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航天智造: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04-22

证券代码:300446 证券简称:航天智造 公告编号:2024-019

航天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由变更为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适用 □不适用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总股本845,410,11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航天智造股票代码300446
股票上市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变更前的股票简称(如有)乐凯新材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徐万彬苏志革
办公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航天北路118号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航天北路118号
传真028-84808796028-84808796
电话028-84800886028-84800886
电子信箱htzz@aimtcl.comhtzz@aimtcl.com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2023年,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通过重组整合,公司现已成为集高性能材料研发应用、汽车内外饰件设计制造、油气装备与工程于一体的具有航天特色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一、公司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油气装备和高性能功能材料三大业务。

(一)汽车零部件业务

主要从事汽车内外饰件、发动机轻量化部件、智能座舱部件和模具研发与制造,旗下拥有1个国家认可实验室和4个省级技术中心。业务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战略引领,围绕智能汽车发展趋势开展“内外饰+”、“双跨越”技术升级与创新工作;坚持培育汽车内外饰、发动机轻量化部件的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实现技术研发制造全流程自主可控。

1. 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1)汽车内外饰件

①汽车内饰件

产品主要包括主仪表板总成、副仪表板总成、门板总成、立柱内护板、EPP发泡件等。汽车内饰件以安全、环保、舒适为应用特征,采用可吸收冲击能量和振动能量的弹性体和发泡塑料制造主仪表板、座椅、头枕等制品,从而减轻碰撞时对人体的伤害,提高汽车的安全系数。

图1 汽车内饰件产品

②汽车外饰件

产品主要包括保险杠总成、扰流板总成、全塑尾门总成、车身下装饰件、通风盖板总成、挡泥板等。汽车外饰件系起到装饰、保护等功能和作用的一系列零部件,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通过采用增强塑料、工程塑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基材料等新型材料,从而达到增强性能、轻量化、节能与环保的目的。

图2 汽车外饰件产品

(2)发动机轻量化部件

产品主要包括发动机进气歧管、压力管、燃油轨、汽缸罩盖等。发动机轻量化部件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汽车动力性、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图3 发动机轻量化部件产品

(3)智能座舱部件

智能座舱产品打造丰富的人机交互路径,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安全感与舒适感。智能装饰表面是智能座舱与汽车内外饰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它集成了数字仪表显示、信息娱乐系统、智能情景语音、手势、无线充电、氛围装饰、触控交互等功能,从而使汽车更加富有功能性、娱乐性、科技感。

图4 智能座舱部件产品

(4)汽车塑料零部件模具

产品主要包括保险杠、仪表板、副仪表板、门板、立柱、门槛、进气歧管、发动机装饰罩、发动机汽缸罩盖等模具,同时还涵盖了低压注塑、双色注塑、高光注塑等特殊工艺模具。

图5 汽车塑料零部件模具产品

2. 经营模式

采购模式:主要采取“以销定采”的采购模式。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与主要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开口合同)确定产品的型号、运输、包装、质量要求、供货时间、定价等条款,各生产单位根据下游客户订单、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缺货反馈等信息,通过具体采购订单确定实际采购数量和采购金额。同时,建立了ERP系统,确保采购原材料的高品质和及时性,并对采购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生产模式:主要根据客户的订单组织生产,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产品的生产主要根据具体产品的技术要求,通过采购原材料进行加工和装配。对于核心部件制造、总成装配等关键工序或产品,主要利用自有厂房、设备和技术自主组织完成;对于部分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低的非核心零部件产品或非核心生产工序,通过委托外协厂商进行生产加工。

销售模式: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直接面向下游客户群体,逐步构建起完善的销售体系。总部市场营销部下设市场片区分部参与项目的竞标工作,中标后由总部技术部门负责产品的开发工作,开发完成后转移至相关生产基地实现产品量产、销售及结算。

(二)油气装备业务

主要从事油气设备领域射孔器材、高端完井装备研发与制造,建立了特种能源、精密机械和电子控制多专业集成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国内油气井射孔工程技术领先,集成配套能力较强,实现了页岩气(油)分簇射孔器材及国内海洋油田射孔器材、高端完井装备国产化。

