客户主题沙龙活动,在部分网点“拥军服务专区”内配备可供借阅的红色题材书籍,每月邀请退役军人及军属代表走进网点,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充分彰显本行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2023年11月30日,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支持下,本行在崇明区横沙乡成功落地全市首个“信用乡”。本行已在横沙乡已完成1个信用乡、24个信用村评定,村民建档超2万户。信用乡村的评定一方面以“信”添金,让村民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即可获得信用贷款,切实满足村民的金融需求。

3 月 28 日,本行与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拥军优抚合作协议签约暨本行虹口支行退役军人特色支行揭牌仪式。虹口支行将为军创企业和个人提供一体化、综合化、高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打造“虹口特色的拥军金融服务名片”。作为本地法人银行,本行将进一步发挥银行系统在拥军优抚事业中的特色作用,坚持金融向善的发展逻辑,深入且充分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诉求,通过不断深化双方合作,共同打造合作典范,共创互利共赢合作新局面。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以及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本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坚持“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的服务理念,聚焦上海“2+(3+6)+(4+5)”产业发展,全力打造以科创金融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探索金融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和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有效路径。2023年,本行发布了《科技金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多维度布局四大科技企业拓客渠道,全方位牢筑八大科技金融体系架构,不断提升科技金融专业服务与综合服务能力。报告期末,本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925.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3.04亿元,增幅29.92%,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达20.47%,较上年末上升2.90个百分点;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数3,275户,较上年末增加815户,增幅33.13%,规模与户数均位列上海同业前列,已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近6,900户;科技型企业贷款户均余额进一步降低,其中单户余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户数占比74.70%,较上年末提升2.26个百分点。本行荣获“2022年度上海科技金融合作银行优秀奖”“2022年度上海知识产权金融卓越贡献奖”以及“2022年度上海银行业科技金融服务突出单位”等奖项。

专题二 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

本行构建完备的“1+1+13+N”科创金融组织架构体系:即总行投资银行部、全市首家科技金融事业部、扎根遍布上海的13个科技金融特色支行以及更为下沉的分支行科技金融服务团队。2023年本行成立沪上首个总行级的科技金融事业部,与张江科技支行现有业务和模式有机融合、形成合力,打造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与机制优化的研发中心和科技专营团队孵化器。本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三年内建设一支300人左右的“专职、专业、专注、专责”科创金融服务队伍,在队伍建设中引入价值投资理念,突破银行传统信贷观念桎梏,强化动态风险管理,提升专业经营能力,以破解科技企业无抵押物,科技企业难以甄别等难点。为提高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本行强化相关科技行业的研究,建立了涵盖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10个战略新兴行业兼职研究小组,通过专业研究服务科技金融业务拓展。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组织架构

本行契合科技型企业“重知识、轻资产”的特征,加强科技金融产品建设。本行积极探索集成电路布图等新业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推出“鑫动能科创贷”,尝试“中长期授信期限+短期借据期限+年审制续贷”的授信机制;研制

加强产品创新及构建科创金融生态

2023年末,本行“鑫动能”库内企业达

家,库内上市企业已达

家,较上年末增加

家,拟上市企业已达

家,较上年末增加

家,服务全市约30%

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近

50%

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企业孵化作用、高成长企业资本市场服务能力更加突出。

增幅

29.92

%

3,275

累积 服务近

6,900

增幅

33.13

%

单户余额1000万元及以下企业户数占比

74.70

%

占比

20.47

%

“研发贷”专项产品,探究科技创新的信贷投放策略;升级“临港园区科创贷”3.0,目标实现“向早向小、创新驱动、生态打造”;优化临床贷等行业特色服务方案,满足产品处于临床试验更早期的医药研发企业融资需求。2023年,本行信贷投向进一步突显“向早向小、中长期、信用”特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及贷款户数占比分别为80.17%、

97.13%。截至2023年底,本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突破22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69.73%,科技型企业无抵押类贷款余额占比62.90%。本行联合政府、委办、交易所、投资机构、券商等深入构建科技金融服务联盟“鑫生态”,围绕“鑫动能”客户不同成长周期的发展特点和服务需求,推出“鑫动能”3.0服务方案,在模式、机制、产品、赋能、生态上全面升级,形成以“五专服务+六维赋能”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其中,“五专服务”指专门审批机制、专属金融产品、专业服务团队、专项服务方案、专享权益体系;“六维赋能”指产业资源整合、政策资源对接、投资机构引荐、专业辅导咨询、人才管理服务、金融科技赋能。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

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

925.16

亿元

本行聚焦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委办认证名单企业,已服务上海市近半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约三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上海市17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76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本行授信客户,授信余额分别为88.48亿元、388.60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41.48%、36.07%,贷款余额分别为

74.64亿元、329.37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43.82%、37.02%。本行攻坚科技企业高潜客群,重点关注企业的科技属性、

发展赛道、核心技术、实控人及团队背景等方面,以创投型思维为早中期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本行在已有产品体系基础上,积极响应监管号召推出以阶梯式利率为定价机制的“远期共赢利息”产品,进一步加大对早中期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本行聚力打通科技金融产业客群,聚焦上海“2+(3+6)+(4+5)”产业发展,深耕产业园区,以金融支撑带动产业链循环畅通。

加大科技客群精准服务力度

重点产业-生物医药在生物医药行业金融领域,本行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拓展。本行形成了覆盖生物医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完整金融产品体系,并通过建立研究小组、专业审批小组以及举办相关活动等方式,提升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本行还通过搭建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促进生物医药行业的金融发展,加强在该领域的探索。

案例为创新药研发初创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投行服务

案例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助力生物科技企业发展

上海ZZ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ZZ医药”)是专业从事精神类疾病小分子靶向药研发的初创型创新药企业,是创业孵化器内的在孵企业,公司核心团队具有多年药物研发经验并获得过多项上海市级荣誉称号。公司主要研发管线属于源头创新的1.1类新药,有独创性,能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商业化前景。然而,公司的创新药研发管线中进展最快的尚处于临床I期阶段,其他管线尚处于临床前阶段,未来存在一定的研发风险和经营上的不确定性。但考虑到ZZ医药的创始人背景优秀,研发能力较强,且所处赛道具有不错的发展前景,本行在充分调研客户、深入研究行业的基础上形成了特色金融服务方案,独家给予其1,000万元的信贷支持,并结合本行投行服务体系,为公司推荐优质的生物医药行业投资机构,协助其开展后续股权融资工作。

A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干细胞及细胞基因库等生物科技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但在2020年,企业也曾有过流动性压力。由于当时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从未有银行提供贷款。本行在上门走访后发现,企业所处的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是上海市战略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体系中的三大产业之一,而企业的核心技术生物干细胞技术,将有助于治疗恶性肿瘤与器官再造。基于对行业的洞察和研判,向该企业发放30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助其复工复产,成为企业的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贷款银行。2022年,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多项研究成果成功获批进入临床阶段,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本行又进一步通过 “鑫动能”客户培育计划及“浦江之光”科技金融专项服务方案,不唯企业财务报表及经营数据的考量,更着重关注核心技术及发展潜力。针对生物医药行业的特点和项目风险,发挥“鑫动能”“一鑫四翼”的风险共担优势,最终使企业成功获得1,000万元的授信。其中,6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引入中小微基金担保平台,400万元为无还本续贷,既为企业缓释了外部风险,又降低了还贷成本。如今,双方合作已走过3个年头,企业在山东、福建、江西等多地开立分公司及实验基地,规模不断壮大。

尚德尚善

完善公司治理本行以“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为使命,践行“诚信、责任、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关注多元利益相关者,夯实治理根基,强化内控管理,确保自身稳健合规,探索实践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共同成就。

提升治理水平加强内控合规全面风险管理推进数据治理

提升治理水平

本行始终严格遵守法律、监管法规,并立足于自身定位与发展转型,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不断优化治理结构,提高信息透明度,以确保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坚持党建引领本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有效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努力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牢固确立总行党委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保障“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机制,全面落实党委“三重一大”事项前置研究要求,有效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本行通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发挥党委把关定向作用,确保党委更加聚焦把方向、管大局、谋大事、议重点。2023年共安排召开党委会52次,决策议题333个,其中前置研究讨论议题112个;通过决策链条管理,确保各治理主体各司其职、协调运转;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形成决策跟踪落实闭环管理。本行党委定期听取经营管理中涉及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要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听取重要前置事项推进情况,实现重大事项决策闭环管理。

2023 年共安排召开党委会

决策议题

前置研究讨论议题

完善治理结构本行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要求,不断完善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内的职责明晰、管理科学、运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了以公司章程为基础,五大治理主体规范运作规则为框架,股东股权管理、关联交易、董监高管理、信披内幕投关、股权投资等管理制度为支撑的“1+5+N”公司治理制度体系。

公司治理结构

监事会

提名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监事会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审计部

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普惠(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与合规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薪酬和提名委员会

高级管理层

股东大会

董事会

? 审议2023—2025年发展战略、战略管理办法、战略风险管理办法等。指导ESG管理、战略编制、公司治理、资本管理、投资管理、对外捐赠等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加强对本行2023—2025年发展战略编制的指导,推动提高战略编制水平。指导本行制定资本规划、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暨金融科技发展等战略,确保本行在新的战略期内战略体系完善、战略目标明确、战略举措明晰。? 审议2023年总行级和行领导战略OKR任务的议案,持续完善战略OKR管理机制;听取2023年半年度战略执行情况评估的议案和报告,肯定本行在战略执行中取得的成绩,对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 审议2022年度社会责任暨ESG报告、2022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绿色金融管理办法、修订2021—2025年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等议案。? 高度重视投资工作的开展和管理,审议修订投资管理办法,指导长江金租和控股村镇银行的发展。? 审议董事会普惠(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听取2022年度普惠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2022年度“三农”金融服务情况的报告。? 指导新一轮发展战略期,以打造“三农”金融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坚守普惠金融战略定位,坚持金融向阳、向实、向善,打造“三农”普惠、民生普惠、数字普惠、绿色普惠和科创普惠等服务品牌,提升本行品牌影响力。? 高度关注本行普惠、“三农”业务经营发展,听取相关工作报告,肯定本行2022年普惠金融、“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创新“三农”金融服务,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出建议。? 审议董事会审计委员会2022年度履职报告、2022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报告、2023-2025年内部审计规划,定期审核财务报告,强化审计沟通,对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做出判断;听取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要点、各类专项审计报告。? 积极发挥审计监督职责,就保持财务状况稳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外部审计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 审议新三年风险战略、全面风险及合规风险管理自评估、内控评价、负债质量管理评估等议案并监督实施;定期听取全面风险管理、案防、反洗钱、数据治理、从业人员行为评估、风险压力测试等报告。? 审慎制定2023年度风险偏好策略,确保实行“稳健”风险偏好,赋能业务转型。审议制定或修订战略风险管理、预期信用损失、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负债质量、账簿利率风险、呆账核销、押品、内控合规等管理办法。? 优化并表管理架构与职责分工,明确管理流程及跟踪评价机制;优化风险偏好及限额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统一的风险偏好策略;加深与并表附属机构的交流,指导其健全操作风险、业务连续性、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 督促高管层高度关注上市公司各类风险,增强主动应对能力;密切关注并表管理后业务、财务、风险监控系统在集团内的覆盖范围和风险隔离情况。? 审议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三年战略等议案并监督实施;听取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审计报告。? 讨论研究消费者权益保护重大问题和重要政策,提供消费者保护工作领域专业意见,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审议重大关联交易、存款类关联交易计划、日常关联交易预计及关联交易制度等议案,听取2022年度、2023年半年度关联交易情况报告。? 就关联交易事项开展专业评估,客观、专业地报告审议意见和建议。? 严格审查重大关联交易,接受一般关联交易备案。? 审议董事年度履职评价、职业经理人年度考核结果和下年度考核指标、审计部门负责人年度考核情况、董事及高管候选人提名选聘等事项,审议制定或修订董事薪酬管理办法、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实施细则、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管理办法、2023-2024年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薪酬管理制度;听取独立董事述职报告、董事会聘任的其他相关人员年度考核情况、公司薪酬管理情况、薪酬绩效管理专项审计等报告。? 开展董事履职评价,根据董事自评、互评和述职报告形成董事履职评价意见;召开高级管理人员现场述职暨新一届职业经理人应聘面谈会议。

董事会下辖委员会ESG相关事项

战略与可持续

发展委员会

风险与合规管理委员会

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

薪酬和提名委员会

普惠(三农)金

融服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

本行坚持多元化和专业化原则,选聘专业能力强、品行及声誉良好、管理经验丰富的董事参与公司治理决策,不断提高董事会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截至2023年末,本行董事会共有16名董事,其中,男性董事11名,女性董事5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8名,独立董事6名。全体董事诚信、勤勉、专业、高效地履行职责,不存在违反职业道德准则规定的禁止性行为。

本行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保证为独立董事提供必要的、有效行使其职权的工作条件。截至2023年末,独立董事人数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符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相关规定。

本行董事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履职,每年至少亲自出席三分之二以上的董事会现场会议,委托出席董事会会议情况和履职时间符合监管规定。2023年,本行董事积极参加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等监管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积极研阅本行不定期转发的各项监管政策、指引及《董监事参阅》《风险管理动态》《战略研究》等行内期刊,持续具备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本行不断推动董事会多元化,提升女性董事占比,确保董事会架构合理。董事会成员拥有多元化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能够对提交董事会讨论的事项发表专业见解,加强董事会的决策质量和监督能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本行董事会成员具备金融专业的教育背景或从事金融行业实务工作的经历。2名执行董事长期从事金融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银行管理经验;8名非执行董事来自国有大型企业,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重要职务,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金融、财务等方面的经验;6名独立董事背景多元,在金融管理、财务会计、审计、法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涉农以及社会治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影响力。

2023 年,本行召开股东大会1次,审议或听取议案18项,股东大会的召集、召开,出席会议的人员资格,表决程序均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股东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合法有效。2023 年,本行召开董事会会议8次,审议或听取议案127项。全体董事诚信、专业、勤勉、尽责,严格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公司治理程序,切实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关注和维护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效履行受托职责。召开监事会会议 5 次,审议或听取议案57项。监事认真、勤勉履职,积极参加监事会会议和调研考察活动,出席股东大会,列席董事会会议,独立发表意见。

完善ESG治理

董事独立性

董事履职

董事多元化

董事专业性

本行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高度重视ESG工作,持续提升ESG管理能力。本行董事会层面设立“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指导本行绿色金融、ESG管理、环境保护的总体推进工作,加强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相关问题的研究,重点讨论绿色金融发展、社会责任战略规划,跟踪评价绿色金融发展情况、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高管层成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动全行绿色金融工作,包括政策研究、战略规划制定、目标及路线图确定等,并对组织架构、发展方向、资源配置、激励机制等重要事项进行研究和决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风险管理部; 绿色金融领导小组下设风险管理工作小组和业务发展工作小组,风险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风险管理部,牵头绿色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包括监管政策研究、制度与标准制定、信息系统建设、气候风险管理工具研发等,业务发展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金融部,牵头协调绿色业务发展,负责全谱系绿色产品开发、业务推动等;经营机构层面,在全部一级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部均设立了绿色金融专岗,负责推进分支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和数据治理等一系列相关工作。本行将ESG管理纳入2023-2025年发展战略,提出未来三年“打造ESG管理示范银行”的战略目标,通过打造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典范、长三角最具绿色底色的银行、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的上海模式,持续提升ESG表现,为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成功经验和可复制案例。本行将社会责任相关考核指标纳入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及高管考核体系,鼓励各分支机构致力于发展绿色金融,积极传导环境友好责任,引导、带动、汇聚更广泛社会群体参与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指标。

