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中科微至: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04-23

公司代码:688211 公司简称:中科微至

中科微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公司已在本报告中描述可能存在的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部分,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决议,公司2023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为基数分配利润。本次利润分配预案拟定如下:

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0.79元(含税),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131,608,698股,剔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股份数量3,971,423股后实际参与利润分配的股份数量为127,637,275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0,083,344.73元(含税),占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8.36%。2023年度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现金分红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并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人民币普通股(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中科微至688211不适用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杜萍张蝶
办公地址无锡市锡山区安泰三路979号无锡市锡山区安泰三路979号
电话0510-822010880510-82201088
电子信箱investor_relationships@wayzim.cominvestor_relationships@wayzim.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中科微至为客户提供面向输送、分拣、仓储的智能物流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并通过自主研发及部分生产相机、分拣小车、动态称重、电滚筒等核心部件,实现了智能物流装备系统全产业链的布局。公司自主研发图像型条码识别技术、视觉位置检测技术、分拣控制系统软件等核心技术,是国内同行业中少数能提供从核心软硬件到系统集成的智能物流输送分拣装备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企业之一。

图:中科微至产品矩阵示意图秉承“科技创新、匠心品质”的精神,中科微至引领行业科技创新,为客户提供面向输送、分拣、仓储的智能物流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公司的交叉带、摆轮、窄带等分拣单机实现了从小件、大件到重载件的全面分拣;叠件分离、单件分离、居中机等配套单机实现了分拣流程的全自动化;堆垛机、穿梭车、重载机器人等仓储单机可实现仓配一体流程的全自动化。

1)交叉带分拣系统,面向快递的小件包裹。可连续大批次处理各类小件、箱、盒等包裹,从轻小信封件到重达50公斤的货物均可高效分拣。运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视觉识别装置,可实现条形码/二维码信息的高速率读取,同时对条码污损、褶皱变形、倾斜、模糊等问题具有良好的应对能力。2)大件分拣系统,面向快递和快运的大件包裹。以摆轮式大件分拣系统为例,由动态称重设备、3D尺寸测量仪、高精度条码识别系统和分拣摆轮等核心部件组成,具有对于中大包裹的高速传送的能力支持。3)总集成式分拣系统,包括交叉带分拣系统、大件分拣系统、动态称重设备、输送设备、单件分离系统等多项产品组合的整体输送分拣系统,为客户提供集输送、去堆叠、排序、拉距、供包、数据采集、分拣、集包为一体的总集成式分拣系统。

4)智能仓储系统,面向电商、食品、药品、家居、制造业等行业,产品包括堆垛机、穿梭车、重载机器人等仓储核心单机硬件,结合WCS、WMS等软件系统,可为客户实现仓配一体流程的全自动化。

5)面向民航机场的行李分拣系统:同时提供面向国际性、区域性和地区性枢纽机场的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ICS行李处理系统、环形交叉带、窄带系统等。

6)单机和核心部件:公司提供智能物流装备的单机和核心部件。单机包括分拣小车、动态称重、叠件分离、单件分离、居中机、摆轮等。核心部件则包括以智能视觉为主的工业传感器和包括伺服、驱动、电滚筒等在内的动力科技。核心部件以“一体两翼”战略中的“两翼”之工业传感器和动力科技的部件为主。其中,工业传感器的布局以机器视觉领域为主。机器视觉是与快递物流结合最为紧密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通过对图像的智能分析,使物流装备具有了强大的识别和分析能力,它如今深入到物流行业各场景中,成为智能物流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机器视觉在物流领域上的应用越来越深入自动化层面,深度学习算法现已在诸多应用场景中替代了传统算法。公司针对物流行业应用的开发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基于此,自主研制了基于8K线阵图像传感器的

自适应调焦高速读码系统、基于衍射光学元件(DOE)的三维体积测量系统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叠件自动识别等系统。动力科技的布局则包括伺服、电机、电滚筒等。以电滚筒为例,公司已经有效的解决了高功率密度及高效率电机、一体化传动、密封散热等技术难题,电动滚筒产品线已经实现了系列化产品可应用于物流快递行业和智能仓储行业等。