1. 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主要产品涵盖射孔器材、高端完井装备和机电控制类产品。射孔器材主要包括油气井用电雷管及电子雷管、起爆器、延期起爆管、导爆索、聚能射孔弹、射孔枪、桥塞火药、坐封工具以及相配套的油管传输射孔工具、电缆传输射孔工具、连续油管传输射孔工具和多级选发射孔控制系统等;高端完井装备主要包括深水井下安全阀、高温合金井下安全阀、V0级生产封隔器、液控智能完井用封隔器、液控智能滑套、大位移井用气举工具等产品,共计38个大类,220个品种。机电控制类产品主要包括多级电射孔点火头、桥塞坐封工具点火头、多级选发模块等产品。

业务将工信部民用爆炸物品中的八大类产品及完井装备产品进行技术集成,从产品的起爆、传爆、射孔、火药压裂增产、尾声检测到坐封、井下电子监测与控制等,形成了显著的产品系列化、系统化优势,实现了油气井射孔完井技术系统集成,能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正在开发军用爆破器材一系列产品,拓宽业务领域。

主要产品情况如下:

产品大类产品小类产品图片产品描述
射孔装备射孔枪及零部件射孔枪用于油气井射孔的器材及其配套件的组合体
产品大类产品小类产品图片产品描述
油气井用起爆器起爆器用于油管传输射孔作业中,受击针撞击后起爆,输出冲击波引爆传爆管
工业导爆索油气井用导爆索用于射孔作业中引爆射孔弹,也可用于其他油气井火工作业
工业电雷管工业电雷管用于电缆输送射孔作业中,由电能激发,输出爆轰冲击波
聚能射孔弹射孔弹是在射孔过程中用于穿透套管、水泥环和地层的火工品
聚能切割弹切割弹用于油气井修井作业中切割套管、油管或钻杆
复合射孔器复合射孔器内置有含能材料,在射孔弹爆炸后点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对地层进行压裂
其他油气井用爆破器材/其他油气井用爆破器材是指取芯药盒、火药、传爆管、延期起爆管等其他油气井特种作业所需的传爆类或输出类爆破器材
起爆装置起爆装置用于油管传输射孔作业中,通过加压或投棒的方式,引爆射孔枪
机电控制类产品多级电射孔点火头用于电缆分簇射孔时,连接在射孔枪最上端,导通电路并实现承压密封
桥塞坐封工具点火头用于电缆分簇射孔时,连接在桥塞坐封工具上端,导通电路并承压密封
过线器用于电缆分簇射孔时导通上下级射孔枪,并确保各级间的承压密封
产品大类产品小类产品图片产品描述
多级选发模块用于电缆多次点火起爆的每一级的选发开关
多级选发控制仪用于电缆多次点火起爆的地面控制
完井装备采油工具如气举阀、工作筒等采油工具,用于采油采气过程中排液或举升
完井工具安全阀、封隔器、滑套等完井用具,用于完井作业中的安全控制、地层封堵和打开
军用爆破器材线性切割装药//

2. 经营模式

采购模式:主要采取“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在发生实际需求时,根据当前在手订单情况并结合未来市场订单情况预测,在保证满足正常生产的基础上制定采购计划,向合格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同时,会适时储备部分通用材料,如通用钢材,以合理安排生产,保证按时生产交货。

生产模式:主要根据客户的订单组织生产,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产品生产的核心环节均采用自行生产模式。对于非核心工序或不具备生产能力的生产环节,如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热处理、表面处理、焊接冲压等部分机械加工工序采用外协生产模式。

销售模式: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有大型央企供货时,通常需根据其内部招标管理办法履行招标等程序,其余客户(含国际市场客户)则主要以直接商务谈判方式获取。

(三)高性能功能材料业务

主要从事信息防伪材料、电子功能材料和耐候功能材料研发与制造,在技术水平、销售规模、营销网络、品牌知名度、管理水平等方面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多年积累形成的“合成、分散、涂布、蒸镀”四个核心技术,产品及服务得到客户广泛好评。

1. 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产品涉及磁条、热敏磁票、汽车内饰膜、压力测试膜、电磁波屏蔽膜、光稳定剂、抗氧化剂等,主要产品情况如下:

产品大类产品小类产品图片产品描述
信息防伪材料磁记录——磁条磁条是一种磁性记录介质,利用磁性载体记录字符与数字信息,用来标识身份或其它用途,广泛应用于信用卡、金融卡、身份证等卡片或存折、登机证
产品大类产品小类产品图片产品描述
热敏记录材料——热敏磁票乐凯热敏磁票是带有全涂磁层和热敏层的磁记录纸,厚度约为0.215mm,主要用于铁路、公路、地铁、轻轨等AFC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票证
汽车内饰膜汽车内饰膜起到汽车内饰表面图案、纹理和保护等功能,应用于方向盘、中控仪表板、空调出风口、门饰板扶手、控制面板等部位
电子功能材料压力测试膜压力测试膜是一种通过发色密度精确测量压力分布、压力大小和压力平衡的电子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半导体、电子电路产业、新能源电池、汽车产业、机械设备生产与检测等领域
电磁波屏蔽膜电磁波屏蔽膜产品主要应用于FPC(柔性印刷电路板)领域,具有电磁波屏蔽功能和接地功能,能解决电子电路集成化和信号传输的高速化而产生的电磁波干扰问题
感光干膜干膜是一种高分子的化合物,它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后能够产生一种聚合反应,形成一种稳定的物质附着于板面,从而达到阻挡电镀和蚀刻的功能,主要应用在印刷线路板(PCB)领域
耐候功能材料橡塑助剂主要是通过有机合成工艺制备的抗老化助剂,包括光稳定剂产品、抗氧化剂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化学纤维等等高分子聚合物中,能有效解决因光照、冷热、风雨等自然因素侵袭而出现的制品褪色、变色、龟裂、强度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2. 经营模式

采购模式:主要采取“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根据生产计划对原材料的需求和目前的库存数量制定采购计划,保证满足正常生产。同时,会适时储备部分可能存在供应风险的进口原材料或专用原材料,以合理安排生产,保证按时生产交货。生产模式: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销售计划、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保证满足正常供货,且产品生产全工序均采用自行生产模式。

销售模式:主要采取直销和经销的销售模式。年初签订框架协议,对供货产品的型号、数量、价格、交货、付款方式、产品验收与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约定,根据客户实际订单进行交付。

二、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汽车零部件行业

1. 行业概况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与国民经济中的钢铁、石油、化工、电子等众多行业拥有紧密的联动关系,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愈演愈烈,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汽车行业面临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汽车零部件行业也迎来“系统化、平台化、模块化、轻量化、智能化、环保化”的发展趋势,汽车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各部委为支持汽车产业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第15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第9年位居全球第一,且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同时汽车出口量大幅增长,历史性地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不断突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0%,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重要作用;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 行业地位

公司全资子公司航天模塑是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主要企业之一,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汽车内外饰件、智能座舱部件、发动机轻量化部件等产品,是国内少数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汽车内外饰件企业,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汽车行业先进单位、成都汽车轻量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模具行业标准起草单位,承担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示范项目。航天模塑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面向整车企业供货,处于汽车产业链中游。

依托强大的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以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航天模塑获得了客户的普遍认可,产品广泛应用于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一汽集团、广汽乘用车、奇瑞汽车、比亚迪等多家国内主流整车厂。2023年,航天模塑合计为1,095万辆整车提供零部件,占全国乘用车总销量的42%。同时,航天模塑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已成功为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广汽埃安、比亚迪等主流汽车厂商的多款新能源车型提供量产配套;已成功进入多家造车新势力的供应商体系并开展内外饰件产品的协同设计,部分产品已获得量产订单。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航天模塑已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享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

3. 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1)2023年6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此项政策的颁布,是国家保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的有力举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也正在塑造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和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在新兴技术、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共同驱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并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

(2)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其中鼓励类第十六项为汽车相关,包括鼓励汽车关键零部件、轻量化材料应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车载充电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以及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效车用内燃机研发能力建设。以汽车电子、芯片技术为首的汽车核心零部件部分作为现代汽车创新的主要战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技术的产业融合下,将得到更亮眼的发展。

4. 公司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匹配情况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仍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全年出口量首次排名世界第一,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自主品牌表现亮眼,紧抓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机遇全面向上,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中乘用车零售端市场份额超过56%,同比增长6.1个百分点,市场份额首次超过50%。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伴随整车厂一同起步发展,围绕整车生产基地呈现集群式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六大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占全行业的80%左右。汽车零部件企业以“扩规模、调结构、提升附加值”为抓手,提高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初步显现,结构竞争优势大幅提升,集群规模和集群效应更加凸显。航天模塑围绕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积极布局,实现了旗下生产基地对产业集群的全覆盖。2023年,受益于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航天模塑产品结构升级、关键客户开拓、亮点车型中标、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的突破,航天模塑营业收入增长20.75%,经营业绩再创新高,营业收入增速超过行业销量增速,公司经营情况符合行业发展实际情况。