召开股东大会

召开董事会会议

召开监事会会议

本行持续完善信息披露和内幕信息管理工作,推进信息披露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内幕信息管理,切实保障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及时、准确、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高度重视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严格遵守信息披露有关法律法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披露各项重大信息,落实各项监管要求。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本行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信息,确保披露内容简明清晰、通俗易懂,同时保持信息披露的持续性和一致性。保障投资人权益本行认真落实监管要求,建立股权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完善公司章程及《股权管理办法》,夯实股权管理基础。严格审查股东资质,建立覆盖主要股东持股数据及持股行为的常态化股权监测机制;指导规范股东行为,定期开展主要股东及大股东评估、信息核查,发送权利义务手册,建立承诺档案,及时进行合规性提示;严执监管要求,强化股权质押管理,构建并持续完善“董事会负责、管理层尽责、业务层履责”的关联交易管理架构,加快关联交易管理系统建设,强化对关联交易的动态管理。本行建立了高效、专业、协同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持续完善投资者沟通渠道,与投资者建立了多渠道、高频次的沟通机制,通过公司官网、投资者信箱、咨询电话、“上证e互动”平台等渠道,采取股东大会、投资者说明会、专题投资者开放日、接待调研、路演走访等多种形式,解答投资者、证券分析师等资本市场各类参与主体提出的关于本行战略经营情况、业务发展等方面的相关问题,积极向资本市场展现公司经营成果,传递公司投资价值。2023年,本行累计召开3次业绩说明会。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首次以视频直播形式向广大投资者进行业绩说明,董事长、行长等多位公司领导现场出席,同时邀请证券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和媒体记者现场参与互动,并在线回答投资者提问,会议通过多个平台向广大投资者直播,累计浏览量超过43万次。2023年中期和三季度业绩说明会,本行坚持以“视频+网络互动”形式向投资者进行业绩说明,并积极探索采用“数字人”视频播报等创新形式,增强与投资者的互动质效。2023年,本行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成功举办“科创金融”专题投资者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券商组织的投资策略会和交流会,接待证券分析师、机构投资者来行调研,主动路演走访多家机构,全年通过各种形式的投资者交流活动触达机构投资者超300家次。高度重视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2023年完成了公司官网投资者关系板块内容优化焕新,全年累计接听中小投资者来电百余次,“e互动”及时回复率达100%,充分满足机构及中小投资者的沟通需求。2023年,本行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2022年报业绩说明会最佳实践公司”奖、第十四届“天马奖”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杰出董秘、全景网投资者关系金奖(2022)“最佳IR董事长”“杰出董秘”“杰出IR公司”“最佳机构沟通奖”等多项荣誉,有效增进了资本市场对本行的认同。

本行持续优化健全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体系,严格落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监管规定。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办法》《重大事项内部报告管理办法》等信息披露相关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管理,着力提升重大敏感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切实防范内幕交易风险,不断夯实信息披露基础管理。本行通过上交所网站、公司官网披露重大信息,并积极探索并采用H5、微信长图等形式集中展示定期报告核心数据指标,提升投资者的阅读体验。报告期内,共披露定期报告、临时公告、公司治理文件等103份,公告内容涵盖公司“三会”决议、实施利润分配、稳定股价、债券发行、董监高变动等重大事项。2023年,本行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奖”“2023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履职评价5A级”“2023上市公司董办最佳实践奖”,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本行高质量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高度认可。

报告期内披露定期报告、临时公告、公司治理文件等

加强内控合规本行坚持以合规经营为己任,以防控风险为重点,以提升风险管理质量为目标,建立内控合规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培育合规经营文化,积极践行合规经营理念。

构建合规文化

加强反洗钱力度

本行围绕创建“合规管理示范行”的发展目标,围绕“主动合规、价值合规、全员合规、实质合规”的合规文化理念,不断深化“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持续推进“1473”(一个目标、四个提升、七项工作、三个创新)计划,开展“讲合规、夯基础、保平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完善组织架构,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加强风险预判、提升员工异常行为排查质效,强化合规经营理念、完善内控考评机制,持续梳理和优化规章制度,构建审计、合规、授信管理、纪检监察、业务管理等条线交叉协同的内部监督机制,防范相关案件风险。

本行重视全员合规培训,持续做好“三新”(新入职、新转岗、新提拔)人员的合规教育培训以及准入工作。

重视从业人员合规教育管理严格执行人事内控基础制度统一问责处理标准

营造良好合规经营环境,编发《合规早知道》《合规简报》《员工行为管理工作提示》《员工行为警示教育漫画》《商业银行合规经营“红线”及处罚案例选编》《案防一本通》等,全行范围内开展合规文化、清廉文化、员工职业操守和案件警示教育;对展业道德标准开展评价,不断深化派驻监督与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的联动机制,不断完善科学完备、全面有效的监督体系;持续开展员工行为排查,助力规范全行员工行为,落实先审后巡工作机制;与派驻纪检组贯通协同,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夯实从业人员行为管理基础、不放松对派遣制、代理制以及长期服务的第三方外包员工的日常管理,逐步健全行为管理网格化框架、实现人事内控和行为排查线上化,不断创新和优化员工行为相关监测规则、模型及系统,建立风控更严谨、运转更高效的预警机制。

适时修订《上海农商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问责流程、加大主动问责力度,建立跨部室联席讨论的长效工作机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真正发挥问责的威慑作用。

本行遵循反洗钱法律法规,积极履行各项反洗钱义务,建立健全洗钱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确保洗钱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持续推进反洗钱系统智能化合作项目,夯实客户身份尽职调查工作,实施风险为本管理策略,健全内部监督检查机制,提升可疑交易监测分析质效,全面升级反洗钱系统的软硬件配置,为反洗钱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本行集中监测工作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

本行组织开展各类内外部反洗钱主题培训,定期更新反洗钱培训材料,通过共享在线课程、视频转播,组织安排针对性培训,加强对附属机构各层级人员反洗钱意识传导,进一步统一反洗钱合规文化理念。2023年,反洗钱培训覆盖全行高级管理人员、反洗钱岗位人员及一线业务人员,累计参与培训2,595人次。现任董事均依照监管规定接受了本行组织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培训,通过相关测试并签署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的承诺书。未发现现任董事存在利用董事地位为自己或第三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及为股东利益而损害本行利益的行为。

本行常态化组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每年6月和12月分别组织全行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和反洗钱主题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各类线上、线下的宣传渠道,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提示,揭示非法金融活动的特征和危害,教育社会公众自觉远离洗钱风险。

反洗钱举措

反洗钱培训

反洗钱宣传

案例全市首批反洗钱宣教基地2023年12月13日,本行成功挂牌成为全市首批反洗钱宣教基地。设立反洗钱宣教基地,是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践行金融为民、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本行深入贯彻“风险为本”原则,遵循反洗钱法律法规积极履行各项反洗钱义务,高度重视各类反洗钱主题培训,常态化做好公众反洗钱主题宣教活动,以各类传统节日、主题宣传月、旺季营销为契机,开展重点突出、内容通俗易懂的社会宣传活动,同时加强员工警示教育,履行员工培训及公众教育义务,取得良好反响。

反腐倡廉建设

保护知识产权本行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鼓励自主创新、防范知识产权纠纷,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上海农商银行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明确了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等知识产权的归属、申请、维护、许可、转让、争议处理等管理工作。明确全体员工均对本行的各项知识产权负有保护义务,对侵害本行知识产权的行为,依据本行《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理规定》相关规定,对责任员工做出处理。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积极落实《中共中国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化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意见的通知》要求,通过修订完善领导人员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的领导人员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夯实廉洁风险防控。

完善和落实各单位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考核、述责述廉等制度。组织开展对各基层党组织、中层领导干部履责情况评价,把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进一步强化结果运用,并将其纳入各单位班子绩效考核体系。

扎实推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向深向实,营造崇纪尚廉、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深化细化派驻监督与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的联动机制,逐步形成科学完备、全面有效的监督体系。

强化制度建设

深化考核机制

组织倡廉教育

构建监督机制

本行持续提升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顺利通过 ISO20000、ISO27001 和 TMM i3 国际认证。为进一步保护和充分运用金融科技信息系统建设重要成果,制定《上海农商银行金融科技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截至2023年末,拥有软件著作权7项,国家专利5项,其中3项为发明专利。

截至2023年末,拥有软件著作权

国家专利

合规内控“数智化”

推进责任采购

本行持续推进“数智化300”工程建设,通过开发并上线智能合规管理系统,不断提升合规内控管理效能,强化合规中场支撑服务力度。

本行在《集中采购管理办法》《集中采购管理实施细则》《供应商管理办法》中明确,集中采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保障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在本行网站或相关专业网站公告采购相关内容及要求,对供应商进行充分寻源;要求采购需求部室确定真实、合理的集中采购需求,对供应商资质要求,需符合项目特点,不可存在歧视性、排他性要求;采购需遵循廉政规定,集中采购组织、对集中采购结果可能产生实质影响的人员及与本次采购供应商存在利害关系的本行员工须回避采购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时公布采购结果,接受行内员工对集中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与社会监督。本行建立诚信稳定、门类齐全、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关系,保障采购工作合规、高效开展。供应商管理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行规章制度,秉持诚实信用原则、廉洁从业原则,遵守廉洁从业规定,防止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围绕供应商的准入、遴选、评价、信息维护、不良行为管理及申诉处理提出相关要求,加强供应商管理。

案例全国首家?智能合规管理系统一期项目成功上线为打造本行“4A级”合规管理体系,即人人合规(Anyone)、事事合规(Anything)、时时合规(Anytime)、处处合规(Anywhere),实现合规内控从“数字化”向“数智化”的转变,本行着力推进智能合规管理系统建设,一期项目于2023年年末成功上线。该系统以“规”为核心,以“控”为手段,以“责”为依托,实现了全行内外部制度的智能查询、智能打标、智能管理等多项功能。通过打造全流程、全角色的合规管理闭环,实现外规内化动态管理,构建合规记录、解读、分析、控制、预警和评估的完整路径,带来了“智能合规”的全新思路与一体化解决方案。本行成为全国首家将大语言模型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合规内控领域、首家开发完成制度机器人的银行。

全面风险管理本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监管要求,认真研究经济金融形势,坚持稳健的风险偏好策略,围绕打造长三角最具绿色发展底色的银行的战略目标,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坚定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提升风险管理技术,强化风险人员培训,全面提升风险经营能力;对照新三年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加强风险形势预判,增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践行“做小做散”经营策略,推进信贷结构优化,确保守住风险底线,促进全行业务稳健发展。

2023 年,为进一步加强本行业务运营中断事件的处理能力,指导和规范应急处置工作流程,确保运营条线业务的平稳有序发展,本行修订了单位存款、个人存款、汇兑等12项专项业务连续性计划。同时,为确保本行临柜相关业务系统发生故障时营业网点能迅速有效开展重要业务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系统故障造成的不良影响,总行组织开展了包括单位存款业务、个人存款业务等4个故障场景的桌面应急演练,提高全行应对突发事件的业务应急处理能力;为确保全行现金保障工作的连续性,本行建立了全行金库互备及应急机制,并通过开展业务金库互备和集中配钞应急切换等应急演练,验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持续完善全行业务金库应急处理能力,保障现金供给安全畅通。

持续完善集团并表管理机制,加深与并表附属机构的交流,健全并表附属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业务连续性、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等体系,加强对重点领域风险的日常监测。

持续推进《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版三大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对风险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助力风险经营与业务发展。

持续强化声誉风险主动管理,积极开展正面传播,围绕党建引领、助企纾困、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科创金融等主题推出专题宣传,社会反响良好。

持续开展各类风险排查,推动落实整改工作,倡导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培育。

风险管理体系

持续完善

推进数据治理

数据基础平台建设

数据汇聚互通为积极响应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深化数据要素作为全新生产要素的理念,助力提升数据工作成效,本行根据上海市国资委相关要求,积极推进数据治理工作。

本行致力于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创新构建新型数据基础平台,全面提升数据工作成效。本行自2008年开始建设数据存储和数据计算平台,并于2021年开始搭建数据中台。本行逐步将传统关系型数据库DB2和Teradata迁移替换为Hadoop大数据架构集群,形成了集传统分布式数据存储、离线计算和流计算能力为一体的数据底座。根据本行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我们积极引入了图引擎和智能化引擎等智能化应用,并结合机器学习技术以实现数据整合、特征工程、场景建模和智能分析等功能。目前,我们为各类风控产品和营销产品提供了多种策略集规则管理功能,如规则集、决策树和评分卡等。基于图论基本原理和图数据库,本行建立了关联关系计算、集团关系识别和资金流向识别等多个场景模型。此外,基于AI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多个机器学习营销模型,用于特征工程和模型训练,为业务精准营销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行基于数据中台形成了统一的数据服务总线,实现了全行所有信息系统的数据统一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汇聚到数据中台进

行存储。基于各类基础数据构建了企业级数据仓库和各大数据集市,并面向不同业务场景建立了数据模型和指标标签。通

过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向各个下游系统提供个性化的数据服务。同时,通过统一的接入规范和数据标准不断提升数据质量。

本行通过“自上而下”的业务视角及“自下而上”的数据视角,对公共数据授权、公开市场采集、业务运营产生及外部市

场购买等四类数据资源开展盘点工作,厘清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形成客户、机构、员工、产品、事件、营销、协议、渠道、

资产和产品十大主题分类的企业级数据资源目录,涵盖指标、外部数据、API等多元数据,供全行人员高效查数用数。围

绕增量资源发现、资源审批及资源发布等环节,本行已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常态化动态更新机制和流程,保障了数据准确性,

进一步挖掘了在信贷审批、风险监控、运营提升、新客营销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提升了本行经营管理能力与客户服务水平。

为实现全行指标数据从“零散化”向“体系化、自助化”转变,本行建设集指标浏览、检索、使用的指标平台,实现数据

驱动业务价值。一是模型夯实数据基础,秉承维度建模理念,按加载层、业务层、消费层三层架构建设指标集市,支撑各

类业务场景,已建设约70多个业务宽表,充分发挥数据价值;二是场景满足业务诉求,根据业务人员查看经营数据场景的

诉求,进行指标首页、指标百度、指标树等功能模块建设,实现数据驱动业务价值。

针对本行各部门经营分析、绩效考核等需要,基于指标平台建设报表中心、行长驾驶舱等报表平台,实现数据加工、报表设计、

报表管理的一站式报表应用流程。通过报表的“管理、检索、应用”三大能力,让报表“管好、好找、好用”,实现本行

员工能够“快速查找、深度使用”报表使用场景。基于本行数据中台整体规划,依据全行统一数据标准,针对行内客户信息、账户信息、产品信息、交易信息、营销信息、签约信息等基础数据并结合外部数据,遵循“数出同源、口径一致”的建设原则,构建了企业级数据仓库和指标集市、公金集市、零售集市、风险集市、金市集市等6大数据集市,加工形成2,000+个指标标签,700+个数据模型,服务15个总行部室和20多个分支行,支撑监管报送、经营分析、风险管理、绩效管理、客户管理、大屏可视化等业务场景。