(二) 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的变化。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情况如下:

1、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物流分拣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服务,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采取定制化销售模式。

(1)销售渠道模式

报告期内,根据下游客户的特点,公司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

直销模式下,公司销售团队直接参与中通、顺丰、极兔等国内物流集团型企业的集中采购,以及其他客户的采购,对其提出的各项需求进行快速、精准响应,同时派出经验丰富的营销团队参加国内外各种行业展会,拓展海外市场。

经销模式作为直销模式的补充,主要针对快递物流集团企业分散在各地区的网点加盟商,有助于公司扩大销售网络的覆盖范围。

(2)销售流程

公司主要采取协商谈判、招标等方式获取仓储物流装备项目。

对于协商谈判获取的项目,客户向公司发送产品需求,随后公司会对项目进行项目立项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完毕后,公司核算并确定项目报价后反馈给客户,经过双方协商确定产品价格并签订合同。

对于招标获取的项目,在获得项目信息后,公司组建包含销售、规划设计、软件、机械以及电控等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项目小组,从技术、商务、财务等角度研讨方案,形成投标书或报价单,最终由客户确定中标供应商。

2、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为定制化产品,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设计、制造和安装。通常情况下,在获取客户订单后,公司将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设计,并通过对外采购或自主生产获得所需零部件,最终在项目现场完成安装和调试。公司生产环节主要包括软、硬件协同设计、零部件生产和现场安装等步骤,具体如下:

(1)软、硬件协同设计

公司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参数设计,明确产品方向后进行产品立项,确定产品所需软件及硬件要求。公司的软件研发部负责完成PLC、WCS、核心算法的设计及研发,主要是基于现有软件体系上完成参数的修订和更改。硬件方面,机电系统研发中心、电气研发部等研发部门负责对核心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管理。

公司根据不同产品的参数,将设计完毕的软件录入至硬件中,进行小规模批量试产,试产品根据测试效果调整相应软硬件设计,试产品完成评估后,公司进行批量生产。

(2)零部件生产

公司产品所需原材料主要分为机械类、电气类、钣金类等,核心原材料主要包括分拣小车、电滚筒、相机、供包机、摆轮分拣机、模组分拣机、动态称、单件分离、居中机等,其中,分拣小车、供包机、电滚筒、相机、摆轮分拣机、单件分离、居中机等核心原材料和下料口等定制件由公司自主开发设计。

(3)现场安装

项目经理根据项目图纸进行现场定位、画线工作,确定设备安装位置。设备安装位置确定后,公司将自产零部件和采购零部件运至项目现场,进行机械安装工作。机械安装完毕后由电气工程师、软件技术支持工程师进行设备电气调试、软件录入和调试工作。调试完成以后,进行现场试运行及项目自验工作,并且进行设备联合调试。设备联合调试结束之后,协调客户进行项目初验工作,初验完成后,进行一定时期的运行检测,检测通过之后客户进行终验。现场安装环节均由安装团队在客户指定的安装现场完成。

3、采购模式

公司产品为定制化产品,主要采取“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分拣小车、供包机、伺服电机、钢平台以及皮带机等。

公司根据以往销售以及未来订单情况,会确定采购范围和价格,并在年初与主要供应商签订采购框架协议。如果供应商提供原材料为首次使用,公司将认定该方案为非成熟方案,同时公司会要求供应商生产样品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再通过小批量试用来确定原材料是否合格。公司在获得订单后,会根据采购内容采用询价和比价方式确定供应商,随后与供应商签订采购订单或合同。公司采购的伺服电机、滑触线、通讯元器件等为标准件,供应商会少量备货,以满足公司生产需求。对于定制件,公司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和研发部提供的图纸,向供应商确定原材料的规格和价格。供应商在规定的交付时间,向指定地点运输原材料,同时公司工作人员在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付款。

4、研发模式

为持续研发新一代技术和产品,巩固并增强公司的技术优势,公司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微至研发,统筹各研发部门,合理的分配研发任务,下属研发部门包括智能系统实验室、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软件研发中心、机电系统研发中心等。