(二)民用爆破行业

1. 行业概况

公司民用爆破产品主要应用于油气开采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国际能源需求在长期内仍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而石油、天然气作为传统化石能源和战略能源,在工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伴随着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稳步增长,对油气设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油气设备行业长期发展趋势良好。同时,随着易采掘油气储量的逐步减少和原油价格的逐步攀升,油气公司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对老油井的再开采,加大深海油气井的投入,增加压裂等非常规油气的开采。因此,油气公司对高性能设备的需求也将得到很大提升。

自2019年以来,随着国家油气能源安全战略深入实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均制定并强力推进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2019-2025),持续高强度的上游投入为下游装备制造及工程服务业务提供了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市场机会。据国家能源局公布,2023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亿吨,连续7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幅达1,170万吨油当量,形成新的产量增长高峰期;2023年海洋原油大幅上产成为关键增量,产量突破6,200万吨,连续四年占全国石油增产量的60%以上。随着国家对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增长迅速,2023年1-10月页岩气国内产量达到548亿方,较2022年全年增长128%;国内页岩油勘探开发稳步推进,页岩油产量突破400万吨再创新高,非常规油气产量持续增长,成为全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支撑,我国已成为全球陆上6,000米以深超深层油气领域引领者。

2. 行业地位与行业上下游情况

公司全资子公司航天能源是国内油气装备与工程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自成立以来,实现了页岩气(油)分簇射孔器材及国内海洋油田射孔器材、高端完井装备国产化。航天能源油气装备主要面向国内外油气企业供货,处于油气开发产业链上游。在常规/非常规油气射孔市场,航天能源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高安全电雷管、数码选发电雷管、桥塞坐封工具、桥塞慢燃火药、连续油管多级延时起爆装置等核心产品在国内桥射作业覆盖率较高。在完井工具市场,航天能源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强,拥有经过API认证的安全阀、封隔器、气举阀、工作筒和钢丝工具等产品,在海洋油田高端完井工具市场国产化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品覆盖了海上主要产油区块。

行业上游为基础原材料,如钢铁等行业。由于钢铁等上游行业已十分成熟,能充分保障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

行业下游是石油天然气行业。目前全球石油天然气行业总体景气,油气公司开发投入不断增加,随着全球石油天然气开发的结构性变化,深海深层油气开采将成为未来大型油气公司的重点关注领域,相关油气设备产品的竞争也随之展开,非常规油气设备的需求将随着非常规油气开采的突破性发展而快速提升。

鉴于油气资源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行业本身重资本性支出的行业特性,无论是全球油气行业还是我国油气行业,均呈现行业集中度极高的特点,国内参与者多为资金实力雄厚的国有集团。航天能源国内订单来源及业务合作重点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为主,符合行业发展特点。

3. 报告期内主要市场、利润水平状况

报告期内,航天能源营业收入构成上,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与2022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营业收入增长方面,页岩气(油)等非常规市场产品收入占比持续增加,军品收入同比高速增长。航天能源目前仍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后续将紧跟行业装备智能化发展趋势,开展智能完井、智能射孔等技术研发,以新技术、新产品升级

拓展新的盈利空间;继续加大生产线自动化升级,以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生产能力的提升以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报告期内,在保障能源安全与国防安全的政策背景下,受益于页岩气(油)等非常规开发力度增强与军品订单增长,航天能源营业收入增长15.24%,经营情况符合行业发展实际情况。

4. 报告期内产业政策和行业监管法律法规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高性能功能材料行业

1. 行业概况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分支,高性能功能材料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产品种类多,研发需求大。功能材料细分品种丰富、应用环境复杂,受电子信息行业的科技特性影响,产品迭代相对快,产品组合变化多。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5G通信的发展,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液晶面板、柔性电路板等部件的生产和测试中,产业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2. 行业地位和行业趋势