为实现外部数据的统一管理工作,本行按照统一接入、统一管理、统一共享原则,截至2023年底,本行已引入61项外部

数据产品,涉及350个数据服务接口,数据内容覆盖工商、司法、税务、社保、黑名单、征信、客户资产、第三方评分、舆情、

信息核验、基金、市场资讯等26种数据类型。数据服务机构共计50家,其中政府类公共信息平台7家,第三方数据服务

机构43家。

加工形成指标标签服务分支行2,000+个

数据模型

00+个

服务总行部室

20+个

本行已引入外部数据产品

数据内容覆盖数据类型

涉及数据服务接口数据服务机构共计

第三方数据服务机构

政府类公共信息平台

数据治理体系为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本行于2019年4月正式成立数据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组,协调数据治理相关工作,推动数据治理积极落实。本行于2019年12月在计划财务部下设立数据治理部(二级部),统一归口管理全行数据治理工作;业务部室负责本业务领域内数据治理工作;金融科技部负责全行数据治理的技术支撑;人力资源部负责数据治理人员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合规内控部负责建立数据治理自我评估机制;审计部负责数据治理审计。为贯彻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监管政策要求,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本行于2023年5月科学制定2023—2025年数据战略,明确战略目标、原则和重点举措,指导数据治理和应用开展,助力全行数字化转型,带动形成良好的数据文化。

数据标准

数据质量

数据安全

主数据

本行已制定数据标准管理办法与基础类数据标准落标细则,明确数据标准化工作中相关方的职责,建立数据标准制定与落地执行的流程机制。在制标方面,本行结合现有数据资产目录、监管明确要求以及行内业务需求,遵循实用、前瞻和开放的原则,建立企业级基础类数据标准,通过梳理统计口径完成指标定义,逐步建设指标类数据标准。在落标方面,本行基于项目建设驱动和数据标准驱动两大方式,将数据标准落标实施贯穿于系统开发建设流程,推动行内信息系统完成基础类数据标准的落地执行。为提高标准落地成效、强化行内落标意识,2023年以来,已累计开展数据标准落标宣贯培训10次。

本行建立了“源头预防-监控检查-评价考核”的数据质量闭环治理体系,采用“定(规则)、测(数据)、析(原因)、改(问题)、控(质量)、评(效果)”六步法对数据质量持续监测、分析、反馈和纠正,提升全行数据质量。以数据质量制度为核心,明确数据质量管理职责,实施系统化的数据质量管理流程;以数据质量检核规则为抓手,建立全流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专项+日常”机制,提升数据质量;形成数据质量问题跟踪提级、扩面机制,定期向高级管理层汇报重点问题进展,加强数据质量提升意识。完善数据质量考评方案,定期开展数据质量现场检查及数据质量考评,纳入合规内控评价。

本行依据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制定了《上海农商银行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上海农商银行个人客户信息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有关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数据安全管理组织职责、数据安全等级标准,并针对不同安全级别的数据,明确了在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以及销毁等数据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安全防护要求。同时规范了个人客户信息的处理活动,加强了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通过落实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持续加固安全防护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保障本行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以客户唯一性识别与规范客户信息采集为抓手,构建本行客户主数据管理体系,重塑客户主数据管理系统,实现规范采集、集中管理、有效共享。构建全行营销产品目录,明确管理机制和流程,建设移动端营销产品产品知识库,满足分支机构个性化产品筛选与推荐需求,提升营销服务及时性与精准性。统一机构编码规范,明确机构主数据范围与管理流程,保障全行机构数据统一。

董事会

计划财务部

数据管控平台数据标准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资产管理主数据管理

机构主数据

数据治理部

各业务部门各分支机构金融科技部

监事会高管层

数据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专项工作小组

制标管理元数据管理资产目录管理

产品目录管理产品映射管理落标管理元数据分析问题管理资产可视化产品参数化管理产品落标管理差异化分析采集管理考评管理数据分级分类

机构信息整合机构信息可视化

产品主数据提升计划管理

根据银行业监管机构关于数据治理的相关要求,本行构建“四层一体”的数据治理制度体系,目前共29项,包括1项基本制度、12项管理办法、13项规程、3项业务制度。1项基本制度《数据治理管理办法》是全行数据治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明确“统一部署、明确职责;归口管理、共同治理;提升质量、实现价值”的管理原则,对数据治理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数据管理、数据价值实现、问责与激励进行原则性指导。12项专项管理制度包括数据质量、数据标准、外部数据管理、数据安全、技术元数据管理等,用以规范数据治理各专项领域的细化管理。13项规程和3项业务制度包括各类监管报表报送规程以及各业务条线数据质量管理细则等。依托先进数字技术,本行于2020年搭建数据管控平台,实现了数据治理核心领域的线上化管理工作。目前,该平台已实现了元数据管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以及主数据管理(含产品主数据、机构主数据)等功能,为本行数据治理工作提供了线上化管理流程。后续本行将持续推动相关功能模块的优化工作,有效支撑数据治理工作更高效、更规范地落地。

惠城惠民

服务实体经济本行积极贯彻国家、地区重点战略,注重将国家战略与自身发展战略相结合,秉持金融向实,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国企优势,切实履行责任担当。

促进区域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扶持小微企业聚焦民生工程扶持民营企业发展跨境业务

促进区域发展作为扎根上海70 余年的本地金融机构,本行致力于服务区域化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区域及上海市重大战略,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及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建设,聚焦“五个新城”和“南北转型”,服务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各方展开多层次的深度合作,以实际行动为上海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支持浦东引领区建设

2023年11月28日,习总书记前往上海期货交易所考察,考察期间总书记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上海银行业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本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2023年本行积极参与外汇交易中心新业务的研发与创新,成功申请成为银行间外汇即期尝试做市商,并上线自动化报价引擎,市场影响力显著提高。同时,2023年本行加入外汇交易中心自贸FT渠道,并落地开展了外汇交易及拆借交易。2023年全年本行银行间外汇交易量达3,669亿美元,银行间外汇拆借达3,487亿美元,两项业务交易量均为历史最高,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排名也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本行借助布局在浦东新区的4家一级机构、70多个网点,实现“点状布局、区域覆盖”,以金融服务度和有效度全力助力浦东引领区建设,倾力支持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科技企业,快速“输血”小微企业。本行支持浦东新区高质量发展,新项目、新合作、新业务“全面开花”,为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3年全年本行银行间外汇交易量达

服务浦东新区的“鑫动能”企业达

银行间外汇拆借达

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近3,669亿美元

余家

3,487亿美元

作为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债券市场现券做市商、债券通报价行及债券借贷报价行,本行始终积极履行流动性传导职能,并为市场提供优质的债券承销、做市及报价服务,在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及定价透明度、参与推进市场共建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本行积极参与本币市场业务和交易机制创新,以及货币市场交易、债券借贷、现券交易、债券承分销、同业存单报价路演、机构汇等业务在iDeal生态圈的推广,助力便捷交易,赋能业务发展。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2023年度市场成员业务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中,本行蝉联“年度市场影响力机构”和“市场创新业务机构”两项称号,并在“核心交易商”“货币市场交易商”“市场共建机构”“X-Repo”及“iDeal”等细项维度上获得较高评价。2023年10月,本行取得《关于核准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2335号)。基金托管资格的获得,有利于本行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全貌合作、深化各类金融要素市场的对接,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本行服务资本市场、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张江”“科技”“创新”,浦东开发开放和引领区建设始终与这些关键词密不可分。本行在浦东新区设立的张江科技支行和陆家嘴支行等科技特色支行,组织结构优化,专职服务浦东引领区科创类客户,已经孵化并伴随一批企业成长上市,在行内形成了示范效应和标杆模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中明确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放创新生态的目标,要求促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本行以“鑫动能”科创企业服务方案为主要着力点,全力服务浦东新区科创企业,服务浦东新区的“鑫动能”企业达300余家,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近600项。东方枢纽是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推进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重大工程,对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规划,东方枢纽依托铁路上海东站,将成为汇集航空、国家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功能以及站场城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总投资1,500亿元,计划将新增5,000万人次/每年的航空旅客吞吐能力。对于目前开工建设的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及配套项目,本行在项目筹备期就主动对接企业资金需求,积极提供融资方案,参与组建60亿元银团贷款,以实际行动支持浦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地。

案例支持重点产业,加大园区对接,本行加深与生物医药产业合作为加快推进科技类产业园区入驻企业的金融服务覆盖,2023年上半年本行浦东分行和张江科技支行先后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开展了合作签约。其中,浦东分行与自贸区生物医药孵化器“ZMYH”签订了金融服务协议,该孵化园区位于外高桥核心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园,也是目前保税区内唯一一家民营产业园区,为研发型企业搭建公共实验室等硬件服务及其他软性服务,现已吸引100+创新药企入驻。后续,本行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携手产业园区运营方,通过多种形式营销区内企业,深挖优质民营客群,为业务结构转型奠定发展基础。张江科技支行与SSW孵化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金融资源和产业资源,为园区内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该孵化器致力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运营,为中小型创新药研发企业在前期研发、项目运营、硬件设施及人员招聘等方面提供产业链服务,提升企业研发效率。后续,本行将与该孵化器共同走访入驻企业,定制综合服务方案,共同为创新药企赋能成长。

案例

案例

案例

长江金租连续6年荣获“浦东新区经济突出贡献奖”

助力上海市重大“城中村”改造项目

支持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

2023年9月15日,本行子公司长江金租凭借在过去一年中稳健经营、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亮眼表现,入围“浦东新区经济突出贡献奖”榜单。长江金租已连续6年荣获该殊荣,得到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的高度认可。

上海市重大“城中村”改造项目—浦江镇召稼楼地块“城中村”改造项目,依托召稼楼古镇景区,打造包括社区公共设施、文物保护建筑为一体的生态文化居住社区,带动周边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上海第一个国际化的农耕文化旅游地标,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地。召稼楼城中村项目涉及改造个体多、项目总体金额大,本行联合金融机构共同组建总金额88亿元银团贷款,支持该项目建设落地;在该笔银团中,本行参贷10亿元。

西岸传媒港项目连续两年作为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也是上海市徐汇滨江地区开发的先导产业项目,聚集现代传媒、创意产业、精品文化演绎及时尚发布等高端文化产业,致力于打造徐汇滨江的文化长廊,并成为连接上海与世界的娱乐、艺术、文化的纽带和桥梁。西岸传媒港项目容量大、融资金额高,本行在了解到客户资金需求的第一时间进行项目实地走访、制定授信方案,并且牵头组建银团26.80亿元贷款、承接该银团15亿元份额,承担银团代理行角色、积极发挥贷足、贷快的金融服务优势。本行为重大项目开辟专属融资渠道,为上海西岸集团等项目开发方提供定向工具PPN承销12亿元等金融便利,为西岸传媒港的建成落地保驾护航。

支持上海重大项目建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扎根申城70余年的地方金融机构,本行持续发挥金融加速器的作用,继续承担好金融支持重大项目、赋能产业发展、服务百姓民生的重大使命,为上海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本行多年来始终全力以赴支持上海市各类重大项目建设,对重大项目实行名单制管理、网格式对接、专项化推进,以“贷快、贷足、贷好”全方位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截至2023年末,本行对上海市级、区级重大项目、“工业上楼”项目、新基建项目等重大项目共计跟进265个,已放款项目79个,合计授信余额近170亿元。

重大项目共计跟进

合计授信余额近

已放款项目

亿元

案例服务上海市城市更新项目上海JG集团取得了上海市黄浦区两幅城市更新(旧区改造)地块的项目开发权,项目地理位置优越,计划开发建设为住宅、配套商业、公共设施等业态,改善当地群众居住环境,预计惠及动迁旧区居民及企业近3,300户。本行在了解到客户资金需求的第一时间进行项目实地走访、制定授信方案,由于项目总投资金额较高,最终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进行资金融通,解决了项目资金短缺问题。目前,项目顺利进入第二阶段,企业已获得土地证并开工建设。

服务“五个新城”“南北转型”建设

推动上海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上海本地银行,本行始终坚持自身定位,做好金融服务助力上海地区尤其是上海郊区发展。2023年本行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推动发展开新局战略,全面服务“五个新城”。

2023年初,本行制定了金融支持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扩大服务目标客群”“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升专业经营能力”“完善专项目标考核”等多维度推进制造业金融服务质效。针对上海郊区制造业发达、小微企业主体分布广泛的特征,本行加大对郊区园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客群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同时实施350亿元额度差异化补贴政策,以EVA和净营收补贴方式,着力降低制造业和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分支机构加大对制造业贷款投放节奏。2023年末,本行制造业贷款授信余额933.02亿元,同比增长15.07%,贷款客户数4,337户,较上年末增加231户。

设立专项授信额度,加大信贷投放

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制定差异化考核激励

助力新城产城融合,推进园区特色服务,开展“聚力同鑫,智见未来”园区直通车活动

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结合区域特色支持区域经济建设

2023年本行加大各类信贷资源支持,全方位支持新城建设,截至2023年末,本行“五个新城”

对公企业授信余额1,027.90亿元,较年初增长109.80亿元;服务企业数共5,385户,较年初增加503户,连续三年实现授信余额和服务企业数双净增。

设立专项额度,针对“五个新城”内重大项目建设,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民生项目,给予营收及EVA专项补贴,着力降低企业开发建设的融资成本,支持新城各项配套建设。

2023年先后进驻奉贤临港科创园、嘉定马陆高新科技园、松江启迪漕河泾科技园、新片区南汇工业园,为园区内入驻的制造业和科技型企业提供具有特色金融场景的一站式服务方案;持续完善渠道建设,与松江科技城、金山碳谷绿湾、南大智慧城等开展银企活动28场,与新片区管委会联合举办“滴水汇海 科创聚青”战略合作暨签约仪式,启动青年就业实践基地,积极参与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交流会、百家万亿新型国际、中资企业走出去系列活动;将本行贸易金融的重点推广业务产品等信息传递给相关走出去企业。

2023年,本行联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发布“上海农商银行离岸贸易配套服务方案”,结合“2-4-8”精准服务区内企业(即2项联动对接举措、4项优质服务、8项特殊便利举措),实现“授信易”“审批快”“汇划速”“结算便”“配套全”,为支持自贸新片区推进投资与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添砖加瓦。

案例金融赋能文旅,助推区域发展临港新片区支行参加临港文化艺术基金会系列活动2023年12月29日,本行临港新片区支行受邀参加上海临港文化艺术基金会2023年度盛典。活动现场,基金会颁发了证书,感谢本行对临港文化事业的金融支持。支行一直以来积极践行人民金融,大力支持临港文化、艺术、旅游等事业发展,做好农商品牌建设,持续提升本行社会影响力。

2023年末,本行制造业贷款授信余额

同比增长

贷款客户数

933.02

亿元

4,337户

15.07%

较上年末增加

2023年9月25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推进“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推进会,助推上海市工业发展空间从平面转为立体,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成本高等难题,支持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当天,本行便制定推出《上海农商银行“智造空间”专项金融服务方案》,提出在2023-2025年期间重点推进“智造空间”项目,力争三年内为“智造空间”类项目提供授信总额不低于800亿元的信贷支持额度。专项金融服务方案以实现重点项目全覆盖、加强FPA全产品服务、实现数字化服务赋能为原则,旨在聚焦“园区主体、园区企业”的“智造”需求,创造“服务综合化、授信定制化”的客户体验,打造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切实加强实体经济服务力度。专项金融服务方案支持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承建“智造空间”项目的园区主体、购置“智造空间”的园区入驻企业、自建“智造空间”项目的制造企业等,通过银团等多种方式、多种产品提供“工业上楼”的资金支持,实现“全流程承接、一站式上楼”的融资资金运行。方案制定后,本行参与全市“工业上楼”推介会签约,并成功落地上海市首批智造空间项目“正泰智电港项目”建设、落地嘉定区首笔“工业上楼”项目,助力制造业提级发展。