公司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与客户需求确定研发方向,在项目立项后召开评审会,评审会期间会根据研发情况需要判断是否需要与外部机构合作开发。公司所有涉及研发项目都需要经过阶段性评估,阶段性评估通过后进行评审和验收,最终开始生产样品。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智能物流分拣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服务,属于智能物流装备领域。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和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C34通用设备制造业”。根据2018年11月7日公布的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处行业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智能化是驱动物流业、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智能物流装备是其中重要一环

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对智能物流装备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物流成本和风险,还为物流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2022年,科技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围绕制造业、物流业等重点行业深入发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打造包括机器视觉工业检验、机器人分流分拣、物料搬运、智能立体仓储等在内的重大智能场景。

在物流领域,智能物流装备是现代物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组织、实施物流活动的基础,也是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效率升级的重要条件。智能物流装备是智慧供应链的实现前提,

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及商业配送环节。智能物流装备的落地可提高货物生产及流通效率,提升库存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实现生产的柔性化与个性化。具体来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和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社会物流总费用占比越低代表着该国物流行业发展越成熟。2023年,物流运行环境持续改善,行业整体恢复向好,单位物流成本稳中有降,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同比下降。202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8.2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全年各环节物流运行效率全面改善,仓储保管等静态环节占比稳步下降,资金流、物流向动态环节转移,物流要素流动趋于活跃。在制造业领域,我国产业体量巨大,正处于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阶段,产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2023年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3.8%,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升至15.7%、33.6%。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而智能物流装备是助力打造智慧供应链的重要力量,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与灵活性。

2).智能物流装备市场未来将持续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持续保持健康快速增长。根据灼识咨询统计,2018-2022年度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从319.2亿元增长至829.9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7.0%。未来随着物流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工业智能化的全面推广,预计到2027年度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920.2亿元,预测未来五年的年化复合增速达18.3%。

智能物流和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我国加速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物流装备行业也正在由自动化时代进入智能化时代,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助力企业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联通,助力企业提高质量、效率效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畅通供应链。在此背景下,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预计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未来快递快运、电商的发展预计将继续保持为智能物流装备行业的最大需求热点。同时,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趋势将为智能物流装备行业的持续增长提供新动能。叠加政策层面和各行业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驱动,智能物流装备的市场需求预计将快速释放。3).高端智能物流装备技术门槛高、需有核心软硬件能力,且对供应商制造交付能力要求高智能物流装备系统需要大量研发投入,整合包括存储、传输、分拣、传感器等众多功能模块,且在硬件设备系统的基础上需要结合WCS、WMS等软件系统。因此对供应商的软硬件实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仅有少数头部企业具备了包括传感器、驱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等关键系统的自主研发、生产和系统集成的一体化能力。包括高精度、高速工业相机、高速条码识别设备、激光雷达等高端设备的国产化机会预计将逐步释放。在智能物流和智能制造时代,下游客户对智能化、柔性化的仓储物流方案需求强烈,因此对供应商的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要求供应商对下游客户场内操作、货物流转的具体且复杂的应用场景有深刻的理解和案例积累。此外,对智能物流设备供应商的生产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需求,要求供应商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将行业领先的创新技术、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转化为符合设计条件的产品并实现批量生产,充分发挥研发成果的经济效益。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中科微至主营业务为智能仓储物流装备及其核心组件的研发、生产和制造,是国内智能物流分拣系统领域内领先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位于中国快递快运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解决方案提供商领域第一梯队,是中国最大的快递快运智能物流装备集成商之一。

作为全球少数几家掌握智能物流装备系统及其核心部件研发、设计、生产一体化能力的公司,中科微至为快递、电商、机场及制造业企业提供输送、分拣及仓储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同时提

供电动辊筒、工业级条码/二维码识别、体积测量、2D/3D视觉引导定位、缺陷检测等智能制造场景应用所需的核心部件。公司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并获得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高等级项目“弘光专项”的立项支持。多年来公司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引领已成为行业领先的只能物流仓储装备厂家,获得行业及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目前,公司业务范围已拓展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通、顺丰、极兔、京东等客户形成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将持续为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物流装备、智能制造企业努力。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发展是现代物流业和制造业发展关键趋势:当前,工业智能化已经成为各国制造业发展的共识和实现战略的关键抓手。借助工业互联网、AI、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物流装备在自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进入智能时代,助力下游应用借助传感器、物联网、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实时监控、智能调度和无人作业,从而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因此,智能化的趋势预计将持续为智能物流装备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动能。