公司高性能功能材料主要有信息防伪材料、电子功能材料和耐候功能材料三种,各类产品广泛用于信息存储、电子、化工等行业的生产活动,相对处于产业链上游位置。

信息防伪材料主要包括热敏磁票、磁条产品,INS汽车内饰膜正处于客户认证和市场推广阶段。热敏磁票方面,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热敏磁票生产商,与国铁集团所属印刷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但伴随我国铁路客运系统电子客票推广普及,目前仅保留热敏磁票作为报销凭证使用,导致热敏磁票产品需求大幅下降;与之相对,国外雅万高铁、中老铁路陆续搭建,国外市场将逐步打开需求空间。磁条方面,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磁条生产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银行卡采用IC芯片与磁条并存的方式,随着EMV迁移和数字支付的进一步实施,国内磁条需求预计将呈现逐渐下降趋势。INS汽车内饰膜方面,汽车消费趋向于改善升级,国产品牌经济型轿车在丰富配置多样性、个性化方面的竞争进一步促进INS工艺的应用,未来几年INS膜的需求将不断扩大。据富士经济预测,2025年汽车内饰膜全球市场规模为7.635亿美元,其中汽车用INS 膜为4.48亿美元。(数据来源:富士经济新闻公报第20039号)

电子功能材料面向市场推出了压力测试膜产品、FPC用电磁波屏蔽膜、感光干膜,正在研发导电胶膜产品。压力测试膜产品已成功打破进口垄断,实现国产替代,据中联富士经济统计,预计到2025年压力测试膜产品国内销售量将达到46.6万盒左右,销售额约为5.79亿元。随着新科技应用如AI、5G网络通信、新能源车等持续带动,预估未来5年PCB行业仍将稳步成长,据Prismark预测,2022至2027年之间全球PCB行业产值将以3.8%的年复合增长率成长,到2027年将达到983.88亿美元,中国PCB产值复合增长率约为3.3%,略低于全球,预计到2027年中国PCB产值将达到约

511.33亿美元。公司PCB(含FPC)用电子功能材料市场前景可观。

耐候功能材料主要为抗老化功能助剂,抗老化助剂作为高分子材料提升性能的必添辅助剂,随着公司下游的塑料、橡胶、涂料、化学纤维、胶黏剂等高分子材料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保持较快增速,抗老化助剂行业也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的增长。公司耐候功能材料的选型产品多为小牌号产品,在特殊添加剂领域独树一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UV-1084生产商和供应商,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均国际领先。

3.报告期内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受益于交通出行回暖、消费电子和汽车等产业高速发展,以及公司高性能功能材料产品体系持续丰富,成功进入多家行业头部客户的供应商名录,高性能功能材料营业收入增长18.55%,业绩持续向好。

三、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情况

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报告期内,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局面,公司圆满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并募集配套资金项目,成为集高性能材料研发应用、汽车内外饰件设计制造、油气装备与工程于一体的具有航天特色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商。报告期内,公司三大业务板块表现优异,国内外市场实现双突破,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能力建设进展明显,降本增效效果显著。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快速增长,营业收入实现58.6亿元,同比增长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4.23亿元,同比增长61.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实现2.28亿元,同比扭亏盈利2.29亿元。

2023年度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圆满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顺利实现重组整合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落实战略规划部署,积极推动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于2023年5月26日获得深交所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6月25日取得证监会注册批复,重大资产重组圆满完成,实现公司业务快速转型升级;于2023年7月完成资产交割,并于8月28日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和高级管理人员选聘,实现公司管理的顺利交接。积极推动募集配套资金工作,在再融资收紧及市场总体下行的形势下,精准把握市场短暂发行窗口,于2023年11月启动募集配套资金发行工作,发行获得市场高度认可,计划发行的21亿元一次全部获得认购,12月15日新发行股份上市,募集配套资金圆满成功,为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重组完成后,基于公司多元化业务管控模式和重组后公司管理快速融合需要,公司设立保定分公司,负责承接新材料业务的研发、生产、经营职能; 设立成都分公司,负责承接在成都办公的总部管理人员劳动关系,加强对本次重组标的公司的属地化管理;进一步明确管控模式,调整本级职能部门设置及职责,确保公司重组后管理有效衔接、规范高效。基于公司高性能材料研发应用、汽车内外饰件设计制造、油气装备与工程三大业务领域布局,研究调整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公司未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与重点举措。