全力支持上海推进“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

5“五个新城”授信数据口径:授信企业注册地位于青浦、嘉定、松江、奉贤四个行政区及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内。

“百园万企”园区直通车是本行落实“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切实加强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服务民营企业转型发展而推出的专项行动。本行聚焦上海特色园区、产业重点园区,通过对园区企业的培育工作,依托区位优势、协调各方资源,为园区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开展常态化对接服务,促进金融资源精准匹配企业有效需求,提升综合服务效能,深入推进“产城融合”。2023年下半年本行对“五个新城”“南北转型”、长三角区域内的多家民营制造业企业开展系列走访,进一步加强与实体制造业交流,挖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做法。截至2023年末,本行“百园万企”项目服务园区达标企业3,500户,其中服务郊区园区达标企业2,613户,贷款日均较上年增长244.96亿元。

深入开展“百园万企”活动服务民营企业

案例

案例

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

本行参加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开幕仪式

上海市首批“智造空间”项目落地松江支行11月10日,本行松江支行成功落地上海市首批“智造空间”项目?正泰智电港三期产业园“智造空间”项目,该项目通过组银团方式发放贷款,银团签约总金额4.80亿元,松江支行占其中份额的1.60亿元。正泰智电港项目位于G60科创走廊,园区规划定位以引进上海市战略新兴产业为主。此次“正泰智电港”三期产业园项目以提高容积率为手段、提升产业能级为目标,率先开展“工业上楼”项目的建设,该项目也成为经政府认定的上海市首批“智造空间”项目。

2023年9月,本行作为唯一一家银行机构协办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现场展示宣传了本行金融科技助农,落地赋能“三农”、发展美丽乡村等项目推进成果,体现了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倾斜力度及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的成效。

服务乡村振兴本行积极践行人民金融,优化“三农”服务体系,扎实有序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通过聚焦现代农业、乡村融合,以郊区支行、村镇银行为主战场,精准匹配服务“三农”职责定位,对接巩固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各项任务,着力打造上海地区“支农金融主力军”品牌。截至2023年末,本行涉农贷款规模663.78亿元,增幅3.04%,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保持上海“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和领先者地位。涉农经营主体担保基金业务累计发放贷款超10亿元,继续保持同业第一。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持续加强顶层设计

以渠道建设为依托,不断拓宽支农服务覆盖面

本行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同时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将“金融支持服务农业产业链”作为主题教育的专项调研课题。2023年,本行制定2023—2025年发展战略,提出打造“以三农金融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全力推进普惠金融业务,打造“三农”普惠、民生普惠、数字普惠、绿色普惠和科创普惠等服务品牌,提升本行品牌影响力。根据总战略要求,制定了2023—2025年“三农”业务发展战略,明确了“三农”业务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客群定位以及重点的工作举措。同时,本行制定和实施助力镇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服务乡村振兴、赋能社会治理、助力共同富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普惠性、基础性、专业性金融服务为重点,强化规划引领,重振本行在镇村地区的竞争优势。

本行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渠道矩阵,不断拓宽支农服务覆盖面,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截至2023年末,本行在上海108个乡镇中网点数243家,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本行在郊区网点累计投放智能柜员机672台、对公智能低柜82台、智慧厅堂叫号设备148台,有效提高了本市郊区基础金融服务能力,为服务乡村振兴构筑坚实的“软实力”。

截至2023年末,本行涉农贷款规模

覆盖上海108个乡镇网点数

663.78

亿元

郊区网点累计投放智能柜员机

智慧厅堂叫号设备

增幅

涉农经营主体担保基金业务累计发放贷款超

对公智能低柜

3.04%

亿元

与政府部门合作

本行联合市农业农村委“鱼米之乡”平台、上海桃咏等优质合作社,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对接本行“心家园”小程序、零售权益平台及社区优品团购服务,为优质农产品搭建从“田头”直达“灶头”之路。

与科研院所合作

构建以核心龙头企业为支点的农业产业链金融生态场景

持续推进农批农贸平台生态化项目建设

与乡镇合作

本行依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完备的专家库,为金融创新提供决策依据,实现“金融+科研成果”对本市农业发展的“双牵引”。

本行秉持“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初心使命,积极探索赋能社会治理,依托“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乡镇、农村,切实满足乡村村民、外来务工人员等的多样化需求,扩大支农服务覆盖面。

案例

案例

案例

支持全市首个村地保租房建设?本行与浦东新区张江镇签订“服务乡村振兴”专项合作协议

“鑫易智链”助力农业龙头企业共建供应链服务生态圈

“面向乡村振兴的智能普惠融资平台“获奖

2023年10月31号,本行参加张江镇环东中心村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奠基暨签约仪式,该项目为上海市首个农村集体土地开发的保障性租赁房项目,为我市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创新实例。该项目的主要特点是“3个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集体资金、建设集中居住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成后,既盘活了当地村集体资产,让村民享受实实在在的分红红利,还可以满足张江科学城区域专业技术人才的租房需求,促进社会就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本行开发了“鑫易智链”智慧供应链金融平台,推进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为农牧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探索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借助“鑫易智链”,供应商得以增强资金管理的灵活性和使用效率,为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条件。同时,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各分支行之间建立了更稳固的合作关系,步入了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新阶段。

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布局“三农”金融生态圈

本行强化以农业产业化龙头、银行、农户、农业服务公司、农产品收购方五大主体为核心的合作闭环。针对农村客户群体的特殊性等特点,精准识别和定位农业产业链中的金融服务痛点、难点、堵点,结合大数据、卫星遥感等前沿技术,试点打造开放、共享、智慧、普惠的数字化农业产业链融资平台,全方位赋能农业产业链金融场景。2023年累计实现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放款超23亿元。

本行构建基于订单信贷模式+结算+其他非金融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成具有特色的农贸农批生态平台。今年已完成产品与风控双侧上线,一站式解决贷款、结算、对账等难题。

聚焦农业产业,落实金融服务实体需求

本行聚焦叮咚买菜、清美等本地行业龙头企业,依托本行智慧供应链平台,通过“场景+产品+风控”的结合,叠加“线上化+数字化”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线上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加大农业企业金融可获得性。

案例拥抱绿色时代,共创农业未来?本行与上海市农投集团签定战略合作协议本行于2022年3月与上海市农投集团建立关系,提供专营团队服务,并在综合金融服务方面达成战略合作。结合上海市农投集团发展规划,发挥本土农信传统优势,以金融活水助力构建横沙东滩现代农业产业园战略基点,助力打造成为与超大城市目标定位相匹配的绿色生态、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为一体的示范引领高地,实现上海市现代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行围绕乡村振兴领域,打造以“三农”金融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了“面向乡村振兴的智能普惠融资平台”。平台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系统设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全流程线上化。该平台在搭建农业信贷风控体系、打造涉农金融生态圈、帮助涉农主体快速便捷获得金融服务并实现致富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对农商银行探索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具有积极意义,荣获2022年度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2023年度上海银行业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专项立功竞赛一等奖。

以“三农”特色产品为抓手,拓宽支农惠农服务广度

聚合政银保担四方资源,搭建助农新平台

搭载信贷直通车,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参与“三农”债券市场建设,搭建多元化金融支农服务体系

本行作为首批合作银行参与市财政、市农委牵头建立的“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四方平台,与市担保中心和安信农保战略签约,并落地全市首笔“政银保担”四方机制项下批次担保业务,截至2023年末,四方专项批次放款累计超8,000万元。

本行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乡村行”活动。作为上海市的重点支撑银行,设置专员负责推动信贷直通车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已经为超300户涉农经营主体,成功授信超8亿元,当年成功授信金额在全市领先。同时年内实现与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API直连。

本行积极对接乡村振兴相关重大基础设施新建改造项目相关债权融资需求,持续丰富代客产品服务体系,强化产品策略支撑。截至2023年末,本行乡村振兴主题债券持仓余额6.50亿元。

案例

案例

案例

本行成功承销发行上海地区首单“碳中和债/乡村振兴”绿色中期票据

嘉定支行落地乡村振兴委托贷款

落地“地理标志农产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2023年2月21日,由本行作为主承销商之一的中电投融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乡村振兴)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本期债券发行金额10亿元,发行利率3.21%,募集资金用途为偿还绿色超短期融资券,为上海地区首单“碳中和债/乡村振兴”绿色中期票据。本次债券发行是本行“打造长三角最具绿色发展底色的银行”目标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全面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

由嘉定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嘉定支行成功落地了全行首笔5,000万元委托贷款。相关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嘉定区储备粮仓库扩容和购置物业,同步用于招商引资、发展社区商业等项目。该笔委托贷款不仅盘活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闲置资金,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拓宽了强村富民的路径,也为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形成了良好的优势叠加效应。

“地理标志”是标示商品来源地区,且该商品特定质量、信誉等主要由该地区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本行深挖地区特色,将目光投向崇明区,这里生态资源丰富,是上海拥有地理标志产品数量最多的行政区,其中,就有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产品?“崇明大米”。在获悉当地某合作社计划进行日加工150吨精制低温大米生产线改造项目后,本行主动对接,为其发放固定资产贷款后,又通过大米商标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加信贷投放,为合作社现金流提供保障。有了资金保障,合作社的精深加工能力将更进一步,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周边超过20,000亩稻谷,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扶持小微企业

聚焦民生工程

本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全力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23年末,全行“两增两控”口径授信总额1,000万元(含)以下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79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8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增速21.55%,高于同期全行各项贷款增速超1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户数50,268户,较上年末增长16,156户。本行制定全年普惠小微信贷投放计划,完善普惠小微业务指标体系,加大普惠小微贷款资源倾斜,制定普惠专项考核方案、旺季营销活动等,设置普惠小微信贷投放专项奖励,优化普惠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尽职免责机制,提高普惠小微业务积极性。同时完善无缝续贷机制,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多维度推动贷款到期和续贷无缝对接,积极开展以无还本续贷、T+0续贷、循环贷等方式为主的无缝续贷工作,截至2023年12月末,当年累计投放中小微无缝续贷611.74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累计发生额199.95亿,惠及企业2,382家。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覆盖面。本行积极推进“万企千亿”相关工作,制定《上海农商银行“万企千亿”暨首贷户“千企万户”行动方案》,积极推进“伙伴计划”拓客专项行动方案,依托存量客户合作伙伴,通过“以客获客、批量获客、流客回客”模式打开获客网络渠道。截至2023年末,全行“伙伴计划”新拓客户近2,800户。开展“春风行动”普运联动试点工作,推动无贷户转化,丰富对普惠小微企业的精准服务,活动期间两家试点支行合计转介无贷户243户,企业扫码179户,触达成功率超70%。

截至2023年12月末,当年累计投放中小微无缝续贷

611.74

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累计发生额

199.95

亿元惠及企业2,382家

“伙伴计划”新拓客户近2,800户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普惠小微贷款增速

普惠小微贷款户数较上年末增长

较上年末增长

高于同期全行各项贷款增速超

亿元

21.55%

50,268户16,156户

亿元

16%

案例

案例

“万企千亿” 行动

本行成功落地“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银团贷款项目

自2023年8月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启动“万企千亿”行动暨首贷户“千企万户”工程以来,本行第一时间组织行动,积极落实,将该活动作为年度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市范围陆续开展重点调研走访,主动了解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与园区、协会、商会等源头建立网格化、常态化对接机制,精准赋能,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2023年,本行积极开展“万企千亿”活动。首先,针对名单内客户进行数据挖掘,分层分类梳理整理,有针对性的制定营销对接方案。同时,聚焦上海特色园区、产业重点园区,开展常态化对接和公私联动联合访客,并积极与在沪各省市商会以及行业协会对接,持续推进与苏浙皖三省在沪商会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该项目属上海市市级重大绿色基础设施项目,能够满足宝山区近远期的垃圾处置要求,同时预计年发电量近8亿度,年上网电量超5亿度。本行在项目筹备期主动对接企业资金需求,积极提供融资方案,克服项目担保弱的困难,通过纯信用方式组建银团,成为该项目银团贷款的原始参贷行。

本行持续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服务支撑。根据项目清单积极对接,强化政策、产品、审批流程保障,通过一揽子金融服务举措,提升配套融资服务支持,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2023年本行主动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区别对待不同种类的房地产信贷业务,重点支持上海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含保障性租赁住房)、郊区农民宅基地平移农户集中居住等项目;支持上海地区一般商品住宅项目开发贷款;支持科研用房、仓储用房以及服务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且经营情况稳定的经营性物业项目。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本行积极参与、助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优化授信政策积极支持文旅行业发展,对于申报的上海市重点文旅项目优先予以信贷支持。针对现代服务业中的文化创意业和旅游业,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不同产品服务。重点支持“三圈三带一岛”、 6个国家级旅游功能区、9个市级旅游功能区、7个以郊野公园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功能区、9条乡村旅游休闲带建设,大力支持包括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公路、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及环境生态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现代都市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提质升级促进工程等。截至2023年末,本行文旅产业信贷余额117.50亿元。

2023年,本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精神,对民营企业继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增量扩面,在助推民营经济、提振市场信心上交出一份充满责任与担当的答卷。截至2023年末,本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3,000亿元,贷款户数超32万户。同时,全年与近4,000家民营企业首次建立授信合作关系,提供授信金额超700亿元,当年累计投放已超600亿元。2023年,本行通过无还本续贷方式,支持超2,200家民营企业续贷需求,累计金额约178亿元。2023年4月起,本行积极响应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与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开展的“上海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服务月”活动。8个月期间,累计走访对接167个国家级、市级、区级产业园及53个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内民营企业客户超2,000户,意向合作授信金额累计近500亿元,重点围绕绿色低碳、“3+6”先进产业、交通物流等热度发展行业,通过组织银企洽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同时,本行还通过问卷调研等方式触达客户超10万户,为金融方案的“有的放矢”提供参考,并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的覆盖范围。

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优化跨境结算,拓宽金融服务需求

护航进博会,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

扶持民营企业

发展跨境业务

文旅产业信贷余额

117.50

亿元

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3,000亿元贷款户数超

万户当年与民营企业首次建立授信合作关系4,000家提供授信金额超

亿元本行还深入践行“政会银企”合作机制,强化渠道对接“聚力”金融服务常态化。持续推进与上海市浙江商会、安徽商会、江苏商会以及其他各类地市级商会的战略合作,强化与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的关联;深化与市融资担保中心合作,共同探索知识产权叠加中小微担保基金贷业务模式;作为唯一特别支持金融机构参与临港国际顶尖孵化器论坛,落实高质量孵化器培育政策,与临港一批优质孵化器、创投机构等共同服务初创型科技企业开展银企活动;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青年就业实践基地,为持续优化开放创新的营商环境、增强科技产业的创新策源、打造活力迸发的人才高地贡献金融力量。此外,发挥银租联动优势,通过“合力”集团内长江联合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

2023年度,本行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服务本土对外贸易、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客户,并有力推进贸易强国建设。通过多场景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创新业务种类,年内落地全行首笔中概股私有化并购贷款业务,并落地多笔支持“一带一路”绿色项目,展现了跨境融资绿色方向转型的战略意义。