智能物流装备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快递、快运、电商、医药、汽车等行业的仓储物流需求旺盛,同时持续面对着物流成本高、管理效率较低、柔性不足等挑战,智能物流装备可以在满足企业仓储物流需求的同时帮助企业应对挑战。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传统人力分拣效率约为每人每小时100-300件,且存在差错率高、效率上限低、平均单件分拣成本高等问题。而单层智能分拣的效率可以达到每小时超1万件,而多层智能分拣系统的效率甚至可达每小时超3万件,显著突破人类分拣的极限,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存储方面,传统堆叠和货架模式的堆高有限,因此难以有效率用纵向存储空间,借助立体库等高密度存储系统,存储空间可拓展3倍以上。未来,随着企业越发重视效率,智能物流装备的成本、效率优势进一步显现,渗透率预计将快速提升。

技术应用不断发展革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物流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现有仓储、运输、配送等作业的模式。以机器视觉、大数据、深度学习等为基础的智能仓储相关的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等软件平台,为物流行业的信息识别、存储、管理、应用开辟了更加高效的路径,技术的应用也变的越发普遍。随着底层技术不断成熟,头部供应商可将研发成果进行产品化,并赋能众多场景的应用。以机器视觉为例,GGII预计至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元,2022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

智能物流装备供应商国产化替代加速:近年来,国内头部厂商加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以面向包括快递、电商、快消品、新能源等众多领域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逐步实现传感器、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稳步通过建设产业链集群和生产基地降低采购成本和综合交付成本。未来,国内头部供应商的综合竞争力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在解决方案性能、综合项目成本、服务能力、研发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国产化替代的进程预计将加速。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3年2022年本年比上年 增减(%)2021年
总资产6,698,323,995.365,553,468,596.0120.626,137,175,656.32
归属于上市公3,650,888,635.443,569,230,294.502.293,852,835,454.21
司股东的净资产
营业收入1,957,396,951.002,314,895,871.41-15.442,209,625,669.26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1,875,819,863.782,194,941,056.07-14.542,200,702,082.3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52,700.49-118,719,653.61不适用259,207,152.4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981,258.27-190,761,076.90不适用236,528,966.6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22,485,339.64-37,440,908.80不适用-421,334,271.8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58-3.15增加3.73个百分点18.44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16-0.90不适用2.49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16-0.90不适用2.49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减少0.36个百分点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291,155,185.76492,402,233.62192,304,471.01981,535,060.6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665,379.4328,106,243.96-78,750,072.6739,831,149.7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9,108,979.7812,491,352.00-95,008,632.5718,427,042.5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6,327,468.86177,514,285.00117,451,707.63101,191,878.15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3,226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2,549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0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 (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包含转融通借出股份的限售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 性质
股份 状态数量
无锡微至源创投资企业(有限合伙)027,000,00020.5227,000,00027,000,0000其他
李功燕019,800,00015.0419,800,00027,000,0000境内自然人
无锡群创众达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019,800,00015.0419,800,00027,000,0000其他
北京中科微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013,500,00010.26000国有法人
姚亚娟05,400,0004.10000境内自然人
朱壹-1,338,8963,161,1042.40000境内自然人
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0990,0000.75000境内非国有法人
无锡产业聚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无锡物联网产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0978,2640.74000其他
张东东238,983910,7520.69000境内自然人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阿尔法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781,549781,5490.59000其他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1、李功燕为群创众达、微至源创的执行事务合伙人;2、公司未知上述其他股东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95,739.70万元,同比降低15.44%;实现营业利润1,850.14万元,同比增加17,025.82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740.99万元,同比增加17,151.12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85.27万元,同比增加13,957.24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98.13万元,同比增加14,577.98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16元,同比增加1.06元。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