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报告期内,紧密围绕战略规划,公司全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夯实增长基础,客户与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国产化替代产品、系统级产品、电子化和信息化产品占比大幅提升,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达到31%。

1.汽车零部件业务紧跟市场步伐:传统车企持续突破,大型总成产品占比稳步提升;长三角汽车生态圈实现突围,成功进入上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车企市场持续发力,新获取产品中新能源车占比55.9%,超过行业渗透率29%;成功获取比亚迪多款车型中大型内外饰件,配套车型数量与销售收入均实现跨越式增长;成功获取华为智界系列多个大总成项目,产品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成功获取广汽埃安多款畅销车型改款项目,市场份额进一步稳固。报告期内,公司以汽车内外饰件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业务销售收入达到50.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75%。

2.油气装备业务市场地位不断巩固:结合客户关键需求,进一步强化在相关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和议价能力。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成功推动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开采用产品在中石油东北市场占有率分别提升15%和20%以上,并成功进入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测井公司市场。在国内率先取得工信部颁发的50万发电子雷管生产许可,抢占市场先机,为推动石油民爆行业起爆器材向安全、可靠、高效方向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司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加快军品项目培育和开发,军品综合能力加快提升,军品业务收入达到4,013.07万元,同比增长约2.3倍。报告期内,公司油气装备业务销售收入实现5.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4%。

3.高性能功能材料业务市场形势逐步向好:信息防伪材料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热敏磁票抓住雅万高铁商业化运营机遇,实现国际化批量采购,收入同比增长220%;磁条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定,国外市场进入全球排名前两位的卡厂。压力测试膜新开发13家新客户,进一步巩固在液晶显示、电子制造服务(EMS)等电子电器行业的市场地位;汽车内饰膜借助与汽车内外饰业务的协同作用,实现在部分车型的批量自主配套。光稳定剂巩固意大利、荷兰、南美等现有销售渠道的同时,积极培育美国、中东市场,挖掘东南亚新兴市场,基本形成全球化的网络销售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新材料业务销售收入实现1.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55%。

三、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公司发展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推进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在生产研发的应用,开展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化智造建设,产研升级初现成效。持续构建以组织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等为核心要素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年度研发投入3.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89%,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5.68%;新增授权专利40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

1. .汽车零部件业务聚焦技术自主可控:智能光电领域突破动态光源交互技术,建成智能数字格栅研发能力;电驱电控领域掌握微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实现电动风口、移动副板、电动桌板等产品集成研发能力;轻量环保领域掌握麻纤维研发与制造技术,完成复合材料门模块技术储备;精致装饰领域突破真木类装饰产品关键技术,建立真木装饰产品自研自制能力。

2.油气装备业务聚焦高技术领先:新型页岩气分簇射孔系统研制顺利推进,研制完成后将推动我国分簇射孔技术智能化程度得到较大提升。为满足国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需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研制的230℃/48h/180Mpa超高温超高压射孔系统创亚洲射孔井温迄今最高纪录;为中石油万米深井,定向研制的260℃/72h/245Mpa超高温超高压射孔系统已基本攻克耐温关键技术难题,推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边界持续拓深,加快开发军品业务。

3.高性能功能材料业务聚焦技术国产化替代:信息防伪材料开发涂白基片配方工艺,解决技术难题,性能达到设计目标,批次产品稳定供应客户,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电子功能材料研发效率快速提升,压力测试膜系列化产品实现上市;电磁波屏蔽膜完成关键原材料国产替代开发;汽车内饰膜具备4款型号产品批量供货能力;感光干膜已通过客户评测。耐候功能材料系列化开发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立项新产品制得的样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稳步推进能力建设,夯实公司主业优势

报告期内,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产线智能化升级,实施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项,项目投资总额18.95亿元。

1.汽车零部件业务进一步优化布局:紧跟新能源汽车的结构性机会与头部主机厂的高速发展趋势,加大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产业升级和优化投资,促进产品结构由“中小总成”向“大总成”升级;积极推动成都航天模塑有限责任公司智慧座舱与自动驾驶融合项目落地,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强化“总部研发+属地量产”产业布局。