本行推动新国际结算系统的重建工作,提升客户跨境结算体验。通过新建贸易金融业务支撑系统、国际结算系统二代、外汇收支申报系统,以及企业网银3.0外汇业务模块的更新换代,为打造“线上化、集成化”的贸易金融产品体系提供信息科技系统支持。新系统的上线重构了汇款业务办理流程,大幅提升了客户业务办理流程与电子渠道的适配程度,有效提高了跨境结算业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处理水平。本行立足上海积极对接境外企业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包括便利化支付结算、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资产配置、资金管理等。通过积极实施各类便利化政策,本行支持优质企业简化流程,便利企业资金结算,为企业的跨境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行积极发挥主场化优势与综合化特色,连续六年护航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力于促进“展品变商品”,壮大“进博朋友圈”。本行以金融之力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迭代升级进博会专属服务方案,推动进博展品更快触及广大消费者,与全球客商共享开放红利。多年来,本行与进博会参展商及采购商企业紧密合作,累计为超1,600家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涵盖生鲜、农副产品等广泛领域,实现国际结算量约520亿美元,为企业提供融资安排超10亿美元。同时,本行针对生鲜产业链推出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强化进口贸易融资授信额度支持,并结合国际结算痛点推出智能路由、汇款直通等惠企服务。此外,本行还携手产业链优质企业共建“进博朋友圈”,发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稳链的积极作用,并精心组织多语种志愿者团队进驻国家馆,提供精准服务,展现多语种风采。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本行不断深化全球贸易合作,为推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至精至勤

坚持以人为本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始终将服务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要素,全方位保障消费者权益,利用金融科技优势,精准洞察客户需求,贴心提供个性化、便捷化产品与服务,为客户带来更佳的用户体验,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本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始终关注员工权益的保障,将人才管理视为重中之重,努力营造和谐、积极的工作环境,致力于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与成长。铸优养老金融坚持优质服务保障客户权益坚守安全底线发展数字金融打造公益文化携手员工成长

铸优养老金融

提升老年客户服务水平

作为扎根申城70余年的金融国企,本行多年来深耕养老金融领域,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力量。“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有效满足老年人口的多样服务需求,被人民日报点赞为“金融为老有了上海模式”。

本行强化老年客群服务,以适老服务网点、敬老服务网点、养老金融特色网点为核心的多层次老年客群服务机制,持续细化关爱举措,为老年群体提供有温度的服务。本行进行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建设,挂牌华新支行和广中支行两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在试点基础上形成案例与标准,进行复制推广;升级手机银行长辈版,根据老年客户使用习惯,放大字体、语音播报、优化操作等,帮助老年客户跨越数字鸿沟。本行还为老年人设立了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方言服务,并提供上门服务,如换卡和提供服务。2023年,本行曹路支行、练塘支行荣获“上海银行业敬老服务特色网点”称号;安顺路支行、陆家嘴支行、塔城路支行、堡镇支行、九亭支行、奉贤支行、梅陇支行、西藏北路支行荣获“上海银行业敬老服务网点”称号。目前,本行已创建300余家适老服务网点、41家上海银行业敬老服务(特色)网点、2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2家无障碍环境建设网点。

案例首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让服务走“新”又走“心”

华新支行为本行首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以特色化、专业化、有温度、无障碍概念,持续推动老龄客户的经营维护及服务深耕。硬件上,结合老年人喜欢聚会的特点,打造老年客群社交区,开展各类沙龙及社交活动;开展安享公益健康服务,配备数字体验设备,体现服务温情;融入无障碍网点设计,设有无障碍停车位、坡道、24小时无障碍自助机具,配有便民服务柜、低位填单台、低位网银体验机,可供轮椅使用者有充足的腿部移动空间,改造低位柜台和无障碍卫生间,为特殊人群与老年人提供便利;同时,网点于多区域配置服务铃,配置专人快速进行响应,提升客户体验。软件上,华新支行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全面提升网点服务质量,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提高服务水平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推动多渠道、多方位、立体化营销,打造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新名片。目前,本行已创建

家无障碍环境建设网点

家上海银行业敬老服务(特色)网点

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

余家适老服务网点

案例

案例安享财富规划项目

春节服务不打烊安享财富规划项目是本行响应国家第三支柱体系号召,立足于税优政策外,依托本行完善的金融账户服务体系和丰富的财富产品线,聚焦资金运作经验丰富、经营风格稳健、产品优势突出的头部管理人,为客户打造的适配个人客户全生命周期、多元资产组合配置为核心的综合化、差异化、陪伴式特色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末,安享财富规划项目开立并进行规划客户达31,456户,较2022年末新增18,615户。

本行统一部署,合理制定春节期间现金保障方案,全力保障营业网点及业务金库现金库存充足供应不间断。一方面为了满足春节期间百姓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的便捷性,实时监测自助机具运营及钞箱情况,提高春节期间自助机具清机、加钞、维护频率,力保辖内自助机具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节日期间市民普遍喜爱兑换新钞、零钞,用于发压岁钱等,本行也从客户角度出发,备足新钞和小面额现金,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现金需求。安享财富规划项目开立并进行规划客户

较2022年末新增

31,456户

18,615户

制定安享伴老财务规划为了打造适配个人客户全生命周期、多元资产组合配置为核心的综合化、差异化、陪伴式特色金融服务,本行上线安享伴老财富规划项目,该项目以安享财富规划为载体,采用资产组合、科学配置的方式,依据客户的年龄、退休年限、当前收入水平,并根据大类资产分散配置的逻辑,形成个性化的资产配置建议规划书。同时伴老持仓查询有助于客户清晰地了解目前个人退休储备资产的规划进度,培养客户长期持有、多元大类资产配置的良好习惯。

坚持优质服务本行以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网点环境,打造业务办理便捷、服务专业、环境温馨的网点,推动网点从结算交易向满足客户多元需求的体验服务转变,提升网点整体形象。一是优化区域设计,提升到店体验。在网点功能设计中融入业务流程和客户行为习惯,使网点功能分区与客户业务办理流程相适应,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二是深化区域功能,丰富服务内涵。在有条件的网点设立沙龙区及爱鑫驿站,使网点不但可以办理金融业务,还能成为社区居民休闲、开展活动的共享空间。用好本行网点遍布百姓生活圈的优势,为劳动者提供歇脚休息的场所,唤醒城市街角的温情。

保障客户权益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本行消保工作将紧密围绕全行战略,始终牢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聚焦“集团化”“专业化”“数字化”三个愿景目标,一以贯之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护航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提升金融教育宣传工作品质。

保障消费者金融权益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重视消费者投诉管理

开展公众金融教育

本行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围绕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经营发展战略深度融合,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全面推进消保全流程管理,切实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本行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纳入公司治理,在董事会下设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统筹推进全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本行以“集团化”为本,凝练消保文化,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2023-2025新三年战略,强化“大消保”理念,推进“一把手”工程。以“专业化”为要,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金融问题,持续落实“新”规及行业标准等。以“数字化”为策,借助平台建设,全面把控风险可知、可管、可控。

本行发布《上海农商银行个人客户信息保护管理办法》《上海农商银行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管理规定》一系列组织和管理制度,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原则。本行用“科技”守护信任。通过抓牢两个“周期”,依托一个“转化”,以“看全、看清、看住”风险为目标,将个人信息保护引入产品研发与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2023年作为首家金融机构获评由中国信息通信院发起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二星级标识。

2023年,本行始终将消费投诉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共受理消费投诉3,443件,投诉响应率100%,将消费投诉处理作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制定“一把手”信访投诉案件审阅接访工作管理办法,强化“一把手包案”力度,高管层定期听取全行投诉工作情况汇报,深入践行“浦江经验”,以“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金融问题,全力推动问题解决。注重源头治理和溯源整改,通过数据分析,从投诉中汲取“营养价值”,推进产品优化和服务提升。大力推进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建设,建立举报者保护机制,鼓励通过调解手段化解投诉纠纷,提高矛盾化解质效。

2023年,本行秉持“预防为先、教育为主”的理念,严格遵循公益性、时效性、服务性和持续性的原则,连年举办集中性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加入上海金融机构教育宣传编辑队,稳步扩大本行消保工作识别度和影响力。同时,依托“心家园”公益服务平台,持续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解读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揭示金融产品风险等各项教育宣传活动,不断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实效,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受教育权。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教育宣传活动6,944场次,触及金融消费者388.90万人次,以实际行动践行“护老有方”“护幼有道”“护新有责”的理念。

案例“农商消消乐”走入“一老”“一少”“一新”本行紧紧围绕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主打“农商消消乐”消保标识,全力保护金融消费者。

2023年,本行与上海老年大学开展合作,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在春季班为150余名老年人提供“农商消消乐”教学课程,下阶段,线下秋季班教学点将增至5家,计划开班18个,向老年人普及消保知识。在线上,本行手机银行 “养老专区”增设“上海老年大学专栏”。自2018年起,本行开展“国旗下成长”暨“小小金融家”企业开放日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培养理性消费意识,据统计,四年来有1,000多组家庭,1,000多位青少年走进上海农商银行,在欢声笑语中、在益智趣味中掌握金融知识。“本行温馨提示,‘个人征信修复’是骗局,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请关心关爱关注自身信用记录,养成良好信用习惯。”通勤路上,时常听到上海农商银行发布的广播提示。近三年,本行共计开展线上线下教育宣传活动数逾11,200场,触及金融消费者1.8亿人次;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推送金融知识普及信息百余条。

关注“一老”

聚焦“一少”

突出“一新”

共受理消费投诉

累计开展各类教育宣传活动

投诉响应率

触及金融消费者

2023年,

2023年,

3,443件

6,944场次

100%

388.90

万人次

案例 举办“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活动本行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指导下,走进闵行马桥夏朵园“心家园”公益服务站,开展2023年上海农商银行“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宣传活动。

案例举办2023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走进环东中心村活动为进一步扎实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将金融教育扎根至“三农”区域,优化郊县金融消费环境,着力提升人民群众金融素养。3月10日上午,本行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的指导下,举办2023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走进环东中心村活动。本次活动在全国文明村环东中心村生态园举行,构建起了“常态化+阵地化”“线上+线下”的金融知识宣传全网络。活动中,本行工作人员通过“农商消消乐”公益课堂、特色皮影戏等环节,丰富了环东中心村老年村民的金融知识,亦在《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10周年时期,再次强调了征信的重要性,增强了村民们风险防范意识,为村民们远离非法金融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保障。

活动中,上海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员向居民介绍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增强消费者对调解中心的认识,提升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闵行公安经侦支队反诈中心民警通过“中高考后冒充招生办工作人员”等近期真实案例提醒居民,面对不法分子“新模式”诈骗套路,要加强风险防范、保护自身财产安全。本行工作人员通过“农商消消乐”公益课堂、视频短剧及互动游戏等环节,呼吁社区居民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抵制高息集资诱惑,理性选择投资渠道,对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投诉,共同维护良好金融秩序。

坚守安全底线本行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客户隐私保护工作,积极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上海农商银行网络安全管理办法》《上海农商银行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上海农商银行外部数据管理办法》《上海农商银行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上海农商银行个人客户信息保护管理办法》等,有效保障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保护客户隐私。本行成立了上海农商银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推进全行信息安全工作。总行金融科技部是全行网络安全主管部门,其他部室负责在其职责分工内,开展网络安全相关工作。总行各部室、各分支行配备网络安全员,负责辖内网络安全相关工作。本行在网络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全行层面已建立了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相关制度并据此进行追责。董事长作为本行网络安全事件的第一责任人,分管网络安全的行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本行金融科技部负责全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和统一管理,负责全行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风险管理部和审计部作为网络安全治理的二三道防线,履行了网络安全风险提示和问题整改监督工作。本行已在上海、深圳建立了“两地三中心”容灾架构,进一步提升容灾能力,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运行管理机制和队伍。本行持续提升全员的网络安全责任意识,将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纳入全员培训体系,并对科技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技能培训,以提升开发安全和运维安全水平。同时,本行持续完善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和安全运营机制,覆盖网络、主机、终端、数据、应用安全等多个层面,不断提升纵深防御能力,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监测与保护。本行还组建了蓝军攻防、数据安全等虚拟团队,跨部门科室统筹推进重要时期保障和数据安全防护等重点项目。同时,本行积极参加全国性网络安全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以此促进员工的安全技能水平提升。

发展数字金融数字经济是当前阶段新质生产力的综合质态,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都离不开数字经济。习总书记指出,“综合判断,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2023年本行积极践行数字金融,全力服务数字经济。

坚定数字转型是本行三大核心战略之一,本行制定发布《上海农商银行2023—2025年数字化转型暨金融科技发展战略》,推动公司金融、零售金融、普惠金融等6条业务主线以及数据与科技两大支撑板块,形成以数字化转型专项战略为牵引,以系统群规划建设为抓手的整体布局。本行持续加强金融科技基础建设,2023年本行升级技术管理2.0,发布“3+2”应用架构体系,规范应用系统建设。优化架构师培养体系,不断提升技术管控的有效性和掌控程度。持续优化应用系统基础架构,63套重点信息系统双中心双活改造有序投产,灾切耗时大幅缩短,系统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大幅提升。2023年末,本行金融科技投入约11.35亿元,同比增长14.05%。专职金融科技人员818人,占员工总数9.15%,金融科技人数较上年末增加14.40%。

对公业务领域,全面焕新升级企业网银3.0 ,升级转账、代发、票据、外汇等6大核心业务模块;全新上线对公客户经营系统,实现客户触达、营销及客户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经营管理迈上新台阶;投产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票据业务自助化、线上化能力显著提升;上线新国际结算业务系统,重构跨境汇款业务流程,全面提升客户使用体验。零售金融领域,建设零售集市系统,统一数据来源,强数据资产沉淀和复用,提高数据使用效率,为数字化转型夯实基础。构建零售营销策略系统,策略部署实现可视化、执行自动化、流程智能化,提升场景化营销能力,落地客户生命周期营销经营的分层分类精细化统筹管理。搭建起模型+反欺诈+策略+数据监控四大模块的数字化风控体系架构,通过接入百行征信、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等官方数据源和与数据源公司联合建模等多种方式完善数据体系;在产品设计上对客群进行分层,从产品层面区分大众版产品及大额版产品;尝试受邀制业务,针对行内按揭、代发、财富等条线优质客群,综合研判客户预授信方案;建设零贷数字化运营平台,持续完善客户标签、实现数据可视化,通过细化营销节点、制定大额消费贷款专案、多渠道触达客户。普惠金融领域,推进系列精品项目建设,包括:以SAAS服务、聚合支付等信息化手段形成产业链业务拓展模式的“农批农贸生态化平台项目”;以房测额、以税测额、惠鑫选智能推荐等创新融资服务“爱鑫融一站式服务项目”。贸易金融领域,全面焕新国际结算系统项目二期,上线智能路由、汇款直通及费用优化等服务,实现“无纸化、高效率、秒到账、更优惠”四大惠企功能:根据最优最快最省的原则,系统自动选择最佳汇款路径、自动识别合同、发票等材料关键字段,形成汇款申请书,系统自动进行多种优惠叠加计算,给予企业最大程度地结算费用优惠。

本行成立可用性研究实验室,综合运用评估走查、可用性测试、深度访谈、焦点小组、眼动测试等研究方法,推动实验室项目研究类、创新探索类、参访交流类项目的开展。2023年聚焦电子渠道,开展手机银行7.0和企业网银3.0版的客户体验研究工作,同时开展数据挖掘探索和实践,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客户经营,提升客户体验。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方面,建立了感知能力群、认知能力群、决策能力群等技术框架,已应用在身份识别、智能客服、智能营销和智能风控等业务场景;运用OCR技术赋能近30个业务应用场景、运用RPA技术赋能100+业务应用场景;建设隐私计算平台,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深化数据应用,有效解决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难题,已应用在零售长尾促活、普惠潜客挖掘等业务场景;大模型技术已在智能合规系统的应用方面取得亮点成果。