2.油气装备业务着力军爆器材产能建设:充分发挥涉爆产品制造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军用爆破器材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牢牢抓住军品市场机遇,打造新业务板块,提升稳健经营能力;加快现存生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在提升公司涉爆产品生产本质安全度的同时,也提升了公司军民品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3.高性能功能材料业务有效补充产能:乐凯新材电子材料研发及产业基地(一期)项目、乐凯新型橡塑助剂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均顺利完成验收,并投入生产,加快推动电子功能材料新产品投产和市场拓展,有效解决耐候功能材料原有产能难以支撑市场需求的问题。新建项目借鉴同行业先进经验,配套建设更为科学有效的自动化控制与安全环保设施,为品质保障、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保驾护航。

五、聚焦提质降本增效,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三大主业所处行业和地位,加强成本管理顶层策划,建立完善成本管控模式,因地制宜推行合适的成本管控工具,协同推进质量与成本管理,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成本管控实践案例。

1.汽车零部件业务深化“五精管理”:按项目报价阶段、项目开发阶段和项目量产阶段等三个阶段,使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要素清晰、职责分明,确保成本可知可视。以极致成本管控为主线,以提升智能制造和关键工艺能力为抓手,以运营降本为落脚点,全级次资产、采购、物流、制造、质量、安全保密、两化等运营管控水平稳步提升。

2.油气装备业务技术及自动化降本成效凸显:从优化产品设计、完善供应商管理、合理降低采购与外协成本、改进生产管理、强化工资考核、加强应核账款和存货管理、推进班组成本文化建设等八个方面入手,持续深入实施降本增效工程,进一步夯实了成本管理基础,为利润指标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3.高性能功能材料业务开展成本筑基工程:以“聚焦三个关键,做好一个打开”为核心,通过车间一图(工艺流程图)一表(成本核算表)的打开以及再打开,寻找影响成本的关键点,制定措施,细化成本核算颗粒度,持续提高成本管控能力。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是 □否追溯调整或重述原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2023年末2022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21年末
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
总资产9,700,353,715.44815,496,152.306,555,283,722.6547.98%827,025,298.086,299,208,898.2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530,505,626.54653,007,275.801,706,203,834.67165.53%647,993,754.451,442,260,928.06
2023年2022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1年
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
营业收入5,860,035,816.33169,798,216.134,879,177,218.2020.10%153,094,271.404,585,350,163.3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3,332,778.105,013,521.35262,350,645.3761.36%4,987,046.36206,030,704.9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8,306,743.75-1,158,081.19-1,158,081.1919,814.23%-13,471,499.47-13,471,499.4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38,237,950.978,014,073.76724,798,380.8615.65%43,120,422.31774,271,358.38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62170.02470.394057.79%0.24600.3094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62170.02470.394057.79%0.24600.309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00%0.77%16.67%2.33%0.77%15.30%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营业收入1,114,313,489.031,530,552,267.881,581,184,726.881,633,985,332.5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273,116.44125,916,024.4484,733,180.39170,410,456.8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0,377.115,179,561.0072,689,312.42150,778,247.4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3,094,641.36261,544,780.54134,111,910.57299,486,618.50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是 □否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于2023年7月上旬完成资产过户及工商变更登记,标的公司自2023年7月起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公司按照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原则对前期数据进行了追溯调整,上述财务指标按照追溯调整后的数字列示。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报告期末普通20,496年度报告披露27,723报告期末表决0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一个月末表决权恢0持有特别表决0
股股东总数日前一个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如有)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比例持股数量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
股份状态数量
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国有法人18.44%155,868,149.00155,868,149.00不适用0.00
四川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有法人14.27%120,681,151.00120,681,151.00不适用0.00
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有法人9.29%78,502,118.0078,502,118.00不适用0.00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国有法人7.34%62,023,754.0062,023,754.00不适用0.00
国调二期协同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境内非国有法人5.05%42,735,042.0042,735,042.00不适用0.00
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国有法人4.32%36,495,974.0036,495,974.00不适用0.00
泸州同心圆石油科技有限公司境内非国有法人3.51%29,689,171.0029,689,171.00不适用0.00
焦兴涛境内自然人2.17%18,338,183.0018,338,183.00不适用0.00
国风投创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风投(北京)智造转型升级基金(有限合伙)其他2.02%17,094,017.0017,094,017.00不适用0.00
国家军民融合国有法人1.62%13,675,217.0013,675,217.00不适用0.00
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股东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四川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构成一致行动关系;泸州同心圆石油科技有限公司与上述股东均不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一致行动人的情形。除上述情形外,公司未知其他前10名股东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是否属于一致行动人。