建立健全数字化转型战略顶层设计

围绕“Focus+”战略加速赋能业务服务实体经济

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应用

专职金融科技人员

同比增长

14.05%

金融科技人数较上年末增加

14.40%

占员工总数

9.15%

本行金融科技投入约

11.35

亿元

打造公益文化2023年本行积极加强公益文化建设,关爱弱势群体,大力参与慈善捐赠,创新开展志愿服务,以金融为能量之源,蓄润泽温暖之力,回馈社会实现企业价值。2023年,本行继续开展“百企帮百村”项目,向云南马关县仁和镇木腊四组及腻坡老屋基村级活动室建设项目捐赠 30 万元,向马关县八寨镇务路者村委会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捐赠 30 万元,不断推动马关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以及群众生活改善;开展“鑫公益”专项基金项目,开展“小小金融家”财商引导师培训、“小小金融家”公益开放日、“小小金融家”志愿者培训暨“爱心暑托班”项目和“一个鸡蛋的暴走”项目,共捐赠66.30万元。2023年内还开展或参与了平安好医健康帮扶项目、中福会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上海市职工帮困基金会捐赠、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捐赠等多个公益项目。2023年度集团捐赠金额共计1,175.80万元。

2023年度

集团捐赠金额共计1,175.80万元

案例

案例

培育文化自信,本行开展“宝贝看非遗”中华传统文化慈善公益项目

山海情深 本行“沪”苗在行动

2023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本行联合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推出“宝贝看非遗?‘你好,敦煌’文化艺术周”中华传统文化慈善公益项目,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场有意义的文化之旅。本次文化艺术周贯穿整个五一假期,帮助小朋友们于历史变迁之中发现古老东方美学的神髓,感受独一无二的敦煌文化。据悉,为培育青少年儿童群体“爱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家长一起帮孩子们扣好爱国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第一粒扣子”,本行早在2021年就牵手剧场,启动“宝贝看非遗”中华传统文化慈善公益项目。升级版的《宝贝看非遗》活动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有“集合吧!皮影戏”“狮王争霸”(舞狮)活动,还有“集合啦!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火焰山”等不同类型非遗演出,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农商力量。

2023年,本行聚焦云南乡村学校教学环境、阅读区域、文体设施亟待翻新、扩容等需求,在开远、蒙自、保山三地试点落地相关改善、优化工程,旨在护苗成长,将关爱传递给千里之外的农村儿童。沪书香:“爱心书屋”点亮诗和远方。针对学校教学设施老旧、没有独立阅读空间的困境,本行启动“沪书香”书屋改造项目,利用暑假时间为学校搭建或修缮阅读区域,添置数千册图书。经过四十多天的施工改造,灵泉中心学校原本老旧的桌椅被移走,施工队对墙面重新进行打磨、找平地面,再依墙打造了木

沪课堂:财商教育培育正确金钱观。“小小金融家”是本行公益志愿服务品牌,以儿童财商教育为切入点,帮助小朋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沪农商村镇银行将“小小金融家”系列课程带进云南当地校园。通过浅显生动的语言和游戏互动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学习货币的起源、鉴别真假人民币等金融知识,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财商种子。除“金融知识进校园”外,“沪课堂”将“国旗下的成长”带到学校的操场上,与孩子们一同目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国旗的见证下,弘扬爱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沪关爱:个性化帮扶丰富课余生活。除“沪书香”“沪课堂”外,“沪苗行动”还针对三所学校开展个性化帮扶,通过添置文体活动用品、改善课堂设施,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传递温暖关爱。在“沪关爱”的帮助下,灵泉中心学校鼓号队队员们有了全新的小号。傍晚时分,嘹亮的鼓号声在校园回荡,承载着孩子们希望与梦想的音符也在天空中跃动。与此同时,西北勒中心学校篮球队升级了篮球比赛用具;盛家小学添置了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具,教室内换上了遮光窗帘。一把小号、一张球桌、一套篮球护具,守护了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质书柜和桌椅,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划分了功能区域。西北勒中心学校将原图书室旁的二楼走廊封窗,配置了书架、座椅,走廊变成了阅读长廊。盛家小学在校内食堂建设25米长读书长廊,配套了书架、书桌椅等。如今,崭新明亮的阅读区成了孩子们课后最爱停留的地方。

携手员工成长本行致力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权益、重视人才管理、积极促进职业发展、培养工作环境良好和致力公益文化,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案例享受家门口的免费体检 本行在昆明官渡区开展公益健康活动2023年11月,2023年本行“云巅之上,医路同行”?公益健康项目昆明官渡站正式启动,昆明官渡街道200余名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虽然天气有些冷,但居民群众们还是排起了长队做体检,在活动现场,一台“移动检测车”配备全数字化DR、彩超、心电图、血细胞分析仪等基础设备,专家们用设备为居民提供检查、诊治,并针对不同的病情提供膳食、日常护理等健康知识的普及,同时向居民发放健康礼包。“这次我们联合专业体检机构为群众定制了相对完善、科学的体检套餐,有血常规24项、尿常规11项、肝功能8项等常规检查,同时还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及疾病发展趋势,由专家分析主要健康问题,确定相关危险因素,还将终身保留体检数据以及影像学原图,在任何能够接入互联网的地方都可查询自己的健康信息,DR、CT等原图更可以用于专家远程会诊。”据官渡沪农商村镇银行相关负责人邓学花介绍,此次体检主要面向官渡街道辖区困难群众、老年人、慢性病人等群体,将为200余名居民提供价值1,500元的体检套餐,整个体检活动为期2天。沪农商村镇银行成立十余年以来,35家村镇银行在上海、北京、深圳、湖南、山东、云南走出了一条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之路,为所在地注入金融活水,结出“小微三农”累累硕果。官渡沪农商村镇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传递金融服务的温度,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了“普惠金融课堂”“金融知识进万家”“小小金融家”等100余场次活动,受益群众上万人,组织群众观看反诈影片《孤注一掷》,参加社区“爱心助考”“爱国拥军”等公益活动12次,协助官渡区举办“2023-2024中国女子篮球联赛季前赛”等文体活动,在各类公益及社会活动中积极传递金融行业正能量。

保障员工权益

吸引优质人才

本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重视员工在雇佣、薪酬、福利、招聘与晋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及合理诉求,完善劳动关系管理,深化民主管理,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完善培训体系,关注员工成长。本行在干部选拔聘用、业务序列高级和资深评聘过程中,对候选人性别、民族方面均无特定要求或倾向。本行重视员工申诉与上报程序,设立了多种渠道并制定了完善的处理流程,以确保员工权益得到及时、公正、透明的保障,同时注重宣传和培训,提升员工维权意识,为银行稳健运营提供坚实基础。本行关注听取员工心声,连续5年实施青年员工调研,从组织归属、人际关系、满意度等9个方面了解员工状态及诉求,积极关注调研数据呈现出的青年群体特征变化。调研结果显示本行青年员工在职位职级、薪酬福利、培训与教育机会、工作自主性、工作价值意义、同事人际关系、人文关怀等方面满意度高于同业平均水平。本行高度重视员工满意度,通过定期调查、数据分析与反馈、建立反馈渠道以及运用调查结果等方式,积极监控并提升员工满意度,为银行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原则,坚持规范用工、尊重人权,坚持以应聘者的能力、经验、文化为客观招聘依据,不因应聘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国籍、肤色、宗教信仰、性取向、社会出身等差异而区别对待,在招聘环节严格核验候选人身份信息,严禁雇佣童工和强迫劳动。凭借创新的人才招聘,多元的培养规划,先后斩获2023中国大学生喜爱雇主(连续四年)、2023中国典范雇主(连续三年)、2023ESG实践典范、2023上海年度非凡雇主、2023中国人才管理卓越典范奖、2023Nfuture最具社会责任校招雇主、2023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就业工作最佳雇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最佳雇主等奖项,获得业界权威机构和各大高校对本行雇主品牌工作的充分认可。

2023中国大学生喜爱雇主(连续四年)2023中国典范雇主(连续三年)2023ESG实践典范2023上海年度非凡雇主2023中国人才管理卓越典范奖

2023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就业工作最佳雇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最佳雇主等奖项

2023Nfuture最具社会责任校招雇主

促进人才发展

注重员工关爱

本行明确岗位分类、行员等级和晋升规则,制定《上海农商银行行员等级管理办法》《上海农商银行专业序列管理办法》《上海农商银行管理人员管理办法》,完善人才发展保障机制,拓宽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构建能上能下的人员管理机制。本行在干部选拔聘用、业务序列高级和资深评聘过程中,对候选人性别、民族方面均无特定要求或倾向。创新打造“一体两翼三化四位协同”人才管理机制,以人才发展为主体,以绩效管理、资源配置为引擎,以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方向,形成的各级领导、人力资源条线、各业务条线和员工本人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着力打造以“岗位锻炼70%、帮带分享20%、培训学习10%”为三大核心模块构建“721”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建立首席人才官专项评价制度体系,落实各单位“一把手”作为本单位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十百千”青年发展计划,即锻造十名以上青年之星、发掘百名以上青年榜样、培养千名以上青年人才,丰富人才发展平台。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开展总行部室人才盘点与核心人才甄选,强化核心人才和绩优人员管理、激励和保留,有序推动干部结构优化。本行持续做好资质认证和教育奖励,激发全员学习自驱力。鼓励员工自主学习认证工作相关专业资质以及提升在职学历学位,依据制度标准给予教育奖励支持;开设专项班组织重要资质培训赋能,以实现多机制支撑员工专业能力提升。

本行一直以来注重加强员工关爱,视员工为最宝贵的资产。坚持努力营造积极和谐的工作环境,鼓励合作与团结,倡导开放沟通。提供灵活工作安排和假期政策,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提供全面福利保障,包括健康保险、养老金计划和培训机会。同时,本行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建立关爱机制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本行荣获“2020-2023年度上海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殊荣,这是本行首次获得该荣誉。多年来,本行积极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努力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通过完善民主建制、丰富民主形式和畅通民主渠道,本行全面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签订集体合同,保障员工的民主权利和参与决策的渠道。未来,本行工会将继续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深化和创新,以满足员工需求,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为全面推进人民民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力量。本行常态化做好职工体检、互助参保、健康关爱、入职礼包、冬夏两送、年节福利、周年带薪假、日常慰问等服务职工实事项目。特别是聚焦职工最为关注的健康问题,推进“健康文化”项目,包含为职工购买健康关爱服务计划,提供电话心理咨询、24小时视频医生、重疾专家预约、药品福利等方面的服务。为切实维护女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在全员劳动合同制和《集体合同》的基础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等有关法律、

法规,按照自愿平等的原则,本行与工会共同签订女员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进一步做好女员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保障。为进一步助力本行女性员工的个人发展与成长成才,总行工会积极开展女性员工建功活动,挖掘女性员工中的先进典型示范,选树“上海农商银行巾帼岗位标兵”,推荐申报多项市级荣誉评选,为本行女性职工争取更宽广的展示舞台,加强荣誉积累,展现女性员工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风采。

本行荣获2020-2023年度厂务公开民

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案例“书香溢农商 文化润银行”?2023年上海农商银行讲书人大赛2023年上海农商银行讲书人大赛于2023年9月22日举行,全行数百名讲书人中脱颖而出的20强选手亮相决赛现场,用自己的声音传递对阅读的思考,生动讲述与书籍的故事。不仅讲书的书籍类型广泛,涵盖国学经典、经营管理、职场沟通、家庭亲子、心灵成长等五大主题领域,选手们演讲风格也异彩纷呈,无论是人生价值还是自我成长、无论是亲子家庭还是人文科幻,每一本书都因讲书人的思考而熠熠闪光。经过激烈角逐,上海农商银行“十佳讲书人”、“优秀讲书人”、最佳口才奖、最佳人气奖一一诞生。总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力出席本次活动。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在总行党委领导下,工会秉承“快乐工作、美好生活”的价值理念,组织开展了系列职工精神文化活动,为员工打造自我成就、自我成长的内部舞台,推动员工与企业共成长。作为深化“全民阅读”理念、推进书香企业建设的有效载体,首届讲书人大赛应运而生,为期两个半月赛事,掀起了全行“阅读讲书”新风尚,累计参赛作品143件,“工家云”作品点赞量超过5.35万票。以书润心、与智同行,本次活动鼓励更多爱书之人加入到讲书人行列,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传达不同类型的文字带来的美好与力量,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为践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贡献农商力量。

案例

案例

案例

案例

本行读书会活动获评2023年上海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优秀示范项目

“三八节”活动

员工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

“文化浸润聚合力,活力农商展风采”?第八届职工文化艺术节

首届上海职工文化季暨第25届上海读书节闭幕式在宛平剧院举行。本行“书香农商 文化阅心”读书会活动荣获2023年上海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暨第25届上海读书节“优秀示范项目”,为获评的50项市级年度优秀示范项目获奖名单中,唯一一家金融单位。

总行工会开展本行“巾帼岗位标兵”选树活动,对15位优秀女员工进行表彰,激发女职工建功立业的热情。举行妇女节纪念活动,邀请先进女职工代表进行分享交流,举办《给过去一个未来》昆曲艺术讲座,基层工会同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本行多次深入基层开展女职工调研访谈,形成女职工工作压力、生存状态和发展需要课题研究报告,掌握女职工内心想法,引导职业女性自我发展、家庭和谐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

本着“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原则,年初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根据员工困难程度进行多层级帮扶慰问,落实精准帮扶,本行领导带队上门慰问重点困难党员、困难职工。日常做好互助保障理赔等工作,发挥工会困难帮扶的拾遗补缺作用,缓解员工燃眉之急。

本行第八届职工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职工文艺汇演,于2023年10月29日在虹口工人文化宫举行。本次职工文艺汇演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和本行企业核心精神,凝练成“怀·尚善”“践·至勤”“致·纯真”“和·共美”四个主题篇章,强化思想引领和文化宣导,150余名员工以精心排演的节目和饱含热情的演绎作汇报演出。本行各部室、分支行主要负责人及员工代表500余人参加闭幕式活动,全行3,000余名员工通过工会薇稼园观看了网络直播。

共愿共美

守护绿水青山本行积极响应国家的“双碳”战略,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应对环境与气候变化发展绿色金融践行绿色运营

应对环境与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纳入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

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信贷客户环境风险管理

信用债ESG风险管理

本行高度重视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关注探索构建具有前瞻性的气候风险评估与计量方法,并逐步推动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嵌入业务和风险管理的全流程。为进一步探索地理分布较广的信用债资产气候风险情况,本行开拓性地开展了信用债主体的气候物理风险量化分析,评估信用债当前的地理区域及行业分布将会带来的物理风险水平。分析结果显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本行投资组合中的信用债主体主要面临的物理风险为高温热浪,其次为水资源短缺、极寒、干旱和洪水,生态环境破坏和海平面上升风险较低。

本行引入外部公开市场权威信用债主体ESG评级和预警数据,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对信用债主体进行评估,从而识别、防范主体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同时发掘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优质客户。基于信用债主体ESG评级,本行设制了相应准入门槛,防范投资ESG风险。本行持续对发债主体的ESG表现进行关注并开展评估,加强投资分析,强化投前风险识别、投中用信审查、投后风险管理,积极推动绿色投资、绿色发展。本行将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要求融入贷前、贷中、贷后多个环节,在尽职调查、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全流程中加强相关风险管控,提升环境和气候相关风险管理质效。

本行积极参与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的探索工作,评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转型对信贷资产的潜在影响。基于生态环境部和