前十名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十名股东较上期发生变化?适用 □不适用

单位:股

前十名股东较上期末发生变化情况
股东名称(全称)本报告期新增/退出期末转融通出借股份且尚未归还数量期末股东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持股及转融通出借股份且尚未归还的股份数量
数量合计占总股本的比例数量合计占总股本的比例
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新增00.00%155,868,14918.44%
四川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增00.00%120,681,15114.27%
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新增00.00%78,502,1189.29%
国调二期协同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新增00.00%42,735,0425.05%
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新增00.00%36,495,9744.32%
泸州同心圆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新增00.00%29,689,1713.51%
焦兴涛新增00.00%18,338,1832.17%
国风投创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风投(北京)智造转型升级基金(有限合伙)新增00.00%17,094,0172.02%
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新增00.00%13,675,2171.62%
刘彦峰退出00.00%3,743,0100.44%
瞿果君退出00.00%3,151,1320.37%
魏子扬退出00.00%2,133,2550.25%
陈家强退出00.00%00.00%
孟晓军退出00.00%1,247,0000.15%
王德胜退出00.00%448,9410.05%
陈维儒退出00.00%00.00%
翁书放退出00.00%00.00%
陆涵退出00.00%00.00%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适用 ?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1、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落实战略规划部署,筹划实施重大资产重组项目。2023年5月26日,本次交易获得深交所审核通过。2023年6月25日,中国证监会出具《关于同意保定乐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1371号)。截至2023年7月12日,重组所涉及的标的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购买标的资产发行股份463,302,932股股份于2023年8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股本增加至665,922,932股;截至2023年11月17日,公司向国调二期协同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10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179,487,179股,共募集货币资金人民币2,099,999,994.30元,扣除承销商不含税承销费人民币27,299,999.93元,公司实际收到货币资金人民币2,072,699,994.37元,所发行股份于2023年12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股本增加至845,410,111股。

2、2023 年 3 月 27 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及第四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向控股孙公司沧州乐凯化学增资暨控股孙公司变更为控股子公司的议案》。为了满足公司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推进公司资源整合,优化管理路径,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以自有资金方式出资 1.5 亿元向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控股孙公司乐凯化学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凯化学”)增资,用于投资建设乐凯化学沧州临港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增资完成后预计沧州化学注册资本由 5,000 万元增加至 15608.8039 万元,公司将直接持有乐凯化学 67.9668%的股份,通过保定乐凯化学持有乐凯化学 22.7564%的股份,合计持有乐凯化学 90.7232%的股份。乐凯化学将变更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截至报告期末,乐凯化学已办理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并取得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3、2023 年 8 月 28 日,公司召开 2023 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董事会、监事会换届的有关议案,选举产生了第五届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同日,第五届董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董事长,完成对包括总经理在内的公司新一届经营层以及董事会秘书的聘任;第五届监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监事会主席。

4、2023年8月28日,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公司组织机构的议案》。鉴于公司信息防伪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经营职能已由保定分公司承接,公司本级后续主要履行总部管理职能,是公司的决策支持中心、资源配置中心、运营管控中心和风险控制中心。公司组织机构调整后将设置综合管理部,发展计划部,财务经营部,证券事务部(董事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企业文化部)、人力资源部,审计法务部、纪检部共计6个职能部门,其中,证券事务部与董事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党群工作部、企业文化部与人力资源部合署办公, 审计法务部与纪检部合署办公。

5、2023年10月16日,公司2023年度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议案》。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已实施完成,通过重组整合,公司现已成为集高性能材料研发应用、汽车内外饰件设计制造、油气装备与工程于一体的具有航天特色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公司现有名称已不能匹配目前的业务结构及未来发展战略。为更加全面地体现公司的战略定位和业务结构,进一步发挥航天品牌效应,易于资本市场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和核心竞争力,公司拟变更公司名称为“航天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证券简称为“航天智造”。基于上述公司名称变更事项,公司于2023年10月18日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了保定国家高新区行政审批局换发的《营业执照》;于2023年11月13日起启用新证券简称“航天智造”。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