上海生态环境局相关要求,本行在2021 年末信贷敞口基础上确立了此次气候压力测试的对象,主要覆盖发电、建材、钢铁、

有色、石化、化工、造纸、民航八大高碳排放行业和部分纳入上海市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选用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

网络(NGFS)转型延迟情景,以自下而上的方法开展,预测了压力情景下企业至 2030 年的财务表现、信用评级和违约概率。

测试结果显示,在压力情景下,本行高碳排放行业客户整体信用风险有所上升,信用评级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迁,由于气候

风险敞口占比较低,对全行资本充足率影响有限,风险总体可控。? 风险审查:开展客户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审查? 绿色审批通道:建立审查专员对接制,设置绿色专员,实行“专人对接、优先受理”的审批策略

? 合同管理:加入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相关条款

贷中审批环节

? 行业认定:实行“环保达标一票否决制”;核实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被列入“两高一剩”行业和落后产能淘汰行业? 尽职调查:填制《环境与社会等级评定表》,对客户及项目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等级进行评定贷前准入环节

? 常规检查:检查用信人(担保人)是否遭受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等情况? 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对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进行风险预警和贷后监控贷后管理环节

环境

社会

公司治理

发展绿色金融本行坚决贯彻国家的“双碳”战略,积极探索金融助力绿色转型的新路径,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以满足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协同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深化绿色金融战略举措

落地上海市首批“节水惠”业务,共护水资源

落地“排污权抵押贷款”,支持绿色转型

扩大绿色金融服务规模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本行致力于打造以绿色金融为底色的可持续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绿色金融“2+N”战略制度体系,明确绿色金融战略布局和战略目标,进一步细化战略实施路径,制定绿色金融管理办法,完善授信投向政策,丰富绿色产品制度及营销方案,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为全行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本行以《上海农商银行 2021-2025 年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和《上海农商银行“十四五”期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为绿色金融顶层制度设计双支柱,明确将绿色金融纳入全行整体战略,明确本行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战略举措、工作方案和体制机制建设,并配套系列管理体系、业务发展、风险管理、考核激励等分项制度。

2023年4月,本行与上海市水务局签署“节水惠”专项合作协议,与上海浦东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意向性授信用于支持浦东南片地区水厂深度处理改造、给排水管网改造、污水治理等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该笔业务成为全市首笔水网改造“节水惠”贷款,根据测算,水网改造后南汇地区管道漏损率将明显下降,日节水量至少达到7.8万立方米,年节水量至少达到近2,9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两个滴水湖蓄水量。

2023年,本行制定了《上海农商银行排污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将排污权纳入抵质押项目,为企业减排生产提供更多增信提额通道,支持绿色转型。本行在2023年落地了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助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内企业绿色转型。

本行绿色金融 FPA 服务体系,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零售、绿色投行、绿色租赁为主体,为客户提供本外币、表内外的全量金融服务方案,竭诚打造“一站式”绿色金融服务平台。

本行致力于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首单首创”不断涌现,联合主承销上海地区首单“碳中和/乡村振兴”绿色中期票据,落地上海市首批“节水惠”业务,创设银行间市场首只长三角绿色主题债券篮子,成为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首批入驻机构,探索企业和个人碳账户,满足市场多元化的绿色融资需求。本行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为南汇水蜜桃、8424西瓜等一大批绿色农业产业集群提供金融服务。

绿色信贷余额

614.31

亿元

日节水量至少达到

7.80

万立方米

年节水量至少达到近2,900万立方米

原银保监会绿色信贷口径,包含表内绿色贷款、表外信用证和承兑汇票。

2023年,本行重点聚焦绿色农业、绿色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绿色建筑五大核心板块,围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服务、绿色理财、绿色租赁五大业务方向提供全面绿色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末,本行绿色信贷余额614.31亿元

,显著高于同期整体信贷增速,表内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规模位居全国农村金融机构首位;绿色租赁增速较上年翻了两番。

本行与上海市水务局签署“节水惠”专项合作协议

投放“分布式光伏贷”,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支持绿色行业发展

创新融资租赁飞轮储能项目,赋能低碳转型

本行以“分布式光伏贷”为突破口,加大资产结构绿色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农商力量。本行制定《“分布式光伏贷”专项服务方案》,以能源服务公司、能源投资基金为授信主体,在获取充足授信额度和审批授权的基础上,经营机构对符合相关条件的项目公司自行决定提款金额,提升授信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2023年一季度,本行落地全行首单“分布式光伏贷”。本行于2019年与PF新能源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创新采用“分布式光伏贷”报送审批模式,对于新增项目“快速上报、加速审批、迅速放款”,极大提高了企业项目运行效率。截至2023年末,该集团与本行合作项目公司达三十余家,项目所在地遍布江浙沪皖,累计并网规模超过110MW。

本行积极拓宽绿色金融融资渠道,于2023年7月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绿色领域项目。本次绿色金融债的发行,成为本行拓宽绿色金融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专项支持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本行按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绿色项目类别,严格筛选、积极对接,2023年成功落地首批绿色金融债项目,资金主要投向新能源电池、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等绿色项目建设。截至2023年末,本行使用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新投放绿色项目30个,投放金额18.76亿元,可实现年节约用水339.33万吨、节约标煤31.20吨、减排二氧化碳71.85吨、减排氮氧化物

0.014吨、减排二氧化硫0.01吨、减排颗粒物0.002吨。

2023年,本行子公司长江金租落地融资租赁业内飞轮储能项目“首单”业务,助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为城市绿色用电提供持续稳定的有力保障。长江金租围绕项目建成和运营开展风险评估,根据当地政策扶持明确独立调频电站的收益模式,结合飞轮储能行业作为以精密制造为基础的新兴储能技术的市场前景,进一步分析项目可行性。通过“直租+降赋税”模式,配合项目长周期,搭建前低后高的灵活还款结构,助力初创企业新建项目迅速投产,精准契合企业远景规划,赋能稳健经营。通过密切合作,有效缓解电站成本压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适用多个应用场景,拉动下游需求,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截至2023年末,该集团与本行合作项目公司达

余家

本行使用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新投放绿色项目

累计并网规模超过

MW

投放金额

18.76

亿元

减排氮氧化物

0.014

吨减排二氧化碳

71.85

可实现年节约用水

339.33

万吨

减排二氧化硫

0.01

节约标煤

31.20

减排颗粒物

0.002

协合新能源储能电站

落地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快资产绿色转型

参与专题绿色信贷与绿色投资,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本行发布《上海农商银行关于落实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快资产绿色转型行动方案》,精准服务碳减排项目,落地全行首单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截至2023年末,本行共计向人行申报碳减排支持工具项目16个,合计金额达

2.50亿元。

作为全国36家签署《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的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一,本行积极贯彻落实“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高度,积极发挥金融在实现生态友好、可持续、绿色、包容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本行参与投资“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以金融力量保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助力沿江流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本行为金山区廊下郊野公园提供为期十年、总金额1,500万元的固定资产专项贷款,支持原有耕地、苗木、涵养林等林下空间改造,改善天然水生态净化系统,实现水资源和营养物的内生循环,为生物栖息繁衍提供绿色空间。

创设银行间市场首只长三角绿色主题债券篮子,助力绿色投资2023年12月,本行在银行间市场顺利推出“上海农商银行长三角绿色商金债篮子”(篮子代码:BBX034001),并在上线首日与多家城商行、证券公司等市场机构达成交易,成为全市场首批债券篮子创设机构。该绿色商金债篮子包含4只3年以内的绿色商业银行金融债,债券主体首选投资者认可度高、信用资质优的长三角国股城商行,帮助投资者实现对多只绿色商业银行金融债的组合配置,获得较高回报的低风险资产,同时满足其参与绿色低碳、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共计向人行申报碳减排支持工具项目

合计金额达

2.50

亿元

发行绿色工会卡,倡导低碳生活本行与上海市总工会向全市工会会员发行联名借记卡与贷记卡(简称“工会卡”),并推出工会小黄卡“一分钱乘地铁”活动,鼓励工会卡客户绿色出行,活动参与客户达四万人次。同时,本行开发了绿色信用卡产品“鑫速卡”,该卡作为本行首张无实体介质的信用卡,全生命周期均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五个实时”,即实时申请、实时审批、实时激活、实时绑定、实时消费,结合无纸化进件流程,契合绿色环保理念,提高了发卡效率和用户办卡体验。

探索绿色金融创新研究2023年,本行积极开展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研究,在年度重点研究课题中,将绿色金融作为研究方向之一,年内完成了《绿色园区体系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研究》《本行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机制建设研究》《农村金融机构对乡村绿色金融支持模式的研究》《碳账户助力绿色农业和乡村振兴研究》等绿色金融相关的研究课题。本行坚持在日常研究工作中围绕绿色金融方面的监管政策、产品、风险管理等进行研究,如《ISSB首批两份<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解读》。同时,本行积极参加主管监管单位和外部协会组织开展的绿色金融相关的研究,如参与原上海银保监局的《银行保险机构ESG实践探索与监管思考》课题相关章节的撰写,参加上海市银行业同业公会《长三角绿色金融发展报告》相关章节的撰写等。

提倡绿色办公

本行持续推进绿色运营,从用水、用电、用纸等多方面,多措并举推进全行降能减耗。完善视频会议系统,优化协同办公系统功能,深入推进无纸化会议和电子化档案管理;在总行大楼办公区域安装打印管理系统,从设置默认双面打印功能等细节着手,减少办公纸张消耗。推进节能降耗

倡导低碳生活

本行注重培养员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2023年在办公软件“伴办”中开发员工“低碳生活”小程序,该小程序初始设置12项个人日常降碳行为打卡项目,根据不同行为折算碳排放量和积分,从而倡导员工通过各种节能减排举措降低能耗。

打造绿色网点

本行积极推动绿色运营,在泗泾支行试点“鑫工程”,可实时监测网点空气质量、能源消耗,及时发现空调、照明、特殊用电等能耗高峰和异常,收集和分析各项监测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节水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此外,“鑫工程”平台未来还能预警设备故障和控制设备运行状态,自动处理维护、巡检、保修等任务,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网点绿色低碳管理水平。张江科技支行是上海地区首家实现碳中和的银行业营业场所,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实现碳中和并获得碳中和证书,2023年温室气体盘查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甲烷、氧化亚氮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践行绿色运营本行始终把绿色运营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通过践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和推动绿色办公,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实际贡献。

案例泗泾支行成为上海市绿色银行示范网点本行以泗泾支行作为全行全面建设绿色低碳营业网点的试点和起点,成功打造上海市绿色银行示范网点。泗泾支行依托松江泗泾古镇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人文友好大环境,基于绿色环保材料、高效机电设备、全龄友好设施、绿色低碳运营及创新技术措施为原则,将泗泾支行打造成一个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新型”银行网点。

推进绿色采购

本行积极推进供应商管理,在采购评分中引入了碳中和证书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14001),将其作为评价供应商的重要指标之一,以鼓励供应商在减少碳排放和环境管理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泗泾支行绿色装修

泗泾支行从设计源头出发,充分考虑自身需求、设计容量、设备选型及布置、系统效率及绿色低碳效果等因素,依据《上海市银海绿色网点适用技术目录》和《上海市银行绿色网点评定实施细则(试行)》进行设计,使绿色网点的理念融入银行网点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等全生命周期中,以多维度体现健康、适用、高效的设计理念。

ESG 绩效表附录

治理绩效

经济绩效

指标名称单位2023 年2022 年2021 年

公司治理董事会成员数量名161619执行董事人数名222非执行董事人数名8710独立董事人数名677男董事人数名111214女董事人数名545董事会会议次数次8109董事会会议平均出席率%969594监事会会议次数次545监事会会议平均出席率%10010098

商业道德与反腐败廉洁建设培训员工占比%100100100反洗钱培训次数次161314反洗钱培训覆盖人次人次2,5953,0237,162合规案防警示教育培训次数次121617合规案防警示教育培训人次人次9,2488,9988,470

指标名称单位2023 年2022 年2021 年资产总额亿元13,922.1412,813.9911,583.76吸收存款本金亿元10,164.129,434.858,381.38贷款和垫款总额亿元7,114.836,706.236,135.77营业收入亿元264.14 256.27241.64利息支出亿元 247.61226.99217.05净利润亿元124.87 113.93100.47

指标名称单位2023 年2022 年2021 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930.930.9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3411.22 11.3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3212.96 13.06资本充足率%15.7415.46 15.28不良贷款率%0.970.94 0.95拨备覆盖率%404.98445.32 442.50纳税总额亿元55.9354.82 50.46每股社会贡献值

元 / 股 4.464.65 4.31营业网点数量个364364 366智能柜员机数量个794781 782设置无障碍通道的网点数量个300300 278分支机构数量个364364 366村镇银行数量个3535 35

绿色金融绿色信贷余额

亿元614.31435.67197.75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亿元3000表内绿色债券投资持仓余额亿元115.4990.34 36.00绿色债券承销规模 亿元10.5030.30 21.80绿色租赁余额亿元101.4769.89 63.21资管产品投资绿色债券余额 亿元21.3916.59 14.01

普惠金融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亿元4,492.693,721.42 3,305.4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亿元2,870.242,345.12 2,021.46中小企业贷款客户数量户56,80637,860 27,201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量户55,56736,812 26,234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数量个343535

“三农”金融涉农贷款余额 亿元663.78644.22649.13农户贷款 亿元161.17169.42166.55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 亿元160.26136.13143.18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涉农贷款 亿元340.84337.57338.67其他涉农贷款 亿元1.511.100.72

【统计口径】经济绩效相关指标统计口径为本集团,纳税总额含代扣代缴个税。

【计算方式】每股社会贡献值 =(公司净利润 + 年内为国家创造的税收 + 向员工支付的工资 + 向银行等债权人给付的借款利息 + 对外捐赠额等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额 - 因环境污染等造成的其他社会成本)/ 公司股份总数。

【统计口径】本行自 2022 年起按原银保监会口径对外披露绿色信贷余额,包括表内贷款和表外信用证和承兑汇票。本报告 2023年、2022 年、2021 年绿色信贷余额按照原银保监会口径对外披露,包括表内贷款、表外信用证和承兑汇票;2020 年绿色信贷余额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口径进行统计。在已披露的 2021 年社会责任报告中,绿色信贷余额数据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口径,此处数据依据原银保监会口径,故存在数据差异。

指标名称单位2023 年2022 年2021 年

员工雇佣

员工总数人9,4199,0938,222

按性别划分

男性员工人数人4,4994,386 4,099女性员工人数人4,9204,707 4,123女性管理人员人数人728712 686男性管理人员人数人787772 745女性基层员工人数人4,1923,995 3,437男性基层员工人数人3,7123,614 3,354

按雇佣类型劳动合同制人8,9368,5827,705劳务派遣制人483511517

按学历硕士及以上员工人数 人2,1101,8821,564学士员工人数人6,2886,0725,450学士(不含)以下员工人数人1,0211,1391,208

按类型沪籍员工人数 人7,6457,4217,142非沪籍员工人数人1,7741,672 1,080港澳台员工人数 人23 -少数民族员工数人118115 81残疾员工人数 人1517 18

按年龄35 岁及以下员工人数人5,4305,3174,77936(含)-55 岁(含)员工人数 人3,6893,430 3,08056 岁及以上员工人数 人300346 363

新进员工新进员工总数人9401,226933新进女性员工数人507745 546新进男性员工数人433481387新进应届生员工人数人581881584

社会绩效

指标名称单位2023 年2022 年2021 年新进社会招聘员工人数人359345 349

员工流失员工流失率%4.043.85 3.46男性员工流失率%3.983.62 2.58女性员工流失率%4.094.06 4.2835 岁及以下员工人数流失率%6.095.58 5.2736(含)-55 岁(含)员工人数流失率 %1.061.32 0.8356 岁及以上员工人数流失率 %000

健康与安全劳动合同签订率 %100100 100社会保险覆盖率 %100100 100体检覆盖率 %100100 100因工死亡人数 人000因工死亡人数比例 %000工伤个案数量 个23168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 日969683433

发展及培训员工培训课程期数期2,1951,7551,980员工培训经费支出万元1,891.001,609.501,848.10员工参与培训人次人次331,817362,712237,495员工帮扶金额万元107.05101.1599.92员工参与培训人次人次331,817362,712-男员工参与培训人次人次157,112174,954-女员工参与培训人次人次174,705187,758-员工参与培训总时长小时1,738,5211,985,537 -男员工参与培训总时长小时823,174.39957,722.00-女员工参与培训总时长小时915,346.611,027,815.00 -受训员工百分比%99.6099.40-男性受训员工百分比%99.6299.30-女性受训员工百分比%99.5899.50-高管员工受训百分比%100100 -

【统计口径】员工统计口径为本公司劳动合同制员工和劳务派遣制员工。其中,新进员工指标统计口径为当年末在职劳动合同制员工;员工流失指标统计口径为劳动合同制员工。

指标名称单位2023 年2022 年2021 年中层员工受训百分比%100100 -基层员工受训百分比%99.5999.30 -员工人均培训小时数小时182.16218.36 -男性员工人均培训小时数小时163.82203.47 -女性员工人均培训小时数小时202.56234.34 -高管员工人均培训小时数小时212.32200.27 -中层员工人均培训小时数小时209.42126.50 -基层员工人均培训小时数小时181.41223.25 -

雇佣及劳工准则经确认的歧视事件例000经确认的歧视事件例000经确认的童工事件 例000

消费者权益保护保护客户权益及隐私培训次数次444保护客户权益及隐私培训覆盖人次 人次 36,64638,109 38,085金融知识普及年度累计活动次数 次 6,9442,6692,028金融知识普及受众人次 万人次 388.90490.46487.07消费者权益保护经费支出 万元 161.50155.80148.50客户咨询及处理 例 2,471,3472,781,346 2,793,028客户投诉处理率% 100100 100客户投诉数量例3,4433,1981,149客户投诉办结率 % 100100 100客户调查满意度

% 99.4399.47 99.47公益慈善公益慈善捐赠金额 万元 1,175.802,126.10 1,218.40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次数 次 2,70597 101公益慈善项目数 个 3941 31公益慈善项目受助人次 人次 30,278103,340 70,201

供应商管理供应商审查覆盖率 % 100100 100供应商总数量 家 7561,062 882国内供应商数量 家 7541,061 881国外供应商数量 家 211

【统计口径】来源客服热线客户满意度。

指标名称单位2023 年2022 年2021 年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培训次数 次 86 8信息安全培训人次 人次 39,01138,914 50,711重大信息安全和客户隐私泄露事件 例 00 0

电子银行服务手机银行客户万户534.52490.53449.61网上银行客户万户376.38374.01369.83微信银行客户万户 182.71161.69129.24微信银行客户增长率%13.00%25.11%40.33%个人手机银行年内签约客户万户43.9940.9257.19远程银行人工服务量万次102.40112.44116.88智能柜台覆盖率%100.0099.4598.91客户服务中心接听热线万次247.13278.13279.30

指标名称单位2023 年2022 年2021 年

排放物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吨二氧化碳当量50,370.48 43,396.6940,438.55范围一吨二氧化碳当量1,878.671,446.451,515.68范围二吨二氧化碳当量46,469.0041,950.2438,922.87范围三吨二氧化碳当量2,022.81--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当量 / 人 4.664.124.19

能源与资源使用

天然气消耗量 万立方米 32.9630.7928.09人均天然气消耗量 立方米 / 人 30.4629.2129.08

环境绩效

【统计口径】本行总部及上海地区的 21 家分支机构。

【计算方法】温室排放主要由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的逸散产生,包括ISO14064定义的范围1、范围2、范围3。其中,范围1包括天然气、汽柴油等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范围2为外购电力导致的间接排放;范围3为购买商品、员工差旅等供应链碳排放。其中范围3碳核算为本行2023年新增内容。自身经营碳排放因子根据《公共建筑运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2022)》、《根据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3]43号)确定。

【统计口径】本行总部及上海地区的 21 家分支机构,其中营业办公纸张消耗量统计口径为本行总行大楼与张江中心园区 , 总行大楼外购电力以及耗水量统计口径为本行总行大楼。

指标名称单位2023 年2022 年2021 年柴油消耗量 万升 7.153.044.14人均柴油消耗量 升 / 人 6.612.884.29自有车辆汽油用量万升 43.7930.9236.38外购电力 万度8,148.177,355.816,699.29其中:总行大楼外购电力 千瓦时 2,435,394.802,148,497.002,426,211.00人均用电量 千瓦时 / 人 7,531.356,978.296,935.80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23,971.46--耗水量 吨 11,525.009,605.009,593.00人均耗水量吨 / 人 7.356.407.90营业办公纸张消耗量吨 26.8037.4345.15人均纸张消耗量 千克 / 人 7.4910.4612.62

废弃物管理

无害废弃物电子与办公用品处置量 件 17,33813,60516,099餐厨垃圾处置量 吨 43.7567.0053.00

有害废弃物硒鼓墨盒处置量 吨 6.606.90 7.50

绿色办公信用卡电子账单占比% 90.9386.0086.00视频会议次 2,7744,3841,289

【统计口径】电子与办公用品处置量统计口径为本行总行及上海地区 21 家分支机构,餐厨垃圾与有害废弃物处理量统计口径为本行总行大楼。

独立鉴证报告

内容索引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I 标准内容索引使用说明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 2023 年 1 月 1 日到 2023 年 12 月 31 日参照 GRI 标准报告了在此份GRI 内容索引中引用的信息。使用的 GRI 1GRI 1:基础 2021GRI标准披露项位置GRI 2一般披露 2021组织及其报告做法2-1组织详细情况

报告编制说明关于我们2-2纳入组织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实体报告编制说明2-3报告期、报告频率和联系人报告编制说明2-4信息重述无2-5外部鉴证独立鉴证报告活动和工作者2-6活动、价值链和其他业务关系关于我们2-7员工

3.7 携手员工成长

ESG绩效表2-8员工之外的工作者无管治2-9管治架构和组成

1.1 提升治理水平

ESG绩效表2-10最高管治机构的提名和遴选

1.1 提升治理水平

ESG绩效表2-11最高管治机构的主席参阅本行2023年年度报告2-12在管理影响方面,最高管治机构的监督作用参阅本行2023年年度报告2-13为管理影响的责任授权参阅本行2023年年度报告2-14最高管治机构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作用

ESG管理

1.1 提升治理水平

2-15利益冲突

ESG管理

1.1 提升治理水平

2-16重要关切问题的沟通

ESG管理

1.1 提升治理水平

2-17最高管治机构的共同知识

ESG管理

1.1 提升治理水平

2-18对最高管治机构的绩效评估参阅本行2023年年度报告2-19薪酬政策参阅本行2023年年度报告2-20确定薪酬的程序参阅本行2023年年度报告2-21年度总薪酬比率参阅本行2023年年度报告

GRI标准披露项位置

战略、政策和实践2-22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声明

ESG管理

1.1 提升治理水平

2-23政策承诺

ESG管理

1.1 提升治理水平

2-24融合政策承诺

ESG管理

1.1 提升治理水平

2-25补救负面影响的程序

ESG管理

1.1 提升治理水平

1.2 加强内控合规

3.3 保障客户权益

3.4 坚守安全底线

2-26寻求建议和提出关切的机制

ESG管理

3.3 保障客户权益

3.4 坚守安全底线

3.7 携手员工成长

2-27遵守法律法规

1.1 提升治理水平

1.2 加强内控合规

3.3 保障客户权益

3.7 携手员工成长

2-28协会的成员资格2023年荣誉奖项利益相关方参与2-29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方法ESG 管理2-30集体谈判协议3.7携手员工成长GRI 3实质性议题 20213-1确定实质性议题的过程ESG管理3-2实质性议题清单ESG管理3-3实质性议题的管理ESG管理GRI 201经济绩效 2016201-1直接产生和分配的经济价值ESG绩效表201-2气候变化带来的财务影响以及其他风险和机遇4.2 发展绿色金融201-3固定福利计划义务和其他退休计划3.7 携手员工成长201-4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参阅本行2023年年度报告GRI 202市场表现 2016202-1按性别的标准起薪水平工资与当地最低工资之比计划未来披露202-2从当地社区雇佣高管的比例计划未来披露GRI 203间接经济影响 2016

203-1基础设施投资和支持性服务第二章 惠城惠民,服务实体经济

GRI标准披露项位置203-2重大间接经济影响

专题一:深耕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第二章 惠城惠民,服务实体经济第三章 至精至勤,坚持以人为本

4.2 发展绿色金融

GRI 204采购实践 2016204-1向当地供应商采购支出的比例计划未来披露GRI 205反腐败 2016205-1已进行腐败风险评估的运营点1.2 加强内控合规205-2反腐败政策和程序的传达及培训1.2 加强内控合规205-3经确认的腐败事件和采取行动ESG绩效表GRI 206反竞争行为 2016206-1针对反竞争行为、反托拉斯和反垄断实践的法律诉讼不涉及相关事件GRI 207税务 2019207-1税务方针参阅本行2023年年度报告207-2税务治理、控制及风险管理参阅本行2023年年度报告207-3与税务关切相关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及管理参阅本行2023年年度报告207-4国别报告无该披露项情况GRI 301物料 2016301-1所用物料的重量或体积ESG绩效表301-2所用循环利用的进料不适用301-3再生产品及其包装材料不适用GRI 302能源2016

302-1组织内部的能源消耗量ESG绩效表302-2组织外部的能源消耗量ESG绩效表302-3能源强度ESG绩效表302-4降低能源消耗量计划未来披露302-5降低产品和服务的能源需求量计划未来披露GRI 303水资源和污水 2018

303-1组织与水作为共有资源的相互影响4.3 践行绿色运营303-2管理与排水相关的影响4.3 践行绿色运营303-3取水4.3 践行绿色运营303-4排水4.3 践行绿色运营303-5耗水4.3 践行绿色运营GRI 304生物多样性 2016

304-1

组织在位于或邻近保护区和保护区外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拥有、租赁、管理的运营点

计划未来披露304-2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影响计划未来披露304-3受保护或经修复的栖息地计划未来披露

GRI标准披露项位置

304-4

受运营影响的栖息地中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红色名录及国家保护名册的物种

计划未来披露

GRI 305排放 2016305-1直接(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ESG绩效表305-2能源间接(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ESG绩效表305-3其他间接(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计划未来披露305-4温室气体排放强度ESG绩效表305-5温室气体减排量计划未来披露305-6臭氧消耗物质(ODS)的排放计划未来披露305-7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和其他重大气体排放计划未来披露GRI 306废弃物 2020306-1废弃物的产生及废弃物相关重大影响4.3 践行绿色运营306-2废弃物相关重大影响的管理4.3 践行绿色运营306-3产生的废弃物ESG绩效表306-4从处置中转移的废弃物计划未来披露306-5进入处置的废弃物计划未来披露GRI 308供应商环境评估 2016308-1使用环境评价维度筛选的新供应商ESG绩效表308-2供应链的负面环境影响以及采取的行动计划未来披露401-1新进员工雇佣率和员工流动率ESG绩效表401-2提供给全职员工(不包括临时或兼职员工)的福利

3.7 携手员工成长

ESG绩效表401-3育儿假计划未来披露GRI 402劳资关系 2016402-1有关运营变更的最短通知期计划未来披露GRI 403职业健康与安全 2018403-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3.7 携手员工成长403-2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事件调查计划未来披露403-3职业健康服务3.7 携手员工成长403-4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工作者的参与、意见征询和沟通计划未来披露403-5工作者职业健康安全培训3.7 携手员工成长403-6促进工作者健康3.7 携手员工成长403-7预防和减缓与业务关系直接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影响3.7 携手员工成长403-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的工作者3.7 携手员工成长403-9工伤ESG绩效表403-10工作相关的健康问题3.7 携手员工成长

GRI标准披露项位置

GRI 404培训与教育 2016404-1每名员工每年接受培训的平均小时数ESG绩效表404-2员工技能提升方案和过渡协助方案3.7 携手员工成长404-3接受定期绩效和职业发展考核的员工百分比计划未来披露GRI 405多元化与平等机会 2016

405-1管治机构与员工的多元化

1.1 提升治理水平

ESG绩效表405-2男女基本工资和报酬的比例参阅本行2023年年度报告GRI 406反歧视 2016

406-1歧视事件及采取的纠正行动不涉及相关事件

GRI 407结社自由与集体谈判 2016

407-1结社自由与集体谈判权利可能面临风险的运营点和供应商不适用GRI 408童工 2016408-1具有重大童工事件风险的运营点和供应商不涉及相关事件

GRI 409强迫或强制劳动 2016

409-1具有强迫或强制劳动事件重大风险的运营点和供应商不涉及相关事件

GRI 410安保实践 2016

410-1接受过在人权政策或程序方面培训的安保人员不适用

GRI 411原住民权利 2016

411-1涉及侵犯原住民权利的事件不适用

GRI 413当地社区 2016

413-1有当地社区参与、影响评估和发展计划的运营点

专题一:秉持金融向善,深耕普惠金融

3.6 打造公益文化

413-2对当地社区有实际或潜在重大负面影响的运营点无相关运营点GRI 414供应商社会评估 2016

414-1使用社会评价维度筛选的新供应商ESG绩效表414-2供应链的负面社会影响以及采取的行动计划未来披露GRI 415公共政策 2016415-1政治捐助不适用GRI 416客户健康与安全 2016416-1评估产品和服务类别的健康与安全影响第三章 至精至勤,坚持以人为本416-2涉及产品和服务的健康与安全影响的违规事件无该披露项情况GRI 417营销与标识 2016417-1对产品和服务信息与标识的要求1.2 加强内控合规417-2涉及产品和服务信息与标识的违规事件无该披露项情况417-3涉及营销传播的违规事件无该披露项情况GRI 418客户隐私 2016418-1涉及侵犯客户隐私和丢失客户资料的经证实的投诉无该披露项情况

意见反馈表尊敬的读者: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本报告。为更好地向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促进我们持续改进环境、社会及治理工作,我们殷切地期望您能够对本报告提出宝贵意见,并通过以下方式反馈给我们:

电话:021-61899333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 70 号 9 楼

电邮:ir@shrcb.com联系人:上海农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

1.您属于哪类利益相关方?

2.您对本报告的总体评价是:

3.您认为本报告是否全面反映了上海农商银行在环境、社会及治理方面的表现:

4.您认为本报告披露的信息、数据、指标是否清晰、准确和完整:

5.您认为本报告的内容安排和版式设计是否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方便阅读:

6.您对上海农商银行报告编制及履行社会责任的其他建议?

衷心感谢您对上海农商银行的支持和帮助。

□是 □一般 □否

□是 □一般 □否

□是 □一般 □否

□是 □一般 □否

□股东与投资者 □客户 □员工 □政府及监管机构 □供应商与合作伙伴

□社区 □公众与媒体 □其他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